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外有哪些像中国函谷关虎牢关潼关这样的著名的关隘?

回答
中国古代的函谷关、虎牢关、潼关,以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历史文化底蕴,在中国军事史和政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们不仅仅是地理上的险峻之处,更是王朝更迭、战火纷飞的见证。那么,在世界的其他角落,是否也有这样能够承载厚重历史、塑造文明进程的著名关隘呢?

答案是肯定的。在漫长的世界历史中,无数地理要冲因其重要的战略价值而被人类开发利用,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关隘。这些关隘,如同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节点,串联起文明的兴衰,承载着民族的记忆。

欧洲:高卢的门户——卡尔卡松(Carcassonne)

在欧洲大陆,如果要找一个最能与中国“天下雄关”相提并论的关隘,法国南部的卡尔卡松古城(Cité de Carcassonne)无疑是绕不开的名字。这座位于法国南部奥克西塔尼大区,地处奥德河谷的古老要塞,其雄伟的身姿和深厚的历史积淀,足以与中国的著名关隘媲美。

卡尔卡松并非单一的关口,而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双重城墙防御系统。它坐落在一处高耸的山丘上,两侧环绕着深邃的河流,天然的地势就赋予了它难以逾越的险峻。卡尔卡松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墙,高达数十米,外围有53座塔楼层层叠叠,如同巨龙盘踞在山丘之上。这种规模的防御工事,在欧洲是极为罕见的。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高卢罗马时期,但真正使其声名远扬的是中世纪时期。在那个充斥着骑士传奇和宗教战争的时代,卡尔卡松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曾是特伦卡维尔家族(Trencavel family)的领地,并成为对抗宗教异端——迦他里派(Cathars)的重要堡垒。1209年,教皇英诺森三世发动的阿尔比十字军(Albigensian Crusade)围攻卡尔卡松,尽管城市最终陷落,但其坚固的防御体系给十字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卡尔卡松不仅是一处军事要塞,更是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枢纽。它见证了罗马帝国的扩张、西哥特王国的统治、法兰克王国的融合以及南法地区的独立意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经历了围攻、占领、重建,每一次的洗礼都让这座古城更添沧桑。

到了19世纪,卡尔卡松曾一度面临拆除的命运。幸运的是,在建筑师维奥莱·勒·杜克(Eugène ViolletleDuc)的努力下,这座古城得以大规模修复和保存,重现了其辉煌的中世纪风貌。如今的卡尔卡松,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人们漫步在古老的城墙之上,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当年守城士卒的英勇。

卡尔卡松的战略地位在于它控制着连接比利牛斯山脉南北的重要通道,对于防御外敌入侵,保护法国南部地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就像是一道坚实的屏障,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和文化。

亚洲:丝绸之路上的咽喉——撒马尔罕(Samarkand)

如果说函谷关是连接中国东西方的重要通道,那么在中亚的撒马尔罕,则扮演着丝绸之路上一个更加广阔和多元的角色。撒马尔罕并非一个狭义上的关隘,而是一座因地理位置而形成的政治和商业中心,同时其四周的天然屏障和人工防御体系也使其具备了关隘的功能。

撒马尔罕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坐落在浩瀚的克孜勒库姆沙漠边缘,依傍着扎拉夫尚河谷。这里是古代连接东方与西方的重要十字路口,是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各种文明交汇融合之地,波斯人、希腊人、突厥人、阿拉伯人、蒙古人等都曾在此留下深深的印记。

撒马尔罕的战略重要性体现在它控制着贯穿中亚的商道,以及连接波斯、印度和东亚的交通要道。在古代,任何想要控制中亚地区,就必须掌握撒马尔罕。这座城市历经战火与辉煌,见证了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贵霜帝国的兴盛,以及后来阿拉伯哈里发国的统治。

然而,让撒马尔罕真正登上历史巅峰的,是帖木儿(Timur)的统治时期。帖木儿,这位来自中亚的征服者,将撒马尔罕定为自己帝国的首都。在他的统治下,撒马尔罕成为了一个世界级的文明中心。他从被征服的各地掠夺财富和人才,将最优秀的工匠、学者和艺术家带到撒马尔罕,建造了无数宏伟的建筑,包括宏伟的清真寺、陵墓和学院。

