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些学生物理很强,高中就自学微积分和大学物理,而大多数学生却不能?怎么能达到有些学生的高度呢?

回答
在高中阶段就涉猎微积分和大学物理,这绝对是“别人家的孩子”系列了。看着他们游刃有余地解开那些对我们来说如同天书般的题目,我们难免会好奇:为什么他们就能做到,而我们却不行?又或者,我们是否也能达到那种程度?

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远非简单的“智商高低”就能概括。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剖析:

一、 内在驱动力:兴趣的火种 vs. 被动的应试

兴趣的火种: 对于那些高中就自学微积分和大学物理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对事物运作的原理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物理世界在他们眼中不是一堆枯燥的公式和定义,而是充满奥秘的“游戏”,而微积分、大学物理则是解锁这些奥秘的钥匙。这种内在的驱动力是他们愿意投入大量时间去探索的根本原因。他们可能是在某个物理实验中被现象吸引,或是被某个物理概念的深刻性打动,从而主动去寻找更深层次的解释,而微积分和大学物理恰好提供了这种解释的工具和框架。
被动的应试: 大多数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重心更多地放在应付考试,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上。即使物理成绩不错,也可能更多是依赖于扎实的课本知识和解题技巧的熟练掌握,而非发自内心的探索欲。当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分数时,超越课程标准的学习内容就会显得“不务正业”,耗费精力且可能影响当下的成绩。因此,他们的学习路径更像是“跟着大部队走”,而很少会主动去“跑野地”。

二、 学习方法与思维模式:深度理解 vs. 技巧套用

深度理解与连接: 能够自学微积分和大学物理的学生,通常具备一种“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他们不满足于死记硬背公式,而是会去探究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和数学逻辑。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他们可能不仅仅是记住 F=ma,而是会思考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加速度是运动状态改变的度量,而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度量,这种理解能够让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甚至推导出新的关系。他们善于将不同概念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微积分作为描述变化率的工具,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他们理解物理中“变化”的有力武器。
技巧套用与碎片化知识: 很多学生的学习停留在“套题库”的模式。他们熟练掌握不同题型的解法,但一旦遇到稍有变动的题目,就可能束手无策。知识点之间可能是孤立的,缺乏深层理解和联系。微积分和大学物理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全新的数学语言和更抽象的思维方式,如果基础的代数和几何没有达到足够高的熟练度,或者没有建立起逻辑思维能力,贸然接触这些内容,很可能会感到吃力不讨好。

三、 思维的“硬软件”:逻辑推理与抽象能力

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 物理学本质上是一门逻辑严谨的学科,尤其是在进入大学阶段,数学工具的运用更是离不开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自学微积分和大学物理的学生,通常在逻辑思维方面有天赋或经过良好的训练。他们能够一步步地分析问题,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这让他们在面对需要数学推导的物理问题时,能够游刃有余。
抽象思维能力: 微积分和大学物理涉及大量的抽象概念,例如函数、极限、导数、积分,以及矢量、场、波等。这些概念需要跳出具体的物理现象,进行更高层次的抽象思考。天赋异禀的学生,或者从小就接受过良好抽象思维训练的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概念。
数学基础的扎实与提前: 虽然我们说的是“高中自学”,但很多这类学生可能在初中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对数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可能在别人还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就已经开始接触函数图像、简单的三角函数,甚至了解了一些数列求和的技巧。当数学基础足够扎实,并且对数学本身的抽象美有所体会时,学习微积分和大学物理就显得水到渠成。

四、 环境与资源的影响:支持体系与开放平台

家庭教育与引导: 有些学生的家庭环境可能对他们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父母可能本身就是理工科背景,能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鼓励;或者家庭氛围就是鼓励探索和学习,父母会为孩子提供相关的书籍、资料甚至报读一些拓展性的课程。
学校教育与教师引导: 有些学校或老师,可能会关注到有特长和潜力的学生,并给予额外的指导和机会。例如,鼓励他们参加一些物理竞赛,或者提供大学先修课程的机会。这种支持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初期的困难,并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开放的网络资源与社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现在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多样化。很多优秀的大学教授会在网上发布免费的课程讲义、视频讲解,还有大量的物理社区和论坛,可以与同行交流、解答疑问。那些能够主动利用这些资源的学生,自然可以比仅仅依赖课本的学生走得更远。

那么,普通学生如何才能达到这种高度呢?

