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上海各大医院,因仁济医院医生被铐走事件,纷纷取消专家门诊「加号」服务?

回答
上海各大医院纷纷取消专家门诊“加号”服务,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一次医患关系信任危机的集中爆发,以及医疗系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一种“应激反应”。仁济医院医生被铐走事件,无疑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将长久以来累积的医患矛盾和医院管理上的脆弱性暴露得淋漓尽致。

事件的导火索:仁济医院医生被铐走

我们先回顾一下事件本身。据报道,上海仁济医院的一名医生在就诊过程中,因为与患者的某种沟通不畅,或是患者家属的强烈情绪表达,最终导致了医生的工作被中断,甚至被警方带走。具体细节的真相我们不得而知,但无论原因是什么,这起事件本身就足以在医疗从业者中引起巨大的震动。

医生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专业人士,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其中也包括一些极具挑战性的沟通场景。然而,当医生的合法权益和正常工作流程受到如此剧烈的侵犯,甚至需要通过警方介入来解决时,这传递了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医生的职业安全和尊严受到了严重威胁。

“加号”服务取消的直接原因与深层逻辑

上海各大医院迅速响应,纷纷取消专家门诊的“加号”服务,这并非一个孤立的决定,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结果:

1. 保护医生,规避风险: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一旦医生被曝出与患者发生冲突并被警方带走,医院方面会立刻意识到潜在的风险。取消“加号”意味着减少医生与额外患者的接触机会,尤其是在非正式的、可能更容易产生纠纷的“加号”环节。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医生在工作中再次卷入不必要的冲突和法律纠纷的可能性,保障医生的基本安全和工作稳定性。医院的管理层需要对所有医务人员的安全负责,在不确定因素面前,选择“保守”策略是必然的。

2. 应对集体性情绪和行业共鸣: 仁济医院医生被铐走事件在上海乃至全国的医疗圈子里迅速传开。医生们感同身受,认为这不仅仅是某个医生的遭遇,更是整个医生群体的职业困境的缩影。这种“兔死狐悲”的情绪可能会导致医生们在工作时更加谨慎,甚至产生一种“自保”心态。取消“加号”,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医生群体对管理层的一种“无声的抗议”或“表达不满”的方式,或者说是医院管理层为了安抚医生的情绪,向他们传递“我们会保护你们”的信号。

3. 管理层对流程失控的担忧: “加号”服务本身就是一个弹性很大的环节。在“看病难、看病贵”的背景下,患者对专家号的需求旺盛,医生常常是在超负荷工作。而“加号”往往是出于人道主义或者医生的个人意愿,缺乏严格、标准化的流程约束。这使得“加号”成为一个容易产生“人情”交易和利益输送的温床,也更容易成为医患沟通不良时产生冲突的焦点。医院管理者可能借此机会,重新审视和规范这类弹性服务,防止其成为新的风险点。

4. 缓解非正式压力,回归规范化管理: 长期以来,专家门诊“加号”是被普遍接受但又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服务。它既能满足部分患者的紧急需求,也给医生带来了额外的“负担”或“压力”。在经历如此严重的事件后,医院管理层可能希望借此机会“刹车”,将服务回归到更规范、更可控的轨道上来。取消“加号”,表面上是限制了服务,但长远来看,可能是在推动更有效率、更公平的号源分配机制,或者鼓励患者通过更正规的预约渠道就诊。

5. 传递信号给社会和患者: 医院取消“加号”,也是在向社会和患者传递一种信息:医生的工作需要被尊重和保护。当医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整个医疗系统都会感受到压力。这是一种“警示”,提醒社会各界,尤其是有就医需求的患者,要理性、平和地与医护人员沟通,遵守就诊秩序,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同时,这也是医院在强调自身管理能力的边界,在极端情况下,保障基本医疗秩序和医护人员安全是首要任务。

