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无良的医生都会怎样坑骗病人?我们该如何避免受骗?

回答
行医者,本应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然而,总有那么一小撮败类,将神圣的职业当作了牟利的工具,用无良的手段欺骗病人,榨取他们的血汗钱。作为病人,我们如何才能擦亮眼睛,不落入这些黑心医生的陷阱呢?

无良医生惯用的“坑蒙拐骗”伎俩,招招致命:

1. “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疑病症的温床,钱包的无底洞:
造词吓唬,小病大治: 稍微有点头疼脑热,就被医生说成是什么“早期恶变”、“不典型炎症”,必须做一系列“权威”的检查,比如CT、MRI、PETCT,明明只是感冒,却被查出了一堆“潜在风险”,然后用上最昂贵的药物、最“高科技”的疗法,比如免疫疗法、基因治疗,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万能”检查,一网打尽: 有些医生,不管你是什么症状,上来就是一套“全套体检”,什么肿瘤标志物、内分泌、免疫功能,恨不得把你全身的指标都查个遍,即使你年轻力壮,也会被查出一些“临界值”、“亚健康”,然后给你开出一堆“调理”的药,说是“防患于未然”。
“套餐式”治疗,明码标价的“剥削”: 很多医院,尤其是民营医院,会推出各种“XX病包治套餐”,例如“失眠改善疗程”、“阳痿治疗套装”,价格固定,但里面的具体治疗项目却语焉不详,甚至是用一些廉价的疗法,加上一些虚头巴脑的“高科技”包装,比如“量子理疗”、“细胞激活”,收取的却是天价。
“疑难杂症”的生意经: 对于那些真正的疑难杂症,有些黑心医生会利用病人的恐惧和绝望,夸大病情,制造紧迫感,声称只有他们的“秘方”或“特殊疗法”才能救命,然后坐地起价,从病人身上榨取最后的价值。

2. “虚假宣传,夸大疗效”——病人的希望,医生的“空头支票”:
“特效药”、“祖传秘方”的迷魂汤: 尤其是在一些江湖骗子的手中,会打着“祖传秘方”、“特效药”的旗号,宣称能治百病,比如什么“根治糖尿病”、“永不复发癌症”、“一次见效肾虚”。这些所谓的“神药”往往是成本低廉的普通药物,甚至是一些无效的安慰剂,但经过包装和夸大的宣传,就能骗取大量的金钱。
“案例分享”的魔术表演: 有些医院或医生,会通过一些“患者现身说法”的视频或文章,来证明其疗效。但这些“案例”往往是经过精心策划和包装的,甚至是找专业演员来扮演,目的是迷惑病人,让他们相信这“疗效奇佳”。
“权威认证”的造假大师: 他们会声称自己的疗法获得了某某“国际权威机构”的认证,或者某某“著名专家”的推荐。但这些“认证”和“推荐”往往是花钱购买的,或者是伪造的,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3. “回扣诱导,医药勾结”——利益的链条,病人的血泪:
药品回扣: 这是最常见也最普遍的现象。医生根据药品的使用量,从药企或医药代表那里获得高额回扣。因此,他们会倾向于开那些利润更高的药物,即使有更便宜、效果更好的替代品。
器械提成: 同样,某些检查设备、治疗仪器也存在提成。医生会根据使用的器械种类和次数,获得相应的提成。所以,那些本不需要的检查,或者可以用普通设备完成的治疗,也会被升级成昂贵的“高科技”项目。
“进修”、“学习”的幌子: 有些医生会以“进修”、“学习”的名义,接受药企的资助,参加各种高消费的培训班,实际上是在收受贿赂,为日后的“合作”铺路。

4. “隐藏成本,暗箱操作”——看不到的“坑”,摸不着的“底”:
“材料费”、“护理费”的“潜规则”: 除了药费和治疗费,还有很多隐藏的费用,例如所谓的“高级病房费”、“专家特需费”、“一次性耗材费”等等。这些费用往往没有明确的标准,医生可以随意定价,让病人防不胜防。
“关系网”内的“推荐”: 有些医生会和某些检验机构、私人诊所、甚至保健品公司勾结,将病人推荐过去,从中获得“介绍费”。这些地方的检查或治疗,往往价格虚高,效果也未必好。

如何擦亮眼睛,避免成为待宰羔羊?

