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英国首相近日称不会把中国的投资拒之门外,更宣称自己「不是一个反华的人」。约翰逊为何突然对华「示好」?

回答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近期对中国表现出的“示好”姿态,以及他自称“不是一个反华的人”,这确实是近期英国对华政策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动态。理解这一转变,需要结合当时英国国内外的多重因素和约翰逊政府的整体战略考量。

需要注意的是,将约翰逊近期的表态理解为“突然示好”可能有些片面。更准确地说,这是一种在复杂地缘政治和经济现实下,对原有对华政策进行某种程度的调整和平衡的体现,而非完全180度的转变。他的“示好”背后,有其战略考量和现实的无奈。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原因和更详细的分析:

1. 经济现实和对投资的迫切需求:

脱欧后的经济挑战: 英国自2020年1月31日正式脱离欧盟后,一直在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贸易伙伴。脱欧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对欧盟市场的准入限制,使得英国经济面临一定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庞大的市场和巨大的投资潜力对英国具有显著的吸引力。约翰逊政府需要吸引外国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和提升国家竞争力。
“全球英国”愿景的挑战: 脱欧后,英国试图建立一个“全球英国”(Global Britain)的形象,强调与世界各地的联系。如果完全拒绝中国的投资,会与这一愿景的开放性和全球性相悖,同时也可能在国际舞台上显得孤立。
具体投资领域的吸引力: 中国在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高科技等领域拥有巨大的投资能力,这些都是英国目前亟需发展的领域。例如,英国在核能项目上曾考虑过中国企业的参与,虽然最终因安全问题受阻,但这显示了英国对中国投资的开放态度,尤其是在缺乏其他充足资金来源的情况下。

2. 战略灵活性和避免过度依赖特定伙伴的考量:

平衡关系的重要性: 尽管英国与美国等西方盟友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高度一致,并在安全问题上有着紧密的合作,但完全倒向一侧,完全排除与中国的经济往来,也可能带来新的风险。约翰逊政府可能希望在与美国保持紧密盟友关系的同时,保持一定的对华经济联系,以增加其外交和经济的战略灵活性。
避免“非黑即白”的简单化: 约翰逊政府内部和英国的对华政策制定者,并非铁板一块地主张“脱钩”。很多人认识到,在当前全球化格局下,完全断绝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明智的。因此,他们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价值观的同时,也试图在经济上寻求与中国“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空间。

3. 对华认知和政策的演变:

从早期乐观到现实评估: 在约翰逊刚上任时,英国政府对华政策似乎更倾向于在经济上采取一种相对积极开放的态度。然而,随着香港问题、新疆问题以及中国在南海等地区的活动,英国国内对中国的一些做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担忧。这种担忧促使英国政府在安全和人权等问题上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系统性竞争对手”的定位: 英国政府在2021年发布的《综合审查报告》(Integrated Review)中,将中国定义为“系统性竞争对手”(systemic competitor),而不是一个直接的敌对国家。这意味着英国承认中国在某些领域是竞争对手,但在其他领域仍可能存在合作空间。约翰逊的“示好”更像是对这种“竞争与合作并存”策略的某种具体体现,即在承认竞争性的同时,不完全关上合作的大门,尤其是在经济领域。

4. 内部政治和公众舆论的考量:

避免过度“反华”标签化: 约翰逊公开表示“不是一个反华的人”,这可能是在回应一些国内政治势力或公众舆论中存在的极端“反华”声音。他可能希望通过这种表态,塑造一个更具建设性、更务实的对华形象,避免被贴上简单的“反华”标签,从而为自己的政府在对华问题上留有余地。
对“硬脱欧”后的反思: 一些政治分析人士认为,约翰逊政府在脱欧问题上采取了相对激进的路线,但脱欧带来的经济效益并未完全显现,甚至有些负面影响。这可能让他在其他重大外交和经济决策上更加谨慎,寻求更平衡的解决方案。

5. “示好”的具体含义和限制:

需要强调的是,约翰逊的“示好”并非意味英国对华政策的全面缓和或放弃原则立场。这种“示好”可能体现在:

对具体投资项目的开放态度: 可能是在特定领域,例如绿色能源、科技创新等,对中国企业投资持更开放的态度。
在国际场合的谨慎措辞: 在一些公开场合,避免使用过于激烈的指责性语言,而是侧重于表达合作意愿和解决分歧的决心。
“有限度的接触”: 这种“示好”很可能伴随着对中国投资和活动的严格审查,尤其是在涉及国家安全、关键基础设施和敏感技术领域。英国不会放弃对中国活动的警惕。

