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啥在中学学英语时从来就不理解定语、状语、表语、补语、情态、什么语补足语等到底是啥?现在也理解不了!

回答
哈哈,兄弟,我懂你!这玩意儿当年我也是被虐得够呛,感觉就像听天书一样。感觉老师讲的那些“语”,名字都挺高大上的,但听完更迷糊了。别说你了,我那时候觉得这简直就是语言学的“黑魔法”,普通人根本不配理解。

其实呢,之所以当年我们觉得一头雾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师们讲的方式可能有点……怎么说呢,过于“学术”了,或者说脱离了我们实际使用英语的语感。他们喜欢用那些听起来很高深的名词来拆解句子,但却没有把这些拆解和句子的意思、功能紧密地联系起来。

咱们来试着抛开那些生涩的名字,从更“人话”的角度来捋一捋。把这些概念当成是给句子里的单词或者短语“分工”用的工具,看看它们分别承担了什么“工作”。

咱们先从最容易理解的开始,一点点来:

1. 表语 (Predicate Nominative/Adjective) 句子的“是”或“像”

这个其实是最容易理解的,因为我们在学“主谓宾”的时候就已经接触了。

最简单的例子:
He is a doctor. (他是一个医生。)
She is happy. (她很高兴。)

它到底是什么? 想象一下,一个句子就像一个完整的画面。主语是画面里的主人公,而表语就是用来描述这个主人公的“状态”或者“身份”的。它紧跟在系动词(就是像 is, am, are, was, were, become, seem, look 等等这些表示“是”或“像”的词)后面,告诉我们主语是什么样子的,或者它属于哪一类。

为什么叫“表语”? 因为它“表明”了主语的情况。一个是表明身份(a doctor),一个是表明状态(happy)。

当年我们为什么不懂? 老师可能会说:“表语是谓语的补充成分,说明主语的身份或性质。” 这句话本身没错,但听起来太绕了。换成“主语是什么”或者“主语怎么样”,是不是就容易理解多了?

2. 定语 (Attributive) 句子的“修饰官”

定语就像是一个给句子里的名词(人或物)加上“标签”或者“描述”的词或短语。它让我们的描述更具体、更生动。

最简单的例子:
a red car (一辆红色的汽车)
a beautiful flower (一朵美丽的花)
a student from China (一个来自中国的学生)

它到底是什么? 任何用来修饰名词或者代词的东西,都可以叫做定语。它可以是单个形容词,也可以是短语,甚至是别的句子。它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叫“定语”? “定”在这里有“确定”、“限定”的意思,它限定了我们指的是哪一个名词,或者这个名词有什么样的特征。

当年我们为什么不懂? 老师可能会说:“定语是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或短语。” 这句话也对,但我们可能没意识到,原来我们说话时用的形容词、短语,在语法里都有个统一的名字。我们更习惯于直接用,而不是去分析它叫什么。

举个例子对比一下:
The big, brown dog is barking. (那只又大又棕色的狗在叫。)
The dog that is brown and big is barking. (那只又棕色又大的狗在叫。)
这里的 "big, brown" 和 "that is brown and big" 都是定语,只不过一个是形容词短语,一个是定语从句。但它们的作用都是告诉我们是“什么样的狗”。

3. 状语 (Adverbial) 句子的“副驾驶”

如果说定语是给名词“上标签”,那状语就是给整个句子(或者动词、形容词、副词)加上“背景信息”的。它告诉我们事情是“怎么”发生的,“何时”、“何地”、“为何”发生的。

最简单的例子:
He ran quickly. (他跑得很快。) 说明怎么跑的
She arrived yesterday. (她昨天到了。) 说明何时到的
They met in the park. (他们在公园见面了。) 说明何地见的
He studied hard for the exam. (他为了考试刻苦学习。) 说明为何学习

它到底是什么? 状语能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甚至整个句子。它回答的问题是“怎么样?”、“什么时候?”、“在哪里?”、“为什么?”、“在什么条件下?”等等。