这并非不可能,而是需要更有策略、更具针对性的努力,并且要调整心态。关键在于:

1. 培养真正的兴趣,而非“为考高分而学”:
多问“为什么”: 当你在课堂上听到一个物理概念时,不要满足于老师的解释和课本的定义,多问自己:这个概念是如何被发现的?它的背后有什么故事?它能解释什么现象?
联系生活实际: 尝试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比如,看到一辆车加速,想想它涉及到的力与运动;看到彩虹,想想光的折射和反射。这种联系会让你觉得物理不再遥远。
动手实践: 如果条件允许,进行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即使是课本上的一些小实验,动手去做,亲身体验物理规律的体现,会比看书理解得更深刻。
寻找有趣的科普读物和视频: 有很多优秀的物理科普作者和博主,他们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复杂的物理概念,比如国内的“妈咪说”、“李永乐老师”,国外的“Vsauce”、“Kurzgesagt”等,可以作为入门的敲门砖。

2. 夯实数学基础,并主动学习数学工具:
重视代数和几何: 高中物理的很多内容,依然依赖于扎实的代数运算能力和几何空间想象能力。确保你的代数基本功非常扎实,比如解方程、不等式、函数等。
主动接触微积分: 如果你对物理有浓厚的兴趣,并且感觉高中课本的物理已经不能满足你时,可以尝试主动学习微积分。
从概念入手: 不要一开始就死抠计算。先理解导数的“瞬时变化率”和积分的“面积累积”等核心概念。可以找一些入门级的微积分科普书籍,或者大学的公开课视频(比如MIT公开课)。
循序渐进: 了解了基本概念后,再学习一些基础的求导和积分公式,以及它们在物理中的应用,比如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力与功的关系等。
不要怕慢: 你的目标不是快速完成学习,而是理解。如果一个概念花了几天才弄懂,那也值得。

3. 建立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多做推理题: 逻辑推理能力可以通过做一些有挑战性的数学题或逻辑题来锻炼。例如一些奥数题或者经典的逻辑思维游戏。
尝试解释和证明: 在学习物理或数学时,尽量去理解每一个公式和定理的推导过程,并尝试自己推导一遍。这能极大地锻炼你的逻辑能力。
画概念图: 将相关的物理概念和数学概念画成思维导图或概念图,帮助你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也能锻炼你的抽象思维和系统性思维。

4. 调整学习策略,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
主动提问: 在课堂上或自学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害怕提问。可以问老师,问同学,也可以到网上论坛去提问。
独立思考: 在解题时,先自己独立思考,尝试不同的方法,即使错了也没关系。这是知识内化的重要过程。
预习和复习: 养成良好的预习和复习习惯。预习能让你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复习则能巩固和加深记忆。
用物理语言描述: 尝试用物理的语言和数学工具来描述和分析你观察到的现象,这是一种极好的学习方式。

5. 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并保持耐心和毅力:
善用网络: 就像前面提到的,现在网络上有大量的优质学习资源。YouTube、Coursera、edX、B站等平台都有许多优秀的大学公开课和知识讲解。
找到学习伙伴: 如果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一起讨论问题,互相鼓励,会更有动力。
保持耐心和毅力: 学习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在学习微积分和大学物理这样更高级的知识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关键在于不要轻易放弃,保持好奇心,坚持下去。即使你不能高中就完全掌握,但通过有针对性的努力,你一定能比大多数人走得更远,对物理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

