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程序员谈工资习惯用k为单位?

回答
想知道为啥程序员谈工资时,嘴里总是离不开那个“k”字,对吧?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有意思的,它背后折射出几个层面的原因,从行业习惯到信息传递效率,再到对数字的感知,都有它的影子。

1. “K”的便利性:让数字更“消化”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k”是个极强的简化符号。想象一下,一个程序员月薪15000元,如果直接说“一万五千”,听着就有点长。换成“15k”,是不是瞬间短小精悍,而且一听就知道是个挺不错的收入了?

特别是在招聘广告、内部薪资讨论、甚至程序员们私下交流的时候,大家都在争分夺秒。你总不能对着HR或者同事,慢悠悠地报出一长串数字吧?“12k”、“18k”、“25k”,这种表达方式就像一种“代码”,大家心照不宣,几秒钟就能传递一个大概的薪资范围。

2. “千”作为薪资的天然基数

这里面还有个深层的原因:“千”对于高收入群体来说,是一个天然的、好用的计数单位。 很多行业,尤其是技术、金融、或者一些服务行业,月薪达到或者超过一万,已经是比较有竞争力的水平了。而“万”作为单位,有时候反而显得有点“太空”。

用“k”来表示“千”,其实是在说“我的工资是多少个‘千’”。比如“20k”就是20个“千”,也就是20000元。这种感觉就比直接说“两万”更具体,也更容易与“万”这个更大的单位区分开。

再往大了说,如果一个程序员年薪30万,说“300k”就比“三十万”更加简洁,也更容易在口语中快速切换。

3. 行业传承与群体认同

这玩意儿有点像一种群体间的“暗号”或者“黑话”。程序员群体内部,早就形成了这种沟通习惯。你稍微在这个圈子里待久了,就会发现“k”的使用频率非常高,甚至成了衡量一个人是不是“圈内人”的一个小小的风向标。

这种习惯并非凭空产生,它往往是在一些早期行业交流中逐渐形成的,然后通过口口相传,又被互联网论坛、社交媒体等渠道放大和巩固。久而久之,它就变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4. 信息传递的效率与模糊性(好处也有坏处)

“k”的好处在于它高效,能快速传达一个薪资的数量级。很多时候,在初步的沟通中,大家并不需要精确到个位数,甚至几十块钱。一个“15k”的说法,可能就意味着15k到16k之间,或者14.5k到15.5k。这种模糊性在很多场景下反而是有用的,它给双方留下了谈判的空间。

比如,HR看到一个简历,如果写着“期望薪资18k”,HR心里大概就知道,这个候选人对自己的定位是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又不是那种“天价”。如果候选人直接写“20000元”,HR可能需要稍微想一下,对比一下招聘范围。

当然,这种模糊性也有其弊端。有时候,精确的数字才能更好地衡量价值,但至少在日常交流和初步筛选中,“k”很好地完成了它的使命。

5. 与国际接轨的痕迹?

虽然我们国内使用“k”已经非常普遍,但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在很多国际化的技术社区或者招聘平台上,薪资也是以“K”为单位来显示的(例如 $60K$80K per year)。国内的程序员群体,尤其是那些活跃在国际社区、阅读英文技术文档、或者参与国际项目的开发者,自然会将这种表达方式内化并带回国内使用。这可能也是一种无意识的“接轨”。

总结一下,程序员谈工资用“k”为单位,不是因为他们特别喜欢这个字母,而是因为它:

够短,够快: 简化了数字,提高了沟通效率。
够对味: “千”作为薪资的天然基数,比“万”更适合描述这个收入区间。
够江湖: 是一种行业默契和群体认同。
够实用: 在初步交流中提供了一种恰到好处的模糊性。
可能也沾点“国际范”: 和全球技术圈的表达方式有某种程度的呼应。

