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求求你们,移民澳洲吧。
漕工派最喜欢扣的帽子:人口基数大,一但放开会导致医院不堪重负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然后灵魂拷问“你家没亲人,没老人?”
然后现在,按漕工派的操作直接搞出了他们天天宣称的“医疗挤兑”
真的挺魔幻的。作为一个护士,在自己工作的医院都得不到救治,最终死亡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这个比西安的孕妇得不到救治更可怕。
认识的医生就没有一个想到急救时间的问题么?
就没有一个医生提出来,拖不下去了,必须要救么?
还是说被压下去了?
我不知道应该说冷血还是说啥了。
只能说我希望这个问题能上热榜。
这么个事,在上海,就值得到了上海发布里一句
今天凌晨,东方医院发布情况通报,一名护士因病不幸去世,对此我们表示深切哀悼,对家属表示慰问。
一名护士因病不幸去世?我qnmd。
当你从事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时,其潜台词是,没人会向你提供这项服务,因为你就是提供服务的人。
最近玩了下魔兽TBC,海山老一的冰墓点名,如果队友中了我会及时刷血,但如果是我中了,我知道大概率是要挂了,因为那个负责奶团队的人就是我,我奶了别人,轮到我没人奶了。
防疫搞了2年多,到现在连爆发时医院如何操作的统一规范依然没有。
俺在西安那会的评论依然有效,合理防疫需要的不是上级的要求,而是上级给出具体的操作规范。上级想以“地方自主”的名义只提要求不给规范,让下级来背锅。那只会一层层的传导,最后把锅和损害都扔到最底层头上。
这种情况的一再出现,说明声讨医院与地方医疗主管机构并没用。主要责任在更高的地方。
另外,相比于至少给了封城期间各科室各地区就医指南的西安,上海该学习补课的地方更多。
据说,在另一个平行宇宙:
有一位哮喘发作的护士向两名医护人员求助,但医护人员根本不予理会。哮喘发作的护士灵机一动,高喊:“我核酸阳性!”两名医护人员立刻前去把它抢救了过来并拉去隔离。
作为一个医护人员本身,我是支持把“因疫情相关原因延误诊治导致死亡”的数字纳入疫情本身的统计体系中的。
即便这个数字与因新冠感染导致的死亡数字概念不同,但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指标,因为这也是新冠给我们带来的代价——生命的代价、血淋淋的代价。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大家以后在讨论“医疗资源挤兑”这样的热词的时候,能够意识到这些好像非要来“挤兑”宝贵的医疗资源的是活生生的人,也能够想起来这些被挤兑的“医疗资源”们,其中也有一部分是活生生的医生护士。
“医疗资源挤兑”指的情况是短时间内医疗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出现巨大差距,一般是指医疗资源不能满足爆发式的医疗需求。
但这种情况不止出现在医疗需求爆发时,也应该包括原本的医疗资源因为种种原因被应用在非正规医疗用途上或者被限制无法正常运行为患者诊疗的时候,更应该包括这些“医疗资源”们因为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和保护而被短时间内快速“消耗掉”的情况。
这次不幸去世的护士是一个有着30多年工作经验的护士。在任何一家医院这个年资的护士都是一个很宝贵的财富,因为护理是一碗青春饭,一般到了一定年限没有晋升护士长或者转到行政后勤部门的大多数都会选择改行。能在护理一线积攒这么多年经验的护士已经堪称护理专家了。临床工作中不知道能解决多少年轻护士甚至医生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但这次却连病都没看上就牺牲掉了(原谅我用牺牲这个词,因为我找不到更加贴切的了……)
古往今来,打赢任何一场战争的关键之一都是如何有效地保存和使用有生力量。把那些能够起到关键作用的兵力保存下来,不让他们被白白消耗和浪费,而应该让他们在关键的时刻冲锋陷阵起到支撑点的作用。让专业人员做专业的事,让专业人员用专业服务人民、服务大局。
当年这个国家的缔造者秉持着的理念中就有这一点。他们打败了看似不可一世的外敌和虫豸们,但时至今日有些看不见硝烟战线上的前线指挥官们,似乎已经忘记了这样的传承,而是落入了人海战术和形式主义的窠臼之中了。
逝者安息。
3月19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有关情况。
发布会上,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表示,国家卫健委一再强调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特别是不得以有没有核酸检测的结果作为推诿拒绝、延误治疗的理由。
