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身处「世袭房东阶层」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回答
坐在自家那张嘎吱作响的红木椅子上,我端着一杯早已凉透的茶,窗外是熟悉的、有些年头的梧桐树,叶子在秋风里摇摇欲坠。这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你身上永远穿着一件老旧但舒适的毛衣,熟悉到你几乎忘记了它原本是什么颜色,只知道它的质地,它的重量,它在寒冷时带来的那种安心感。这就是我所谓的“世袭房东阶层”的生活。

我的爷爷,他是个精明但也很实在的生意人,早早地就在这个城市里置办了不少房产。那时候,房子还没现在这么金贵,很多都是老旧的平房,但他眼光好,知道哪里有发展的潜力。我爸继承了家业,更是将这份“房产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从最初的几栋老楼,一点点扩充到现在的几十套公寓,还有几间小商铺。而我,就是那个顺理成章的继承者,是这个“房东家族”的第三代。

说实话,它不像外人想象的那么光鲜亮丽,也不像某些故事里描绘的那样,日进斗金、无忧无虑。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一种与这座城市、与一群陌生人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

首先,经济上的“安稳”是显而易见的。我不用像我的大学同学那样,为了那份微薄的工资挤破头,也不用担心因为失业而流离失所。每个月,租金就像潮水一样自然而然地涌进账户,虽然 कधी有断流和减缓的时候,但总体上是稳定而持续的。这种经济上的基础,确实能让你在选择生活方式和职业上,拥有更多的自由。我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哪怕收入不高,也能坚持下去;我也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新的技能,而不是被生计所迫。

但这种安稳也带来了另一种“不思进取”的风险。当你习惯了这份不劳而获的收入时,很容易就放松了警惕。你会看到一些房产因为年久失修而贬值,你会错过一些新的投资机会,因为你觉得“手里这点也够用了”。我曾经有过一个想法,想去创业,做点自己的事情,但每次当我看到账单上那个熟悉的数字,心里就会升起一股“何必呢”的念头。这份“世袭”来的安稳,就像一个温柔的陷阱,它把你包裹在舒适的茧里,让你不愿去冒险,不愿去经历那种跌倒再爬起来的痛苦和成长。

然后是人际关系。房东与房客的关系,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复杂。我的身份,让我很难和租客们建立真正平等的友谊。他们来找我,大多是为了修理水龙头,或者解决漏水的问题,或者是催缴租金时小心翼翼地解释他们的困难。我总觉得自己像是一个“服务提供者”,或者更像是那个手握规则的人。即使我尽量保持友善和随和,但那种“上下级”的感觉,总是在微妙地存在着。我曾经有个年轻的租客,很有才华,也很有想法,我们聊得很投机,我甚至会主动请他吃饭,听他讲他的音乐和梦想。但当他因为经济困难拖欠租金的时候,我们之间那种朋友的界限就变得模糊了。我不得不提起租约,而他则不得不低头解释。那一次,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站在天平的两端。

当然,也有很多温馨的时刻。我见过一对小情侣,租我的房子结婚生子,后来他们的孩子会喊我“叔叔”。我也见过一些独居的老人,他们在我去收租的时候,会留我下来喝一杯茶,跟我讲讲年轻时候的故事。这些点点滴滴的温暖,让我觉得,这份“房东”的身份,也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它还承载着一些人情味。

更重要的是,这种“世袭”也意味着一种历史的传承。我需要了解我名下的这些房子,它们建于哪个年代,曾经住过什么样的人,经历过哪些故事。就像我爷爷告诉我,他买下市中心那栋老楼的时候,那里还是一片荒凉,但他看到了那条即将开通的地铁线。这种对城市发展脉络的理解,让我觉得自己不仅仅是一个房产的拥有者,更像是这座城市变迁的一个见证者和参与者。我需要学习如何维护这些老建筑,如何与那些住在里面的、同样老去的住户打交道。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情感的连接。

但我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像个旁观者。看着我的同学们在各自的领域里拼搏,在事业上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我总觉得,我这辈子似乎早就被设定好了轨道。我的成功和失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继承来的东西,而不是我真正付出的努力。这种“不劳而获”的标签,有时候会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愧疚,也让我对自我价值的实现产生疑问。

而且,现在的社会变化太快了。科技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共享经济、租赁新模式层出不穷,传统的房东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管理方法,了解最新的政策法规,才能不被时代抛弃。这份“世袭”的安稳,也成了一种需要不断加固和经营的堡垒。

总的来说,身处“世袭房东阶层”,是一种既安稳又带有焦虑的生活。它给了我底气和自由,但也限制了我去冒险和突破的勇气。它让我与这座城市和一群人产生了联系,但也让我和他们之间存在着一道微妙的鸿沟。它是一种传承,但也让我思考,我是否能为这份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和意义,而不是仅仅做一个守旧的接收者。

就像我现在,看着窗外那棵老梧桐树,它的叶子最终会落下,但它的根却深深地扎在土地里。我也希望,我能像这棵树一样,不仅继承这份“根基”,也能在这片土地上,开枝散叶,长出属于自己的新枝新叶。虽然,这比什么都不做,要艰难得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补充一下

