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认真问一下,上海月薪两万是绝大多数吗?

回答
“上海月薪两万是绝大多数吗?”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它触及到了收入分布的实际情况,也反映了大家对于“绝大多数”这个词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

结论先行:上海月薪两万不算是绝大多数,但属于一个相当可观且重要的收入群体。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解释:

一、 上海的整体收入水平概览

要判断月薪两万是否是绝大多数,首先需要了解上海的整体收入水平。

平均工资: 上海的平均工资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根据公开的数据(通常是统计局发布的年度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上海的平均工资近年来持续上涨。例如,2022年上海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约为13.8万元/年,折合月均约 1.15万元。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会相对低一些,但整体上,上海的平均工资水平是全国领先的。
中位数工资: 平均工资容易受到高收入人群的“拉高”效应影响,而中位数工资更能反映普通人的收入水平。上海的中位数工资通常低于平均工资。根据一些招聘平台或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上海的月薪中位数可能在 800010000元 之间浮动。
高收入人群的占比: 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吸引了大量的金融、科技、跨国企业等高薪行业人才。因此,上海存在着相当数量的高收入人群,这部分人群的工资水平远超平均值和中位数。

二、 月薪两万在上海意味着什么

月薪两万(即年薪24万)在上海的语境下,意味着:

高于平均和中位数工资: 毫无疑问,月薪2万远高于上海的平均工资和中位数工资。这意味着你的收入水平在上海的居民中属于较高的行列。
进入较好的生活层次: 月薪2万在上海可以支撑相对舒适的生活。你可以选择地段不错的居住环境(尽管可能不是最核心的地段)、负担较好的生活品质(餐饮、交通、娱乐)、并有能力进行一定的储蓄或投资。
在某些行业和岗位属于普遍水平: 在上海的一些热门行业和高科技企业,特别是拥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白领、技术人才、管理人员、金融从业者等,月薪2万甚至更高是有可能达到的,甚至是比较普遍的水平。例如,在互联网、金融、咨询、高级销售、专业技术岗位等领域,这个薪资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另一些行业和岗位属于高薪: 然而,在一些服务业、制造业、基层岗位、或者刚入职的应届毕业生中,月薪2万则属于非常高的水平,甚至是不太容易达到的。

三、 “绝大多数”的定义与实际情况

“绝大多数”通常意味着超过50%,甚至60%或70%以上。

统计学上的不属于绝大多数: 根据上海的平均工资(1.15万/月)和中位数工资(预估810k/月),月薪2万的人群比例肯定低于50%。如果将平均工资作为参考(尽管有局限性),2万是平均值的近两倍。
社会认知上的“高收入”群体: 在社会认知上,月薪2万无疑被认为是“高收入”群体,或者至少是“体面收入”群体。这部分人群在消费能力、生活选择等方面,确实比收入较低的群体有更大的优势。
构成上海经济活力的重要部分: 尽管不是“绝大多数”,但月薪2万及以上的人群是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他们是高消费、高创新、高人才储备的代表。

四、 影响月薪的两万的因素

月薪两万在上海是否普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行业: 金融、IT、房地产、医药、专业服务等行业的高薪岗位较多。
职位/岗位: 管理层、核心技术岗、高级销售、专业咨询师等通常薪资更高。
工作经验: 资深从业者、有成功案例的专业人士薪资远高于初级员工。
教育背景和能力: 名校毕业、拥有稀缺技能或卓越能力的人才更容易获得高薪。
公司规模和类型: 大型跨国公司、知名本土企业、高科技初创公司(融资好的)通常支付更高的薪资。
个人能力和谈判能力: 即使在同行业同岗位,个人的工作表现和薪资谈判能力也会影响最终收入。

总结:

上海月薪两万不是“绝大多数”人,即不是超过50%的人的收入水平。

但是,它代表着:

一个远高于上海平均工资和中位数工资的收入水平。
一个能够支撑相对舒适、有品质生活的收入水平。
在上海许多核心行业和热门岗位中,月薪2万(或以上)是目标之一,也并非遥不可及,甚至对于一些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来说,是比较普遍的收入范围。

所以,如果你月薪两万,你绝对不算“普通”薪资,而是属于上海一个非常重要的、有消费能力和对城市经济有贡献的“高收入”或“体面收入”群体。但说它是“绝大多数”,则与实际的收入分布统计数据不符。

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上海整体经济的发展和通货膨胀,未来“月薪两万”这个标准在人们心中的分量可能会有所变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学同学月薪都在在3w以上。