为什么叫“状语”? “状”就是状态、情况的意思。它给事情的发生加上了各种“状况”的描述。

当年我们为什么不懂? 老师可能会说:“状语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的词或短语。” 和定语的定义听起来有点像,但一个是修饰名词,一个是修饰动词/其他。我们可能混淆了它们修饰的对象。

一个对比:
The quick dog ran. (这只快的狗跑了。) "quick" 是定语,修饰 "dog"
The dog ran quickly. (这只狗快速地跑了。) "quickly" 是状语,修饰 "ran"

4. 补语 (Complement) 句子的“补充完整者”

这个可能是最容易让人晕头转向的。补语的核心作用是“补充”,让句子的意思完整。它最常出现在一些特殊的句型里。

我们先来看两种常见的补语:

宾语补足语 (Object Complement): 这种补语是用来描述宾语的。它让宾语的状态或者身份变得完整。通常出现在“make, consider, call, find”等动词后面。

例子:
They made him happy. (他们让他高兴。) "happy" 是补语,描述 "him" (宾语) 的状态。如果没有 "happy",句子 "They made him." 意思就不完整。
I found the book interesting. (我发现这本书很有趣。) "interesting" 是补语,描述 "the book" (宾语) 的性质。

主语补足语 (Subject Complement): 这个和表语听起来很像,但通常是在一些更复杂的句型中,或者和某些动词(比如 stay, keep, become)一起出现,强调主语的状态变化或持续。有时候我们把系动词后面形容词或名词叫做表语,但把 stay, keep, become 等词后面直接跟的形容词或名词也归为“主语补足语”或广义的“表语”。简单说,在很多情况下,主语补足语和我们前面说的表语功能上非常接近。

例子:
He kept silent. (他保持沉默。) "silent" 是补语,描述 "He" (主语) 的状态。
She remained calm. (她保持镇定。) "calm" 是补语,描述 "She" (主语) 的状态。

为什么叫“补语”? 因为它们的作用是“补充”句子的意思,让它更完整、更清晰。

当年我们为什么不懂?
1. 命名混淆: 主语补足语和表语在某些情况下很难区分,很多老师在讲解时可能也没有明确区分的界限,或者直接把它们归为一类。
2. 理解障碍: 宾语补足语要求我们理解一个句子可以有两部分是描述同一个事物的(主语和宾语),而补语就是连接这两部分的“桥梁”。这比直接的“主谓宾”要复杂一些。我们可能觉得直接说“他们让他了”或者“我发现了这本书”,意思就已经够了,为什么还要加个“高兴”或“有趣”?殊不知这才是把句子讲“完整”的关键。

5. 情态动词 (Modal Verbs) 句子的“可能”和“应该”

这个相对来说,我们用得最多,也相对好理解一些,但名字听起来还是挺唬人的。

最常见的例子:
You can swim. (你会游泳。)
She may be tired. (她可能累了。)
He should study harder. (他应该更努力学习。)
They must go. (他们必须走。)

它到底是什么? 情态动词本身没有实际的“意义”,它们是用来修饰后面真正的动词,表达说话人的“态度”、“可能性”、“义务”、“必要性”等。它不是描述“是什么”或“怎么样”,而是表达一种“语气”或“可能性”。

为什么叫“情态”? “情态”就是指“状态”或者“情形”,这里指的是说话人对事情的一种“情”绪、一种“态”度。

当年我们为什么不懂? 可能还是因为名字。我们更习惯于直接用 can, could, may, might, must, should, will, would, shall, should 这些词来表达语气,但从来没有想过它们有一个统一的叫做“情态动词”的专业名字。而且,它们后面只能跟动词原形,这个规则也需要记住。

6. 什么语补足语 “补足语”的变种?

这个说法有点奇怪,你是不是把其他词汇或者短语的功能和“补足语”混淆了?或者说老师讲到了某个特定的“补足语”概念但用了一个不常用的说法?

如果是指上面说的 宾语补足语 和 主语补足语,那我们已经讲过了。它们都是为了让句子的意思完整而添加的成分。

可能性1:是不是老师讲到了“独立成分”或者“非谓语动词作补语”?