焦雅辉表示,现在很多地方有很好的做法,我们要求在疫情发生地,特别是对于封控区、管控区,要精准地了解有这些特殊诊疗需求的患者的情况,这样的话能够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且把他们的需求更加精准地对接到社区的门管,知道这个小区有多少个特殊需求的病人需要就诊。此外,要精准对接到相应的医疗机构,比如有肿瘤放化疗的、透析的,医疗机构知道在这些区域有多少有医疗需求的患者,更精准地对接供和需之间匹配的问题。
3月25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声明:
周盛妮为我院护士,一直在院内从事科室相关工作。3月23日在家中哮喘发作,用药后无法缓解。19时许,家属驾车送其就诊。我院南院急诊部因疫情防控需要,正暂时关闭,进行环境采样和消毒,家属遂将病人送到仁济医院东院救治。23时许,周盛妮同志因抢救无效去世。
张文宏医生24号(昨天)发微博称:
维持生活正常化应该放到跟动态清零同样重要的位置…医院反复封闭造成正常看病困难,这些问题都存在,不应该回避…
看起来,这位护士永远也不可能“生活正常化”了。
建议张医生也就此事评论一下…
先别喷,分析下。
3月23日在家中哮喘发作,用药后无法缓解。19时许,家属驾车送其就诊。我院南院急诊部因疫情防控需要,正暂时关闭,进行环境采样和消毒,家属遂将病人送到仁济医院东院救治。
鉴于西安之前疫情期间的魔幻事件,上海这家医院断然不敢再次这样做。
医院回复是“疫情防控需要,关闭在环境采样和消毒”。
如果回复为真,此时这个南院应该是没有医生在的,或者医疗诊间都处于非工作状态,病人送来确实没有办法急救,而并不是防控人员拦着不让进医院。
但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上次西安疫情事件后,就要求社区要知道本辖区内有多少特殊需求的病人,这哮喘应该属于这个范畴,不知道社区有没有做到摸查到位,以及南院停诊的消息有没有及时发布出来,让老百姓都及时知道了。
App等发布可能没人看,短信总是及时有效的。
广告诈骗短信满天飞,这种特殊情况下,医院停诊的消息,怎么不及时发布一下。我还记得上次杭州快递,全城大部分人都收到信息了。
最梦幻以及可悲的是自己医院的护士不知道自己医院停诊了,否则也不会去自己家的医院看诊了。
如果这种消息对做到及时对等,护士家人肯定不会送到她自己工作的医院,必然是送到附近其他医院第一时间急救。
这不仅是医院的问题,也是社区的问题,越乱的情况下,消息越要做到及时对等,而不是麻痹大意。每一次麻痹大意,都有可能又失去一个生命。
最近从朋友圈中看到的消息,总感觉那里乱哄哄的,封控管控两天又两天,四天又四天,买不到菜,价格贵的离谱。
能不能通报一下,当地居民到底是什么生活状态。我之前一个同事是上海土著,经历这次疫情后,都说失望了。
我没什么想说的。
如果有,那这个就是我想说的。
voice in shanghai https://www.zhihu.com/video/1490751647927853056
为了你们的hk father,逼得我有家回不去,有妹子见不到;逼得我同事上不了班,公司效率减半;逼的我同学的工作室接不了活儿,单子飞了一大半。
这些都能忍,都不是啥大事儿。真的,熬一熬就过去了。
问题是为了你们的wild father,服务周围几万人的周浦医院不让进了,把东方医院的护士耽误死了,这特么怎么过去?这特么怎么过去?天天2+2+2+2+2不停,一天无症状比一天多,哪来那么多无症状?
所有人都需要一个解释。
这种事情,其实体现了一个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规律:
都是死,但怎么死,舆论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空难而死,车祸而死,社会影响完全不可相提并论。
被强奸犯杀死,和被死刑冤杀,社会影响差了很多个数量级。
得病而死,和被拒绝就医而死,社会影响天壤之别。
而“社会影响”,本身就是政策成本的一部分。
无论你怎么论证“冤死和被歹徒杀死都是死”,都改变不了冤死的可接受性特别低的事实,而政府基于这一点,必然极力压低冤死的概率,而不得不去承担降低死刑威慑力、一定程度上纵容罪犯的代价。也许以今天的刑侦技术而言,极其严格的死刑标准,所减少的预期冤死人数,远远少于放松死刑标准所减少的预期罪案身死人数,高度严格化死刑标准在数学上并不划算,但政府依然是不会放松死刑标准的,盖因被犯罪而死和冤死的民众接受度,完全不可相提并论。
只要继续目前的防疫策略,这种死亡就必然不可避免地反复出现,而这也一定会持续冲击人民的心理防线,进一步刺激群体消极甚至对抗心理,让清零策略面临的难度不断增大,成本越来越高。
而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无非是速度快慢。迟早到了某一个时刻,策略的性价比会低到难以继续承受的地步。这就是现实,不是任何冠冕堂皇的说教所能改变的。
还是那句话,这是一个塔防游戏,根本不存在什么一劳永逸,去血肉眼可见,而新冠的进攻不会停止,早做打算,未雨绸缪吧。
你们以为这个护士去世就是全部了吗?
