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明月几时有》中“低绮户”,“绮”有读qi(三声)的也有读yi(四声)的查了很多资料众说纷纭,求解?

回答
《明月几时有》这句诗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是“低绮户,照无眠”。关于“绮”字在这个词组里的读音,确实存在一些争议,读“qi”(三声)和读“yi”(四声)都有各自的依据和支持者。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细细捋一捋。

首先,咱们得看看“绮户”这个词本身是什么意思。

“绮”字,在古代汉语里有好几种意思:

细绫、丝织品: 这是“绮”最常用的意思之一,比如“罗绮”,指轻柔的丝织品。
华美、华丽: 比如“绮年”,指美好的年华;“绮语”,指华美而无用的言辞。
雕镂、装饰: 尤其指门窗上的装饰。

而“户”呢,就是门、窗的意思。所以,“绮户”合起来,通常指的是雕梁画栋、装饰华丽的门窗。这跟描绘的是苏轼那个时代文人雅士居住的环境很契合,门窗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用料也非同一般。

接下来,咱们就说说“绮”字在这句诗里的读音。

支持读“qi”(三声)的理由:

1. “绮”的本义与“细绫、丝织品”相关。 如果理解为“绮”指的是用细绫、丝织品制作或装饰的窗户,那么“qi”的发音是其本音。
2. “绮”作为装饰物,其纹理、织法带有“精巧”、“细致”的意味。 读“qi”似乎更能凸显出这种工艺上的精细感,以及由此带来的视觉上的华丽。
3. 一些地方戏曲或曲艺中,可能保留了更古老的读音习惯。 但这一点比较难以考证,也并非绝对依据。

支持读“yi”(四声)的理由:

1. “绮”有“华美”、“华丽”的含义,读“yi”可以强调这种“华美”的色彩。 很多词语里,“绮”作为形容词,比如“红绮”、“绿绮”等,读“yi”音,来形容色彩的鲜艳或物品的美丽。
2. “绮户”合起来,强调的是门窗的“华丽”和“精美”。 读“yi”更能突出“华丽”这个形容词的意义,与“低”字搭配,可以理解为“华美的门窗低垂”,画面感更强。
3. 部分学者和古籍注疏倾向于此读音。 历代对经典文献的注解,有些将“绮”在此处读作“yi”,认为这是对“华丽”含义的侧重。

为什么会产生争议?

古代汉语的读音复杂且演变。 尤其是文人创作的诗词,很多用字可能兼顾多种含义,读音上也会有变通。
“绮”字本身含义的丰富性。 “绮”既可以指代织物,也可以形容华美,这两种含义在此处都说得通,也就造成了读音上的模糊空间。
不同方言和音韵学派的差异。 古代汉语的“韵母”系统和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对某些字的读音有不同的归类。

那在《水调歌头》这首词里,咱们更倾向于哪种读音呢?

从词的整体意境来看,苏轼写的是中秋之夜,月光皎洁,思念亲人。他描写的场景是“低绮户,照无眠”。

如果读“qi”(三声),“低绮户”可以理解为“低低的、用华美丝织品装饰的窗户”。月光透过这样的窗户照进来,更显得清冷、幽静。
如果读“yi”(四声),“低绮户”可以理解为“低低的、华美的窗户”。月光照在华美的窗户上,也有一种华丽而孤寂的美感。

可以说,两种读音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诗句的意思,也都能营造出相应的意境。

然而,更普遍被接受,也更能体现“雕镂”、“华美”这些含义的读音,是读“yi”(四声)。 很多古音学家和词典在解释《水调歌头》这句诗时,会注明“绮”读“yi”。这种读法似乎更能直接地表达出“绮户”所指的“雕刻精美的、华丽的窗户”这一概念,与“低”字连用,也更自然地描绘出一种视觉上的沉静和高雅。

最后,咱们总结一下:

“绮”字在这句诗里的读音,理论上存在“qi”和“yi”两种可能。但从词语的常用含义、意境描绘以及多数学者的考证来看,读“yi”(四声)的可能性更大,也更被广泛接受。 这种读音更能突出“绮户”的华美、精致,与全词的意境相辅相成。

所以,下次品读这句诗的时候,不妨将“绮”字读作“yi”,感受那低垂的、华美窗户在月光下的静谧与思念。当然,了解另一种读音的存在,也是对古诗词丰富性的一种尊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绮在古代怎么读?