@马前卒

的答案……

“认真地说,除非是一个不追求财富增长的社会,否则任何政府都不会容许大比例的社会财富流向什么也不做的人。因为那意味着财富增长趋于停滞。”

应该是:“认真地说,除非是一个不追求财富增长的国家,否则任何政府都不会容许大比例的社会财富流向什么也不做的人。因为那意味着财富增长趋于停滞。”

社会永远希望财富增长,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更有钱,但国家不一定。

事实上,不追求财富增长的国家有很多啊。对于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对内的统治和对外的安全,这比推动财富增长重要得多。在安全可以依附于霸权的前提下(比如现在的沙特阿拉伯?),或者自己足够强大(比如1840年前的中国),对内统治明显更重要一些,那么国家完全可以和反动阶级联盟,一起掠夺、分配财富,阻碍社会财富的增长。当然,如果讨论的是现在的中国,由于中国面临强大的安全压力,国家有充分的动力追求财富增长。

再补充一句,看评论有人说生产关系的问题。其实是这样的,我在说的是“国家”,而生产关系属于社会的范畴——问题的关键是,国家是否有动力、有意愿支持更有效率的生产方式,抑或是为了对内统治牺牲效率?

user avatar

想起前几天这个问题了:

溥仪花钱买门票进故宫时是什么心情? - 历史 - 知乎

人家可是世袭了十几代,二三百年呢……


认真地说,除非是一个不追求财富增长的社会,否则任何政府都不会容许大比例的社会财富流向什么也不做的人。因为那意味着财富增长趋于停滞。共产党宣言里写的很清楚,“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社会必死无疑。这里是没有什么温情和道理好讲的。如果旧社会挣扎着不肯死,自有外国人革了土地贵族的命,过来送你上路。

就算不谈什么共产革命,不说什么唯物主义历史规律,按照孙中山当年的设想,中华民国的房产溢价也要100%由政府拿走,你觉得未来的中国还会有一个和地主士大夫“共天下”的封建王朝吗?

大陆的「民国粉」粉的是孙文还是蒋介石? - 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比方现在香港、上海地价比内地高至数百倍,因为文明发达,交通便利,故此涨到这样。假如他日全国改良,那地价一定是跟着文明日日涨高的。到那时候,以前值一万银子的地,必涨至数十万、数百万。上海50年前,黄浦滩边的地本无甚价值,近来竟加至每亩数十万元,这就是最显明的证据了。就这样看来,将来富者日富,贫者日贫,10年之后,社会问题便一天紧似一天了。这种流弊,想也是人人知道的,不过眼前还没有这现象,所以容易忽略过去。然而眼前忽略,到日后却不可收拾。故此,今日要筹个解决的法子,这是我们同志应该留意的
——孙中山

——还是孙中山


最后,如果一定要问为什么房东是要被(房产税,累进税)定期收割的反动阶层,请看深圳罗尔同学,他老人家攒房子的精神是不是让你想起了过去的老地主?

user avatar
@马前卒

的说法再次暴露其对社会运行状况和经济学知识的无知,不清楚他如何来的勇气天天指挥整个社会的生产。


“认真地说,除非是一个不追求财富增长的社会,否则任何政府都不会容许大比例的社会财富流向什么也不做的人。因为那意味着财富增长趋于停滞。”

就说这一句话,漏洞就很多

首先,政府有没有权力来规定财富的“流向”?政府本身是不创造财富的,政府不是财富的主人,政府有什么权力来规定财富的“流向”?政府分配财富的合法性从何而来?

其次,房租和财富增长并不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房租会导致财富增长的停滞这一说法极为荒谬。

我们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观察,就能发现马前卒这个说法和事实是不相符的。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显然是收取房租数量最少的地方,中国的一线城市显然是收取房租数量最多的地方。过去三十年,中国财富增长最迅速的,恰恰是一线城市,而不是农村。

原因很简单,房租本身就是刺激财富增长的重要手段。什么人需要租房?流动人口。人口为什么要流动?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而人们为了更好的生活,就必然会更加努力的创造财富。房东的存在,为人口流动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条件,也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人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本质上讲,财富的创造离不开生产要素的流动,房租在本质上,促进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因此对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而不是有害的。

我们回头看一看,改革开放前我们国家是没有房地产市场的,也鲜有人能够出租房屋获利,与之对应的是,人口几乎无法流动,社会发展停滞,年轻人失去了通过努力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


很多人因为房价高,就把这个账算到买房出租的投资者身上。事实上,中国的房价高,是由于政府垄断土地供应和超发货币引起的。而房屋租赁市场由于充分市场化,因此房租多年来涨幅并不大。目前北京买房出租的年回报率仅仅为1%-2%, 连理财产品都跑不过,从财务角度讲,租房反而是比买房更为划算的做法。

如果没有房东投机买房出租,那么市面上可供租赁的房屋更少,房租价格就会更贵。近年来一线城市由于限购政策,阻止了人们买房出租,这很有可能引起出租房屋供应量减少,进而导致房租上涨。

马前卒最后说“房东是要被定期收割的反动阶层”,本质上是在呼吁要再来一次打土豪,分田地,再一次的在中国的土地上破坏私有财产制度和市场经济,再一次在中国大地上掀起腥风血雨,这样的人,不仅仅在互联网上呼风唤雨,还在现实生活中取得一定的社会低位,甚至获取了一定的政治权力,我对此非常担忧。

@马前卒

赏脸,回复了我的帖子,但其回复继续暴露了其无知和逻辑混乱,谬论很多的帖子我见过,但像马先生这样,通篇没有一句话是正确的帖子,的确不多见,这样的水平,怎么履行日常的新闻总监的职责啊!