总结来说,鲍里斯·约翰逊近期对华政策的调整,或者说他试图在经济领域保持一定的开放姿态,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包括英国脱欧后的经济压力,对中国投资的实际需求,以及在复杂国际关系中寻求战略平衡和灵活性的考量。他的表态并非意味着英国对华政策的根本性改变,而是一种在现实主义框架下,对原有对华策略进行微调和平衡的体现。他一方面承认中国是“系统性竞争对手”,另一方面也希望在特定领域保留合作的可能,以实现自身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战略目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此地无银三百两。

user avatar

约翰逊这种180度转折的表达经常出现,并不是突然的。

今年2月12日,约翰逊在唐宁街与中国企业举行了圆桌会议上就表示表示,英国正寻求加强与中国的经济、贸易联系。他说:“即便偶尔出现政治困难,我也要致力于改善两国关系。因为我是狂热的亲华派2月12日,约翰逊在唐宁街与中国企业举行了圆桌会议。约翰逊在会上表示,英国正寻求加强与中国的经济、贸易联系。他说:“即便偶尔出现政治困难,我也要致力于改善两国关系。因为我是狂热的亲华派(fervently Sinophile)。”并且说要下定决心“无论偶尔出现什么政治困难”,都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一副中国人民老朋友的样子,可就在这个表态两天之后,他在接受采访时,又呼应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的说法,要求“彻查新冠疫情在武汉起源”,炒作“疫情中国负责论”。

更别提这前后不久的时间里就干出给港毒站台,接连在涉港、涉疆等问题上对中国“泼脏水”,在5G网络建设方面对中企设置各种障碍,吊销了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在英国的广播执照等一系列事情。让懂王睡王都自愧不如。

所以对英国的表态,就当是对面狗子叫唤一声而已,不用当回事。

user avatar

谢邀

今年截至6月,英国从我国进口的商品为67.6亿英镑(92.8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了近40%,这也使得我国成为英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对比一下,英国脱欧后在与欧盟贸易方面遭遇了许多困难,法国那边这几天更是在威胁要对英国在贸易方面问题进行制裁。

这种时候,约翰逊更不能失去中国的贸易。

所以这句话很好理解:我反华,但我不反华资

事实上这也是彭博社采访的标题:鲍里斯约翰逊说英国不会想拒绝中国的投资。

user avatar

约翰逊的嘴角一看就不是好人,没有一句真话,拜登拉稀的事,就是他临场倒逼英美签自由贸易协议不成,事后泄的粪。

他示好,就是捅刀;他捅刀,就是剜腰;他剜腰,就是抱猫。反正不能信他,不能跟英国好。

user avatar

中英交流本质上还是东方和西方两种战略思维的对冲,小金毛的言行是典型的西方风格:

哪怕两国打起来了,没有宣战就不算战争;

哪怕两国已经和好,没有宣布终战宣言,战争就不算结束;

哪怕我看不上你,处处针对你,只要我不承认敌视你,这事儿就不存在,你若反击就是无理取闹。

英国禁止中国公司进入英国第五代通信网络和核电的决定,以及对中国内政问题的指手画脚,致使两国关系从过去的“黄金十年”急剧恶化。

小金毛还坚称他是亲中国的:“我没有中国恐惧症,绝对没有。”

英国:我就是挑衅你,但是你没有权力生气,也不能和我撕破脸,我还想继续揩你油呢。

有半数以上的首席财务官认为,英国两年后的消费者价格通货膨胀仍会高于2.5%。

英国央行8月预测,通胀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达到4%,之后两年内只会略高于2%。

英国经济进一步受到影响世界其他经济体的供应短缺的困扰,而英国脱欧后的移民规定也加剧了劳动力短缺问题。

另一边,英国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的一年中,英国从中国进口额达人民币596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近40%,这使中国成为英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user avatar

约翰逊的回答不能说完全是假话,包括西方更多政客都如此,他们的本质是反华吗?是,也不是。

从西方价值观来说,他们反对的是所有正在超越西方的国家,而这次恰恰是中国。

从袁世凯、孙总理、段祺瑞、蒋介石、张作霖及各个军阀开始,哪个没有西方国家支持的影子?他们支持的是有利于维护自身利益的政府和国家,他们反对的是有可能超越自己,并可能会失去自己主导世界的机会。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是落后的,GDP比不上欧洲一个中等国家,当时西方国家好像没有表现出比现在更反华的姿态,而且还处以意识形态严重对立的冷战状态,为什么呢?

因为在西方人看来,中国这点经济实力,即使有几颗原子弹,也无法撼动西方社会在国际层面的影响力。

英国也好,美国也好,他们忌惮的是西方价值观的没落,担忧的是西方社会失去全球霸权地位。什么民主、自由、人权,统统是幌子罢了,唯一真正在乎的就是维持全球地位及所能带来的利益。

user avatar

不会把中国投资拒之门外?