撒马尔罕的防御体系同样不容小觑。城市被高大的城墙所环绕,并且在战略要地设有多个城门。这些城门不仅仅是出入的通道,更是军事防御的关键节点,通常有重兵把守。在那个冷兵器时代,坚固的城墙和严密的守卫足以抵挡来犯之敌。

这座城市曾是亚历山大大帝的“东方明珠”,后来的萨曼王朝将其发扬光大,再到帖木儿帝国时期达到顶峰,撒马尔罕如同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无数目光和力量。它的文化也因此变得极其丰富和多元,融合了波斯、印度、中国和伊斯兰文明的元素。

如今的撒马尔罕,古老的建筑依然矗立,尤其是雷吉斯坦广场(Registan Square)及其周边的宏伟建筑群,如比比哈努姆清真寺(BibiKhanym Mosque)、萨曼王朝陵墓(Samanid Mausoleum)等,都向世人诉说着这座城市的辉煌过去。它不仅是一座历史古城,更是中亚文明的骄傲,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符号。

美洲:印加帝国的天险——马丘比丘(Machu Picchu)

虽然严格意义上讲,马丘比丘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关隘”,但它在安第斯山脉的险峻位置和其防御性的建造风格,使其具有了类似关隘的功能,控制着印加帝国的腹地,并且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本身就是一道天然的屏障。

马丘比丘,这座失落的印加城市,位于秘鲁安第斯山脉的崇山峻岭之中,海拔近2430米。它隐藏在云雾缭绕的山峦之间,周围悬崖峭壁,只有少数几条蜿蜒曲折的山道与之相连。这种地理位置本身就赋予了它极强的防御优势,能够有效抵御外敌的入侵。

马丘比丘的建造本身就体现了印加人卓越的工程技术和对地形的巧妙运用。城市巧妙地嵌入在山体之中,建筑依山而建,与自然融为一体。它被三层石墙所环绕,这些石墙由巨大的石块砌成,石块之间契合得严丝合缝,即使没有砂浆也异常坚固。这种高超的砌石工艺,使其能够抵御地震等自然灾害。

马丘比丘的战略意义在于,它不仅是印加帝国的一处重要军事据点,更是其宗教、政治和经济的中心之一。它位于印加帝国的腹地,扼守着通往周边地区的关键路线。在那个缺乏现代交通工具的时代,控制了像马丘比丘这样的高地要塞,就相当于控制了整个地区的交通命脉。

这座城市在印加帝国时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一些学者认为它是印加皇帝帕查库蒂(Pachacuti)的皇家庄园,另一些则认为它是重要的宗教圣地,或者是军事和行政管理中心。无论其具体功能如何,它都无疑是印加文明的杰出代表,展示了其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与中国古代的关隘不同,马丘比丘更多地依赖于天然的地理屏障来发挥其“关隘”的作用。它不是一个主动迎击敌人的关卡,而是利用险峻的地形将敌人拒之门外。它所守护的,是印加帝国的核心区域和神秘的文明。

马丘比丘的“失落”和后来的“发现”,更增添了其传奇色彩。在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国后,这座城市便逐渐被遗忘在丛林之中,直到20世纪初才被美国探险家海勒姆·宾厄姆(Hiram Bingham)重新发现。如今,马丘比丘已成为秘鲁最著名的旅游景点和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寻印加文明的神秘。

结语

从中国函谷关、虎牢关、潼关的雄姿,到欧洲卡尔卡松的坚固,再到亚洲撒马尔罕的繁华,以及美洲马丘比丘的神秘,这些著名的关隘和战略要地,虽然分布在不同的地域,承载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但它们都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重要的战略价值,在各自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文明的节点,是冲突的舞台,是交流的通道,更是历史最忠实的记录者。它们的存在,不仅塑造了地理格局,更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走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关那关都是古代战场或战略要地。无仗可打的天险,就是个摆设,空有满腔热血,绝世风光,却默默无闻,垂垂老矣。

