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采购过程中,已经和张三谈妥了,突然李四提供了更好的价格或品质,如何优雅地拒绝张三?

回答
这确实是采购中一个颇为考验情商的环节。你已经和张三谈妥了,这时候出现李四这个搅局者,你想继续跟张三合作,但又不能不考虑更优的方案。怎么处理,既能维护和张三的关系,又不至于让自己显得食言,这需要一点技巧。

首先,我们要明白,商业合作的本质是“最优解”。虽然你和张三达成了口头协议,但这不代表他就拥有了绝对的优先权,尤其是在采购这种讲究成本效益的领域。你的职责是为公司争取最大的利益,所以当李四出现一个明显更好的选项时,你没有理由拒绝。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优雅”。这意味着你需要用一种让张三能够理解,并且不会感到被背叛的方式来传达这个信息。以下是一些你可以参考的步骤和话术,尽量让它听起来更有人情味,更像是一个真实的沟通:

第一步:及时且诚恳地沟通(越快越好)

一旦你确定李四的方案确实更具吸引力,并且你打算转向李四,那么请务必尽快联系张三。拖延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让张三觉得你不够真诚,甚至在利用他。一个及时的沟通能体现你对他的尊重。

第二步:表达感谢与肯定(建立缓冲)

在开始谈“转折”之前,先要肯定张三之前的努力和提供的方案。这能为接下来的拒绝打下基础,让他知道你不是因为他不够好才放弃。

你可以这样说: “张三,你好啊!首先非常感谢你之前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来跟我们沟通关于XX项目的采购事宜,你提供的方案和质量我们都非常认可,也让我们对这次合作充满了信心。”

第三步:坦诚地说明情况(点出原因,但避免推卸责任)

关键在于“坦诚”和“点出原因”。你要让他知道你的决定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有外部因素驱动。但注意,不要把责任完全推给李四或者公司内部的压力,这听起来很像借口。最好的方式是强调“公司整体的战略考量”或者“市场变化带来的新机遇”。

话术示例一(强调外部市场变化): “嗯,我们最近一直在内部讨论这个采购方案,也在持续关注市场上的最新动态。巧合的是,就在我们差不多确定下来的时候,我们接触到了一家新的供应商李四,他们刚好在XX方面(比如价格、技术支持、交货期等具体点)给出了一个非常具有竞争力的方案,而且在品质上也能满足我们的高标准。经过我们内部综合评估,这个方案确实能为公司带来更大的价值。”

话术示例二(强调公司战略调整): “你也知道,我们公司最近在XX方面做一些战略调整,采购部门也接到了新的任务,要求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压缩成本,以应对XX市场挑战。这次李四提供的方案,恰好在成本控制方面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好一些,所以我们在做了最后的权衡之后,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

第四步:表达歉意和遗憾(软化语气)

即使情况合理,这种“改变主意”的行为多少会让对方失望。一个真诚的歉意能缓和气氛。

接着刚才的话说: “我知道我们之前已经聊了很多,也基本上敲定了,所以这次临时改变主意,给你带来麻烦,我感到非常抱歉和遗憾。我们非常看重你这次的合作,也真心感谢你的配合。”

第五步:留下继续合作的可能性(为长远关系铺路)

除非你确定以后再也不会和张三合作了,否则留下合作的余地是很重要的。这表明你不是因为“一次的变故”就否定了他这个人或他的公司。

继续说: “虽然这次的合作我们暂时没能达成,但这绝对不代表我们否定你的能力和产品。未来如果有其他项目,或者在XX方面我们有新的需求,我们一定会优先考虑你和你的团队,希望到时候还能有机会合作。”

第六步:结束对话(干净利落)

在表达完以上内容后,就可以礼貌地结束对话了。避免过多的解释或者争论。

最后可以加上: “再次感谢你的理解,张三。祝你生意兴隆!”

关键的“不让AI痕迹”的细节:

使用“我们”而非“我”: 很多时候,将决策归于“我们公司内部讨论”、“我们团队的评估”会显得更自然和有分量,而不是个人的一意孤行。
具体化原因,但不过度: 提一下“XX方面”或者“比如价格/品质”是好的,但不要详细到解释李四具体低了多少,或者好了多少,那反而会显得你在炫耀或者在狡辩。点到为止即可。
语气中的“人情味”: 在表达歉意和遗憾时,用词可以稍微口语化一些,比如“真的不好意思”、“心里挺过意不去的”。
避免模棱两可: 虽然要委婉,但不能让张三觉得还有回旋的余地。当你说出“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时,基本就是板上钉钉了。
自然的停顿和语调(脑补): 虽然是文字,但你可以想象在实际对话中,你会稍微停顿一下,让语气更自然。