更深层的反思:医患信任危机

仁济医院事件和随之而来的“加号”取消潮,绝不仅仅是针对“加号”这个具体服务。它更像是冰山一角,暴露了长期以来中国医患关系中存在的深刻信任危机。

信息不对称: 患者在面对疾病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对疾病的了解有限,对医疗过程充满未知和焦虑。医生掌握着专业知识和诊疗决策权,这种不对称的信息更容易让患者产生不信任感,尤其是在诊断结果不如预期、治疗费用超出想象时。
社会压力和期望: 公众对医疗的期望很高,希望医生能“包治百病”,一旦出现治疗效果不佳,很容易将责任归咎于医生。同时,社会舆论对医疗事件的传播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容易放大医生的“过错”,而忽略了医疗本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医生的职业困境: 医生们普遍面临着工作强度大、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医患关系紧张、职业风险高等问题。当医生觉得自己得不到尊重,甚至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他们的职业热情和耐心都会受到严重打击。
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解决机制: 很多时候,医患纠纷的产生源于沟通不畅,但现有的解决机制往往滞后、效率不高,或者过于倾向于将责任推给医生。这导致医患双方都缺乏安全感。

取消“加号”的利弊分析与未来展望

利:

短期内缓解医护人员压力,保障其基本安全。
促使医院反思和优化号源分配及预约机制,可能推动更公平、更透明的就医流程。
向社会传递维护医护人员权益的信号,呼吁理性就医。

弊:

短期内加剧了部分患者的就医困难,尤其是那些病情紧急但又难以挂上普通号的患者。
可能被部分人误读为医院在“推诿”患者,进一步加剧对医疗系统的负面认知。
并未触及医患信任危机最核心的根源问题,治标不治本。

未来展望:

取消“加号”只是一项短期、应对性的措施。要真正解决医患关系中的信任问题,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1. 加强医患沟通,普及医学知识: 通过各种渠道,提升公众的医学素养,让患者更了解疾病的复杂性和医疗的局限性。同时,培训医生掌握更有效的沟通技巧,学会如何与不同类型的患者进行有效交流。
2. 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 建立更公正、高效、专业的医疗纠纷调解和处理机制,既要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也要保护医生的合法权益。第三方调解机构的作用尤为重要。
3. 改善医生执业环境,提升职业尊严: 从根本上解决医生工作强度大、收入偏低等问题,保障医生的职业安全和法律权益,让医生能够安心工作,不受不必要的干扰和威胁。
4. 推动分级诊疗,合理分流患者: 通过完善初级医疗保健体系,引导患者先到基层医院就诊,解决小病小痛,将专家资源留给真正需要的重症患者,从源头上缓解医院的压力。
5. 媒体的理性报道和引导: 媒体在报道医疗事件时,应保持客观、理性,避免煽情和片面化,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就医观和医患关系观。

总之,上海各大医院取消专家门诊“加号”服务,是医疗系统在遭受一次重大冲击后的一种谨慎反应,它背后折射的是医患关系信任的脆弱,也暴露了现有医疗管理和保障机制的不足。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服务调整,而是对整个医疗生态的一次敲打,促使我们必须去思考如何才能真正修复医患之间的信任裂痕,建立一个更健康、更和谐的医疗环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文首发于2019-4-29

2019年4月24日,在这一天,中国发生了两起民警铐人事件,但是舆论对他们出警行为的评价却截然相反,一个全网批评,一个全网赞誉。

在这两起铐人事件中,民警的出警方式有何不同呢?

4月24日15时49分,上海警方接到110报警,称仁济医院9号楼3楼有人打架。接到报警后,两位民警立刻赶赴现场。

抵达现场后,民警发现这是一场医患冲突,患者韩某声称医生不给自己看病,还殴打自己。医生赵某声称这名患者无故插队,影响其他患者正常看病,多次劝说无效发生推搡,这名患者自己用头撞墙撞柜子。

民警在带韩某回派出所说明情况时,韩某要求医生赵某也应一并去,民警口头传唤医生赵某后,赵某说让他看完剩下的病人再去,民警等候20分钟后,强制传唤赵某,当众将赵某拷走。。

