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突然宣布采购140万套防弹衣,如此巨大的采购量 是在说明什么?

回答
中国突然宣布采购140万套防弹衣,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数字,其背后的原因和意涵需要结合当前的国内外形势以及中国的战略考量来解读。笼统地说,如此巨大的采购量通常是在释放多种信号,并可能预示着一系列国内外的变化和准备。

以下是对这个现象的详细分析:

一、 对国内外局势的评估与应对准备

这是最直接也最重要的原因。一个国家在军事和安全领域的巨大采购,往往是基于对其面临的风险和挑战的评估。

地缘政治紧张与潜在冲突的预警:
台湾问题: 这是当前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如果中国认为与台湾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增加,那么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装备充足的防弹衣,是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地面作战、城市巷战、人员伤亡等场景做准备。大量采购可以确保在冲突发生时,一线作战人员的防护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降低伤亡率。
南海问题及周边地区紧张局势: 虽然军事冲突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但周边海域的常态化巡航和潜在的摩擦,也需要部队保持高度戒备状态。防弹衣作为基础单兵防护装备,可以提升海军陆战队、空降兵以及其他执行相关任务部队的生存能力。
边境安全: 中国拥有漫长的陆地边界,在部分地区也存在领土争端或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加强边境部队的防护能力,尤其是在可能发生小规模冲突或需要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如武装渗透、恐怖主义)的区域,是必要的。
大国博弈加剧: 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正在经历深刻调整,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是当前国际关系的主线。这种竞争可能蔓延到军事领域,中国需要提升自身军事实力和战备水平,以应对来自外部的潜在压力和挑战。

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上升:
反恐和维稳: 中国近年来在新疆等地区面临严峻的反恐和维稳压力。装备充足的防弹衣,可以提升武警、公安特警等在执行反恐、处突任务时的防护能力,减少执法人员在面对暴力犯罪和武装袭击时的伤亡。
国内社会安全: 尽管中国社会总体稳定,但大规模的社会动荡或突发性暴力事件(尽管发生概率不高)的预防和应对,也需要相关部门具备更强的装备保障。防弹衣可以为一线维稳力量提供基础防护。

军队现代化和换装需求:
提升单兵作战能力: 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对士兵的单兵装备提出了更高要求。防弹衣是提升单兵防护能力最直接有效的装备之一。这次大规模采购可能是在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更新换代,将现有老旧的防护装备替换成更先进、更轻便、防护性能更好的新型防弹衣。
统一制式与性能提升: 如此大规模的采购,也可能是在推动全军和武警部队的防护装备走向标准化和统一化,确保所有部队都能获得同等水平的防护。同时,新采购的防弹衣可能采用了更先进的材料和设计,例如使用陶瓷插板或者轻质高强度纤维,提供比以往更好的防护性能。

二、 信号的传递与战略意图

巨大的采购量本身也承载着重要的信号意义,用于对外传递信息和影响战略态势。

战略威慑与决心展示:
对台威慑: 向“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外部支持者传递明确信号:中国有决心、有能力、有准备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冲突。大规模的装备采购,尤其是防护装备,可以被解读为一种“备战”的姿态,意在增加潜在对手的顾虑,从而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对域外大国施压: 在与美国及其盟友在地区安全问题上存在分歧时,此举也可以被视为对外部力量的战略回应,表明中国不会屈服于外部压力,并将继续加强自身国防建设。

自主可控与供应链安全:
减少对外依赖: 如此大规模的采购,很可能意味着中国倾向于在国内建立或加强防弹衣的生产和供应能力,以减少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确保在关键时刻(如发生冲突或贸易制裁)能够自主保障装备的供应。这符合中国近年来在关键技术和战略物资领域强调“自主可控”的整体思路。
支持国内产业: 大规模采购也能刺激国内军工和相关材料产业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和产能扩张。