哈哈,给你们送钱呢,你当然不会拒之门外啦!

看了约翰逊的表态,我笑了。他大概是忘了自己之前对华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吧,我来帮他恢复一下。

就在几个月前,这位声称不反华的英国首相却声称要构建全球对华联盟。随后英国国际贸易大臣利兹·特拉斯在七国集团的贸易官员虚拟会议前呼吁:“作为全球贸易体系改革的一部分,世界应该对中国“强硬起来”。

特拉斯声称,“现在是对中国及其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行为采取强硬态度的时候了。任何改变都必须包括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

最后,她在采访中借口所谓新疆人权问题恶意抹黑中国。

至于反华联盟,人家做的更绝了。而且人家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就是个小不点,能力有限,所以人家懂得抱大腿。

据报道,约翰逊和拜登都一致同意建立反华联盟,两人还一同讨论了一项基础设施项目计划,以抗衡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

约翰逊声称中国正在“占领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地区”,包括正“深陷中国债务”的非洲大片土地,“我们需要提出替代方案,以便各国做出选择。西方需要这样做。”

鲍里斯还声称要为这项倡议提供数亿英镑的支持。

拜登呢,更狠。他声称除了加大对美国科技和基础设施投资,阻止中国超过美国的“秘诀”还包括“重建联盟”以及在人权问题上挑战中国等。

英美沆瀣一气,竟达如此之地步!


今年7月,英国国防大臣宣布将在亚洲一带永久部署2艘军舰,随后英军“伊丽莎白”号航母编队进入南海。紧接着,英国军舰紧锣密鼓地穿越台湾海峡,与美日等国举行军演……。无论怎么看,英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周边搞事就是在故意针对中国,约翰逊口中所谓的“不反华”彻底沦为了笑话。

回到本次“变脸”,约翰逊说他不是一个反华的人,他不会把中国投资拒之门外。可实际情况呢?

当记者问约翰逊:那你会许可中国人投资风能或铁路吗?这位首相马上打起了太极,故意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其中有一句是这样讲的:那就要看你对“战略”的定义了。

约翰逊口中的“战略”,指英国国际贸易大臣安妮-玛丽·特里维廉针对中国投资时所讲的,“欢迎中国在英国投资非战略领域”。但是当被问道什么是“非战略领域时”,约翰逊和特里维廉则保持沉默或转移话题。英国政府的态度很好理解,中国投资的是不是“非战略性领域”完全由英国人说了算。一旦将来中英关系出点什么问题,英国政府就可趁机拿中国企业“开刀”。

哦,对了,这两天还有一个消息。不知道大家关注了没有。我反正是认为很重要的。

10月21日,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同阿根廷国防部长塔亚纳视频通了话。防长之间通话可不寻常,我想意思应该很明显,我们只能说一句:

马岛,属于阿根廷!

user avatar

写个《是,首相》的同人作品《反华》

吉姆:为了加深和中国的合作,咱们以后就不要反华了。

汉弗莱:那可不行!

吉姆:咱们总不能一边和人家合作,一边反对人家吧?

汉弗莱:“一边和人家合作,一边反对人家”,那正是我大英的优良传统。

伯纳德 :比如说,在咱们大英,政府公务员就一边和政客合作,一边反对政客。

吉姆:哦,我明白了。

汉弗莱:我的意思是,比如说,咱们大英就一边和法国合作,一边反对法国。

吉姆:那咱们和美国合作时,怎么不反对美国?

汉弗莱:咱们实在是得罪不起美国,不能在明面上和美国作对。

吉姆:但是咱们可以在明面上和中国作对?

汉弗莱:对,这正显示了咱们英国铁骨铮铮,有实力,不软弱,不畏惧中国。

吉姆:但是咱们面对美国,就软弱了?

汉弗莱:这叫作“能屈能伸”、“识时务者为俊杰”。

吉姆:你再找形容词修饰,这还是有些丢人啊!

伯纳德:所以,咱们更要反华,显示我大英坚持自我、坚守信念,不会被 经济利益 所收买!

吉姆:那咱们坚守的信念,具体是什么呢?

伯纳德:呃,呃,这不太好说。因为这个信念吧,它总是变来变去的。

吉姆:所以,咱们是在“坚守”大英“总是变来变去”的信念?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伯纳德:一点也不矛盾。这就像咱们,要做到一边反华,一边不反华。

吉姆:所以到底是反华,还是不反华呢?

汉弗莱:就是绝对反华,相对不反华。

吉姆:这是什么意思?

