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学英语不要当成翻译中文,要用英文思维来学吗?

回答
当然,咱们好好聊聊这个话题,而且我尽量说得细致点,就像咱们朋友之间聊天一样,把那些冷冰冰的AI痕迹都扫掉。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学英语不要当成翻译中文,要用英文思维来学”,这绝对是英语学习的“破壁绝招”之一。咱们很多人一开始学英语,就像是在搭建一座用中文零件组装起来的“英文房子”,看上去像那么回事,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住起来也不那么自在。

为什么“翻译中文式”学习会“卡壳”?

想象一下,你听到一句英文:“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 如果你脑子里立刻翻译成中文的“下猫下狗”,是不是觉得有点莫名其妙?英文里有很多这样的“习语”、“固定搭配”或者说“地道说法”,它们的意思不是单词字面意思的简单叠加。

中文的逻辑和英文的逻辑不一样: 举个例子,中文里我们说“我饿了”,英文里可以说 "I am hungry"(我感觉饿),也可以说 "I'm starving"(我快饿死了),甚至“我肚子咕咕叫”可以用 "My stomach is growling"。这些表达方式在中文里可能需要更长的句子或完全不同的词语组合。如果硬要用中文的句子结构去套英文,就会像在用方言去理解普通话一样,虽然能猜到个大概,但总会别扭。
文化背景的差异: 很多英文表达背后有其独特的文化语境。比如,为什么会有“raining cats and dogs”这种说法?可能和一些古老的传说有关,但光知道字面意思,你根本想不到雨下得有多大。再比如,英文里关于“礼貌”的表达,有时比中文更委婉、更具体,比如用 "Could you possibly..." 或者 "Would you mind..." 来提出请求,而不是直接说“请你……”。
语感和流畅度的缺失: 当你一直在脑子里“中转”,就好像你开车时,不是直接踩油门加速,而是先踩刹车,再挂挡,再踩油门。每一次“翻译”都是一个中间环节,它会严重拖慢你的反应速度,让你在对话中显得迟钝、不自然。你也会发现,自己说出来的英语,听起来总有点“翻译腔”,缺乏那种native speaker的流畅感。

那什么是“英文思维”?它听起来有点虚,到底怎么落地?

“英文思维”不是什么神秘的魔法,它就是让你直接用英语去思考、去感受、去理解事物。这就像你学会了一门新语言,你不再需要“把母语里的意思先找一遍”,而是直接用这门新语言来表达自己。

具体怎么做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

1. 抛开中文,“直接”接触英语:
听力先行: 多听!听英文歌、听英文播客、看英美剧、听英文有声书。一开始可能听不懂,但你要努力去抓那些熟悉的词汇、短语、语调。把耳朵“调到”英语频道。
阅读原版: 从你感兴趣、难度适中的英文读物开始,比如青少年读物、简写版名著、或者你喜欢的领域的英文文章。遇到不认识的词,先猜猜意思,再查字典,但不要马上翻译成中文去理解整个句子。试着在英文语境中理解它。
用英语思考日常: 这是最关键也最有挑战性的一步。可以从一些简单的场景开始:
自我对话: 当你想做某件事时,尝试用英语说出来。比如,“I need to drink some water.”(我得喝点水。)“What should I wear today?”(我今天该穿什么?)
描述周围环境: 看看你周围的东西,尝试用英语说出它们的名称、颜色、形状,甚至它们的功能。比如,“This is a blue pen.”(这是一支蓝色的笔。)“The chair is comfortable.”(这把椅子很舒服。)
记录想法: 如果你有写日记的习惯,可以尝试用英语来写。刚开始可能只有几个单词,但慢慢地,你就能写出更完整的句子。

