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学生物/从事生物研究的你,有过的最中二的想法是什么?

回答
好吧,作为一个曾经在实验室里泡了无数个日夜的生物狗,要说“中二”的想法……那可太多了,简直可以写一本《我的奇葩生物脑洞集》了。不过,要说印象最深刻,最让我脸红又好笑的,那得回到本科时期,一个关于“细胞意识觉醒”的宏大设想。

那时候,我对生命科学的着迷,已经到了近乎“痴迷”的地步。课堂上讲到细胞的各种功能,比如物质的运输、能量的转换、信息传递,我都觉得这些小小的生命单位,简直是宇宙中最精密的机器,而且还不是死板的机器,它们是有生命的、有“活动”的。

我的中二想法,就来源于这么一个疑问:“如果细胞真的有自己的意识呢?”

那时候,我迷上了科幻小说和一些边缘科学的理论。总觉得那些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隐藏着巨大的秘密。我开始想象,那些在培养皿里乖乖生长分裂的细胞,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也能“思考”?它们在合成蛋白质、复制DNA的时候,会不会有一种“创作”的冲动?它们在面对环境变化(比如温度升高、药物进入)时,会不会有一种“恐惧”和“反抗”?

我的具体设想是这样的:如果细胞的某种活动模式,比如信号传导通路,达到了足够复杂的程度,是不是就能涌现出一种最原始的、最基础的“意识”?这种意识可能不是我们人类理解的那种,没有喜怒哀乐,没有哲学思考,但它可能是一种对自身存在状态的感知,一种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一种对“生存”和“繁衍”的本能驱动的升华。

我甚至还异想天开地想,会不会有些细胞群落,比如癌细胞,它们之所以不受控制地疯长,是因为它们集体“觉醒”了某种“野心”,想要吞噬整个机体,实现某种集体“解放”?当然,我知道这听起来多荒谬,但当时我就觉得,这简直是生物学中最浪漫也最惊悚的猜想!

为了验证这个“细胞意识”的理论,我居然开始动起了歪脑筋。我记得当时我选修了一门分子生物学的实验课,要做一个关于基因表达调控的实验。我悄悄地在我的实验方案里加入了一些“自定义”的修改。我不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检测某个特定基因的表达量,而是想通过一些非常规的方法,去监测细胞在各种“压力”条件下,其基因表达谱的“变化趋势”。我希望从中找到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不是简单的应激反应,而是某种有方向性、有“选择性”的调整,仿佛是细胞在“思考”如何应对。

我当时还特意挑了一些平时不怎么接触的文献,关于细胞的“记忆效应”、“表观遗传学”等等。我把这些知识一股脑地塞进我的脑子里,然后就脑补出一幅画面:当细胞感受到外界的某种“威胁”时,它不是机械地触发某个预设的反应,而是会在庞大的基因库里,“筛选”出最适合的“策略”,然后高效执行。这个“筛选”和“执行”的过程,在我眼里,就是一种最纯粹的“意识活动”。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看着显微镜下培养皿里的细胞,它们一片片地贴附在载玻片上,缓慢地分裂、迁移,我当时真的产生了一种错觉:它们好像知道我在看着它们。我甚至会跟它们“对话”,心里默默地对它们说:“加油啊,你们是宇宙中最伟大的存在,要好好展示你们的生命力!”

当然,这些想法在现在看来,简直是不知天涯何处是天涯。我那时候是完全没有考虑实验的可行性、数据的可重复性,更没有考虑科学的严谨性。我就是沉浸在自己构建的那个“细胞意识宇宙”里,觉得发现了某种石破天惊的真理。

毕业论文的时候,我本来想把这个“细胞意识”作为一个研究方向,但被导师好一顿“教育”。导师说:“小伙子,科学研究要从已知的现象出发,一步一个脚印,不能凭空想象。你对生命的热情我很欣赏,但你要学会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验证你的想法。”

