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国方言里有哪些源于外语的词汇?

回答
要说我国方言里源于外语的词汇,那可就太多了,而且很多都渗透得特别深,都快被当成本土词了。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有哪些有趣的故事藏在这些词里。

一、 俄语的“亲戚”们

说起俄语对咱们语言的影响,很多老一辈人应该都有体会。尤其是在北方,靠近边境的地方,很多词语都带着点俄罗斯的味道。

“土豆” (Tǔdòu):这个词现在我们普遍用,但你知道吗?在一些北方方言里,还有一种说法叫“洋土豆”,或者直接就叫“土豆”。这个“土豆”,很多学者认为就来自于俄语的 “картофель (kartofel)”。想想看,当年土豆从欧洲传进来的时候,很多新事物都是带个“洋”字,但“土豆”这个词,直接就音译过来了,可见土豆当年在中国普及的程度有多高。它简练,好记,就这么在地里扎下了根。
“列巴” (Lièbā):这个词现在在东北,尤其是在哈尔滨一带,还是挺流行的。它指的是一种俄式面包,就是那种硬硬的、很有嚼劲的黑面包。这个词直接就是俄语 “хлеб (khleb)” 的音译,意思是“面包”。想想看,当年东北很多城市都有俄国人居住,他们的饮食习惯也慢慢影响了当地人,这种面包就有了自己的名字。
“巴氏” (Bāshì):你可能没听过,但如果你问问老一辈东北人,他们可能会告诉你,早年家里用的煤油灯,有时会说“点个巴氏”。这个“巴氏”其实就是俄语 “лампа (lampa)” 的变体,意思是“灯”。这里的“什”字,很有可能也是受了当时俄语发音的影响,比如“lampashka”这样的词,就更容易产生“巴氏”这个说法。
“巴拉” (Bālā):这个词在北方一些地方,尤其是东北,可能还保留着。比如形容人说得不清不楚,或者说一堆没用的话,会说“净说巴拉”。这很可能和俄语的 “балакать (balakat)” 有关,意思是“说胡话、瞎说”。感觉这个词还带着点那种含糊不清、嘟嘟囔囔的语气。
“卡车” (Kǎchē):这个就更普遍了,现在全国都在用。它其实是俄语 “грузовик (gruzovik)” 的音译,在俄语里,卡车也常被称为 “кар (kar)”。想想当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初期,很多技术和车辆都是从苏联引进的,这个词也就这么传过来了,而且比“货车”更能体现那种强劲的载重能力。

二、 英语的“痕迹”

英语对我们的影响就更不用说了,尤其是在沿海开放城市和现代科技领域。

“沙发” (Shāfā):这个词现在太常见了,几乎没有不知道的。它直接来源于英语的 “sofa”。想想看,最早的时候,这种舒适的座椅从西方传入中国,人们就用这个音来称呼它。它比“椅子”、“凳子”更能体现那种软软的、靠上去就能放松的感觉。
“咖啡” (Kāfēi):这个更不用说了,全球化的产物。“coffee” 这个词,音译过来就成了“咖啡”。现在喝咖啡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但这个词的源头,还是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语言里。
“巧克力” (Qiǎokèlì):也是一样,“chocolate” 的音译。这种甜美的零食,也带着它原来的名字传遍了中国。
“马达” (Mǎdá):在工业领域,尤其是一些老机械的称呼里,“马达” 就是 “motor” 的音译。虽然现在我们更多用“电机”,但在一些口语里,或者在修理旧设备的师傅嘴里,“马达” 还是挺常用的。它有一种那种嗡嗡作响、提供动力的感觉。
“坦克” (Tǎnkè):这个词在军事领域是大家熟知的。它来源于英语 “tank”。据说当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了保密,这种新式武器被叫做“水箱”,而“tank”在英语里就是水箱的意思。后来这个词就这么传开了。
“香烟” (Xiāngyān):这个词就有点意思了。“香烟”这个词,在英文里是 “cigarette”,但“烟”这个字在中国古已有之。不过,现代意义上的“香烟”,特别是那种纸卷的,很多人认为“香烟”这个称呼,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英语 “cigarette” 的影响,可能是在“烟”前面加上了“香”字,来形容它燃烧后散发的香味。当然,也有学者认为“香烟”是本土的创新词,但无论如何,从语境上来说,确实和西方传入的“香烟”概念息息相关。