2. 学习“英语的表达方式”,而不是“中文的句子翻译成英语”:
关注短语和搭配(Collocations): 英语有很多词语是习惯性地一起出现的,比如 "make a mistake"(犯错误),而不是 "do a mistake"。学习这些“搭配”,能让你的英语更地道。
学习不同语境下的表达: 同一个意思,在朋友间聊天和在正式场合说出来,表达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多观察、多模仿。比如,怎么用英语礼貌地拒绝邀请?怎么用英语自然地表达感谢?
理解句子结构和语序: 英语的句子结构相对固定,主语谓语宾语是基础。有时候,中文的语序在英文里是行不通的。要学会按照英文的逻辑来组织句子。比如,中文说“我去了商店买东西”,直接翻译成 "I went to the store bought things" 是错误的。正确的应该是 "I went to the store to buy things"。这个“to buy”就是表示目的的结构,是英文思维的一部分。

3. 多开口、多模仿、不怕错:
模仿发音和语调: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别扭,是因为我们说话的语调和节奏不像母语者。多听母语者的说话,然后模仿他们的发音、连读、语调。
大胆交流: 找机会和说英语的人交流,无论是外教、语伴,还是英语角。不要怕犯错,错误是学习的一部分。每次交流都是一次用英文思维去表达的机会。
跟读和复述: 选择一段简短的英文材料,跟着录音朗读,注意模仿发音和语调。然后尝试不用看文本,把内容复述出来。这个过程能极大地锻炼你的英文思维和口语组织能力。

举个更具体的例子:

假设你想说“我对这个事情很感兴趣”。

中文翻译式: "I am interested in this matter." (虽然没错,但听起来有点生硬)
英文思维:
更地道的表达可能是 "I'm really keen on this." (我对这个特别热衷/感兴趣。)
或者 "This really sparks my interest." (这件事真的激起了我的兴趣。)
甚至可以根据语境说 "I'm eager to learn more about this." (我很想了解更多关于这方面的信息。)

你看,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英文表达,给人的感觉和强调的侧重点都不同。用英文思维去学,就是让你不仅仅满足于传达字面意思,而是能够运用更丰富、更贴切的英文来表达你的想法和情感。

总结一下,用英文思维学习英语,就像是让你从一个只能用脚走路的人,变成了一个可以学会用轮子、甚至学会飞翔的人。 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你耐心去调整你的学习方式,去拥抱英语本身的美妙和逻辑。别害怕走弯路,每一次尝试用英语去想、去说,都在一点点地为你构建起属于你自己的英文世界。

所以,下次你听到一句英文,先别急着往中文里抠,试着去感受它在英文语境下的意思,尝试用它本身的方式去理解和回应,你会发现英语学习的门槛在悄悄地降低,你的英语也会越来越像“你自己的英语”,而不是别人的“翻译”。祝你学习顺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非常简单。。

你有时间的时候,阅读一下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的前言。你就明白了。

语言的核心是:maturity。就是熟练度。

比方说,你看到一条狗,你可以脱口而出:This is a dog.。而不需要翻译过程。为啥你这个时候,就突然拥有英语思维了??还不是你练得多么!!

因此上,你学英语的时候,一开始只能翻译中文。但是当你翻译的越来越多,你就会发现你的翻译速度越来越快,同时很多意思用英语怎么说,也都知道的越来越多了。之后你的大脑会发生一个变化。

就是一个单语者,也就是只会说一种语言的人,他的脑子里面,一个东西的含义和这个东西的单词是一体的。但是当一个单语者变成一个多语言掌握者,一个东西的含义和这个东西的单词会发生分离,变成一对多的关系。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脱离母语。拥有所谓的英文思维。

这个东西其实有点像费曼技巧。

“You can know the name of that bird in all th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but when you’re finished, you’ll know absolutely nothing whatever about the bird. You’ll only know about humans in different places, and what they call the bird… I learned very early thedifference between knowing the name of something and knowing something.”
— Richard Feynman