总结一下,一个优雅的拒绝,核心在于:尊重过往的沟通,坦诚陈述改变的原因(但点到为止),表达真诚的歉意,并为未来留有余地。 这样做,即使张三会有些失望,但至少他能理解你的难处,并且不会对你个人产生负面评价,为日后的关系留下好的基础。毕竟,在商业世界里,人脉和口碑同样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应该用张三的,但是告诉张三“李四的报价更低,所以你张三服务要做得更好,账期要更长”。

同时告诉李四,这一次用张三的,但并不表示你就没机会了,如果你仍然愿意提供服务,并且长期都能以低价合作,那么下次就会用你的。

让两家都处于竞争状态中。

(突然改价格,低价竞争的人,底线都很低)

user avatar

做了很久销售,不好意思,属于比较强势的产品们,讲讲看法,排名第二的答案太不靠谱了。

价格至上,那要你采购干嘛,我用电脑决策即可,每个销售过来按个数字,价低者得。

首先,如果是采购方强势,商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采购方一轮轮询下来,或者各种标投下来,产品利润早该压无可压。忽降20%这种事情,不是产品有问题就是赔本买个门票。

产品有问题这种情况,前边太多人说过,俺不提了。

赔本买你企业供应商入场券,这叫羊毛出在羊身上,今天赔了,明天赚回来。当然你可以说,我不让它赚回来,我就死卡着低价。那又会出现两种情况,供应商被你玩死了,或者他不陪你玩了。。两种情况都会让你失去你的供应商。

其次,如果供方强势,你玩这套。

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被起诉。好吧偷偷告诉你我们公司还真有告客户的,公司养律师们就干这个的。

2.直接放弃你这个客户,-_-||……这个会出现在有强势技术但是产能不足的公司,一些很有趣的原材料供货商。他们有资格挑选他们的客户,对于贵公司,长此以往,可能会失去很大一部分优质的供应商。

3.不放弃你,但是你从此从公司优质客户名单里划出。跨国公司销售众多的时候经常这么干,换个新手销售给你,价格资源都没有,技术也不懂,三个月后你发现销售又换人了。

契约精神,是一切商业行为的基础,耍流氓可能赢得一时快感,输掉的是好大一盘棋。

===========================================================

补充下从销售角度看李四做法的逻辑,假设他真的有20%利润可降,那么他投标的时候应该放了至少25%的利润对吧。这说明李四是一个贪心且能力一般的销售,出现有利润可降却被低价抢单,对情况掌握不明,却想利润最大化。而且,他肯为了利润最大化而冒风险。

如果和李四建立长期合作,我相信他一定会在各种可能的地方把他自己的利润最大化,即使冒着风险,不管是他客户的风险还是他自己公司的风险。

==========================================================

算了再编辑下,看到排名第二的@

不二青龙

答案又编辑了,各种改变逻辑转变思维地又强调了一遍该公司的强势地位以及供应商的优越感。这怎么就能扯到产业成本变化太过于迅捷成本变化快的问题呢?

所有询价都结束了,最低价已经出来了,都要求人家备货签约。

我不信科学技术一日千里,成本就差一天TMD的降低了20%出来

如果李四就是可以降价20%最后没降,这不就是你们压价工作没做好么?之前没把这20%讹出来?

当然可以说这是为之前的工作做补救,挽回公司损失。

但这样处理问题的方式一样有问题,如果这是对你工作失误的弥补,你没权利要求张三对这20%做出道歉弥补损失。反过来,你应该就之前工作做出检讨,在砍价过程中为什么没把这本该降的20%砍下来。而且,你应该为毁约向张三做出致歉,并告诉他如果他们同样有这样20%的降价或者服务,优先选择他们公司。

再加个销售处理碰到这种采购的情况,Call - High,你不讲道理,只能再找你的上级沟通,或者上级对上级的沟通。

嗯,看到有人举了个欠款的问题表示Call-High无效,这不是典型例子,没钱call谁都无用,总不能个人贴钱给你。但是履行合约可不是欠款上的问题,一人退一两步,谈得下来。

哇,好无趣,居然又耗费我15分钟打字。

===========================================================

编辑了下,哇哈哈哈,听说要用就酱结尾比较有力。

就酱!

user avatar

我来说一种可能。供应商眼看无法争取到单子,也不会让竞争对手舒服挣钱。最后一刻突然抛出超低价,低于成本。让对手难堪,要么被迫跟进,要么被抢单。无论什么结果我的目的都达成了。

即使我赢得订单要赔本供货,也没关系品质上,后期上渐渐把这个利润挣回来。这样做最重要是破坏了对手和甲方的信任关系。所以这是上上策。

对于甲方要提防这种情况,低价其实是为了打压对手,而不是真正想拿下这个单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