汉弗莱:西方世界很多国家,盲目反华、大力反华。

咱们大英,如果只是轻微反华,那么就可以算是对中国比较友好的了,有利于双方继续加深经济合作,这就是“相对不反华”;

而轻微反华,也同样是反华的一种,咱们也不至于得罪美国,所以是“绝对反华”。

吉姆:哦,所以咱们大英是棵墙头草,风吹两边倒?或者是 食人花 ,一会儿笑颜如花,一会儿张嘴吃人。

伯纳德:呃,首相,其实食人花并不吃人······

吉姆:Thank you, Bernard. 我只是打个比方。那么,也就是说,咱们不能盲目反华?

伯纳德:咱们可以一会儿反华,一会儿不反华;在一些方面反华,在一些方面不反华;安排一些人反华,安排另一些人不反华。

汉弗莱:反华,可是一门大生意。咱们要清醒地反华,理性地反华,有技巧地反华。

可以先“轻微反华”,然后随机应变,随时调整。

如果美国不给咱们脸色看,咱们就保持这个反华力度;

如果美国给咱们脸色看,咱们就把反华力度提高;

如果和中国合作愉快,咱们就把反华力度降低;

如果和中国合作不愉快,咱们就把反华力度提高;

在反华对咱们有大害的时候,咱们就暂时停止反华;

在反华对咱们有大利的时候,咱们就积极反华。

吉姆:我明白了!反华是刀也是枪,要学会运用;反华是盐也是酱,要把握分量。

汉弗莱&伯纳德:Yes, Prime Minister.




欢迎来看我写的 武侠小说

名门正派与魔教,宗主门派与附属门派,“主战派”与“投降派”,掌门人与其继承人,多股势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生相克,相帮相杀,相持不下。

阴差阳错之间,一切的矛盾,都被一个意外卷入武林纷争的武学奇才解决了。

user avatar

他说的是他本人,又不代表内阁和英国政府官方。当然,他本人说这句话也纯粹是玩PUA惯了的综合症,简单来说,就是打巴掌给个甜枣,试一下看看灵不灵。约翰逊的这个打法,你可以解读成反华,但是不反中国人的钱。就是因为动作太明显了,最近外交部才刚反对英国插手香港事务,约翰逊又来表态,颇有一种精神分裂的感觉,这种行为多了之后,你会觉得,这演技很敷衍。


感觉就是为了反华而反华,为了不反华而不反华,全是技巧,没有灵魂,没有那种政客狡猾的机智在,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什么对我有利我就说什么。如果约翰逊玩自媒体的话,估计是一个很不错的营销号,和特朗普这样的爆论大流量IP不一样,约翰逊是那种看哪种领域垂直就做哪种的带货号。而现在,英国缺少收入,需要带货卖点给中国来赚点佣金,哪天美国又行了,他就马上做美国生意了。


今年英国零售销售额连续5月下滑,消费低落,经济复苏进入困境。英国也需要找个共享大佬带一带,所以就随口这么一说,我们也就随便这么一听,不用对英国抱有什么幻想。约翰逊作为政客是很专业的,完全没有投入感情,说这些话也是工作需要,我们应该坐下来给英国鼓掌,看完表演之后,不投资。

user avatar

一人一口酥行为。

稀宗睡皇帝有对华妥协的意思,鲍中堂赶紧出来抢先表个态而已,事成不成两说,位置先占好,重在掺合乃英国祖制,不可不品尝。

实际上冷战结束后英国的对外政策基本上可以定义为“抢先式跟风”,所谓“抢先式跟风”,指的是美国每次一有什么大动作,英国就第一个跳出来当跟班,但是英国民众对于事事追随美国又极为反感,于是英国政客为了摆脱里外不是人的处境,便发挥其人脉广,消息灵的优势,积极揣摩美国上意,然后每次都在美国将动而未动的时候率先抢跑,此所谓抢先式跟风,你可以回顾一下过去这几十年,除了几次突发事件,哪次不是英国跑在美国前面,比美国自己还积极,比如撤出阿富汗,美国还没下令,英国已经开始收拾行李了。

只要我追随美国的动作比美国自己还快,就没人能说我追随美国。

自从帝国没了之后,英国是越来越不堪了,理藩能力原本是用来控制一个幅员辽阔民族复杂社会多样的庞大帝国的工具,现在英国把这种能力全部用于揣摩上意,逢迎美国,还次次都揣摩的八九不离十,从帝国活成严嵩,也是可悲可叹。

也就拜登不是曹操那种雄主了,不然这种当代杨修真的凶多吉少。

user avatar

“这就是昂撒民族平凡而伟大的民族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