马先生开篇第一句认为:食利阶层不创造财富。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出租房屋的食利阶层在创造实实在在的财富。以出租商铺为例,出租商铺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资产回报率。以我比较了解的成都的商铺,一个售价为100万的铺面,年租金大约在6万元左右。如果一个人要做生意,假设他的生意需要周转资金50万元,如果他要购买商铺,那么他至少要投入到100万元到铺面上,总投资需要就需要150万元,而租用的话,他只需要付清第一年的房租6万元(甚至是第一个季度的房租1.5万元)生意就可以起步了,那么这个生意所需的启动资金仅仅为56万元,同时,他还不用承担住房价格本身的涨跌所带来的风险。由此可见,食利阶层的存在,提高了社会资资产回报率,这怎么不叫创造财富呢?


马前卒先生第二句话认为:政府不创造财富,政府只创造有利于财富增长的环境。

这句话把政府想象的太过美好,好像只要政府一出手,经济问题全部解决,马先生的论断与我们所观察到的事实有巨大的鸿沟。世界上很多政府并不希望创造有利于财富增长的环境,最典型的就是朝鲜政府。其次,世界上的有很多政府希望创造财富,但由于自身失误,仍然造成了财富的泯灭。比如当年搞大跃进的中国政府。综上所述,政府只创造有利于财富增长的环境是地地道道的伪命题。比较稳妥的说法是:政府能创造有利于财富增长的环境,但有时政府不愿意这样做,有时政府没有能力这样做。

马前卒先生继续论证:财富归根结底是劳动创造的。

这句话继续暴露了其在经济学上的无知。财富是交易创造的,而不是劳动创造的。这里我引用 @夏白在评论里的话为马先生上一课:

生产不创造财富,你生产一吨钢,没卖掉前他只是一吨钢,不是财富。你一年卖不掉,他变成钢渣也不是财富。只有你把他交易出去了,他才是财富。。。

所有不能交易的东西都不是财富。

钱是财富是因为他有最方便的可交易性,人民币是财富,但你一个人在荒岛上人民币就不是财富了。对原始人来说贝壳是珍贵的财富,但对现在人来说,贝壳就是贝壳、而不是财富

财富是一个变动的社会属性,而不是不变的物质属性。财富是物质被交易时被确定下来的,而不是在生产时确定的。

生产创造物质,交易创造财富,或者说交易让物质变成财富。

马前卒先生继续说:“非劳动非经营收入多了,劳动回报率就少了”

这话同样是毫无根据的胡说八道。首先,出租房为何不是经营性收入?在我们国家出租房屋本身就是要缴税,而且征收的税种恰恰就是营业税。出租房屋本身就是一种经营行为,世界上专门还有公司专门以出租房屋为主要业务,如潘石屹的SOHO中国。其次,出租房屋是提高了劳动回报率的,一个人出身在大凉山,原来种苞谷,一年就挣5000元,他决定到东莞打工,花500元与工友合租住房,一个月工资三千元,房租到底是促成了劳动回报率的提高还是降低?


“任何国家都是要消灭地主的,无非是用房产税消灭还是用其他手段罢了”。

马先生继续罔顾事实胡说八道。世界上允许土地私有的国家太多了,数不胜数,美国,日本都允许土地私有。世界上收房产税的国家多了去了,美国日本都要收,但征收房产税的目的并不是要消灭地主。地主照章纳税,政府干嘛要消灭他们?这不是杀了下金蛋的母鸡么?至于其他手段,无非就是杀人和抢夺么,苏联就这么干过,如今这个国家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

大明朝不肯对自己的地主收税,那就只好让满族骑兵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句话蠢的我都不想反驳,或者不知道从何说起。但我仍然愿意给马先生普及一些历史知识。明朝是对地主征税的,张居正搞得一条鞭法,摊丁入亩,计亩征银,就是以拥有的土地多少作为纳税的依据。清朝沿袭了这一做法。其次,清朝由于只对农业征税,导致了税源不足,财政一直紧张。后来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曾国藩地方官员在境内设关卡,对过关卡的粮食,盐巴,布匹等商品征税,叫做“厘税”。鸦片战争之后,清朝被迫与外国通商,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清政府反而得到了一大笔意外之财:关税。正是厘税和关税的出现,让清朝在后期出现了“同光中兴”的局面,得以苟延残喘。而无论“厘金”还是“关税”,都是针对商品的流通环节,也就是交易征税。这恰恰说明了,交易是财富的源泉,政府有赖于交易创造的税收,任何希望扼杀市场交易行为的政府,都不会促进财富的增长。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