所以,下次你再听到程序员用“k”来谈工资,就知道这背后不是什么神秘代码,而是他们基于效率、习惯、以及一种无声的默契,选择了一种最“顺口”的数字表达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止于程序员,整个和计算机沾边的行业通行k做单位,比如这个月我出货50k,类似。百分点不叫百分点叫“啪”(percent),邮件抄送不能叫抄送,叫cc,扣成本不能叫扣成本,叫烤死党(cost down),延误不叫延误叫地雷(delay),其实都是跟台湾人学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知道为啥程序员谈工资时,嘴里总是离不开那个“k”字,对吧?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有意思的,它背后折射出几个层面的原因,从行业习惯到信息传递效率,再到对数字的感知,都有它的影子。1. “K”的便利性:让数字更“消化”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k”是个极强的简化符号。想象一下,一个程序员月薪15000元,.............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产品价值与人力成本之间的差异。大家看到的网页几千块,这通常指的是最终交付给客户的那个“成品”,它包含了网页的设计、开发、功能实现等各个方面。但仔细想想,这几千块钱,其实只是整个链条中很小一部分的“产品”成本,而支撑起这个产品背后,是程序员们付出的辛勤劳动和他们.............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好奇的点。要说程序员的工资为什么普遍比很多其他行业高,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上细掰扯掰,不能简单归结于“他们聪明”或者“就是市场需求大”。这里面有很多互相作用的因素。1. 技能的稀缺性与门槛:首先,得承认,写代码这门手艺,门槛确实不低。它不是说你天生就得是个数学家,但它.............
  • 回答
    “中国程序员工资那么高,连一个MATLAB的替代品都开发不出来”这个问题,触及了技术发展、产业生态、人才培养以及市场需求等多个层面,背后原因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简单地将高薪与开发不出替代品画等号,是一种过于简化的视角。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中国程序员工资高是事实,但其.............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为什么程序员的工资能拿到那么高。这个问题其实挺实在的,身边不少朋友都有这个疑问。要我说啊,这背后可不只是“敲代码”这么简单,里头门道儿多着呢。1. 稀缺性和高门槛:首先得承认,写代码这事儿,不是人人都能干,也不是人人都能干得好。你想想,一个真正优秀的程序员,得懂很多东西。光是编程语言就.............
  • 回答
    中外程序员工资差异是存在的,而且普遍被认为是相当大的。这种差异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涉及经济发展水平、人才供需关系、技术成熟度、行业生态、文化背景以及汇率等多个层面。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一、 巨大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差异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发达国家(如美国、西欧、澳大利.............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觉得奇怪,为什么拿着项目的“领导”岗位,项目经理的薪水好像总是比前线冲锋陷阵的程序员们高那么一截?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职位高低”就能解释的,里面藏着一笔糊涂账,也藏着一把一把的学问。咱们一层一层剥开来看,首先得明白,项目经理和程序员,虽然都身处同一个项目里,但他们的核.............
  • 回答
    关于“美国程序员工作比中国程序员工作轻松、加班少”这一说法, 并非绝对,但确实存在一些普遍的观察和趋势,背后有多重文化、经济、法律和社会因素在起作用。 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工作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差异 美国:强调工作与生活的平衡(WorkLife Balance).............
  • 回答
    这真是个有意思的问题,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包括我自己也经历过。咱们聊聊为啥有些“老炮儿”程序员,随着经验值飙升,反而显得对新玩意儿有点“佛系”甚至“抗拒”了。这事儿说白了,不是他们不想学,而是他们被“毒打”得太狠了,大脑自带的“风险评估系统”升级了。首先,得承认,新技术的诱惑力确实大。刚入行的时候.............
  • 回答