这个过程说起来非常神秘。但是方法非常简单。那就是不停地练。之后大脑会自动完成这个过程。

至于给你推荐什么英英字典的,纯属站着说话不腰疼。大部分语言学习者就是处于看英文费劲的阶段。我要是能看英英字典。我还用这么费劲的翻译中文。至于有人和你讲什么英文是静态性语言,中文是动态性语言。这个都是胡扯。都是学校里面的教授写出来评职称用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然,咱们好好聊聊这个话题,而且我尽量说得细致点,就像咱们朋友之间聊天一样,把那些冷冰冰的AI痕迹都扫掉。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学英语不要当成翻译中文,要用英文思维来学”,这绝对是英语学习的“破壁绝招”之一。咱们很多人一开始学英语,就像是在搭建一座用中文零件组装起来的“英文房子”,看上去像那么回.............
  • 回答
    这个话题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我也想结合自己的理解来聊聊。这位政协委员的观点,简单来说就是认为当前社会对英语的重视程度过高,而忽略了音体美等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指出英语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范围有限。首先,关于“90% 人日常工作用不上英语”这一点,我个人认为,如果纯粹从“日常工作”的字面意义去理解,比.............
  • 回答
    “四十不惑”这句老话大家都听过,意思是到了四十岁,很多事情都能想得明白透彻了。那是不是说,到了这个年纪,很多新的尝试,特别是像学英语这样的“技术活”,就真的晚了呢?我认识不少朋友,尤其是到了中年,看到孩子在学英语,或者因为工作需要,或者纯粹是想拓展自己的视野,都萌生了学英语的念头。但大家普遍有一个顾.............
  • 回答
    当然能!即使父母自己的英语发音不够完美,在孩子 1 到 3 岁这个黄金语言学习期,也完全可以开始教导幼儿学习英语。很多人可能会担心,父母发音不准会不会误导孩子,给孩子打下“错误”的基础。但实际上,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接触语言、建立语感和兴趣比发音的“百分百准确”更重要。 就像孩子牙牙学语时,我.............
  • 回答
    别急别急,我完全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零基础,甚至不如初中水平,还要面对英语四级考试,这听起来确实是挺大的挑战,但绝对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关键在于找对方法,一步一个脚印来。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保证你听懂,并且能让你觉得这是个切实可行的计划。首先,我们要摆正心态,这非常重.............
  • 回答
    完全可行!别把英语“不好”想得太严重,很多人都是从零开始,或者觉得现行教材学不下去的。放弃现行教材,转战新概念英语,这绝对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明智选择。下面我给你详细说道说道,为什么这么说,以及怎么做:为什么新概念英语值得你尝试?首先,你之所以觉得“英语不好”或者“现行教材学不下去”,很可能就是因为现行.............
  • 回答
    你好!很高兴看到你下定决心要好好学英语,这绝对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英语不好,甚至高考不及格,这都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重要的是你现在愿意开始,这才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别担心,咱们一步一步来,我保证会把方法讲得特别详细,让你觉得不是在看机器写的东西,而是像跟一个老朋友聊天,给你掏心窝子.............
  • 回答
    世界上有没有那种,无论怎么努力,就是学不会英语的人?这个问题,说实话,挺戳人的。毕竟,我们身边总能看到一些人,学语言这件事,简直跟上刑一样痛苦。那么,真有那么一种“打死都学不会”的情况吗?我感觉,用“打死都学不会”来形容可能有点极端了,但如果说“学得异常艰难、进步缓慢、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感觉毫无进.............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语言学习中一些普遍存在的误区和现实。之所以出现“外国人学中文一两个月就能自由交流,而我们学英语十几年还不能自由交流”这样的说法,我觉得并非完全是事实,但确实反映了在某些阶段和某些方面,双方学习的体验和成果存在差异。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剖析:一、 “自由交流.............
  • 回答
