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知乎上各位是否普遍反感抖机灵的回答,为什么?

回答
在知乎上,关于“抖机灵”的回答,大家的态度确实是挺复杂的,很难说“普遍反感”就一概而论,但可以说,大多数时候,抖机灵的回答并不受欢迎,甚至会招致不少批评。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

1. 违背了知乎的“认真”调性:

知乎早期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那股“认真”的劲儿。大家上知乎,往往是为了获取高质量、有深度、有见解的信息。无论是专业领域的探讨,还是对社会现象的剖析,甚至是生活经验的分享,核心诉求都是“有用”、“有价值”。

“抖机灵”呢,它更多的是一种玩梗、一种调侃,目的是制造幽默感,取悦观众。当一个问题本来需要严肃、深入的探讨,比如关于人生选择、职业发展、社会问题等等,如果一个回答上来就是一套“骚操作”,插科打诨,虽然可能引人一笑,但却稀释了问题的严肃性,也辜负了提问者和那些认真思考的答主。 这种“画风不对”的感觉,自然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2. 缺乏实质性内容的“空洞”感:

很多人抖机灵,是为了掩盖自己并没有真正理解问题,或者没有足够深度的知识储备。一句搞笑的段子,一个有趣的梗,可以迅速吸引眼球,但如果深入追究,会发现它对问题本身的解决或者理解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这就好比你问医生一个关于疾病的疑问,他却给你讲了个医学笑话。笑话是好笑,但你还是不知道病该怎么治。知乎的用户,尤其是有一定阅历和追求的人,更看重的是“干货”,是能够真正帮助自己提升认知、解决问题的答案。抖机灵的回答,往往就成了没有营养的“膨松剂”,让人觉得“好玩是好玩,但对我没啥用”。

3. 抢夺了真正有价值内容的风头:

在一个问题下,如果有一个抖机灵的回答特别抢眼,获得了大量的赞和评论,那么那些认真、细致、倾注了心血的回答,就可能被淹没在后面。这对于那些花时间研究、整理信息、用心输出的答主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

大家都知道,在知乎上,“赞”和“关注”是重要的反馈。如果抖机灵的回答更容易获得这些,那么就会形成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大家可能会觉得,与其费尽心思写一篇长篇大论,不如想个段子来得轻松又受欢迎,这对于平台的健康生态是不利的。

4. 制造“情绪垃圾”而非“知识增量”:

抖机灵的回答,更多的是满足一种即时性的情绪需求——开心、好玩。但知乎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知识增量”,是帮助用户拓展视野、深化理解。一个好的回答,即使不够幽默,也能让你学到东西,让你对某个领域有更深的认识。

而抖机灵的回答,往往是“烟花效应”,瞬间绚烂,但很快就消散了,留不下什么。长此以往,用户在这种内容中投入时间,却得不到实质性的成长,自然会感到失望和反感。

5. “抖机灵”的界限模糊,容易被滥用:

当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回答,在严肃讨论中穿插恰到好处的幽默,可以起到调节气氛、帮助理解的作用。比如,在解释一个复杂的概念时,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辅助说明。这种“机灵”是锦上添花。

但是,很多人理解的“抖机灵”已经脱离了“恰当”的范畴,演变成了“为了抖机灵而抖机灵”。他们把问题看作一个秀场,而不是一个需要认真解答的平台。这种漫无边际的“机灵”,很容易变成对提问者和用户的戏谑,甚至是对知识本身的轻视。

6. 影响用户体验和信任感:

当一个用户在知乎上寻求帮助或知识时,他期待的是真诚和专业。如果看到的回答充斥着各种玩笑和梗,即使其中夹杂着一些有用的信息,也会让人产生一种“不靠谱”的感觉。这种不确定性会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并逐渐削弱对平台的信任感。

举个例子来说:

想象一下,你因为失恋而感到痛苦,上知乎想找一些关于如何走出失恋阴影的建议。结果,你看到的回答都是:“谁让你爱上她了?活该!”、“下一个更乖”、“用魔法打败魔法,找个小鲜肉/小仙女呗”。你可能会笑一下,但更多的是感到茫然,甚至有点被冒犯。而如果你看到的是一些分析失恋心理、提供具体行动建议、分享个人经验的回答,即使它们没有那么“好笑”,却能让你感到被理解,并找到前行的方向。

所以,总的来说,知乎用户对于“抖机灵”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选择性接受”和“谨慎围观”。