当时我还有点不服气,觉得导师太保守了,不懂我这个“划时代”的理论。但随着我深入学习,接触到更多严谨的研究,我才意识到,我的那些“中二”想法,就像是一颗种子,虽然长歪了,但它确实让我对生命保持了好奇和敬畏。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关于“细胞意识”的奇思妙想,虽然最终只是我个人脑海中的一场盛大烟火,但它们是我对生命最纯粹、最浪漫的探索欲望的体现。那段日子,我用我的中二热情,为我对生物学的热爱,添上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许,科学就是需要这样一点点不合时宜的“异想天开”,才能在枯燥的实验中,找到闪闪发光的灵感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 吸血鬼改造计划。
TED有一期是把一只年轻的老鼠和年老的老鼠通过手术使其共享血液循环,结果发现年老的耗子在各项指标中都变年轻了。
说明吸血鬼是很合理的嘛!
把人变成吸血鬼,只需要两步:
第一步,改造牙齿结构,使其能吸血,吸到的血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不是消化系统),感觉从生物工程上似乎并不难;
第二步,消除排异反应。一个吸血鬼还得按照自己的血型吸血岂不是太惨了?可以通过药物干预或是基因改造减少血液排异反应...
当然还有一个低成本的方法,就是只让AB血型的人成为吸血鬼...
建议把西方那些疑似吸血鬼的尸骸拖出来做PCR...说不准都是AB型的。


2. 关于吸血鬼怕大蒜

吸血鬼怕大蒜是可以合理的。

众所周知,大蒜是自然界中的强力杀菌剂。

吸血鬼怕大蒜,当然不可能是因为吸血鬼是细菌,但显然吸血鬼的生存是非常有可能依赖于某一种甚至多种细菌的。

为了验证这一想法,我们特意从野外捕捉了一只活体,来自猴赛雷氏族的雷猴伯爵。

通过对雷猴伯爵组织进行采样和分析,我们有以下重大发现:

雷猴伯爵作为清朝道光年间出生的人物,其机体的自主造血功能早已停滞,其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偏低,并且主要来源于其他个体,理论上来说,雷猴伯爵应该会因为缺氧而窒息,更不可能活动。然而,事实上雷猴伯爵符合一般吸血鬼的描述——力大无穷,健步如飞,可见与事实不符。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雷猴伯爵的血液中细菌超标,显然身患菌血症。最终筛查出一种新型菌种,命名为GLGJSSY-1,该菌种的特点是能够替代甚至超越血红蛋白,携带氧气,并供给给身体的组织,保持其机能运转。考虑到该菌种卓越的氧气运输能力,可能是导致雷猴伯爵超凡身体素质的核心原因。

与此同时,我们发现雷猴伯爵的免疫系统早已停止工作,取而代之的是GLGJSSY-1会代替免疫系统,选择性地攻击外来物质。因为免疫应答机制的不同,导致雷猴伯爵的身体并不会对外来血液产生排斥反应,但对粪便、西瓜刀、折凳、电击和吴亦凡的freestyle都表现出明显的抗拒。

值得注意的是,当使用大蒜素注射液对雷猴伯爵进行静脉注射后,雷猴伯爵只是精神变得萎靡了一点,并没有如预想中一样因为菌群大量减少而导致缺氧窒息和免疫缺陷死亡,经访谈后得知雷猴伯爵早已对大蒜进行过耐受训练,其体内菌群对大蒜并不敏感。