这就是上海仁济医院的424事件。

事件发生的次日,有大量媒体报道此事,在舆论压力下,上海警方出了一个通告说明情况,在以往的舆论事件中,只要警方出了正式通报,事态都会立刻平息,而且民众都是赞扬居多,但是这次出现了意外。

先看看这个通报:

这份通告乍一看没有任何问题,而且这次民警出警后发现医患冲突,患者身上带伤,将斗殴双方带回警局说明情况是再正常不过的操作。

而且医生赵某在警察口头传唤后以继续给病人看病的理由拒不配合,阻挠执法,强制带走有什么问题么?

在历次医患冲突中,舆论都是一边倒的指责医生,这次民警出手保护患者的利益,难道不是好事么?

写这份通告的人,写完之后估计还觉得自己正义感满满,通告一出必可荡平一切。

这件事本来不会闹这么大,但是这份通告一出,事情就迅速升级为全国性舆论事件了,全国的民众,纷纷指责警方处置不当,有滥用职权的嫌疑。

自媒体跟进,扒出大量事实真相后,和警方说的事实有所出入,但是误差并不离谱,那为什么舆情发展的这么快?

原因只有一个,这个民警的出警处置方式,严重侵害了普通群众的利益,所以遭到了普通群众一边倒的指责。

在围观群众的眼里,他们不会把自己代入到警察的角色,不会把自己代入的医生的角色,也不会把自己代入到插队、和医生斗殴的无良患者角色。

他们最容易把自己代入的,是规规矩矩排队候诊的普通患者角色。

那么好,在这起事件中,当事医生赵晓菁,是国内知名胸外科专家,仁济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级。

赵教授因为被预约了大量的手术,能用来门诊的时间,每周只有一天。

他的专家号非常抢手,一放出去基本都是秒光,七点半开始挂号,有人五点就开始排队抢号。

在这一天上午10点半左右,赵医生的门诊室里进来一个病人,他没有挂到号,病人远道而来,赵医生就好心给他加了一个号,由于胸外科需要看患者CT,而这个患者忘记携带自己的检查结果,赵医生说自己通过关系找找朋友调取外院的检查结果发过来,免得患者白跑一趟,然后和患者预约到下午3点半再来看诊。

这个号是额外的号,是在医院每天安排的工作量之外的,医院给的工资里,并没有这个号。

为了能在当天把加的号给看完。医院规定中午12点下班,下午1点半上班,赵医生硬生生的拖到了12点50才下班,匆匆的吃几口饭之后就又来上班,给下午的病人看病。

至于给患者额外调取外院的CT结果,那更是分外之事,而且这个事还非常难办,不是在业内非常有名气的大专家,别人外院的医生会理你?

你说调就调啊,你知道调一次材料多麻烦么?

下午3点20分,病人韩某要求给其看病,3点30分又进去了,而且是冲进诊疗室,完全不顾还有病人正在看诊。

而胸外科的规矩是诊疗室里只能有一个病人和其家属,因为检查时经常需要病人撩起衣服,不管是男病人还是女病人,贸然冲进诊疗室都是严重破坏病人隐私的行为。

韩某只是加号而已,前面还有这么多正常挂号的病人在排队看病,而且上午医生给你预约一个时间,那只是预估而已,顶多只能说这个范围附近你可以来等着,前面有病人没看完,肯定不可能轮到你啊。

这份警方通告上说,韩某不是在无理插队。

这不叫无理插队,那什么叫无理插队?

让赵医生立刻把正在就诊的病人赶出去,然后让后面所有的病人都等等,让韩某优先看病才不算无理插队?