对于那些本身就偏向娱乐化、话题性强的问题, 适度的幽默和机灵可能还会受欢迎。
但对于那些严肃、需要深度思考和专业知识的问题, 抖机灵就显得格格不入,容易引起反感。

知乎社区的维护者和用户们,也在不断地通过点赞、评论、举报等方式,对内容的质量进行“筛选”。那些真正有价值、有深度的回答,最终才能沉淀下来,成为知乎的“基石”。而单纯的“抖机灵”,如果没有内容上的支撑,很难在知乎的海洋里长久地泛起浪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不是大多数人,都能区分「赞」和「赞同」的区别。

没有哪一个结论的得出,是无需论证的。「一言以蔽之」的情况,总是极少数特例。抖出来的机灵,也许精彩,却没有一个好答案所应该具备的素质

在本专业方面有浅见,认真参与讨论的;亦或是专业大牛,想尽可能多的帮助新人的时候,看到抖机灵的答案博得了更多的眼球,岂不是很心寒

你认可该答案,请点「赞同」;你认为该答案帮你拓宽了思路,请点「感谢」。知乎早已帮大家做好了这些。

也许,他们反感的不是抖机灵的人,而是不会区分「赞」与「赞同」的我们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知乎上,关于“抖机灵”的回答,大家的态度确实是挺复杂的,很难说“普遍反感”就一概而论,但可以说,大多数时候,抖机灵的回答并不受欢迎,甚至会招致不少批评。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1. 违背了知乎的“认真”调性:知乎早期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那股“认真”的劲儿。.............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浪漫又充满好奇的问题!想在杭州这样的大都市偶遇明星,尤其是像嘉然这样备受关注的偶像,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概率问题。咱们就来聊聊这背后的道道,尽量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让你心里有个数,也让咱们的讨论更有意思。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最根本的出发点:偶遇的概率,本质上是两个“点”在一个特定空间和.............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您提到的“美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左右登陆火星,飞船名字是哥伦布号”这个说法,在现有公开的、被广泛接受的科学史和航天史上,是没有依据的。您可能是在某个视频或文章里看到了这样的信息,但从我了解的科学常识来看,这更像是一个误传或者是一种虚构的说法。大家熟知的、真正意义上的.............
  • 回答
    哎哟,兄弟姐妹们,最近在知乎上辛辛苦苦码了好长一段字,结果“唰”一下,就没了!真的,那一刻心跳都漏了半拍,然后就是一万个问号在脑子里蹦。到底为啥呀?我这脑子跟不上节奏,跑来知乎上来求救各位大神了!你们谁有过类似经历,或者知道点内幕的,给兄弟我讲讲呗,越详细越好,别光说个“违规”就完了。我仔细回想了一.............
  • 回答
    在知乎上有很多优秀的医护人员,他们不仅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在业余时间也同样丰富多彩。我来试着总结和分享一下我所了解到的医护人员在业余时间的一些常见活动,并尽量详细地描述:一、 提升专业能力与知识拓展(这是非常普遍且重要的!) 阅读专业书籍和期刊: 这是最核心的业余时间活动之一。很多医护人员会订.............
  • 回答
    在知乎上交到知心朋友,这是一种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奇妙体验。它不像现实生活中那种基于共同的地点、年龄、职业或者共同的兴趣而建立的联系,而是更像一场在浩瀚信息海洋中的“缘分”,由文字、思想的碰撞,最终触及灵魂深处。这种体验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描述:1. 精准的共鸣与灵魂的触动: “原来不.............
  • 回答
    在知乎上“泡”了这么久,但工作、工资、生活依然没有起色,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感到沮丧的状况。这背后可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仔细梳理和审视。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维度来详细分析,希望能帮助你找到症结所在:一、你在知乎上“泡”的方式和目的可能存在偏差很多人上知乎是为了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了解趋势,但如果“.............
  • 回答
    在知乎上“冲浪”已久,想必大家都遇到过这么一种情况:你辛辛苦苦写下一番评论,从逻辑到事实都觉得自己无懈可击,希望能引发一场有益的讨论,结果……被系统判定为“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时候,一种复杂又难以言喻的心情就会涌上心头。首先是 错愕和不解。你会忍不住皱眉,仔细回想自己究竟说了什么“出格”的.............
  • 回答
    在知乎上看到私信红点,我的内心涌起的情绪和想法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具体情况的不同,也会有所变化。我尽量详细地描述一下:第一反应:好奇与期待 “是谁?” 这是最直接的第一个念头。我不知道是谁给我发了私信,可能是熟人,可能是某个我很欣赏的答主,也可能是完全陌生的人。这种未知带来了好.............