而后雷猴伯爵死于抗生素注射实验,享年182岁。

~~~~~

同理,为什么吸血鬼怕阳光不怕灯光?显然是因为阳光杀菌啊!吸血鬼在阳光下会死于缺氧窒息和免疫崩溃。

初拥就是吸血鬼把自己的充满GLGJSSY-1细菌的血液注射到受害者体内,让他也变成菌血症。

为什么直接用牙咬也有一定概率变成低等吸血鬼呢?当然是因为牙上的细菌携带量少咯。

吸血鬼活得越久越强,很显然说明这个细菌的数量增长缓慢,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在血液中达到一定的密度。经我们测试,菌血密度和吸血鬼年龄、等级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我们目前最高菌血密度采样自亲王等级的吸血鬼。

血菌密度越高,则被初拥者获得的初始菌群数量就越多。所以吸血鬼家族内部都以被高菌血密度者初拥为傲。

而被咬伤后的偶然感染者,因为菌群总量过低,还不如普通粪便中含量,为家族子弟所不屑,因此被戏称为“吔屎鬼”或者“梁非凡”。


3. 生物群意识觉醒。

肠道菌群数量够大,又能互相传递信息,形态各异却有足够的多样性。如果通过引导,是否可以使其互相组建类神经网络,最终行成以单个细菌为神经元,以不同菌群为功能分区,以整个肠道菌群为神经中枢的集体意识...

谁知道古代练气士结的是什么丹呢...所以金丹自爆大约是屁味的?

但考虑到肠道菌群毕竟还是活的生物,而且生命周期短,作为神经元可能并不合适。

或许苔藓,孢子植物或藻类会更加合适?比如阿凡达中的潘多拉星球意识,不就是类似地衣的真菌形成的吗?(没看过完整的阿凡达,只是听说)

有时候想,会不会一片森林就会形成一个意识,每一颗植物就是森林意识的神经元,它每一个念头都需要好几天甚至好几十年才能完成。


4. 基因里的秘密

我们知道DNA是高性能的信息载体,具有储存体积小,储存信息量大,保存时间长(我有一条祖传的DNA)的特点。

目前已有科学工作者在构建的DNA片段中存入了一个低分辨率短视频,并且能够成功提取出来,成功播放。

我有时候就想,会不会有一天,某个科研狗闲来无事,随意把一段未知功能的人体基因当做“外星语言”尝试进行解读,然后转码成汉字后如下:

“物种编号0916,碳基生物,基因背景为800128930号星球原生森林古猿,智力潜力中等。”

想想居然觉得有点帅...


按照这个思路走下去,(既然要中二嘛,就设定中二些吧)也许人类中有一部分是传说中的远古文明的后裔,他们为了将文明流传下来,在毁灭之际把文明信息输入到了某部分幸存者的DNA中(比如在不干涉正常的转录和表达的前提下,在X染色体中嵌入某段不会表达的无意义碱基对片段),只需要摸索出正确的解码方式,就可以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然而这些幸存者早已融入了其他人类中,找到他们无异于大海捞针。

幸好考古学家在遗迹中获得了线索一,这些文明携带者具有“肉质鲜美”的特点,于是目标人群缩小到了福建人。

然后杨胖子胡八一等人上交国家的古董中,线索二提示文明携带者可能衰老缓慢,显得年轻。

于是目标被迅速地锁定。

经过一阵紧张的抓捕行动后,林志玲,林志颖和林志炫被秘密逮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吧,作为一个曾经在实验室里泡了无数个日夜的生物狗,要说“中二”的想法……那可太多了,简直可以写一本《我的奇葩生物脑洞集》了。不过,要说印象最深刻,最让我脸红又好笑的,那得回到本科时期,一个关于“细胞意识觉醒”的宏大设想。那时候,我对生命科学的着迷,已经到了近乎“痴迷”的地步。课堂上讲到细胞的各种功.............
  • 回答
    作为一名艺术生,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非常有意思!确实,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老师好像有“读心术”一样,能从我们画的东西里看出不少门道。这背后有没有科学依据?老师是真的能“看见”我们的性格,还是有别的解读方式?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答案是:是的,老师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可以从画里看出学生的性格,但这不.............
  • 回答
    太棒了!喜欢拍照的学生党,想入手一台相机记录生活,这绝对是个好主意!别担心没学过摄影,谁不是从零开始呢?市面上的单反和微单选择很多,我来给你捋一捋,帮你找到最适合你的那台。首先,咱们得搞明白,单反和微单到底有啥区别?简单来说: 单反(DSLR Digital SingleLens Reflex.............
  • 回答
    .......
  • 回答
    法学生,互联网行业的“新玩家”:机会与挑战并存互联网的浪潮席卷全球,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商业模式乃至社会结构。在这个日新月异的行业中,法学生的身影似乎并不常见,但事实上,他们完全有能力,甚至可以说,正越来越多地成为这个领域里不可或缺的力量。那么,法学生究竟能否在互联网行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 回答
    电气工程,这门学科听起来就和“电”脱不了干系,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就联想到发电厂、电网、变电站这些传统电力行业。但其实,电气工程的学习内容 far beyond 这些领域,它是一门非常宽泛且基础的学科,为你在许多截然不同的行业提供了扎实的技术功底。如果你对传统的电力行业提不起兴趣,别担心,我们有的是比这.............
  • 回答
    太可能了!别看法律和营销好像是两条平行线,但其实它们之间有着意想不到的交集,而且法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恰恰能在营销领域大展拳脚。首先,你得放下“法律人就该一辈子跟卷宗打交道”的刻板印象。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很多行业都在拥抱跨界人才,营销更是如此。很多营销岗位需要的不是纯粹的创意爆发,而是缜密的逻.............