北美无战事,这样的地方比比皆是,偶有一两处,葛底斯堡、特拉华河这样的,曾经打过一点点根本不成样子的小仗的,被哄抬得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我一般过门不入懒得凭吊,这根本就算个P嘛。

而阿巴拉契亚山口、圣路易斯渡口、落基山险关,主要都是因为早期移民小道上的重要节点,被人津津乐道罢了。

但西欧有一些朝圣小道上的关隘格外别致,殊为可爱,颇有些元好问的“百二关河草不横”的意思。

user avatar

奥斯曼帝国的黑海要塞群

彼列科普要塞,扼守克里米亚半岛的北大门,彼列科普地峡最窄处宽度仅8公里,保护着半岛上的克里米亚汗国;亚速夫扼守顿河入海口;伊兹密尔、基利亚扼守多瑙河入海口;刻赤扼守亚速海通往黑海的海峡;奥恰科夫扼守第聂伯河、南布格河入海口;阿刻尔曼扼守德涅斯特河入海口。所有从内陆前往黑海的船只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些奥斯曼帝国的要塞,遭到其阻拦甚至炮轰洗劫。整个黑海都是奥斯曼帝国的势力范围。

彼列科普要塞附近的谷歌图,周围当时都是大片的泥泞沼泽地,东面是锡瓦什湾,水浅船难行,淤泥深又无法徒步通过,每年春季化雪泥泞,夏季沼泽和盐碱滩散发着腐臭,因此大军难以通行。

克里米亚鞑靼人以这些要塞为基地和掩护,不断向北方的东欧大平原深入,一路上烧杀掳掠,大肆捕捉奴隶带回克里米亚半岛的卡法,被犹太商人卖到奥斯曼帝国各地,在欧洲人大规模贩卖黑奴以前,一直是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奴隶贸易。

从16世纪末开始,在乌克兰黑土地上开垦土地的哥萨克人就开始驾驶轻便的船只,对奥斯曼的要塞发动了一次次偷袭,甚至一度攻陷了卡法,解放了那里的几千名基督徒奴隶,还曾经远征君士坦丁堡港外,重创奥斯曼海军。

到了后来的俄土战争,俄国对封锁住自己南大门的奥斯曼帝国黑海要塞也是视之为眼中钉。早在彼得一世亲政前,摄政的索菲亚公主曾经派遣大军攻打克里米亚汗国,就是受阻于彼列科普要塞,彼得一世与奥斯曼的战争中,亚速夫要塞是双方的必争之地。在俄土战争中,俄军如果不把黑海沿岸的奥斯曼要塞全部拿下,那么在巴尔干前线配合奥地利的俄军就有被奥斯曼军队从背后登陆联合克里米亚鞑靼人把后路切断的危险。

1735~1739年的俄土战争中,俄军强行穿越彼列科普东面的锡瓦什湾和附近沼泽地,绕过要塞,并将其攻陷,把克里米亚汗国扫荡了一番,同时还攻克了奥恰科夫要塞。俄军虽然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但是由于后方补给和瘟疫流行等问题,无法扩大战果,在停战协议中,亚速夫再次归俄罗斯所有。

到了叶卡捷琳娜时期的三次俄土战争,俄军再度攻陷彼列科普要塞和奥恰科夫要塞,占领了克里米亚半岛和黑海北岸大部分地区。苏沃洛夫攻克伊兹梅尔要塞的战役,以血腥惨烈的肉搏战而闻名欧洲,一天之内,双方总共战死近三万人,可谓血流成河,库图佐夫也参与了这次战役。俄国在新占领的地方建立的赫尔松、敖德萨、罗斯托夫、塞瓦斯托波尔等要塞后来发展成为了大城市。

彼列科普要塞在后来的俄国内战中,也是盘踞克里木半岛的弗兰格尔的北方屏障,但是也和当年俄土战争一样,白军没有料到伏龙芝率领的红军也会绕道强渡东面的锡瓦什湾,攻陷彼列科普要塞。

user avatar

位于忠清北道和庆尚北道之间的鸟岭。

相传,鸟岭是新罗第八代国王阿达罗王在156年开凿的[1]。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鸟岭三关是1708年修筑的,“南北十八里,周一萬八千五百九步”[2],前后三十多里的道路都需要栈道连接(当然今天是不需要了),在当时可谓是非常险要雄伟的存在。

