问题

因为一战,二战死了大量旧贵族势力,军队里都是平民了,后来平民的政治权利才开始被重视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社会结构和政治格局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对旧贵族阶层以及平民政治权利的变化。但要把这件事说清楚,我们得一步一步来,而且要明白这中间的联系并不是那么直接的“因果”关系,而是复杂交织的社会演变过程。

首先,我们得承认,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确实对欧洲的旧贵族势力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甚至可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

一战:贵族阶层的“凋零”

在一战爆发前,欧洲许多国家的军队,尤其是一些老牌强国的军队,贵族阶层仍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不仅仅是军队指挥层,很多军官职位,甚至是基层军官,都大量由贵族子弟担任。这背后有多重原因:

传统与继承: 许多贵族家族有世代从军的传统,军旅生涯被视为荣耀和责任。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和培养,也往往包含了军事素养和领导才能的熏陶。
经济与地位: 贵族拥有土地和财富,这使得他们有能力承担军校的费用,或者有经济支持去担任需要自备装备或承担一定开销的军职。更重要的是,军官身份是维持和提升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
军事教育体系: 许多国家的军事院校,在当时也更倾向于招收出身于特定社会阶层的学生,这进一步巩固了贵族在军队中的比例。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是前所未有的。它不再是过去那种相对“优雅”的战场,而是堑壕战、机关枪、毒气、大规模炮击的“绞肉机”。在这种情况下:

伤亡惨重: 冲锋在前、身先士卒的贵族军官,因为其领导地位和传统观念,成为了战争中极易被消灭的目标。许多历史学家和评论家都指出,一战的高死亡率,确实带走了相当一部分年轻的贵族男性。
战争的“民主化”: 随着战争的进行,各国为了填补兵源空缺,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征兵。这意味着军队中绝大多数的士兵都是来自平民阶层。虽然基层军官仍然有贵族,但中高级军官的晋升也开始更多地考察实际能力和战功,而非单纯的出身。
贵族观念的挑战: 战争的残酷性也让许多人开始反思过去的社会结构和特权。那些曾经被视为“天生领导者”的贵族,在战场上的表现也并非总是超出平民出身的军官,甚至有些平民出身的军官凭借其出色的领导才能和战略眼光脱颖而出。

二战:贵族势力的“终结”与平民力量的崛起

如果说一战只是让旧贵族势力开始“凋零”,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则可以说彻底地为很多国家的旧贵族势力敲响了丧钟。

战争的延续与升级: 二战在战场上的残酷性比一战有过之而无不及。飞机、坦克、原子弹的出现,让战争的破坏力和伤亡规模更加巨大。
旧贵族在军事上的式微: 到了二战,虽然仍然有一些贵族出身的将领,但他们更多的是作为时代的印记,而不是军队的主导力量。军队的指挥体系更加依靠专业化的军事人才,而这些人才的培养,更多地建立在现代军事教育和技术之上,出身不再是绝对的敲门砖。
民族主义与大众动员: 二战是典型的民族主义战争,各国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国民动员。这极大地提升了普通民众在国家机器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为了赢得战争,政府需要动员所有社会阶层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平民的力量被前所未有地放大。
政治理念的转变: 二战的爆发,很大程度上与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等反民主、反平权的极端思潮有关。而二战的胜利,则进一步巩固了民主、自由、平权等价值观。许多原本在国家政治中缺乏话语权的平民阶层,因为在战争中的贡献和对民主理念的认同,其政治权利的诉求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响应。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加深: 无论是轴心国还是同盟国,为了高效地进行战争动员,都极大地加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和资源的控制。这种国家力量的扩张,在战后也往往转化为对社会结构调整的推动力,旧有的、以血统和世袭为基础的特权阶层,在这种大规模的社会重塑中,其基础变得越来越薄弱。

平民政治权利的重视:一个多因素驱动的过程

现在回到问题的核心:军队里都是平民了,平民的政治权利才开始被重视吗?

不是“才开始”,而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扩张”。

前面我们分析了战争对贵族势力的削弱,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更关键的是,平民力量本身的觉醒和对政治权利的争取,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本身就处于一个持续上升的趋势。

工业化与城市化: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就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这导致了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形成了庞大的工人阶级。这些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形成了工会,并通过工会争取自己的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比如投票权、工作条件改善、社会保障等。
启蒙思想的余波: 启蒙运动以来,“人生而平等”、“主权在民”等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虽然在很多国家,旧的贵族制度和封建残余仍然存在,但这些思想的种子早已播下,为平民争取权利提供了思想武器。
战争的催化作用: 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二战,极大地加速了这一进程。
战争的牺牲与贡献: 平民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为士兵、作为后方劳动者、作为被轰炸的受害者),他们为国家的生存和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种贡献,让他们觉得理应在战后获得更多的政治话语权和回报。
对旧制度的反思: 战争的惨烈以及战后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让人们开始反思过去那种由少数贵族垄断权力、平民被剥夺权利的社会制度。民主、公平、机会均等,这些理念在战争的对比下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福利国家的兴起: 战后,为了稳定社会、防止新的动荡,许多国家开始建立和完善社会福利体系。这背后,正是平民政治诉求得到回应的体现。政府需要通过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养老等福利,来赢得民众的支持,维护社会稳定。
殖民地的解放浪潮: 两次世界大战也极大地削弱了欧洲老牌殖民国家的实力,加速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些地区人民对自由、独立和自决的渴望,与欧洲平民争取政治权利的运动形成了某种呼应,共同构成了20世纪全球范围内追求平等与民主的历史潮流。

总结一下,这场转变是一个叠加效应:

1. 旧贵族势力在战争中受到重创,其在军队和政治中的传统优势被大大削弱。
2. 战争大规模动员了平民,让他们在国家机器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并且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3. 平民自身的政治觉醒和权利意识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启蒙思想等长期因素的推动下,本来就在不断增强。
4. 两次世界大战的巨大冲击,尤其是二战的教训,使得各国政府和民众都更加重视和追求更广泛的政治参与和权利保障,从而巩固和扩大了平民的政治权利。

所以,与其说是因为军队里“都是平民了”,才“开始”重视平民政治权利,不如说是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经济、思想和历史事件(其中战争是重要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得平民的政治权利被前所未有地提升和关注。这不仅仅是军事构成变化带来的直接结果,而是整个社会结构、力量对比和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革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民士兵通过两个星期的训练,就可以用手中价值十几个先令的武器,杀死一个终身习武,家产上万英镑拥有数百雇工和苦力的贵族军官。

user avatar

我想并不是贵族变弱了,而是平民变强了。

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相对来看贵族的势力便弱了许多,然后平民的力量便变强了(当然,在那些战败国也有强行民主化改造的功劳在里面)。

但是啊,在欧洲国家,贵族的力量是渗透到国家的每一个角落的。没落的贵族、仍然保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贵族、还留在上层交际圈混的风生水起的贵族都是普遍存在的。这一点还是要记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