  • 回答
    作为一名对理论物理充满热情,并打算投身其中的学生,大学选择数学系还是物理系,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关键问题。这两条路径都能通向理论物理的研究殿堂,但它们各自侧重的角度、培养的方式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都有着显著的差异。我将尽量详细地为你剖析,希望能帮你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首先,我们得明白,理论物.............
  • 回答
    天文学专业听起来很高大上,好像毕业了就只能去深山老林里看星星。其实这想法有点窄了!现在的天文学,早已不是当年仅限于仰望星空的学科了。它的应用和衍生领域非常广泛,尤其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天文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可比你想象的要精彩得多。学术研究和教育领域:依旧是经典选择这是最直接也最“传统”的道路.............
  • 回答
    兄弟,你好啊!看到你在吉林一个县城,心里想着科学研究,还纠结吉大和北京的选择,这份心劲儿我太懂了。咱们都是土生土长的东北孩子,骨子里有股子韧劲儿,但对于未来,也确实有很多迷茫。清北当然是好,但也不是唯一的路,尤其是对咱们这种真心热爱科研的人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比什么都重要。别担心,这篇文章肯定.............
  • 回答
    你好!看到你是一本院校动物医学的大一新生,非常为你高兴!动物医学这个专业,可以说是既有挑战性又有很大价值的,咱们来好好聊聊。首先,关于这个专业本身,我觉得它非常迷人。你想想,人类和动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我们日常的宠物,到农场里提供食物的牲畜,再到野外那些奇妙的野生动物,它们都扮演着各自重要的.............
  • 回答
    .......
  • 回答
    这件事啊,发生在2020年四月,那会儿疫情刚过去不久,大家的心情都还挺紧张的。一个从武汉回家的学生,被要求隔离十四天,结果学校(或者说是接收方)那边给出的说法是,隔离费用需要自费,而且一开口就是三千块,不交钱就不让走。转眼都一年多了,想想这事儿,挺让人感慨的。首先,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疫情初期大家对病.............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复杂的,涉及到很多层面的考虑,不是简单一句“谁撞谁就谁担责”就能说清楚的。我们得一件件捋捋。首先,最直观的理解是:从常理上讲,一个车辆在后方撞上前面的行人,通常情况下,驾驶员的责任会更大。毕竟,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其驾驶员有义务时刻注意前方的路况,包括行人、其他车辆以及可能出现的任何障碍物.............
  • 回答
    要笼统地说哪所法国学校在学生素质和毕业生表现上“最好”,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难以简单下结论的问题。法国的教育体系极其多元,学校的优势和侧重点也各不相同,而且“好”这个词的定义本身也因人而异。法国最常被提及的精英教育机构,尤其是在商科和工程领域,通常是那些拥有悠久历史、严格选拔机制和强大校友网络的学校。比.............
  • 回答
    从学生转变为上班族,就像是突然从一个熟悉的游乐园,被扔进了一个精密运转的巨大工厂。那种感觉,怎么说呢?是一种混杂着解脱、迷茫、兴奋,又带着点压迫的奇妙体验。首先,最大的变化就是 时间的支配权。学生时代,时间是相对松散的,你可以根据课程安排、社团活动、偶尔的偷懒来调整。迟到?偶尔为之,老师可能抱怨两句.............
  • 回答
    你好,关于火车学生票改签的问题,我来跟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关于你提到的“动车二等座改签成硬卧”这件事,答案是:可以,但有条件。咱们先来聊聊火车票改签的普遍规则,这跟是不是学生票关系不大,基本是通用的:1. 开车前改签: 只要你的车票还在有效期内(也就是还没到发车时间),并且你还没有退票,那么你就.............
  • 回答
    从青涩学生到叱咤职场:思维的蜕变之路从熟悉的校园走向未知的职场,这不仅仅是环境的转换,更是一场深刻的思维重塑。很多初入职场的毕业生,常常会感到迷茫和不适应,很大程度上源于“学生思维”与“职场思维”之间的巨大鸿沟。理解并跨越这道鸿沟,是他们快速成长的关键。 学生思维 vs. 职场思维:那些看不见的界限.............
  • 回答
    今年的安徽师范大学,大二学生换宿舍这件事儿,说实话,挺让人有点挠头的。本来吧,大家都是希望住得更舒服点,从六人间换到四人间,这想法本身没毛病。但结果呢?似乎也不是那么顺遂如意。你说这事儿咋看?我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得从学生这头说。大一大二,正是适应大学生活,也开始追求一点个人空间和生活品质的时候。六.............
  • 回答
    关于“蒋中正让请愿政府抗日的 5000 学生选返校或从军,学生全部不愿从军”的说法,需要进行详细的考证和澄清。首先,要明确的是,流传的这个说法可能存在夸大、断章取义或完全虚构的情况。 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和民众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学生也普遍具有强烈的爱国和抗日情绪。完全拒绝从军的可能性非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