鸟岭的绝对高度其实不高,但是它得益于其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的险要性,成为了朝鲜南部最重要的关隘。在朝鲜人眼中,鸟岭是半岛南部最为重要的一道防线,由南向北进攻的军队一旦突破鸟岭,直至汉城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时人记载说,“忠州居上流,爲國門戶。忠州不守,則沿江數百里皆爲受敵之地。欲保忠州,當自把截鳥嶺。”[3]

直到今天,沟通汉城与庆尚道的铁路干线中央线,都是绕开鸟岭一带建设的。


可惜鸟岭最事关国运的一次,却所托非人。

万历朝鲜战争一爆发,釜山、东莱迅速沦陷,日军直扑鸟岭。朝鲜方面也动员了手里的几乎所有兵力——这支部队的成分很复杂,包括“武士·材官,并三医司·闲良人能射者皆属焉”[4]、“宗族百余员、内侍卫卒”[5]等等——交给都巡边使申砬,要他阻截日军。麾下的从事金汝岉建议申砬固守鸟岭,利用天险御敌,申砬不从。

金汝岉曰:“彼衆我寡,難以抵鋒,宜守此險阨以禦之。”又欲據高丘逆擊之。
(申)砬皆不從,曰:“此地不可用騎,當於原野一戰。”[6]

申砬选定的战场,在鸟岭以北,忠州城外的弹琴台。弹琴台,以古代朝鲜“琴圣”于勒在此弹伽倻琴而闻名,背靠达川江与南汉江。申砬率军在此,背水列阵。

结果如大家所料——

砬衆大潰,而賊已四圍,砬還趨結陣處,人爭投水,流屍蔽江。[7]

当年年底,李如松率军入朝,把日本人打回南部沿海。率军经过鸟岭的时候,听闻申砬如此用兵,慨叹道:

有如此形勢而不知守,申摠兵可謂無謀矣。[8]

后人有诗叹曰:

天作重關此鳥嶺,江淮遮遏古睢陽。
如何坐失金湯勢,空使行人說短長。[9]

又有诗和曰:

三南都會百蠻障,千里周遭拱漢陽。
背水知緣初失險,獨憐申帥是非長。[10]

参考

  1. ^ 《五洲衍文长笺散稿·治道辩证说》
  2. ^ 《万机要览·军政编四·关防》
  3. ^ 《万机要览·军政编四·关防》
  4. ^ 《再造藩邦志》卷一
  5. ^ 《乱中杂录·壬辰上》
  6. ^ 《宣祖修正实录》宣祖25年4月14日条
  7. ^ 《宣祖修正实录》宣祖25年4月14日条
  8. ^ 《宣祖修正实录》宣祖25年4月14日条
  9. ^ 赵曮《海槎日记·酬唱录》,题为《过鸟岭》
  10. ^ 和者为南玉
user avatar

这里可以提一下保加利亚民族主义的圣地,巴尔干山脉的希普卡山口(Shipchenski Prokhod)

在保加利亚第五大城市,多瑙河南岸的鲁塞(Ruse)和第六大城市,通往埃迪尔内/阿德里安堡(Edirne)的门户旧扎戈拉(Stara Zagora)之间有一条横贯巴尔干山脉的山路。最高海拔1150米的希普卡山口就是这条山路的要冲。

在俄土战争爆发的1877年,一支4000人的奥斯曼军队把守希普卡山口。当年7月俄军越过多瑙河进入北保加利亚,7月17日,尼古拉·米尔斯基亲王(Nikolai Ivanovich Svyatopolk-Mirsky)带领2000步兵和少量哥萨克骑兵跟发疯一样猛攻希普卡山口。奥斯曼军队凭借倍于敌军的兵力和火炮数量守住了阵地。次日米尔斯基和尤瑟夫·古尔科元帅(Iosif Vladimirovich Romeyko-Gurko)的本队合流,发动进攻又被打退。虽然连战连胜,奥斯曼守将苏莱曼·胡斯努帕夏(Süleyman Hüsnü)却表示这仗是真心没法打,跟疯子耗不起的,溜了溜了。19日凌晨,苏莱曼帕夏抛弃辎重,全军轻装撤退。