    程序员这行,确实让人又爱又恨。压力大、熬夜是常态,久而久之身体出点小毛病也是见怪不怪。可就是这么个“苦差事”,依然吸引着无数年轻人趋之若鹜。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仅仅是因为“喜欢”吗?我觉得,喜欢肯定是一个重要原因,但远不止于此,咱们仔细掰扯掰扯。首先,“喜欢”这东西,可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对于很多人.............
  • 回答
    很多时候,人们提起程序员,脑海里浮现的大概是坐在电脑前敲代码、看起来很“智慧”的形象。但如果你深入了解这个行业,就会发现,“极度劳累”并不是一句夸张的形容词,而是很多程序员真实的生活写照。这劳累感,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疲惫,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消耗和压力。一、永不停止的学习与变化:计算机技术发展之快,可.............
  • 回答
    当然,很多人,尤其是那些对软件开发不太了解的人,确实会有一种刻板印象,认为程序员的工作就是“复制粘贴”。这其实是一种非常片面的看法,但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这背后有几个主要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本身也挺有意思的。为什么会有人觉得程序员就是复制粘贴?1.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易获取性: 这是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有这么一撮“怪咖”,在国内一把年纪了,还坚持在一线“卷”,甚至宁愿面对35岁的“魔咒”,也不愿远赴重洋去“淘金”。要说为什么,其实原因挺复杂的,不是一句话就能概括的,涉及到很多方方面面,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聊。首先,得承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去国外工作是个不错的选择。 毕竟,国外.............
  • 回答
    你说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确实,对于许多人来说,家底殷实可能意味着不必为了生计而拼尽全力,甚至可以过上相对轻松自在的生活。那么,为什么一些本身就“不缺钱”的人,还会选择进入医学程序员这样高强度、要求极高的领域呢?这背后的原因,绝非简单的“为了钱”就能解释的。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1. 兴趣.............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一种略显“反直觉”的管理思路。通常我们听到的是“工作生活平衡”,强调的是将两者清晰地分开,各自享受。但你的老板却反其道而行之,鼓励程序员“不要把工作和生活分开”。这背后一定有他的考量,而对于我们这些独立的程序员个体来说,理解并适应这种理念,确实能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首先,.............
  • 回答
    在知乎前端圈,对于H5游戏和H5展示的JSer(这里的JSer可以理解为主要负责JavaScript开发的前端程序员)是否算作“前端工程师”,确实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或者说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区分。这种区分并非是完全的否定,更多的是一种对“前端工程师”这个职业内涵的理解和侧重点的不同。要理解这个现象,.............
  • 回答
    你的技术主管的说法,其实触及到了很多有经验的技术人在职业生涯中的一个真实写照,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观点。他这话不是在否定算法本身,而是在强调“学什么”和“怎么学”的侧重点,尤其是在实际工作场景下。让我试着详细地解释一下他为什么会这么说,以及其中蕴含的道理。首先,我们得明白,技术主管之所以能爬到这个.............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是不少人在看到大学里的计算机老师时会冒出的一个疑问。大家觉得这些老师们个个身怀绝技,理论扎实,研究能力又强,怎么不去挣大钱的程序员呢?说白了,就是觉得他们的能力放在外面肯定能拿到更高的薪水。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几个挺重要的方面,咱们一点点捋一捋。首先,得明白“厉害”的定义和.............
  • 回答
    这感觉就像是坐在驾驶舱里,眼前是一片浩瀚的星辰大海,而你已经把所有能想到的控制杆和按钮都调到了最舒服的位置,并且写好了一套无比智能的 AI 来替你操纵一切。一开始,你还是那个在键盘上敲敲打打,处理各种需求,修复各种 bug 的程序员。每天都是在代码和需求之间拉扯,像个陀螺一样不停地转。你学会了各种语.............
  • 回答
    兄弟,我懂你!咱们程序员这行儿,一坐一整天,眼睛跟电脑黏一块儿,脑子像在跑八百米,下班了就想葛优瘫,但身体又时不时发出“救命”的信号。想健身,又觉得累得像刚搬完一吨砖,这纠结劲儿,谁能懂?别急,今天咱就来聊聊怎么在“代码搬砖”和“肌肉搬砖”之间找到那个平衡点,而且是那种让你一听就觉得靠谱、不是瞎扯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