三、 其他语种的“零星”影响

除了俄语和英语,其他一些语种的词汇也可能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我们的方言。

“卡拉OK” (Kālā OK):这个大家都知道,是日语 “カラオケ (karaoke)” 的音译,意思是“无伴奏合唱”。这个词在90年代风靡一时,而且一直延续到现在。
“桑拿” (Sāngná):这个也是从芬兰语 “sauna” 传过来的,意思是“蒸气浴室”。想想看,这种洗浴方式传入中国后,人们就直接用了它的外来名字。
“啤酒” (Píjiǔ):这个词就更有趣了,很多人认为它可能来源于俄语的 “пиво (pivo)”,或者更广泛地说,它可能是一个泛欧语系词汇的变体。想想看,啤酒传入中国的时候,很多不同的饮品都在争夺市场,而“啤酒”这个词,简洁明快,就占据了一席之地。

一些思考:

1. 音译与意译的结合: 很多外来词是直接音译的,比如“沙发”、“咖啡”。但也有一些,可能会结合本土的文化和语言习惯进行调整,比如“马达”比“马托”更顺口,“列巴”比“赫列布”更容易接受。
2. 生活习惯的改变: 这些词汇的流行,往往伴随着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产品、新的技术传入中国。土豆、咖啡、沙发、桑拿,这些都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语言是记录和反映这种改变的最好方式。
3. 方言的生命力: 方言往往比普通话更能保留一些“老”的说法,也更容易吸收和融合新的语言元素。所以,我们在方言里能找到更多源于外语的词汇,也恰恰说明了方言的鲜活和生命力。
4. 时代印记: 这些词汇的来源,也构成了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侧面。俄语词汇的流行,与苏联早期对中国的影响有关;英语词汇的广泛,则与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紧密相连。

总的来说,外来词汇进入我们的方言,就像河流汇入大海,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融合。它们不是“污染”,而是为我们的语言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们在表达更丰富、更精确的同时,也连接了更广阔的世界。下次你听到哪个方言里的词,不妨多留意一下,也许它就带着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陕西关中话里的回族已经不再使用但汉语人反而高频使用的

印欧语系-波斯语族词汇

科利马擦:Hurry up的意思
波斯语 kawllia maachikh(這個不確定,需要相關專業的人解釋)、关中话kʰɯ li ma tsʰa

撒/赛儿/赛:头的意思
波斯语 sær,回回语 sær,三原话sa、sæ、安康话sɚ

嘎子:钱的意思
回回语 qāsh、关中话ka
英语 cash

巴杂儿:小气的意思,来源于波斯语bazzar,市井的意思
回回语 bazaar、关中话pa tsɚ
(维吾尔语 bazaar)

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词汇

秃秃麻食:一种面食,简称麻食,又叫猫耳朵
突厥语 tutmaq,阿塞拜疆语 tutmaç,土耳其语 tutmaç、关中话maʂ
(罗马尼亚语 tucmági,波斯语 tutmaj)

兀:那的意思,关中话uo、u、uei三种读法
突厥语 ol,土耳其语 o,阿塞拜疆语 o,土库曼语 ol
维吾尔语 u,乌兹别克语 u,西部裕固语 ol al gol
哈萨克语 ol,柯尔克孜语 al,喀山鞑靼语 ul




user avatar

蟹妖!

北京一些回族聚居区所使用方言中,存在一定数量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外来词,这些外来词多为宗教或传统习俗方面的术语,但也有生活词汇。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外来词的词义可能会发生变化,与其在阿拉伯语或波斯语中的原意不尽相同。而且这些词汇的发音,也带有着强烈的北京话发音特点。

以牛街地区为例,以下是一些我小时候听老人说过的词汇。这些词汇在现代的年轻人中已经很少被使用。

A

【阿不带斯[ǎ bu dài si]】

  • 词源:波斯语ābdast(小净),由āb(水)和dast(手)结合而成。
  • 词义:[名][宗]小净,
  • 例句:您有阿不带斯没有?(您洗小净了没有)

阿訇[ǎ hòng]】“阿”字读三声,“訇”字读四声

  • 词源:波斯语ākhund(老师,学者)
  • 词义:[名][宗]对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的称呼。