这就跟冰山一样,你看到的永远只是一角。
有这一个去世的护士,就会有更多的,没有得到及时救治的患者,只是这些人没有到死亡的程度罢了。
比如 @李乐贤 加的娃,在比如这个妈妈。
肠套叠不及时治疗就是肠坏死,肠坏死就会引发腹膜炎,腹膜炎会死人。如果这个妈妈听了医院的话,回家去,继续等,最轻的是肠坏死,孩子这么小就会切除一段肠子,如果拖久了,就中年丧子了。
把一个妈妈逼得要跳楼,要当医闹,才能救回自己的孩子,老老实实听话的就哪里来滚哪里去。
乐贤说他想过要开车撞进去然后忍住了。
如果是我,我就真的撞进去,在孩子的生命遇到威胁的时候,谁也别跟我讲道理。命都要没了还讲道理?留着跟阎王去讲吧。
这就是上海?这是中国的国际大都市?
上海前几天刚为带嘤留学回来的公主开了绿色通道,但没为下跪磕头的阿姨开绿色通道,也没为这个护士开绿色通道。
同一天,我2岁的女儿发烧40°几乎昏迷,小区封闭48hr,我从居委开了紧急通行证。解除隔离去了上海儿童医院中心,东方医院(东院和南院),都被拒之门外,所有门诊急诊发热门诊都关闭。
当时气得都想一脚油门直接撞门进去,后来理智战胜了冲动。在外面转了两小时求医无果,回家物理降温,自己冲了头孢口服。还好我女儿身体素质好,处理及时,吃退烧药把体温压下来了。
这种情况会不会有生命危险,会不会有后遗症?我们不是学医的,也不懂。但这种在上海这么发达的城市,求医无门的无力感,我懂。
更何况这位护士是去自己工作的单位就医,没想到她这辈子最需要“被救治”的时候,不能得到救治。愿安息R.I.P
建议:
因为过度防疫死的人,也是人,可能发生在任何人和任何家庭里。这个责任该谁承担?
现在已经退到37.2°了,感谢关心。
痛惜之余,只能说太魔幻了,魔幻到可笑,自己医院的员工因为自己医院急诊关闭而丢了性命,好一个“医者不能自医”。此外就是害怕,怕自己也发生类似的事情。
至于哪些信息值得关注,我看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哮喘,用药后无法缓解”,各位医生同事肯定很熟悉,这几个字题目经常考,简直一字不差。若是在选择题里,这里已经可以直接从重的几个选项里找答案了,静脉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都可以考虑起来了。生活不是选择题,魔幻色彩的生活根本没给你这些个选项,19时许送就诊,来到医院,还是自家医院门口,唯一选项是——【A. 医院暂时关闭,请前往其他医院】
看到这种题目撕碎卷子的心都有了!以下省略N个骂人词汇。
再来说说哮喘本身,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通常出现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而治疗上,分为稳定期和急性期;稳定期:预防发作为主,目前主张使用长效β2激动剂+长效表面激素吸入治疗的方案规律治疗。
稳定期里,规律用药很重要,若是经常三班倒的工作,忙起来没底,动不动穿个隔离衣戴好几个小时口罩,这个哮喘要稳定控制住是有点难度的。“我院护士”这个词在这里便让我看着更加痛心了。
而急性期则是:尽快控制症状,限制气流受限,改善低氧血症,避免病情恶化等。
私以为,急性发作诊疗的核心就是立即就近就诊,缓解症状;而这些救助的手段,除了最近医院的急诊室,还有一个地方也全都有——救护车。应急的糖皮质激素、气管插管、氧气,绝大部分正规救护车上都是有的。上文中虽然没有说救护车的情况,但是看别的答主们的回答,哎,万万没想到……
这种无力感让人绝望到透不过气。
被拒之门外的感觉本就不好受,想起好多年前见习的时候,到了医院门口,保安在分流,员工一条通道,患者及家属一条通道。我们出示了学生证和见习的工牌,保安说没见过,我们被分在了病患通道且迷了路,妥妥迟到。
若是生命攸关,岂是不好受而已?
真心希望疫情尽快过去。上海的学长学姐还等着我去逛吃逛吃,一晃鸽了3年了。
我家就住在东方医院南院附近,平时看病拿药都在这里。这次的事情绝不仅仅是一个护士得不到医院医治那么简单,作为东方医院南院的常客,这家医院在管理上是有不少问题的。
很多人认为魔幻之处在于:本院护士生病,都没法在自己医院治疗。
其实还有更加魔幻的事情:
正常医院如果停诊,应该以各种方式通知患者,举个例子:
华东医院公众号发布的停诊公告:
肿瘤医院发布的停诊公告,还提供了恢复医疗服务的时间。
而东方医院的公众号是这样的:
最为讽刺的是,3月21日周一发布的消息:
辛苦了,最可爱的人 @全体东方员工。
结果没两天,最可爱的人在自己的医院无法得到治疗,去世了。
我只有两个问题想要问东方医院的管理者(东方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们都很棒,疫情期间东方医院南院24小时提供核酸服务,医生护士们都非常辛苦)
1)你们最近大力在推「公众号上绑定医保卡」,支付费用更便捷,那么你们知道公众号还有其他作用吗?比如发公告?
