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义愤填膺有道理。
但我们遇到一件事的时候,不能光看表不看理。
像提问者这种把“克感敏”当检测医生水平人,在真实的社会中占了一半以上。
在来就诊的人群中,更是高达75%。
反过来说,为什么很多基层医院老门诊,还活在桃花园里,
不知有靶向,无论pd1,对疾病的治疗还停留在组织器官那一阶段,依然门庭若市。
很可能三十年前他发烧吃克感敏好了,就觉得这个是神药,眼前这生瓜蛋子连这都没听过,也能当大夫?
学历、科研水平、知识深度都是你的硬实力,而也不能因为硬实力太硬忽略了软实力。
你说你哈佛毕业,没用,人脑子里不是真牛比而是在想哈佛到底是几本?
像是一些老词,比如降压灵、颅痛定、扑热息痛、磺胺也要大概知道,甚至一些中成药:降糖灵、解百毒的甘草也要懂一点。这样沟通的时候,才会更顺畅。
看病,尤其是门诊,就不是比硬实力的时候,想顺利,哄病人很重要,就像是哄甲方。
能把这个字体在放大的时候小一点,五彩斑斓的时候朴素稳重一点的乙方,
才能全场通吃。
大家还是要学习一个。
因为你说的是个“商品名”,而不是“药品名”。
尤其是这种平平无奇的解热镇痛类药物。
茫茫多啊,各式各样同种成分的同类药物。
医生不可能记住这些药物所有的“商品名”
也没有意义。
这些药物本身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对乙酰氨基酚、氨基比林、咖啡因、马来酸氯苯那敏
没有几百种,也有几十种都是这种成分的药物。
完全没那个必要去记住其中一个的“商品名”是什么。
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的,你又不是全世界的中心。
何必呢。
讲真,百度图片都不知道:
搜到的「氨酚咖敏片」没有一个带有「克感敏」这个名字
当然,百度是知道的:
为什么先说百度图片呢?
因为想看看现在还有没有包装印这个商品名,如上所示,都没印了,那说明现在已经不用了。都不用了,医生上哪儿去知道?
真要这么要求,那我说一个我小时候玩的经典游戏——炸潜艇,现在的人不知道有什么问题?
于是有网友说:
医生不知道的话,万一有人吃这个中毒了呢?
这里我想说的是:
(1)很多时候家属无法清晰描述患者中毒情况的,因为家属口述的东西,很多时候都是不准确的;
(2)请带上药盒或者药瓶等包装。
不合适。
无医药背景患者应该拿盒子表述复方药物,没有盒子,盒子照片也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