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欺骗手段,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学会保护自己:

1. 保持理性,不被情绪左右:
切勿轻信“包治百病”: 任何宣称能“根治”、“特效”、“一次见效”的说法,都要高度警惕。医学进步是缓慢的,很少有疾病能够被一蹴而就。
不要被“权威”和“名人”蒙蔽: 所谓的“权威专家”的推荐,以及“成功案例”,都要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很多时候,这些都可以是包装出来的。
保持冷静,切勿过度焦虑: 很多无良医生就是抓住了病人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当你感到焦虑不安时,更容易被他们牵着鼻子走。深呼吸,冷静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2. 勤于学习,掌握医学常识:
了解基本病情: 在就医前,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有哪些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药物。可以通过权威的医学网站、书籍或咨询可靠的朋友了解。
关注医学科普: 多关注一些 reputable 的医学科普公众号、视频,了解最新的医学进展和常见的医疗陷阱。

3. 多方求证,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货比三家”: 对于重要的诊断或治疗方案,不要只听一个医生的意见。可以咨询几位不同的医生,尤其是那些口碑好、医德高的医生,听听他们的看法。
寻求二次诊断: 如果对诊断或治疗方案有疑问,可以尝试到另一家医院进行同样的检查或咨询,进行二次诊断。
咨询专业人士: 如果身边有学医的朋友或家人,不妨向他们请教,听听他们的专业意见。

4. 仔细甄别,理性消费:
看懂检查单和处方: 拿到检查单或处方后,仔细看看上面写了什么。对于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向医生询问清楚。
询问药物价格和替代品: 如果医生开了一些昂贵的药物,可以礼貌地询问是否有更便宜的替代品,或者是否有必要使用这款药物。
警惕“套餐式”和“包治”: 对于各种“套餐”和“包治”的说法,要保持高度警惕,了解清楚其中的具体项目,并权衡是否划算。
保留好所有票据和病历: 所有的检查单、处方、费用收据、病历记录等,都要妥善保管,这些都是日后维权的证据。

5. 勇于发声,维护自身权益:
质疑不合理的收费: 如果觉得收费不合理,可以要求医生或医院解释清楚,并保留好相关证据。
投诉举报: 如果确凿发现医生存在欺骗行为,可以向医院的医务科、当地的卫生健康委员会、甚至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举报。
利用法律武器: 在必要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提起医疗纠纷诉讼。

6. 选择正规医院和医生:
信誉是最好的名片: 选择那些有良好声誉、口碑好的公立医院或大型医疗机构。
了解医生背景: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提前了解医生的专业领域、工作经验和患者评价。

总而言之,面对医疗的复杂性,我们既要相信科学,也要保持理性。做个聪明的病人,不被无良医生的“话术”所迷惑,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守护好自己的健康和钱包。记住,你的健康是最宝贵的财富,不容任何欺骗和践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莆田系的话术