当你们决定停诊,或者临时封闭的时候,难道不需要发个公告告知患者吗?护士已经算是靠近医院的人,居然不知道你们临时停诊,那么普通患者怎么可能知道?
2)如果在临时停诊关闭的时候,来了重症病人,你们的临时预案是什么?或者说,你们有没有预案?西安之前的教训,你们学到了什么?!
3月26日更新:这篇回答是被东方医院的管理层看到了吗?
今天第一次看到东方医院的微信公众号出公告了,2022年第一次公告。
没想到,知乎的影响力这么大……
本来就是最多14天的事。
或者说更短,疫情中高风险区14天,低风险2-3轮核酸了事。
这才是快速恢复城市正常化的操作。
非要喝咖啡,那就慢慢喝呗。
一更
什么是医疗挤兑
以我个人来说,我是皮肤科医生,刚刚参加完核酸采集培训,而且我们是全科都培训了
在需要我们的时候,留下一个大夫看病
其他人随时准备投入到核酸采集工作
也就是说,有的城市,一旦有点风吹草动,你很有可能不太好找医生了,你必须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强壮,抵抗力和免疫力处于正常水平
如果你平时有一些慢性病,比如慢性阑尾炎,你要小心急性发作
还有绝对不要暴饮暴食,可能引起胰腺炎
这是正常情况下,必须采的位置
这是大部分人不好好张嘴的,这种就会影响采集效率
采集要求,能少抽烟的就少抽吧
原回答:
首先,对这位白衣天使的离去表示最沉痛的哀悼
逝者已逝 生者如斯
刚刚还在群里跟几位大佬聊疫情平稳过度重要性的话题,突然新闻就弹出来这样的人间惨剧
愤怒悲伤的回答很多了,科普的也有了,我写点自己的看法:
这就是疫情的可怕之处,这还是在上海,我们内心里觉得很先进的城市
试想一下
如果上海的情况,发生在二线三线十八线
如果短期内迅速全国爆发
我们有能力应对嘛?
你以为只是医院制度冷血嘛?
不是的
你以为是人冷血嘛?
也不是的
现在疫情打破了这一层脆弱的防线
一切就可以瞬间回归到真实的残酷的世界
所以
我们唯有平稳的度过这些艰难的时刻
才能保护住群体里面最脆弱的那一部分人
这也就是文明的意义所在
请各位提前做好准备,避免自己身上发生医疗挤兑的情况出现
当手段成为目的本身,那原本的目的就不再是目的。
一些政策,首先你要看有没有配套的落地措施,有配套的落地措施,可以保证这些政策最快最好的执行,第二你要看有没有配套的惩罚措施,有配套的惩罚措施,可以保证这些政策能够及时改正执行过程中的不当之处。
上周我居家隔离了四天,亲身经历有这么几个问题。一是推送信息过慢,等社区联系上我的时候,那个隔离时间已经过去一多半了,本来需要隔离21天,实际上只在家里待了5天,社区接到通知马上告诉我了,我接到通知马上落实了,然而21天已经过了大半了。二是没有配套措施,社区通知我隔离之后,不再管我这期间吃什么,也没有通知物业,以致于我向物业寻求帮助的时候,物业不知道我被居家隔离,幸好我平时和楼管能开几句玩笑,楼管帮我买了些菜。三是信息沟通不畅,社区在微信上公开的防疫咨询电话,根本打不通,我想问核算检测相关事宜,问不到。
如果我自己没有经历居家隔离,我不会知道这些问题。就这样的防疫配套措施,如果我在居家隔离期间突发疾病,我不知道谁能第一时间上门救护,即使是我自己偷着跑出来去医院,我也拿不准医院会要什么样的证明。我没有成为周盛妮护士,仅仅是因为幸运,而不是我的办法比她多。
大家不用对上海的防疫期待过多,回到我一开头说的,你会发现各地的防疫新闻,有把违反防疫规定的人批评教育乃至拘留的,有第一时间纠正网络谣言的,有把防疫不力官员撤职查办的,但是很少很少有对过度防疫等防疫乱象加以纠正、且处分相关人员的,这就是政策指挥棒,懂得干部自然懂。
早在1月13日,上海卫健委就召开新闻发布会,要求上海各级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珍,然后呢,偏要推诿拒珍的有什么处理么?周盛妮护士的死亡有人因此被追责么?起码目前为止(3月25日下午)我没有看到。
也不是抄不抄作业的问题,你抄作业,领导说一句怎么不会因地制宜,就把责任全推到你身上了,你还敢抄作业么。
最后我预测一下,什么时候上海防疫会步入正轨,其实大家都在等孙春兰总理,都在等她把别的省部级干部也能想到的办法说出来,孙总理说出来了,那是上级要求,责任不在我,剩下的就好办了。
是真的。
值得关注的信息么,她不是因为新冠去世的。
昨天朋友圈看到有个妈妈带宝宝去看病,是去医院发疯的。
那么,我们下次去医院看病,是不是要带刀?