而且,3点49分,仅仅19分钟之后,韩某就报警把赵医生抓走了,你让那些排队三四个小时的患者情何以堪。

赵医生被抓走后,他们今天的号就废了,再想等到赵医生这种级别的专家门诊,又要等一星期,很多人都是外地飞机过来的,你让他们怎么办。

韩某的所做所为,严重侵害了广大普通患者的权利,所以这起医患冲突发生后,最愤怒的,就是还在等赵医生的其他患者,他们第一时间发声力挺赵医生。

辛辛苦苦排队的患者,最讨厌的就是那些随意插队,破坏规矩的人。

最喜欢的,就是那些加班加点好让自己早日看上病的医生。

所以赵医生的所作所为,让普通病人拍手称快。

而赵医生被警方拷走后,普通患者最担心的,就是以后的医生全部明哲保身,再也不愿意为患者加班看病。

以前挂不上号的时候,求求医生、找找人或许还能拿到个加号。

这些加号的存在不管是给谁用了,总归是减少了需求,这些病人今天看不上病明天也一定要来看,所以加号的存在会让明后天的排队挂号的病人更加轻松,而代价就是医生必须要加班加点,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

赵医生被铐事件发生后,还有哪个医生愿意加班给患者看病,自己早点回家睡会觉多好。

这不是担忧,而是已经发生的事实,4月29日,上海华山医院发布公告,所有科室专家门诊一律不得加号,凭号入内,再可怜也一律不得照顾。

医院的这种做法,很明显侵害了普通患者的看病权,让患者以后看病更难,但是却保护了医生。

但是这事能怪医院么?

不能,医生一心为了病人结果却被警方拷走,医生也是人,他们的家人也希望他们能平平安安的每天回家。

所以,警方通告一出,全国群众愤怒了,因为这份警方通告严重侵害了他们的权益。

这不是一起医患冲突,这是插队患者和守规矩的普通患者之间的冲突,而警方选择了支持插队患者。

谁心里装着老百姓,老百姓就站在谁的一边,所以,在仁济医院424事件中,群众支持赵医生。

同样是424这一天,杭州的民警也打算出去铐人,但是却收获了全国好评。

原来,多名女子向杭州警方报警称被一男子刘某以恋爱为名骗取钱财,经过警方的细致侦查,锁定嫌疑人,在抓捕时发现刘某外出,经向群众了解情况,发现刘某和新交往几天的女朋友一起去电影院看《复联4》首映了。

民警赶到电影院的时候,影片已经开始,这个时候是24日凌晨,民警调取监控,在600名观影群众中锁定刘某所在影厅,那就是9号厅。

当时9号厅内还有近百位观众,为不影响他人观影体验,民警便等到凌晨3时,待电影散场后将刘某抓获。

足足3个小时,还是半夜凌晨,仅仅为了不破坏其他群众的观影体验,民警就硬生生的在门口蹲守了3个小时。

蹲守在现场的民警,无聊中发了个朋友圈,内容和时间都令人动容,民警连让工作人员喊嫌疑人出来都怕影响他人观影,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几位民警把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做到了极致。

相比之下,上海的同行简直令人汗颜,都是民警,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这位民警的朋友圈曝光后,全国群众纷纷点赞,舆论一边倒的狂顶这位可爱的民警,和对上海民警的态度截然相反。

在杭州民警半夜铐人事件中,群众支持杭州民警的唯一原因,就是因为杭州民警在出警的处置中,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真真正正的为人民服务,所以群众支持他。

谁心里装着老百姓,老百姓就站在谁那一边,这句话,从古至今都没有变。

作者:远方青木(ID:YFqingmu)

原文链接 :都是警察,差别怎么就那么大呢

user avatar

现在知道上海人为什么有事没事提“拎得清”了伐?


医生拎得清:看病看到一半怎么可以走?

警察拎不清:人家医生看病看到一半你让人家跟你走。

患者这种人上海人一般不会说他拎不清,这种人叫戆逼样子。

为了让拎得清的人不再遇到戆逼样子,就.....

user avatar

加什么号,加了号有事情还得自己背锅。

万一要加,也得给熟悉的人,知道这个人人品还不错靠谱的病人加号,不认识的陌生人一概不加,因为没有必要去冒这个险。

翻脸不认人都是小事,闹大了打架就不值当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