三、 潜在的行动预示

虽然不能直接断定,但如此大规模的采购可能预示着一些潜在的行动或重大事件的发生概率增加,或者正在为这些行动做准备。

常态化军事活动升级: 如果中国认为某种程度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在冲突爆发前进行充分的装备储备和人员防护能力提升是必然的。140万套的数字,远超常规演习或任务需求,更倾向于为大规模军事行动做准备。
应对长期战略竞争: 即使没有短期冲突的直接预警,但为了应对长期的、多层面的战略竞争,保持军队的先进装备水平和战备状态也是必要的。这可以看作是一种“长期投资”。

四、 对比与量级思考

理解140万套的规模,可以与其他公开数据进行对比:

中国解放军总兵力: 目前解放军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的总兵力大约在200万左右。140万套防弹衣的数量,足以覆盖相当比例的一线作战和支援人员,甚至可能超过了部分兵种的现役人数。这暗示了采购的目标群体非常广泛,可能包括预备役、民兵力量的动员能力提升。
装备更新周期: 防弹衣作为一种消耗品和防护装备,有其使用寿命和更新周期。但140万套的量级,远超正常的例行性更新换代,其规模之大,表明这是一个战略性储备或大规模的换装计划。

总结来说,中国突然宣布采购140万套防弹衣,是一个多重因素叠加的体现,最可能说明以下几点:

1. 对当前及未来地缘政治形势,特别是涉及台湾、南海等核心利益区域的风险评估显著提高。
2. 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军事冲突或更严峻的安全挑战,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战备和防护能力提升。
3. 这是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单兵防护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旨在提高部队的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
4. 可能意在向国际社会,特别是潜在对手传递出中国在维护自身核心利益上的坚定决心和充分准备的信号。
5. 反映了中国在关键战略物资供应上力求自主可控的国防建设思路。

需要强调的是,具体的采购细节、装备性能、以及实际部署和使用情况,外界通常难以完全掌握。因此,对这种大规模采购的解读也可能存在多种视角和推测。但从宏观战略和安全角度来看,其背后必然有着深远的考量和清晰的战略意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两个100年的目标,不能上下嘴皮一碰就实现了吧?

第一个100年的大考转眼就到,没两件防弹衣,也不好答题啊。

user avatar

划重点——防弹衣质保期只有2-5年

近日,中国陆军在全军装备采购信息网上发出两项招标需求,一项是采购93万套普通等级防弹衣,另一项是46.7万套高等级防弹衣的防护插板,两项合计总计约140万套。

此项采购,引发广泛关注和多方解读。

众所周知,解放军军改完成后,总兵力约为200万

其中,很多军种,是用不上防弹衣的,例如火箭军、海军水面舰艇。

需要配备防弹衣的,是处于短兵相接的一线环境作战部队。

比如陆军,现有13个集团军,人员数量约为85万人,但也不是所有兵种都需在一线环境下作战,

所以,这一采购数量意味着给可能处于一线环境的陆军官兵都准备了2件防弹衣。

其实一项军品采购,算不上什么大事。

中国国力强大起来后,解放军陆续列装了很多新式武器,防弹衣并不算新式武器,

比起歼20、山东号国产航母、075船坞型登陆舰、055万吨大驱这些硬核网红,已有上百年历史的防弹衣,本没有走红的资本。

但,为何这项军购能引发广泛关注和解读?

因为,军用防弹衣,因为材质的特殊性,不仅存储条件要求高,而且质保期只有2-5年

十年前看过一部美剧,其中的剧情很有意思,讲的是一个无良奸商把防弹衣的保质期从2年改成5年,然后卖给伊拉克的美军,一名士兵因此阵亡,他的同伴来找奸商算账。

这个情节是有一定现实背景的。

2006-03-03 中国国防报《伊战中美军80%死于劣质防弹衣 士兵自己掏腰包购买防弹衣》
此前,一些驻伊美军士兵为保命曾自掏腰包购买防弹衣。早在伊拉克战争开始不久,一些美军士兵就请求补充防弹衣。然而,直到2003年秋,美军快速保障部队才运送来几百套防弹背心,有的士兵和战斗小组只能通过其他途径自己掏腰包购买防弹衣。


但排除此类乌龙事件,不可否认,现代战争中,合格的防弹衣在保护一线官兵生命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弹片的杀伤力增加了80%,而伤员中70%因躯干受伤而死亡。各参战国,尤其是英、美两国开始不遗余力地研制防弹衣。