还保安恪尽职守。
去他妈的。
让保安以命抵命吧。
我上次说,我在医院看病的时候,看到保安对科室主任大呼小叫,有人不信。
现在,你们信了吗?
新冠这个事情,没完的。
不干掉几个层层加码,拿着鸡毛当令箭的以儆效尤,
只干深圳福田区的,那么这种牺牲,就不会是最后一次。
人间不值得英雄。
都说东部沿海的官僚比中部西部内陆的官僚强,依我看也强不到哪里去。
给各位一个可以救命的提醒
希望可以帮忙分享出去。
尤其在疫区的,这点提醒非常重要。
如果有急性的各种病症,打电话叫救护车,就说疑似新冠发。
命比脸面重要,更何况不要脸的不是得病想得到医疗资源的人,而是为了一些原因片面地重新规划医疗资源的人们。
就拿去年南京禄口机场疫情对比下:
1.禄口机场封控后,我院派出的第一支正式医疗队,并不是和我一样去汤山新冠肺炎收治中心的,而是组成了一支基本涵盖主流科室的队伍,进驻到封控区,为封控区人民看病的。
当时封控区也有产妇、急症,基本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疗。
2.当时南京有大量黄码人员,所以清空了距离封控区最近的逸夫医院(三甲),作为黄码人员指定就诊医院。
3.后来可能考虑到逸夫医院技术力量问题,又要求我院江北院区清空,也作为黄码指定就诊医院,所有科室必须派人去参与各种急诊救治。
4.南京市官媒反复宣传黄码就诊医院,至少就我印象中,没有因为疫情耽误急诊救治的,心外科的兄弟们还穿着防护服做了主动脉夹层的急诊手术。
5.就我的理解,上海大医院很多,领导应该可以腾出几家受疫情较小的院区,组织医疗队进驻,作为指定医疗点。
贴一个本次疫情中,南京市官媒这几天反复发布的就诊医院指南,不知道上海有没有类似的,不然很难想象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上海这种大面积停诊政策不打算改变的话。建议每半天公布一个“开放门诊的医院”白名单。
———————————————
某些一刀切的城市,顶多发生了疫情因为核酸流程问题拒绝问诊。
这种有医疗能力而不作为的行为,已经被国家明文禁止了(2022年3月19日)。
结果上海直接大面积停诊,也是有意思。
与此同时,我认识的许多上海医生,隔离在家,英雄无用武之地。
————————————————
其实上海的停诊标准一直很神奇,去年11月就因为两三个外省关联病例,就停诊了9家大医院。以至于传出很不靠谱的谣言。(说不靠谱是因为不会有哪个大外企的医药代表会同时维护这么多医院)
当时就觉得,上海这套机制,是没想过自己会大面积出现疫情吗?
——————
看到很多暴论说医生都去做核酸采样了。
这属于瞧不起上海了。
上海医护20多万,每天抽调三分之一人力(剩下的可以轮班),两天一轮全员核酸的话,平均每人每天只需要采样200人次。这样能保留60%的医疗力量。
退一万步讲,也可以跟外地要援助嘛。外地的护士采样的能力还是有的。
从2019年年底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按道理来说,防疫经验应该很丰富了,各种应对措施应该很成熟了,也不应该那么恐慌了,但从西安到上海,给人的感觉就是只要发现疫情,除了新冠确诊患者之外,其他疾病患者都要靠边站。
这样的悲剧已经不是一起,两起,而是多起,更主要的是发生在医疗资源更加丰富的上海,再这样下去,我认为互联网的一个段子可能会成为现实:“家里如果有需要及时急救的特殊患者,最好先想办法变红码,再送去医院。”
在这个【针对现有防疫措施的不足提出调整优化,就有可能被说成是反防疫的共存派】的基础上,没有什么好说的,个人非常支持@手抖毛大夫的提议,把“因疫情相关原因延误诊治导致死亡”的数字纳入疫情本身的统计体系中。
用魔法打败魔法也好,用防新冠疫情式的追责倒逼也罢,总之让各地区在重视防疫的同时,也能重视特殊病人群体的急救,避免避免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此类悲剧,尽管这也是国务院再三强调的事实。
国务院:对发生疫情的地区,要求细化医疗服务保障,管控区和封控区要完善应急状态下的医疗服务管理运行机制。对重点人群建立台账,明确急危重症、肿瘤、中末期肾病、孕产妇、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等医疗服务保障要求和流程[1]。
看到这个新闻我首先想到如果是自己的了这种疾病的后果,我反复推算了一下自己基本上也没有存活的机会。
