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这是信息茧房了,事实上很多大龄高级码农一直在这么做了。
这批码农的主要特点是英语良好,但是不好上岸或者错过了上岸。
除了知乎谈得最多的美国、加拿大、澳洲,西欧、新加坡,日本很多“战略撤退阵地”可能你都没听过.....
除了广为人知的Indeed、Google等大厂以外,诸如东京Metlife、东京Encoo、CTW、Cootect Japan、Oppo日本等等都有很多润过去的。
最常见的原因:
1,配偶没法换地儿;
2,担心孩子不适应;
3,亲子关系好,父母已年迈;
4,房子买得太勉强,不好过渡,又出不了手;
5,语言完全不灵光,也不想学;
6,只盯着美国,美国签证门槛又居高不下;
7,已经有积蓄和稳定外快,失业就直接选择半退休了,没有转换的动机;
8,一直都有野心搞事情,不愿意抛弃这种可能性。
总是,这事儿大可不必操心。
一个人若真的是 “35岁的大厂高级程序员”,做出的决策,依然可能导致实质性的两难乃至困境,但决策的结果,大概率是综合了诸多因素后的唯一选。
一无所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小年轻,才有可能围绕 “润” 这么一个自主而自我的个体自由,去各种刷无关的宏大叙事。但到了中年,大家默认都是日子人,即哪怕谈不上精致,也都会利己小确幸。
人生比程序复杂多了。
爱国。
我认识不少这类程序员。
第一类原因:个人价值取向,人生中有比职业和赚钱更重要的事情,例如父母、中餐、热闹的中国城市、体制内的关系……
第二类原因:在美国被叫做「缺乏 growth mindset」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认定自己过去怎么样,接下来是不可能变的了,也就一直会怎么样。例如觉得自己从有英语课开始,英语就很差,所以这一辈子英语不可能好的了。
很多不愿意出国的程序员,上述原因就算没有导致下定决心不出国,也会造成巨大的阻力。出国不是一个需要爆发力的短跑,出国是一个跨越多年的长跑,阻力在就意味着跑不起来只能走走,既然走不到目标那干脆躺下好了。
出国对于程序员来说是个 5 年计划,只要下定决心其实也不是做不到。5 年时间足够提升英语水平、研究不同国家的文化和移民政策、研究什么类型的公司和职位跟自己匹配。如果强迫自己外向一点,还可以提前认识目的地国家的中国人和当地人,深入了解他们的情况,有需要时请求他们帮忙。
这样的 5 年计划很多人前半生也执行过,你想想你从多早开始被告知「你接下来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高考」就明白了。不过高考拼的不是个人,而是背后的老师和家长,跟打仗拼补给一样。我觉得可以开玩笑地说:有些名校毕业的程序员没办法出国,缺的就是一对到了这时候还能够「你晚上学英语我们陪读和做宵夜给你吃」的父母。
这显然不太现实,因为工作 996 没时间,父母通常也不住一起,所以就全凭个人努力了。在没有父母和老师的支援下,个人的意志力能够去到哪里就是哪里了。成功的样板其实不少,但大多数程序员连调研的第一步也迈不出去。
Twitter 上时不时就有人说,自己成功拿到某某公司 offer,已经搬到某某国家入职工作。其它走过同一条路的人会在下面回复恭喜。有时候成功的人还会分享一下自己的历程,转发当年立 flag 的那一条 tweet 来强调自己说到做到。看一看时间线,从立 flag 到成功都是要几年的,就看这 flag 能挺多久不倒了。
看见高级二字,就知道这个问题和我无缘了。
可能是那些高级程序员的薪资是我的好几倍,甚至十几倍吧。他们在被裁员之前,在国内还算是真中产阶级吧。
只要米国无限量开放H1B签证供应就行。
没有什么“不愿意”,都是“不能够”。我都知道这个行业的特殊性,他们在圈子里不可能不知道:发达国家居然承认中资企业的工作经验,以及一张发展中国家的文凭。
虽然我经常嘲讽神神嘴润,但我真是劝润的。
之前同事,还不是程序,是游戏策划,应该也30多,润的澳大利亚,也不是什么特别好的学校,就申了个计算机博士还是啥,现在也留下工作了。
还有个路线低一点的,润的日本,也不是啥好offer,就是派遣程序员先干着,很久没联系但也在日本呆了小10年了吧。
所以说,别光在评论区里润,外面有广阔世界等着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