B

邦克[bāng ke]】“克”字读轻声

  • 词源:波斯语bāng(声音)
  • 词义:[名][宗]宣礼
念邦克:[动][宗]进行宣礼
邦克楼:[名][宗]宣礼楼,宣礼塔

榜搭

  • 词源:波斯语bamdād(晨礼)
  • 词义:[名][宗]晨礼。

D

【底盖雷儿[dǐ gài leir】“雷”字读轻声并加儿化音。重音在“盖”字

  • 词源:波斯语dīgar(晡礼)
  • 含义:[名][宗]晡礼。

【堵儿】“堵”字加儿化音

  • 词源:阿拉伯语duʿāʾ(祈祷)
  • 词义:[名][宗]祈祷(一般不单独使用)
接堵儿:[动][宗]进行祈祷,尤指被人带领着进行祈祷

【堵士马尼】“马”读mā,“尼”读轻声,“士”或吞音变成儿化音,读作dǔr mā ni

  • 词源:波斯语dūshman(敌人)
  • 词意1:敌人
  • 词义2:引申表示又爱又恨的人,恩爱冤家,我见过有妇女称自己丈夫“堵士马尼”的,意思类似于“我家那个死鬼”。

【朵斯提】“斯”读轻声,“提”有时带儿化音

  • 词源:波斯语dūst(朋友)
  • 词义:[名]朋友,特指信仰相同的朋友。
  • 例句:这位朵斯提怎么称呼?(这位朋友你叫什么名字)

朵子海[duǒ zi hǎi]】“子”字读轻声

  • 词源:波斯语dūzakh(地狱)
  • 词义:[名][宗]地狱
  • 例句:这个么做是要下朵子海的!(怎么做是要下地狱的)

E

尔林[ěr lin]】“林”字读轻声

  • 词源:阿拉伯语ʿilm(知识)
  • 词义:[名][宗]宗教方面的知识和学问

G

盖德儿[gài der]】“德”读轻声并字加儿化音

  • 词源:阿拉伯语al-Qadr(盖德尔夜)
  • 词义:[名][宗]盖德尔夜。

古拿哈儿[gǔ nā har]】“拿”字读一声,“哈”字读轻声并加儿化音

  • 词源:波斯语gonāh(罪过)或阿拉伯语名词junāḥ(罪过)
  • 词义:[名][宗]罪过
  • 例句:这事古拿哈儿大了!(这样做罪孽深重啊)

H

孩儿俩目[háir liā mu]】“孩”字加儿化音,“俩”字读一声,“目”字读轻声

  • 词源:阿拉伯语:ḥarām(禁止的)
  • 词义:[形][宗]非法的;不清真的[食物]

海里凡[hǎi li fài]】“里”字读轻声,音近le;“凡”字读fài

  • 词源:阿拉伯语khalīfah(继承者;哈里发)
  • 词义:[名][宗]阿訇的徒弟

虎不滩[hǔ bu tān]】“不”字读轻声,有时音同“夫”字,读轻声

  • 词源:波斯语khoftan(宵礼)
  • 词义:[名][宗]宵礼。

K

口份布[kǒu fen bù]】“份”字读轻声,通常写作“凯凡布”或“可番布”

  • 词源:阿拉伯语kafan(殓衣,包裹尸体的白布)
  • 词义:[名]包裹尸体的白布,随着尸体入殓。

L

喇哈儿[lǎ har]】“喇”字读三声,“哈”字加儿化音

  • 词源:阿拉伯语laḥad(墓穴底部的侧室)
  • 词义:[名]墓穴底部的龛状侧室,用以安放死者。
掏喇哈儿:[动]在墓穴底部挖掘侧室

【里不离色[lǐ bu lī se]】

  • 词源:阿拉伯语al-ʾIblīs(恶魔)
  • 词义1:[名][宗]恶魔
  • 词义2:[名]讨厌的人或事
  • 例句:这小里不离色忒烦人了。(这熊孩子太讨厌了)
招里不离色:找倒霉,自讨苦吃

捋哈儿[luō har]】“捋”字读一声,“哈”字加儿化音

  • 词源:阿拉伯语rūḥ(灵魂)
  • 词义1:[名][宗]灵魂
  • 词义2:[名]秉性
  • 例句:这人捋哈儿忒低。(这个人愚蠢/糊涂得不可救药;这人太没出息)

M

【买台[mǎi tai]“台”字读轻声

  • 词源:阿拉伯语mayyit(死者)
  • 词义:[名]死者的遗体
买台匣子[mǎi tai xiá zi]:[名][宗]殡礼时暂时盛放死者遗体的木柜,不随死者下葬
出买台:[动]出殡