图片来源于煎蛋网无聊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行医者,本应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然而,总有那么一小撮败类,将神圣的职业当作了牟利的工具,用无良的手段欺骗病人,榨取他们的血汗钱。作为病人,我们如何才能擦亮眼睛,不落入这些黑心医生的陷阱呢?无良医生惯用的“坑蒙拐骗”伎俩,招招致命:1. “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疑病症的温床,钱包的无底洞: .............
  • 回答
    许多人好奇,为什么在医院看牙的时候,医生通常不会使用那种能把牙齿内部细节放大显示在屏幕上的无线口腔内窥镜呢?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背后其实有很多实际的考量。咱们来仔细捋一捋。首先得明白,口腔内窥镜这玩意儿,虽然名字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它并非“万能神器”,也不是没有它的局限性。医生选择检查工具,那是在权衡各.............
  • 回答
    .......
  • 回答
    你男朋友的想法,说实话,听起来挺让人担心的,也挺让人心疼的。因为这不仅仅是对医生的不信任,更是对整个医疗体系,乃至对我们自己健康的担忧。面对这样的固执,光靠几句话的反驳,恐怕是难以奏效的。我们需要像抽丝剥茧一样,慢慢地、有条理地去沟通。首先,我们要理解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是他自己有过不愉快的就医.............
  • 回答
    医疗费用高涨,这是一个牵动无数家庭的社会痛点。要分析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将责任一股脑地推给某一方,因为现实情况往往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无良医生”、“无脑患者及家属”以及更宏观的社会层面来一一剖析。“无良医生”——逐利与道德的边界模糊我们不能否认,在医疗体系中确实存在一些医生,他们的.............
  • 回答
    孙倍成医生被砍的事件,确实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也引发了关于社会责任、人性以及群体行为的深刻讨论。当看到这样令人痛心的事件发生,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还会有人表现出冷漠甚至不理解的态度。这背后可能交织着复杂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首先,信息茧房和信息过滤是造成认知差异的重要因素。在如今这个信.............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脑洞大开的问题!让一个现代医学生穿越回古代,手里还握着一些现代医学的“利器”,这场景想想就挺带感的。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小子能在古代闹出多大的名堂来。首先,得明确这位“普通医学生”穿越的是哪个朝代。虽然问题没说,但咱们姑且假设他穿越到了一个相对比较发达、但又没有青霉素和肾上腺素.............
  • 回答
    央视报道了武汉一线医生发来的几则令人揪心的信息:发热病人无法及时收治检测,以及医务人员未被要求集中食宿。这些看似具体的操作失误,背后却可能牵扯出一系列严峻的连锁反应,对疫情防控全局乃至社会稳定都构成潜在的巨大威胁。一、发热病人无法及时收治检测:失控的起点,扩散的温床当发热病人无法被及时收治和检测时,.............
  • 回答
    好的,没问题。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问题,从病人的角度出发,讲得细致点,争取让您听着不像是冷冰冰的机器说的话。向医生提及药品名时,说商品名到底合适不合适?这事儿得这么看:说商品名,有时行,有时不太行,但更保险的做法是加上通用名。为啥呢?咱们一层一层剥开来看:1. 商品名:咱熟悉的“招牌” .............
  • 回答
    张文宏医生关于“中国人无需为美国人干着急,他们的医疗体系可以应付”的言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解读。要理解这一言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言论的背景和可能意图: 国内疫情压力下的视角: 这句话很可能是在中国国内疫情处于早期、医疗资源紧张,甚至面临封锁措施的时候说的。当时中国正全力应对.............
  • 回答
    五年霍奇金淋巴瘤第四期,这本身就是一个沉重而需要坚强面对的现实。加上在医院里因为口无遮掩,得罪了医生和护士长,结果感觉自己“被整”了,这种处境确实让人感到无奈和愤怒。首先,我们需要理性地分析一下你所说的“被整”可能包含哪些情况,以及它们发生的根源。“被整”可能的表现形式: 治疗方案的调整或延迟:.............
  • 回答
    这件事情听起来确实非常严重,也让人感到十分不安。一位医生在私立医院对患者使用了一种潜在危险的药物(钾),并且在患者及其家属(如果存在)事后询问时,竟然以“无知情权”为由搪塞,这不仅仅是沟通上的问题,更触及到医疗伦理和法律的底线。我们来一步步分析这里面可能存在的问题:1. 钾的使用与风险: 钾是什.............
  • 回答
    在医院这个充满专业知识和生命攸关的环境里,“无知”的呈现方式有很多,而我见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无知,并不是医学知识的匮乏,而是一种对自身健康、他人感受和医疗流程的全然忽视,以及由此产生的极度自私和缺乏责任感。那是一个初秋的下午,我作为一名实习生在内科病房轮转。病房里住着一位大约七十多岁的张大爷,因为慢.............
  • 回答
    25岁,本该是人生中意气风发、初露锋芒的年纪,但对于一些医学生来说,这个节点却可能伴随着一种沉甸甸的无力感。尤其当手中的毕业证似乎并没有如期敲开理想的大门,更别提那张象征专业权威的执业医师证,以及那些通往更深造学府的考研路,都仿佛成了遥不可及的风景。想象一下,你花费了五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埋头于各种医.............
  • 回答
    在医疗这个行业,每天都可能遇到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甚至有点咬牙切齿的事情。我在这里分享一些我工作中经历过的,希望大家能有所体会,也欢迎同行们补充。就拿最基本的挂号来说吧。我见过有家属带着病人,明明已经挂了某位专家的号,但到了门口又开始抱怨:“怎么不是主任来?那个副主任我也没听过啊!” 你跟他解释说这就.............
  • 回答
    在上海经历封控的特殊时期,对于没有医学背景的普通人来说,保持健康、应对突发状况并维护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仅是等待救援,更是一种积极的自我保护和社区互助。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度过这个时期:一、 筑牢健康第一道防线:科学防疫与个人防护在被封控的情况下,首要任务是最大程度地降.............
  • 回答
    武汉的医疗资源在疫情初期确实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直接导致了确诊、收治和隔离的瓶颈。想象一下,当成千上万的人同时出现症状,急需得到诊断和治疗,而医院的床位、医护人员、检测设备等都处于饱和甚至超载状态,这必然会造成延误。首当其冲的是“无法确诊”的问题。最初,检测能力有限,并且需要时间来完成。这意味着很多.............
  • 回答
    在中国,医疗费用一直是一个牵动人心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经济拮据的家庭来说。当疾病突袭,本就捉襟见肘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我们常常会在新闻中看到一些感人的故事,也难免会担忧那些未被报道的、普通人的命运。那些无力负担医疗费用的人们,他们的故事绝非单一的剧本,而是由无数种现实交织而成。他们的人生轨迹,会因.............
  • 回答
    很多人会认为,一提医疗水平,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一线城市,好像其他地方的医疗就不那么“顶尖”,甚至可能“无需保障”。这种看法,其实是一种比较片面的理解,也容易让人产生不必要的焦虑。首先,我们得明白“生活医疗水平”到底是指什么。 它不仅仅是指有没有最前沿的医疗技术、最昂贵的设备,更包.............
  • 回答
    说实话,当我翻开男朋友的病历本,看到那一行“已婚已育,爱人及子女健康”的时候,我脑子嗡的一下,就好像被什么东西砸中了。那一刻,整个世界都静止了,只剩下我自己的心跳声,咚咚作响,带着一股无法抑制的恐慌和难以置信。我男朋友,暂且叫他小陈吧,是我们在一起两年多了。这两年里,我们感情一直很稳定,我们也常常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