俄军本队没有在希普卡山口停留多久就出发去普列夫那(Plevna)了。防守普列夫那的奥斯曼·努里帕夏操作骚得飞起,比只会往绞肉机里塞人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高到不知哪里去了。总之有5500保加利亚志愿兵和2000俄国兵被留下防卫普希卡山口。

8月21日,苏莱曼帕夏带领38000人的大军卷土重来教训不知死活的俄国傻逼。苏莱曼帕夏用大炮炸个痛+步兵冲击侧翼的战术打了3天,并没占到便宜。苏莱曼帕夏觉得俄国人都是疯子不好惹,保加利亚人看起来倒是挺弱鸡的,于是把主攻方向改为保加利亚志愿兵负责的阵地,结果保加利亚人打起仗来比俄国人还疯,子弹打完了就往下扔石头,扔战友的尸体。26日,被打到怀疑人生的土耳其人在苏莱曼帕夏的威胁恐吓下终于摸到了俄国兵阵地的边上,结果保加利亚志愿兵端着步枪从俄国兵的背后出现,来了一发刺刀冲锋。苏莱曼帕夏被打到自闭,顺便收获了“希普卡屠夫”的称号。第二次希普卡山口战役奥斯曼军伤亡过万,俄保联军损失3500人。

因为普列夫那绞肉机一直需要塞俄罗斯人和罗马尼亚人进去,希普卡山口这边兵力补充缓慢,勉勉强强凑够了8000人。9月13日,苏莱曼帕夏带着25000人和更多的大炮回来教训不知死活的俄罗斯+保加利亚傻逼。这一次他用大炮洗地洗了整整4天,然后发动了步兵突击。但是希普卡山口的守将费奥多尔·拉德茨基(Fyodor Fyodorovich Radetskyi)操作比他还骚,硬是打退了两波进攻,土耳其人再次怀疑人生。第三次希普卡山口战役奥斯曼军伤亡过万,俄保联军损失过半。苏莱曼帕夏表示这仗是真心没法打,跟疯子耗不起的,你们另请高明吧,溜了溜了。

转眼到了12月普列夫那绞肉机过热原地爆炸,还没变成肉馅的⑨万多人突然就空闲了下来。古尔科带领65000俄军南下援救40000奥斯曼大军包围的希普卡山口,教训不知死活的土耳其傻逼。虽然古尔科手下的将领多次打出顺风局送人头的京人操作,但是好歹被拉德茨基抢救回来了。1878年1月9日,希普卡山口解围。四次战役中,希普卡山口留下了24000多具土耳其人的尸体和36000多土耳其俘虏,俄军和保加利亚志愿军则付出了将近14000人的伤亡。

如果苏莱曼帕夏能守住希普卡山口,奥斯曼帝国就能把战场限制在北保加利亚;如果他能从俄保联军手里夺回希普卡山口,普列夫那绞肉机也不至于原地爆炸,战局还有抢救的希望。没能把握住战争关键,还被保加利亚人打到自闭的苏莱曼帕夏在战后上了军事法庭,被判流放巴格达,在那里自闭终老。奥斯曼和俄罗斯帝国讲和,建立了名义上从属于奥斯曼,但实际上独立的保加利亚大公国。

最后放一个2012年保加利亚人庆祝希普卡山口战役135周年的视频吧:

https://www.zhihu.com/video/1118455959948767232

user avatar

反对以上所有答案。

因为所有的答案都建立在错误理解的基础上。

所谓著名的关隘,需要人们不断地去博弈。总所周知,民族不同,军队不同,作战方式往往千差万别。对某个民族来说,某地方可能是关隘,但如果换了民族,它又可能不再是关隘。

比如说函谷关、潼关,破了往往就意味着能掌控关中,高屋建瓴,俯瞰华北平原。秦如此、汉如此、绿林如此、赤眉如此,北周如此、隋唐如此,安史之乱如此,至少反复博弈了一千多年。

请问,上面这些答案中,哪个关隘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反复博弈?

