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学生思维」一词几乎都成为职场老油条pua新人的词了。我在知乎看过很多所谓的「学生思维」和「职场思维」的论述,我觉得很多都站不住脚。我们看看有的答案怎么说的:
这个哪是学生思维的锅啊?这搞反了吧?我当学生时我就懂得这个道理了,每次考试哪次是看过程不看结果?强调过程不看结果这个跟家庭关系更大吧?这个锅学生不背。
我认为学生思维和学生的经历有关,甚至不同培养途径的学生思维习惯也不同。大家没有必要觉得学生思维是一件坏事,甚至有的学生思维是好事。我也有一些学生思维,我认识很多朋友不仅也有学生思维,看起来也像学生,但问题不大,依然混得风生水起,例如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学生思维:
这两个是我在学生年代就有的思维,你觉得是不合适的思维吗?不见得吧。而且「学生思维」和「职场思维」并非是互相排斥的,例如以上两点思维模式,在职场里也是必须的。
「学生思维」和「职场思维」并非是互相排斥的。
最大的问题是适应性。例如上面我举的两个例子,也是学生思维的一部分,但这两个思维模式是否就不适用于职场呢?不见得。
况且不同职位的思维模式都是不一样的,例如你学生年代的思维是:书中自由黄金屋。如果你毕业后做研究员,那么你大可以继续抱有同样的思维。但是你如果毕业后做销售,书中自由黄金屋这个想法可能就不太适用了,在商场,茅台里的黄金屋更多。
所以,根据自己工作内容不同,去适应工作岗位,去适应团队,才是正道,而不是盯着自己有什么学生思维。
当然,如果非要谈谈学生思维里不适应职场的部分,那么我就只能从笼统的角度来讲两点。
事实上学生思维和职场思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人的都是趋利避害的,都是希望得到认可的。只是在学校里得到认可和在职场中得到认可的方法不一样,有的人没有调整过来。我就来从笼统的角度来盘点下学生进入职场如何调整吧。
在学校,你学习的成果可以等着期中,月考、期末来检验,或者实验的分数来检验。这些都是时间早就设定好的,你只需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你的学习成果就会有人看到。就算你读书时有答辩,要汇报,那也是系里给你提前安排好的,你只需在那之前准备即可。
但是在职场里,你做了事没有汇报,可能就是等于没做。你也许会很委屈,但这很现实,你可以换位思考下,如果你同事不和你说话,你了解你的同事都做了什么吗?毕竟职场里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很少会去主动和别人了解他人做了什么。
在职场里,汇报的频率,时间点,内容,很可能都是不确定的。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汇报?我有两点经验:
在学生年代,由于我们的路是直的,分数是明确的,所以我们很少考虑plan B。
但事实上,职场都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新的项目没人确定能否成功,新的方案没人确定能大获全胜。在职场做事,最好有plan B习惯。
别瞎忙活了,学生思维和职场思维能否快速转换,并不取决于你知不知道,而取决于你的性格适不适合某个职场的某个岗位。不同岗位之间的职场思维,又不一样。你只要牢记一点:你永远都不可能让你的老板满意 就可以了。
说到学生思维,很多答主也提到了,教怎么做事啊,有标准答案的概念啊,一切都量化,竞争要公平之类的,这些思维存在,要转换成职场思维,这是急不来的。
职场的事情,以我自己的工作经验来看,很多时候是要自己构建框架,然后自己大概总结工作内容,加上时间线,考虑实施可能性,还有如何让其他部门或者别人配合,这些比做题要恶心多了。学生思维的做题,这题不会?!下一个!完了。或者这题这样?做完了!下一个。没有后续性。
学生思维如果说和职场思维最大的区别,那就是学生思维更偏向于瞬间,一个时间段的状态,相对于职场思维,偏静态。而职场思维是动态的,有时间线的,再加上人际关系,会变得复杂。
如果换成做题的比喻,那就是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区别。而且这个主观题是可以变化的,并非一成不变,然后有人会给你写主观题制造阻力,你要解决掉阻力才能答题。
很多人不适应职场,不要怀疑自己,因为职场本来就不适合人类,很多时候都是反人类,反人性的,你要将原来的认知颠覆掉你才做的了。而你的性格本来就不适合岗位要求时,你怎么做都很难适应。因此我认为学生思维在很难转变成职场思维,或者是没人告诉你怎么转变,以及别人告诉你如何转变但是你仍然不懂的,说明你不适合目前的职场。你该做的是根据自己的性格来重新找工作。
"思維模式" 其实是依不同个人的不同个性,加上从家里的家教,各级学校教育和生长环境中凝聚,还有各种际遇冲击后形成,那有什么分学生或职场思維?所以只要回溯个人的信息,不必区别。
回应过这问题的误区,再推荐一本思維模式的名著,让朋友们学习如何达成思維转移(paradigm shifting )。
这本书名叫目标,英文名是 The Goal : the process of ongoing improvement =poogi ,作者是笔者的恩师:已故以色列企业管理大师艾利高德拉特博士。
简单列出这书的三项特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