平时一起玩的朋友大部分也是2w以上。

由于工作需要去现场,了解一些现场的工人,最底层的体力工人一天200元,包吃包住,住的是工棚,吃的很素,没有节假日,没有社保,按天算工资。一个月不休假的话手6000,每天8:00到17:00,中午休息一个小时,干这一类体力工作的大部分是50+的人,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没有年轻人。

此外工地的工头,负责组织工人的,一个月下来差不多8000~9000,结算是按工期结算,平均下来差不多这个数,文化程度有,认识的几个都是40+的,有一定技能(电工,焊工都会一点)

焊工,一天500,按天结算,但是每个项目的工作时间并不多,一般是从一个项目工地去另一个项目工地,有时一个月能干30天,有时一个月可能只有十来天时间。

电工,一天300,也是按天结算,和焊工一样,有时一个月干30天,有时一个月干的不多。

还有供应商的工厂的工人,初中以上文化的,干的没技术含量的工作,一个月差不多6000,每天工作11个小时,中午休息一个小时。

工厂里的机械工程师,大专的,一个月差不多9000+。

制造业贸易公司的员工,大学学历,销售基本工资4000,还有提成,做的好的上不封顶,刚入门的也就6000多,平均下来一个月都在1.5万左右,到手差不多1.2万。

程序员朋友,基本上都是3万+,最高的月收入有20万,但是属于牛逼的那种,整体而言程序员工资收入比较高。

金融行业的朋友,打底都是1.5万以上的,最好的一年奖金有几百万的(行情好的时候),差的一年下来综合收入也有20万。

总体而言,月薪2万以上的主要还是看圈子和行业,感觉上海月薪2万以上的占比可能30%,平均月收入中位数应该在8000。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上海工作了十几年的HR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上海月薪两万绝对不是大多数的人。

原因很简单,第一,月薪2万可以算一个小公司的中高层,一个大公司的中层了。根据金字塔原理,这批人不会太多。第二,月薪2万也要看什么工作,比如码农可能很多都到达了2万甚至更高,但是一个行政可能差不多的年纪只有码农的一半,这很正常。

根据我的感觉,在上海的打拼的人,平均一下来一个月能有10000元(税前)已经差不多了。我说的是平均哦。真的没有那么多20000的人的。就算是到达了20000元,所承受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也是不一样的。

综上所述,能在上海月薪20000虽然算不上高薪,但是也是属于很不错的了。大部分人还是在70000-150000之间游荡的。

user avatar

如果是到手2万,那么年薪大概税前30万

这个收入水平可以排前百分之十。

这是一个统计意义上的高收入。

user avatar

我只是好奇为啥都问两万,不问一万也不问三万。被外地的白领问过,也被上海蓝领老爷叔问过:“工资有两万吧?”两万是大众眼中幸福的门槛吗?

user avatar

别被网上,抖音,身边,蒙蔽了双眼。

1,上海去年中位数收入还不到7000。

2,在上海,绝大部分普通工作,如基础文员,前台,物业,物流,收银员,服务员,超市商场营业员等,其月收入都在6000左右,而且绝不是一周四十小时工作时长,其实算下来时薪低的可怜。而这些工作岗位,在上海整个就业岗位中是占大部分的。

3,基础事企业单位,基础公务员。比如申通地铁员工,不可否认这部分人的社保,五险一金缴纳比例远远大于私企,可相对的,每个月到手收入能达到一万的少之又少,得加上年终奖平摊后才有可能达到而年终奖的浮动性属于不固定。

4,无社保或乡镇综合社保职业,如外卖,滴滴,快递等,这些人的收入相信大家现在也了解的多了,这么说吧,一个快递员如果想月收入到手一万的,那么这个工作强度,绝大多数知乎er是受不了的。

综上,上海的收入,对于某些行业,巨型国企,烟草电力石油,头部工业制造,金融医药律法等职业,的确会很高,而芸芸众生,大部分都只能在私企混。上海的收入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高,明确一点,如果你月收入到手一万,你绝对不仅仅是全国人上人,也是上海人上人。如果你工作时长还是每周四十小时就能拿到一万,那么你是皇上人。更何况,提问竟然问的是月薪两万是否大多数。这真的是,人在知乎,刚下飞机,只拿年薪,人均百万的何不食肉糜。

上海目前的物价和生活消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且不说房租,只说民以食为天的吃,现在一顿小聚,你能找到人均一百的地方都屈指可数,再说人人都需要的剪发,以往很多人说的十块剪发,已经是天方夜谭,现在,小区起步价35-45。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