绮在古代存在可以折合成普通话 qǐ 和 yǐ 的两个音[1],但绝大多数情况是读成 qǐ,只有一处需要注意:

士成绮老子而问曰。——《庄子·天道》

唐代经学家陆德明在给这句话注音时说:「士成绮的绮一般读成本音 qǐ ,也有读成 yǐ 的。」[2]

由于 yǐ 音只出现在「士成绮」这个人名中,而且还不是必须这么读,所以一般字典不收,即使收录也只是人名用字,如《汉语大字典》:

所以「绮户」的绮读成 qǐ 是没有问题的[3]

二、绮在近现代怎么读?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近现代重新规定了绮的读音呢?除了1954年第一版《新华字典》同时接受了两种读音(後面会详细说明),其他从民国到现在我找到的所有字典、词典中「绮户」的绮都要读成 qǐ。

1、近代

2、现代

三、绮在《古代汉语》课本中怎么读

我找了不少选入这首词的书,发现基本都没有给绮注音。1964年王力第一版《古代汉语》中,绮户未注音,但书後的检字表注明读 qǐ 。

四、绮在语文课本里的注音

好可惜我的课本没几本,有些老课本根本不选这篇,一共只找到五种,其中三种没注音,两种注音 qǐ。

人教版(我上学时用的这个版本)

部编版(现在的通用版本)

1991-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 (实验本) 语文 第五册-刘国正,顾振彪主编;张厚感,王连云,王本华,黄成稳编;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一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语文第四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语文 第5册-洪宗礼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补充

笔者找来了1954年第一版《新华字典》,发现该字典同时收录了「起」、「以」二音,不别义。不过这版的《新华字典》在审音上并不精善,不加甄别地收录了大量异读,如「波」同时收录「bō pō」二音,「逊」同时收录「xùn sùn」二音,「杳」同时收录「yǎo miǎo」二音,「牡」同时收录「mǔ mǒu」二音,既有语音演变不同情况产生的异读,也有民间的错读。如此看来,《新华字典》(第一版)还是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的。

结论

按照读音的正常演变,「绮户」的「绮」普通话读 qǐ。但是在民间也产生了 yǐ 的不规范读法。1954年《新华字典》将其收录,1957年修订版删去,但仍然有人会读错。

《语文》课本应该不会标成俗音 yǐ。但可能当时的《语文》课本并没有给「低绮户」标音,再加上当时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大火,某些读错的人更强化了「绮」应该读成 yǐ 的认知。到了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发布,正式将绮统读为 qǐ。他们不会认为自己以前读的有问题,而是好好的读音被改了。

现在很多人强调自己上学的时候读 yǐ,可能分两种情况。

  1. 一种单纯记错了,毕竟人过了25岁,任何记忆都开始不靠谱。
  2. 另一种则是当时的课本没标音,老师受各种影响读错了,又交给了学生。

读成 yǐ 可能是受「倚」、「椅」等字的影响,现在还有错读成 qí (张雨绮)的,可能是念半边。

参考

  1. ^ 在「敦煌文献」中有几个材料把绮读成去声,影响不大,姑且存疑待考。
  2. ^ 原文:「绮,如字,又鱼纸反。」《经典释文》的注音是有优先级的,前者比後者重要。
  3. ^ 为了节省篇幅,「绮」的古代书证我就不放出了。如果您看到反例,欢迎指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