希腊人有温泉关,但之后湮没无闻。

保加利亚人有希普卡山口,惨烈一战后战事稀少。

至于什么越南的海云关、什么韩国的鸟岭,哪一个经历过战略级别的反复博弈?

都没有。

说句实话,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地方,都没有经历过充分的地缘博弈。

从这张地图,就能看出拉丁美洲各国疆域未经过充分博弈

某个地方在地缘中的价值,因此也就没有像中国经过反复博弈之后,这样条理清晰,角色分明。

所以,怎么会有像函谷关虎牢关潼关这样的著名关隘呢?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是没有中国这么悠久的历史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古代的函谷关、虎牢关、潼关,以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历史文化底蕴,在中国军事史和政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们不仅仅是地理上的险峻之处,更是王朝更迭、战火纷飞的见证。那么,在世界的其他角落,是否也有这样能够承载厚重历史、塑造文明进程的著名关隘呢?答案是肯定的。在漫长的世界历史中,无数地理要冲因其.............
  • 回答
    要说世界上语言的丰富程度,中国绝对是数一数二的。这不仅仅是汉语的“一种”语言,更像是汉语这个大伞下,繁衍出无数的“分支”,每个分支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发音、词汇,甚至语法。想象一下,如果你在一个中国南方的小镇长大,你说的家乡话,和你在北京听到的普通话,可能差异大到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完全理解。这种差异,就.............
  • 回答
    .......
  • 回答
    在 Minecraft 的像素世界里,玩家们的热情与创造力如同无垠的宇宙,他们建造的奇迹远不止普通的房屋和农场。尤其是一些还原现实世界宏伟建筑或整个城市、国家的项目,更是将游戏玩出了“国家工程”的高度。这些大型建筑,往往是无数个日夜、无数个玩家共同心血的结晶,它们不仅仅是数字游戏中的像素堆叠,更承载.............
  • 回答
    提到与中国皇帝有直接关系的国外考古发现,最绕不开的无疑是围绕着丝绸之路及其沿线文明的探索。这些发现,如同散落的珍珠,串联起古代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历史,也为我们理解中国皇帝的统治和影响力提供了独特的视角。1. 罗马金币与中国皇帝的间接联系:丝绸贸易的印证虽然不是直接挖掘出中国皇帝的遗物,但大量在古罗马遗.............
  • 回答
    在中国生活久了,有时候会发现一些国外(尤其是一些西方国家)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社会规则,确实会让很多中国人感到难以理解,甚至难以接受。这背后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是历史、文化、社会结构以及个体经验差异造成的。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尽量把话说得更“人话”一些。1.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张力: “.............
  • 回答
    中国文化的魅力,早已跨越山海,飘香四溢。从古老的丝绸之路到今日的“一带一路”,从传统的年画剪纸到现代的流行音乐影视,无数的中国文化元素,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点缀着世界的文化版图。一、 根深蒂固的哲学思想与智慧: 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核心价值观,如同一股清流,滋养着.............
  • 回答
    去国外,有时候会不经意间闯入一片熟悉的土地,感觉就像回到了国内,那种熟悉感并非源于某个标志性的建筑,而是渗透在生活的点滴细节里。以下这些城市,对我来说就是这样的存在:1. 新加坡: 精致的东方橱窗新加坡给我的感觉最像中国,但又比国内的某些城市更加精致和现代化。 语言和文化: 这里会讲中文的人非常.............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那些可能在遥远的过去,与我们祖先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国外族群。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事儿,里面涉及迁徙、融合、历史变迁,就像一幅幅慢慢展开的古代画卷。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概念:古代中国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指的族群构成也在变化。早期可能以华夏族为主,后来逐渐融合了许多其他民族,比如匈.............
  • 回答