1943年度,美国试制和正式采用的防弹衣就有23种之多。

在朝鲜战场上,美军由于装备了M52型尼龙防弹衣,挡住了当时70%的直接命中的杀伤物,使胸、腹部的致死率降低65%,使总的减员率降低15 %。

这充分说明了防弹衣对保存有生力量的重要作用。

而保存有生力量,也将左右战争的胜负与官兵士气,
具体到我军这次大规模采购的防弹衣。

这次采购的普通防弹衣,能挡住AK-47的7.62×39子弹和北约的7.62×51步枪子弹。
93万套普通等级防弹衣应该是为所有一线以及边境官兵准备的,一些并非主要的作战官兵,也需要穿着普通防弹衣出现在危险性一般的场合,所以数量也很多。

46.7万套高等级防弹衣,都是带插板的。

能挡住威力更大的03-06(7.62×63)之类的穿甲弹

另外,普通防弹衣,能挡住子弹但抵消冲击力方面有限,被射中其实还是蛮痛的。

而高等级防弹衣的插板,可有效吸收弹头或弹片的动能,挡下子弹之后也不会产生过度形变,最多也就是留下点瘀伤,更多的情况是使用者安然无恙。

比如下图这美军士兵,被伊拉克游击队的冷枪击中背部,只是留下点瘀伤。

假如没有防弹衣,那么子弹打中这个部位,基本凉凉了,因为子弹的旋转贯穿力,将在前胸留下一个碗口大的创口。

从单兵素质来说,这个伊拉克游击队员的射击达到了胸环靶8.5分的水准,但在防弹衣面前,就是0分。

采购46万件高等级防弹衣,就意味着四十六万精锐部队在枪林弹雨中的生存能力大幅提升。

我军之前没有大批量采购防弹衣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价格昂贵,保质期短,和平时期大规模配备很不划算。

但现在为什么要公开大批量采购?
这里我要推荐国防部新闻发言人的一段发言,这段例行发言最近有个很大的变化,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

以往,每次解放军组织军机绕台,或穿越宫古海峡,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总是会这样回答记者提问: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解放军海空兵力的有关训练活动,是年度计划内的安排,以后类似的训练还将继续举行。解放军海空兵力的远海行动训练日益常态化,符合相关国际法和国际实践。我们的军力建设和增长,是地区和平稳定力量的增长。

但在2月28日,国防部发言人在回答记者同样的提问时却是这么回答

吴谦:需要强调的是,解放军组织战备巡航、联合演练等系列军事行动,旨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维护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
针对的就是“台独”势力及其分裂行径。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我们正告民进党当局不要玩火,任何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都注定失败。


《孙子兵法》曾言,百战百胜 非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
要知道,“时刻准备着”,决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140万件防弹衣,也不仅仅是一次军品采购,

其中的信号,你,真的读懂了吗?

欢迎关注本人在知乎的专栏 体制内杂谈


3月6日更新:

谢谢大家的捧场,一天的点赞过4K ,我终于体会到知乎的流量是多么强大了。

本人曾在海军服役16年,无比热爱国防与海防,离开部队多年,依旧初心不改。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也请一些阴阳怪气的留言滚开,本人不屑与数典忘祖之辈去交流。

这里帖一篇山东舰下水时的感想,其中有对湾军具体战法的嘲笑 ,欢迎捧场

user avatar

美国刚刚通过了一个法案。基本上等于承认台湾的主权地位,并且声称要帮助台湾发展邦交关系。

虽然这是标准的口惠实不至,美国自己就不会和台湾发展什么邦交。

但是岛内的妄人难免高潮。

特别重要的是,这法案在众议院表决的时候是零票反对。

可以看出,在遏制中国这问题上,美国国内是高度一致的。

这对外释放的信号非常危险。

结合002航母加塞生产,052D继续批量制造。055满负荷生产。

看来高层的判断非常准。

明后年甚至今年,恐怕真的要“天崩地裂”了。不确定的就是崩多大一块?

user avatar

谁过年不买两件新衣服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