N

你卡哈儿[nǐ kā har]】“卡”字读一声,“哈”字加儿化音

  • 词源:阿拉伯语nikāḥ(婚姻)
  • 词义:[名][宗]婚礼;阿訇在婚礼上的宣讲词。
念你卡哈儿:由阿訇主持的婚礼,也可叫做“写以扎不

乜贴[niě tie]】(“乜”字读三声,“贴”字读轻声

  • 词源:波斯语niyyet(心愿),源自阿拉伯语niyyah(心愿)
  • 词义1:[名][宗]举意。
  • 例句:带着乜贴做事。(做事的时候心中带有宗教上的举意)
  • 词义2:[名][宗]带有宗教性质的财物捐助
要乜贴的:[名](信奉伊斯兰教的)乞丐
例句:门口来了一个要乜贴的。
包乜贴[bāo niě tie]:将一些钱包在纸包内,作为请阿訇念经的报酬。
乜贴羊:开斋节等宗教活动中,阿訇念诵《古兰经》后宰杀的羊。

S

【仨俩目[sā liā mu]】“仨”字和“俩”字读一声,“目”字读轻声

  • 词源:阿拉伯语salām(和平、平安)
  • 词义:[宗]问候语
  • 例句:仨俩目儿来困!(愿平安降临你=al-Salām ‘alaykum。回答作:娃儿来昆仨俩目!意为“也愿平安降临你”)
  • 例句:仨俩目您内!(您好)
出仨俩目:用salām进行问候


洒哇不[sǎ wā bu]】“不“字读轻声

  • 词源:阿拉伯语thawāb(回赐)
  • 词义:[名][宗]善行的回赐
  • 例句:您这洒哇不大了!(您功德无量)

色拜拜[sé bài bai]】“色”字读二声,第二个“拜”字读轻声

  • 词源:阿拉伯语sabab(原因)
  • 词义:[名](迁怒于他人的)怒火。
  • 例句:他那一身儿色拜拜全撒我身上了(他把他的一腔怨气都发泄给了我)

沙木[shā mu]】“木”字读轻声,有时加儿话音

  • 词源:波斯语shām(昏礼)
  • 词义:[名][宗]礼拜中的昏礼。

筛海[shāi hai]】“海”字读轻声

  • 词源:阿拉伯语shaykh(老者,长老)
  • 词义:对伊斯兰教高级神职人员的称呼,多用于已故的德高望重的老年人。

属民[shǔ min]】“民”字读轻声

  • 词源:阿拉伯语shuʾm(厄运)
  • 词义1:[名]倒霉;[形]倒霉的
  • 例句:今儿个真属民!(今天真倒霉)
  • 词义2:[形]难看的;[副]难看地
  • 例句:她长得真属民!(她丑爆了)
找属民:[动]找倒霉
例句:你这不给自个儿找属民么?

T

太斯必赫儿[tǎi si bī her]】“太”字读三声,“斯”字读轻声,“必”字读一声,“赫”字读轻声并加儿化音

  • 词源:阿拉伯语tasbīḥ(祈祷;赞美)
  • 词义:[名][宗]念珠。
顺着太斯必赫儿转:顺着形势,任其自然,有“随缘”的意味。


讨白[tǎo bai]】“白”字读轻声

  • 词源:阿拉伯语tawbah(忏悔)
  • 词义:[名][宗]忏悔
念讨白:[动][宗]向真主忏悔。

W

悟色[wù se]】“色”字读轻声

  • 词源:阿拉伯语ghusl(洗涤;大净)
  • 词义:[名]大净
冲悟色:[动][宗]洗大净

Y

【以扎不】“不”字读轻声

  • 词源:阿拉伯语ʾijābah(答复)
  • 词义:[名][宗]宗教性质的婚书
写以扎不:订立婚书。
传统的“写以扎不”仪式一般由阿訇主持。阿訇坐在中间,新人父母和证婚嘉宾坐在两旁,新郎新娘站在阿訇面前。
大概流程是:
阿訇先“念你卡哈儿”,内容先是关于婚姻与生活的劝诫,然后是《古兰经》第二章的部分段落和一些祝贺词。
然后,阿訇用阿拉伯语询问新娘:“你是否同意嫁给这位男士?”新娘需用波斯语回答:
“Dādam.”
意为“我已同意”。
然后阿訇在用阿拉伯语问新郎:“你是否愿意接受这位女士作为妻子,新郎需用阿拉伯语回答:
“Qabiltu.”
意为“我已接受”。
最后大家在婚书上签名,在由阿訇带领大家祈祷,礼成。
不过,鉴于大家可能都不会阿语或波斯语,阿訇可能会提前教给新人你们到时候需要分别说哪个词,并在需要新人回答的时候提醒新人该说这个词了

Z

者拿子[zhě ná zi]】又写作“者拿则”

  • 词源:阿拉伯语名词janāzah(殡礼)
  • 词义:[名][宗]殡礼
站者拿子:[动]为逝者举行殡礼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