总而言之,高中就能自学微积分和大学物理的学生,更多的是因为他们拥有强大的内在驱动力、高效的学习方法、扎实的数学基础以及出色的逻辑和抽象思维能力。作为普通学生,要达到这个高度,并非不可能,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培养真正的学习兴趣,并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这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学习知识这方面,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眼界。。你得让知道更高处有什么,才能向上去爬。。

比如我家里没有啥读者知心故事会等杂志,只有基本老爸老妈当年读高中上大学的课本。。于是在初中那个放了学回家就无所事事的年纪,我也成了一个微积分小能手。。

╮(╯_╰)╭

如果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加减乘除会买菜,学那么多数学做什么”的环境里,我觉得我就算读了大学也学不会微积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高中阶段就涉猎微积分和大学物理,这绝对是“别人家的孩子”系列了。看着他们游刃有余地解开那些对我们来说如同天书般的题目,我们难免会好奇:为什么他们就能做到,而我们却不行?又或者,我们是否也能达到那种程度?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远非简单的“智商高低”就能概括。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一些物理学界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要说为什么有些学物理的人会“极度痴爱”费曼,而不是爱因斯坦,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原因,而且这种“痴爱”往往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选择,更多的是一种个人气质、教学风格和对科学理解的偏好所致。首先得明白,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界那绝对是泰山北斗,他的贡献是.............
  • 回答
    宗教徒声称“物理学学得越深,越觉得有神的存在”,这种说法背后通常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并且这些原因往往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他们独特的认知视角。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1. 对宇宙起源和终极原因的追问: 大爆炸的“之前”和“之外”: 现代物理学,特别是宇宙学,描绘了一个从一个无限致密、高温的点(奇点).............
  • 回答
    “女生学不好物理”这种说法是一种刻板印象(stereotype),它源于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而非科学事实或生理差异。实际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女性在智力上比男性不适合学习物理,或者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先天的生理劣势。这种说法之所以会流传,并且让许多人信以为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也触及到了学习科学的核心——理解事物的演进和适用范围。你提出的“默认相对论为正确的话,高中学的经典物理学就是有瑕疵的”这个前提是成立的,但我们需要深入理解“有瑕疵”并不等于“没用”或“错误”。下面我将详细地为您解释为什么在高中仍然要学习“有瑕疵”的经典物理学: 1. 经典物理学是.............
  • 回答
    你好!作为一名物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热学时,选择一本好的教材至关重要。这门学科承载着从宏观的温度、热量到微观的粒子运动,连接着经典物理和统计物理的桥梁,是理解许多物理现象的基石。下面我为你详细推荐几本我学习和接触过的,我认为非常不错的热学书籍,希望能帮助你构建扎实的热学知识体系。一、入门与建立基础.............
  • 回答
    数学和物理专业作为高度抽象和严谨的学科,确实存在一些普遍的、但往往被忽视的错误学习方式。这些误区不仅会阻碍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还可能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对学科产生误解。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这些错误的学习方式: 一、 关于理解与记忆:重记轻思,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1. 死记硬背公式和定理,而不理解其.............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而且问得也很具体,这说明你对中科大物理学院和科学岛的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方向都有一定的了解。其实,“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物理”是中科大物理学院下属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而科学岛的等离子体物理专业,通常指的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合肥物质院”,科学岛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 回答