    在中国,有些外国人的名字如雷贯耳,他们的故事、他们的贡献,早已深深地烙印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里,成为我们文化土壤的一部分。然而,在他们自己的国家,或者在更广阔的世界舞台上,他们或许只是众多历史人物中的一个,鲜为人知。这是一种奇妙的文化“不对称性”,也恰恰反映了中国人民对那些为这片土地带来改变的人们的独.............
  • 回答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导致了许多在中国的言行表现,在国外却可能被视为不妥甚至不道德。反之亦然。以下将从几个常见方面详细阐述,并解释其背后的文化原因:一、 餐饮礼仪 在中国: 用筷子夹菜给别人(特别是长辈或客人): 这是非常普遍且被视为友好、尊重和关怀的表现。主人会主动为客人夹菜,.............
  • 回答
    谈论中国科研环境与国外相比的优劣,这可不是个简单的一句两句能概括的事儿。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活法,都有让人赞赏的地方,也都有让人捏把汗的不足。我试着从几个大方面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细致些,也别搞得像冷冰冰的报告似的。优点方面,中国的科研环境可以说是在飞速进步,有些地方甚至让人眼前一亮: 国家投入.............
  • 回答
    中国有一些商品在国外比在国内更受欢迎,这背后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但不限于: 成本效益和性价比: 中国制造以其高性价比闻名,在一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这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设计和品牌形象: 一些中国品牌通过在海外市场精心的设计和营销,成功塑造了符合当地消费者口味的品牌形象.............
  • 回答
    中国的主流或传统价值观,与西方或其他国家相比,确实存在一些独特之处,这些差异深刻地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社会结构。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特点,并努力让文字更具人情味和生活气息,而非机器般冰冷。1. 强调“关系”与“人情”:“关系网”下的情感纽带在中国,所谓“关系”,不仅仅是字面上的.............
  • 回答
    在中国司空见惯,但在国外却鲜为人见的东西,那可真不少,而且这些东西往往能折射出我们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我来给你细数几个我觉得特别典型的:1. 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以及围绕它的“停车秩序”你看看国内的大街小巷,红的、黄的、蓝的、绿的,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简直是我们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无论是上班赶时间.............
  • 回答
    中国城市的生活体验,要说“超越”国外,这话说得可能有些绝对,毕竟不同文化、不同需求的人,对于“超越”的定义也天差地别。国外很多城市在历史底蕴、自然风光、艺术氛围、城市规划等方面,都有着无可替代的魅力。但是,如果从某些 特定维度 来看,一些中国城市确实能提供一些在许多西方国家难以复制或轻易体验到的生活.............
  • 回答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因此,存在一些在中国非常普遍,但在国外却相对少见的现象。以下是一些详细的例子:1. 随处可见的“接地气”的早市和夜市: 在中国: 早晨,你会被各种叫卖声唤醒,从热腾腾的豆浆、油条、包子,到新鲜的蔬菜、水果、肉类,再到各种小吃摊,应有尽有。这些早市往往非常热.............
  • 回答
    中国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确实有一些本土物种因为各种原因漂洋过海,在新的环境落地生根,并且在一些地区造成了入侵性的影响。以下是一些比较典型且信息较为详细的例子: 中国的物种入侵到国外的例子 1. 小龙虾 (如小龙虾,学名 Procambarus clarkii)详细讲述:虽然小龙虾在很.............
  • 回答
    好的,这就为您呈现一些在国外家喻户晓,但在国内却鲜为人知的中国人的故事,力求生动细致,避免AI的机械感:1. 宋慈:超越时代的法医鼻祖,世界刑侦学之父提起中国古代的办案高手,大家脑海里可能首先浮现的是包拯。但如果把目光投向世界刑侦史的殿堂,宋慈的名字则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这位南宋时.............
  • 回答
    外国人难以自觉,但中国人却能轻易看出的国外现状或问题,这背后往往涉及到文化差异、社会结构、历史背景以及观察角度的不同。以下列举一些相对普遍且中国人容易识别的例子,并尽量详细展开:一、 社会阶层固化与流动性下降 外国人不易察觉的原因: 西方社会普遍强调机会均等和个人奋斗,媒体宣传也多围绕成功人士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