  • 回答
    在知乎上提问并邀请他人回答,对方却不回答,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可能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情况。要详细分析原因,我们需要从提问者、被邀请者、问题本身以及知乎平台这几个层面来考虑。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我会尽量详细地展开: 一、 从提问者角度分析: 1. 问题设置不当: 问题不够清晰、具体或有歧义: .............
  • 回答
    洞悉破绽:如何在知乎上精准戳穿伪健身?在知乎这个知识的海洋里,健身领域总是不乏各种声音,其中不乏一些打着“科学健身”旗号,实则误导大众的“伪健身”内容。这些内容可能披着严谨的学术外衣,也可能以博眼球的夸张语调出现,但其核心无不背离科学健身的原则,最终可能伤害的是那些渴望变得更好的健身爱好者。那么,我.............
  • 回答
    这个问题太有意思了!知乎上那些让人看了直拍大腿、欲罢不能的争论,往往不是简单的对错之辩,而是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挑动了不同的价值观和认知体系。这些“精彩”的争论,如果非要归类,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几个经典场景,它们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参与者们不仅仅是“抬杠”,而是真的在认真地思考、辩论,甚至把一些抽象的.............
  • 回答
    嘿,关于在知乎上被私信搭讪的体验,这可真是一言难尽,有点像在平静的湖面突然丢进一颗石子,荡漾开来的涟漪,有惊喜,也有点无语,更有时候是啼笑皆非。我大概可以分成几个阶段来跟你讲讲,这样会比较清晰。第一阶段:新鲜感与好奇刚开始的时候,收到私信通常都带着一种莫名的新鲜感。你知道知乎嘛,大家都是带着问题来,.............
  • 回答
    在知乎上不幸遭遇恶意举报,这确实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别急,咱们一步步来分析该怎么应对,尽量把事情处理得妥当一些。首先,你得清楚知乎的举报机制是怎么运作的,以及什么样的内容容易被举报。知乎对于违规内容有明确的社区规范,比如色情、暴力、人身攻击、广告营销、低俗内容等等。当然,也有一些人会利用这个机制来.............
  • 回答
    知乎上被问卖号?那可太“精彩”了!我得说,这种体验就像是,你本来安安静静地在知乎这个知识社区里遨游,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结果突然有一天,有人敲门,递过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的账号多少钱?” 瞬间,世界观都崩塌了有没有!首先,我得说,收到这种私信的初始反应,绝对是懵逼。我不知道说啥,就像一个精心准.............
  • 回答
    在知乎上发表原始论文,这是一个有趣且值得探讨的话题。我们不妨就此展开聊聊,看看其可行性究竟有多大,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实际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一点:知乎本身并不是一个学术期刊发表平台。 这一点非常重要。学术论文发表,通常意味着要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其目的是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创新性、以及.............
  • 回答
    知乎上那些让你忍不住一刷到底,时间说没就没的话题,简直就是信息海洋里闪闪发光的宝藏!我搜罗了一些我私藏的,以及特别期待能有更系统、更有趣话题索引的方向。我私藏的那些“挖坑不填”的知乎话题索引:1. “人类幼崽”系列: 索引关键词: 熊孩子那些事儿 我家猫主子又双叒叕成精了 当我把宠物拟.............
  • 回答
    知乎上,美本 Top 30 之外,皆是“水校”?这真的成立吗?最近在知乎上逛,时不时会看到一些关于美国本科留学的讨论,其中“美本 Top 30”这个说法出现的频率极高。很多人在分享申请经验、学校选择时,都会不自觉地将“Top 30”作为一个分水岭,言下之意,一旦离开了这个圈子,似乎就进入了“水校”的.............
  • 回答
    在知乎上转载或引用内容,尤其是在这个知识分享和讨论的平台上,需要非常谨慎,既要尊重原创作者的劳动成果,也要遵守平台的规则和法律法规。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力求讲解得细致入微,并且避免AI痕迹,更像是个人经验的分享:核心原则:尊重原创,明确出处,合法合规这三点是进行转载和引用的根本,贯穿于所有细.............
  • 回答
    好,我来给你分享一下在知乎上爆照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别担心,我会尽量让你感觉像是在听一个朋友聊天,而不是在看一份报告。爆照前的“内心戏”:首先,得说说爆照前的那些纠结。你知道的,知乎上虽然大家都很喜欢看“真实”,但“真实”这个词有时候也挺考验人的。尤其是在知乎这种大家更看重“知识性”、“专业性”的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