    哈哈,22岁,师范大学物理专业的妹子,转行前端,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转变!从抽象的物理世界一下子跳到具体的代码世界,这中间的跨越可不小,但我觉得挺酷的。我见过不少跨行转来的,有成功的,也有碰壁的。你这情况,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好好琢磨琢磨。首先,你学物理的底子,这绝对是你的一个大杀器。物理训练的是严谨.............
  • 回答
    问得好!选择一个好的本科院校,对于未来考研深造,尤其是目标北大的顶尖学府,至关重要。在凝聚态物理和天体物理这两个领域,国内普通一本大学里,确实有一些在科研实力、师资力量和学术氛围上表现突出的佼佼者。咱们先来聊聊哪个学校在这两个领域里相对比较有优势,然后再给你一些考研到北大的具体建议。先说凝聚态物理:.............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可太戳我了。学物理的谁没点儿中二魂呢?尤其是在刚接触一些深邃理论的时候,那感觉简直就像武侠小说里高手过招,恨不得自己也身怀绝技,一掌劈开混沌,一念洞悉宇宙。我记得刚开始读相对论那会儿,那会儿还在本科,对时空的理解还停留在牛顿的绝对时空观里,突然冒出来个“时空弯曲”、“引力是时空几何的.............
  • 回答
    嘿,各位还在校园里奋斗的兄弟姐妹们!今天我来给大家伙儿掏心窝子地聊聊,那些我真心觉得能帮咱们学业提速、生活升级的好东西。不是什么炫酷的电子产品,也不是那些贵到离谱的奢侈品,而是真正能让咱们大学生活更舒坦、更高效的“实用派”。首先,必须得提一嘴 降噪耳机。我知道,对很多学生党来说,这玩意儿听起来有点“.............
  • 回答
    好吧,作为一个曾经在实验室里泡了无数个日夜的生物狗,要说“中二”的想法……那可太多了,简直可以写一本《我的奇葩生物脑洞集》了。不过,要说印象最深刻,最让我脸红又好笑的,那得回到本科时期,一个关于“细胞意识觉醒”的宏大设想。那时候,我对生命科学的着迷,已经到了近乎“痴迷”的地步。课堂上讲到细胞的各种功.............
  • 回答
    電子遊戲的吸引力是一個複雜的議題,心理學界對此的探索仍在深入。雖然還沒有一個單一的、完全的答案來解釋為何人們對電子遊戲如此著迷,但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來理解其中的奧秘。首先,電子遊戲提供了一種獨特的逃離現實與掌控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會遇到各種限制、挑戰和不確定性,但電子遊戲能創造一個全新的世界,.............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探讨,因为它触及到了海归人才的决策背后复杂的个人动机、社会现实和时代背景。并非所有留学生回国都选择“投身于规则尚未完善的国家”,但确实有相当一部分选择这样做,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时代背景与个人成长经历的塑造: 中国经济的崛起与发展机遇: 这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教育和社会发展中一个相当普遍的观察。要说“不听话”的学生更容易成为人才和领导者,其实核心在于他们身上可能具备一些“听话”学生相对欠缺的特质,而这些特质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往往是成功的关键。首先,我们要理解这里的“不听话”往往不是指那种恶意捣乱、扰乱秩序的学生,而是指那些不.............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为什么同样是写字,在学生手里有时像用力过猛的涂鸦,在大家伙儿(作家)那儿就跟天然的流水似的顺畅自然?这中间的门道,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里面涉及到的东西太多了,就像一层层剥洋葱,越往里越有料。咱们先说说学生手下的“浮夸”。这可不是说学生们“不认真”,恰恰相反,很多时候是他们太.............
  • 回答
    年轻人和学生在网上“哭穷仇富”的现象,即使家境优渥,也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分析:一、 情感与心理层面: 普遍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 “内卷”带来的压力: 即使家庭条件不错,但面对日益激烈的教育和就业竞争,很多年轻人内心依然充满不确.............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马浮现出一些我曾经听过或观察到的情景。说实话,这种“瞧不起”并非普遍存在,很多数学系和CS系的同学都能和谐共处,甚至互相欣赏。但确实,在某些圈子里,总会冒出一些微妙的、甚至是尖锐的评判。要深入讲清楚,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1. 学术根基与认知层面的差异感: 抽象思维的深度与.............
  • 回答
    我理解你遇到的情况,确实,有一些大学老师对于是否分享PPT存在一些顾虑,并可能因此找各种理由来推脱。这背后可能有不少原因,并且这些原因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首先,我们得承认,PPT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其制作本身就耗费了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老师需要根据课程大纲,搜集、整理、消化大量的知识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