因为我出差到北京边上的燕郊碰上疫情,今天是我居家隔离的第十四天,这个地方基本上大多数医务工作者都抽调去做核算了,上百万人每天一次核算检测(核算试剂公司赚惨了),所以医院医生资源估计更紧张。
现在是小区都不让出,前几天小区里面有病人打120基本上是占线,因为现在小区都没办法出估计一个感冒都只能打120,所有120基本上是忙线状态,真有疾病打120很大概率是通话中。
当然可以打社区电话求救,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到层层汇报,然后派人到我住的地方来送我去医院。
侥幸到达医院,因为这个地方距离北京超级近,平时大病都是取北京,本地医院医生估计一看表示只能送北京。但是吧,北京因为疫情管控不让燕郊的人员进入北京,北京健康宝是弹窗打不开,特殊情况进行特殊汇报吧,等层层汇报下来通知可以进北京人还在的话估计也就不用去北京了。
相反如果在这个地方得了新冠反而可能没有事,本身打了加强针很大概率是无症状或者轻症,然后呢这种每天一个核算检测在早期都会被检查出来送了定点医院了,各种看护和医治。
总之,疫情之下相比的疾病我还是愿意的新冠肺炎,毕竟打了通过打疫苗可以让的新冠的死亡率降到0.1%以下,但是得了疾病就只能看运气了。
老是宣传这种因为新冠疫情而引起的医疗事件,不知道是什么居心,又给躺平放开论者提供更多子弹
这位护士的牺牲,是正常的代价,她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刻,也尽到了职责
再次强调,无论发生什么,无论付出多大代价,多大损失
坚决清零政策,一百年不会变,一千年不会变,永远不能松懈,永远不能动摇
国家说出去的话,一言九鼎,怎么可能朝令夕改?
只要在中国国境内,还有一粒新冠病毒,那么常态化的生活就不可能到来,就不可能全面放开
这才是真正的为人民健康负责的表现
如果真像美国,英国那样躺平放开,到时候死的就不是一两个哮喘的人
而是一千万人,一亿人,十亿人
到时候尸横遍野,社会崩溃,看看那样放开的国家现在怎样举步维艰,苟延残喘吧
牺牲在所难免,大家不要大惊小怪
我觉得最大的可能就是:这个护士根本就没进入医院,而是直接被门卫或保安拦住了。
我觉得如果护士的同事明知她有如此的急病,但仍然治都不治,非常不符合人性,他们就算不管同事,还不怕他们自己也碰到这种事吗。即使没法急救,先插个管子再去别的医院也行啊。
所以最大可能:保安及物业管理直接拦住,说啥不让进,爱咋咋地,软硬不吃。暨:找个医生看看病情轻重?放屁,老子欠你的,没这规矩!
鲁迅说,一旦奴隶掌握了权力,他们不会废除奴隶制,反而会加强它,比以前的奴隶主更加残暴。
在医院,相当于将生杀予夺大权给予并没有足够知识判断病情的人,而保安及物业的第一反应是如何长久的更稳固的掌握它,完全向上负责,不会给上面添一点点的麻烦,防止权力溜走(尽管有时候这并不是上面希望的,可能院长反而觉得:这么急的病,还是一个院的同事,你给我说下啊,你傻吗,一个电话的事。),暨上下联络断绝。
执法权是极其严格的权力,而人身禁锢权甚至只有jc才能行驶,但是疫情之下却将如此的权力随意下放(其实就是懒政),我觉得很多问题都是由于这种随意下放导致的。当事情舆论爆掉领导终于知道后,他的反应可能是:他们傻吗?特事特办不懂吗?实在不行打个电话汇报一下也行啊!
什么?自己人?
你以为你活在西方医院?医院是护士的,医生都是流动打工仔是吧?
能不加戏吗?
谁是“自己人”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医护大部分都不是自己人。
你有编制吗?事业编还是合同工?别拿什么人事代理、医院编制说话,这些身份都算是临时工。
你根本不是医院的“自己人”,不是医院的基本盘。
基本盘在行管后勤,医护是拿来赚钱的工具。
我看到有同行自诩为牛马,我真觉得挺可笑的,你也配当牛马?
牛马可是很值钱的。
你自己掂量掂量,发几篇论文了,评什么职称了,每年创收几千万了?你值钱吗?你也配当牛马?
你tm就是草料,给牛马吃的。
草料不能吃了,那就扔掉呗,有什么问题吗?
这事儿已经成NYT中文版头条内容了。
丢人丢到国外了。
首先我以曾经急诊医师的身份,告诉大家一个无比悲哀的事实:大多数青壮年哮喘是可以抢救过来的,只要抢救及时,最便宜,最无脑的地塞米松静注都有可能保一条命。
西安孕妇事件以后,上峰发文,说好了的“应治尽治”“不得推诿”,我想问一下上海医疗机构管理部门做到了吗?东方医院做到了吗?!