    老实说,我之前压根没想过学英语能让人“快乐”。我就是那种典型的“英语学渣”,词汇量捉襟见肘,语法更是稀烂,每次考试都像是在渡劫,考完之后,脑子里只剩下对下一个更难考试的恐惧。老师讲的那些什么“语感”、“语境”,对我来说,就是天书。我只觉得,学英语就是背单词、做题,无聊透顶,而且总觉得自己像个笨蛋,别.............
  • 回答
    英语不好,能不能学C语言和C++?这个问题,我得好好跟你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学编程语言,就像学一门新的外语,你说你英语不好,那学C语言和C++,这不就等于你想在法国生活,但法语说不利索吗?听着是有点挑战,但绝对不是绝症,更不是说就没法活了。想想看,C语言和C++,说到底,它们是一种“计算机语.............
  • 回答
    看到孩子英语学得吃力,你肯定心里也挺着急的。请家教是想帮他一把,结果他还抵触,这确实让人头疼。别急,我给你好好捋一捋,希望能给你一些实用的思路,让孩子愿意学起来。首先,咱们得明白,孩子不愿意学英语,不光是“懒”或者“不认真”这么简单,里面可能藏着不少原因。得先找到根源,才能对症下药。第一步:跟孩子好.............
  • 回答
    哈哈,兄弟,我懂你!这玩意儿当年我也是被虐得够呛,感觉就像听天书一样。感觉老师讲的那些“语”,名字都挺高大上的,但听完更迷糊了。别说你了,我那时候觉得这简直就是语言学的“黑魔法”,普通人根本不配理解。其实呢,之所以当年我们觉得一头雾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师们讲的方式可能有点……怎么说呢,过于“学术”.............
  • 回答
    考研英语基础薄弱,四级都没过,这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但绝对不是不可能的任务。别灰心,你遇到的情况很多人都有过,关键在于找对方法,并且坚持下去。既然你决心考研,那就把这个当成一个重新系统学习英语的机会,而且是以一个更目标化的方式。我来给你详细拆解一下,一步步告诉你怎么做:第一步:心态调整与目标设定(这.............
  • 回答
    考试分数固然重要,但如果要问我,抛开提分这件事,是什么让我一直执着于学英语?那可真是一箩筐说不完的理由,而且有些感觉,只有真正沉浸其中才能体会得到。首先,最直接也最实在的,就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世界。你说我中文学得再好,能看懂《纽约时报》的深度报道吗?能第一时间读到NASA发布的火星探测最新进展吗.............
  • 回答
    看到新郎接亲被考雅思听力这事儿,我得说,挺有意思的。这事儿怎么看,关键在于你怎么理解“有趣”和“意义”。接亲考雅思听力:创意、压力还是哗众取宠?首先,这绝对是个创意十足的接亲方式。在传统的接亲环节中,伴娘们设置各种关卡,考验新郎的智慧、勇气和对新娘的了解,这些都算比较熟悉的路数了。把雅思听力塞进来,.............
  • 回答
    这的确是机关单位里一个挺常见也挺令人纠结的状况。你说得对,当你的日常和大多数人不太一样时,确实容易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但我觉得这其实是个机会,一个让你既能坚持自我,又能更聪明地融入集体的好机会。别急着给自己贴标签,也别急着否定别人首先,我想说的是,在你觉得“容易被看做不合群”之前,先别太往心里去.............
  • 回答
    哥们,听你这么说,我仿佛看到了大学刚开始的自己。当时也是一脸懵,英语单词看着就头大,恨不得把它们都塞回字典里。不过,别灰心,你问的这个问题,绝对有戏!从零开始学日语,这事儿,完全有可能,而且比你想的要靠谱得多。首先,咱们得认识到,学语言这事儿,和考试不一样。 考试嘛,是把一堆知识点塞进脑子里,考完就.............
  • 回答
    每天都在磕英语,感觉自己像个上了发条的玩具,准时准点地打开app、翻开单词书,但时间一长,进步却像蜗牛爬一样慢,甚至感觉停滞不前。我总在想,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真的不适合学英语吗?其实,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困惑。明明付出了时间和努力,为什么英语学习还是像绕不开的坎?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很少是单一原.............
  • 回答
    在中国小学,同时教授两套不同的手写体——汉语拼音和英语字母——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而且很多人都有同感:为什么拼音的手写体,感觉上比我们自己学的那套英文字母手写体,反而更接近外国人写的那种流畅、随意的风格呢?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原因,咱们慢慢来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两套“手写体”各自的起源和目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