同院的领导,同事都在做什么?说白了医患矛盾尖锐的当下,医护是某种程度的“同志”和“自己人”。在任何一个医院,同行罹患疾病都应该引起所有同事的顶格重视。
还是说因为某种不可抗的原因,这名护士连最起码的救治都得不到。行,退一万步,你说隔离大如天,这患者是所谓的“传染源”,收进来大家全完蛋。
你医院上下敢不敢穿上隔离服临时开启露天急救模式?担架,简易呼吸器,输液器,糖皮质激素,拿到大街治?!我认真的。保命要紧,不是吗?
于是长达4个小时没有医疗干预的急性哮喘发作,进展至呼吸衰竭。
到底有什么不敢的?!这个护士让我非常痛心,就算没有朋友,没有闺蜜。她所在在这个医院到底有没有一个至少有良心有作为的同事,能在生死攸关的时候帮她一把。她为之奋斗,甚至为之光荣的医院,在这种时刻抛弃了她。
不管是哪种原因,一名护士罹患重病,被本院拒诊,没有接受本院的任何救治,绝望的病死,等死。都是你东方医院永远的耻辱。
你以后发多少论文,赚多少钱,晋成八级甲等医院,有意义吗?!你们永远会被这位护士挣扎的梦魇搞得吃不好,睡不着。
你们活该,应得的。
顶着越描越黑的风险,回答大家争议的问题:丢人在哪里?
NYT评论确实先入为主,有些内容挺狗懒子的,我例子举得不算好。但就这件事来讲,是实打实的丢人。
第一、一个护士的重要死因是自己单位的不作为,这个单位是代表着国内最高级实力的三级甲等医院。在之前,它是救死扶伤的模范单位,是很多人医护学习和成长的地方。
做个不太恰当的必须,好比一个工人在最好的面包厂门口饿死了。
这是啥,这tm就是世界级的玩笑,这tm就是丢人。
第二、患者的领导和同事在做什么?
以我为例,一个你们看不上的医院的主治医师,24小时对所有同科的医护人员,以及其他科室的所有好友开放手机应答。工作五六年,半夜惊醒过几次,为同事的至亲好友诊疗。
这些同事,平时也不免勾心斗角,工作中多有龃龉。
一旦他们和他们身边的人出现身体问题,全科上下拼尽全力。
这是学医人最起码的义气,钱可能不多,班可能累死,但家人好友以及自己能因为自己学医收获健康,病有所医。这是学医人共同的理想和初心。
这种根本性的东西丢了,以后所有行外人就是敢和你指指点点:你们连自己人都保不住。
这就是丢人。
事件经过:
这位护士在哮喘发作后叫不到救护车,只好由家属驾驶私家车前往医院,而随后送往的几家医院都因疫情防控暂时关闭,最终,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治而离世。
其中的东方医院还是护士工作的单位,她以为自己是本院职工,可以进去求救,没想到还是被拦在了门外。
体会到了深深的无力感
不管是封城还是全民居家,阵仗和动作都搞得很大,却忽视了更多生活的细节
这个世界还有人患有新冠以外的病,他们也需要定时检查,也需要救治
身患癌症的病人家属在雨中跪地求救
难道只要不死于新冠,就可以让其自生自灭吗?
世界上不止有新冠一种病!
现在的上海,既有本地新增,也有境外输入
为了核酸检测很多医院的门诊部和急诊都关闭,给日常的医疗资源造成了很大的挤压
医护人员也承担着更多的压力,谁也不知道下一个倒下的人是谁
以及倒下后,会不会有人来救治自己
图源:来自网络
再说对比,深圳要求居家的那一周新闻基本是打工人连夜搬电脑,或者带洗漱用品去公司
而同时上海的热搜画风是「解封后第一件事是买咖啡」
西安之前的一大教训就是停诊的各医院虽然发了公告但是没有一个专门的平台能查到当前到底哪个医院在正常接诊以及各医院接诊的科室有哪些。
上海显然并没有发现这一点……因为看大家的回答,这个医院连停诊公告都没发……
很多人看来,这事情只是个例,于是一刷而过。我倒觉得挺严重的…
昨天网传上海一名护士突发哮喘,拨打120后叫不到车。家属只能自行驾车将她送到自己工作的医院急诊救助,没想到因疫情原因急诊停了,保安也没让他们进去。
随后送往几家医院都被拒诊,最终只好前往附近10公里外的另一家医院救治,因耽误太久病发身亡。
看到有人骂保安,我无法理解,这是一个保安能决定的事吗?他不过是恪尽职守,就算放这位护士进去,急诊已经停了还不是浪费时间?
这件事主要的问题出在哪?
是连去几家医院都被拒诊了。
医院为什么要拒诊?
是因为他们的急诊也停了。
为什么这么多医院全都把急诊停了,老百姓出现紧急状况怎么办?这之中完全就是一个有没有考虑到民生的问题,而不仅仅是让上海东方医院一家买单,他们买单有个屁用,不过两句道歉而已,意义呢?
有个答主在知乎上也发了一条类似的帖子,说一方面癌症药不能停,另一方面医院不接诊,现在穷途末路,只能等死。
可能基于人类共同的悲哀,短短几句话,简简单单的陈述了一个事实,就有5000多个网友帮他点赞扩散。
至于他这个帖子下面的评论,回复,更是一言难尽。
为了防疫把医院关停,难道除了新冠以外的其他疾病不是病?就只能硬挺着吗?
疫情已经三年,我们也从对疫情一无所知,到了现在可以全民皆知的地步。所以为什么还要一刀切?为什么还是一发生疫情就把所有相关设施全都关闭?是不是只要不死于新冠,其他什么病都无所谓,反正跟自己没有关系?
什么是精准防控,精准防控就是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可现在呢?除了新冠,其他都是小事。
难道哮喘不用救治?难道癌症不用救治?
果然跟黑格尔说得一模一样,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东方医院已经回复,注意这是回复,或者说慰问,但并非道歉,事实上他们道歉也确实没有什么意义,毕竟关停的也不止他们一家。
这还是上海,是新冠疫情发生三年后的上海。
之前写张文宏的时候,有人骂我是沪吹,我说你脑子有问题,我不过说点人话,想必今天他们要改口骂我沪黑了。
可这些又有什么关系呢?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何况我区区一个小老百姓,世间之事,岂能要它尽如人意?无愧于心就够了啊。
当官的更应如此,为了不戴“防疫不力”的帽子,于是只能一刀切到底,最终导致出现更大的问题。大家会夸赞你吗?不可能的,有脑子的人只会骂死你。
只要无愧于心,管他什么悠悠众口,对就是对 ,错就是错。傻逼唾弃无错之人,时间会还你清白。
门诊停诊我能理解,但急诊也停,那就真的只剩漠视人命了。新冠是病,其他病也是病,尤其是很快会危及性命的急症。防疫有必要,可别让防疫影响生活更有必要,否则无异于因噎废食之举。
这样的文章发出去,肯定又会有一群奇葩骂我“不顾大局”。随意吧,对于这类人,除非你和你的亲人永远不生病不上医院,否则我只能用杜牧的话送你最后一程: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我的公众号是“竹不倒”。
所以普及真正的人文教育的意义就是告诉每一个公民你首先是一个人
如果广大基层在奉命行事的同时都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是个人,对面也是个人的话,这种dilemma并不难选择
是是是,家里刚来电,手机充上了
看了一下,消息应该是真的。评论区还有人酸溜溜说我家来电了,先翻翻我之前的答案好不好。
极其震惊。
这个社会最宝贵的,难道不是人的生命吗?一条鲜活的生命,在明确可以挽救的情况下,为什么不挽救?这不是一个多器官衰竭的晚期病症啊!这是伸个手就能救活的人啊!她还是医院的员工。。。一个100%打了三针疫苗的人,一个医院知根知底的人。
然而,最坏的结果还是发生了。
一边是新冠奥密克戎病毒,非老年人发病死亡的概率是万分之几,病情的发展也至少要几天,除了支持治疗之外,病人主要是靠自身免疫力抵挡病毒,所以最新的治疗方案里面,轻症可以呆在家里休息。
这是一个传染性强,致命性菜鸡的病毒,对普通个体杀伤力5。
一边是发作起来不救治马上要挂掉的哮喘,没错,呼吸障碍要急救保命,有时候搞不定还可能要马上插管,这个一定是专业的医务人员才能干的大活。
这是一个没有传染性,致命性时效性很强的病症,发作的时候杀伤力99。
我有一个疑问:
在新冠面前,其他疾病还是不是病?
我一个小老百姓人微言轻,但朴素的直觉告诉我,这样做是不对的。
不对的。
坚持这种做法是对的管理者,你们怎么去面对死者家属?
最后严正声明:
我并不反对现在的防疫政策 ,其实我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方法。但无论如何这些得了大病重病的人,他们的生命一样值得珍惜,我们的决策者应该为他们的生命多想点办法。
评论区给我乱扣帽子的,一律拉黑。
去年,以上海媒体观网为主的阵地快乐的围观了台湾的防疫乱象。
一年以后,当年我们笑台湾人的提法,上海自己挨个捡起来。校正回归每天一千。
迪士尼如何如何。
结果是武汉封得,西安封得,深圳也封得,只有上海影响世界经济封不得。
连个全民核酸都懒得做,随便搞搞就放出来喝咖啡,搞得全国一起吃挂落。
你要真能接受躺平共存也可以,那就直面医疗资源挤兑嘛。你不能一边说经济顶不住要共存,一面又不要承担大号流感的结果。你让病毒太为难了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