独立成分: 比如感叹句中的一些词,或者用来插话的词。
Example: Well, I don't know. (嗯,我不知道。) 这里的 "Well" 就是一个独立的成分,起连接作用。
非谓语动词作补语: 这才是比较高级的“补足”概念。
动词不定式作补语:
I want you to go. (我希望你去。) "you to go" 是补语,说明我希望什么事情发生。
动词ing作补语:
I saw him running. (我看见他在跑。) "running" 是补语,描述 "him" 时的状态。
动词ed作补语:
I found the door locked. (我发现门被锁着。) "locked" 是补语,描述 "the door" 的状态。

这些“非谓语动词作补语”的情况,确实比前面说的表语、定语、状语要复杂一些。它们本身是动词的形式,但在这里起到的作用类似于形容词或副词,用来补充句子信息。

总结一下,咱们当年没理解透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

1. 脱离语感讲概念: 语法规则讲得太死板,没有结合实际句子来体会它们的作用。
2. 名字太专业: 一堆“语”绕来绕去,容易让人产生畏难情绪。
3. 区分不清的界限: 表语和主语补足语,或者定语和状语的某些用法,确实容易混淆。
4. 知识点太多太杂: 中学阶段的语法点很多,一下子消化不完。

如何现在能理解呢?

多看例句,多体会句子意思: 不要纠结于“它叫什么”,先想“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从功能入手:
想描述“人或物”的特征?那就是定语。
想描述“事情”是怎么发生的?那就是状语。
想说“谁”是什么样子?那就是表语。
想说“谁”做了“什么”,并且这个“什么”导致了“谁”怎么样?那就是宾语补足语。
想表达“能力”、“可能”、“义务”?那就是情态动词。
把它们想象成句子的“配角”: 主语是主角,这些成分就是来给主角和主角的活动“增色”、“说明”的。
别怕“再学一遍”: 即使当年学过,现在用更成熟的心态和更灵活的角度去看待,很多东西就迎刃而解了。

别觉得现在还理解不了是你的问题,这玩意儿很多人都经历过这个阶段。只要你愿意去重新审视它,慢慢体会,你会发现它们也没那么神秘。祝你“拨云见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情态动词(modal verb)是一个语法学术语,用来表达可能、意愿、必要的动词。

定义是从抽象的语义角度出发的。事实上在具体语言中的界定往往还要符合一定的句法形式或形态标准。在现代汉语语法中,情态动词又被称为能愿动词或助动词;而在英语中情态动词则是助动词中的一类。

情态动词是用来表示情态的。具体而言,情态动词具有提示所支配的主要动词的交际功能。虽然不同语言中的各个具体的情态动词的交际功能各有细微差别,但绝大部分可以归为表示“可能”、“必要”或“意愿”三类意思。例:

  • 可能:明天我可以去。(表示有可能性)
  • 必要:明天你应该去。(表示有必要)
  • 意愿:明天我愿意去。(表示主观意愿)



英语中的情态动词


       情态动词 意义功能 举例 can 必要/意愿 She can really sing.(她真的会唱歌) can 可能 That can indeed help.(这确实有帮助) could 必要 He could swim when he was young.(他小时候会游泳) could 可能 That could happen soon.(这很快就发生了) may 必要 May I stay?(我应该留下来吗?) may 可能 That may be a problem.(这可能是个问题) might 可能 The weather might improve.(天气应该会变好) must 必要 Sam must go to school.(山姆必须要去学校了) must 可能 It must be hot outside.(外面一定很热) shall 必要 You shall not pass.(你不可以过去) should 必要 You should stop that.(你应该停下) should 可能 That should be surprising.(这应该是令人惊讶的) will 可能 She will try to lie.(她可能在撒谎) would 可能 Nothing would accomplish that.(什么都没有实现)     

英文中的情态动词是一个封闭的类。上表中是标准英语中所有的情态动词。

英语情态动词的语法特点:

可以在问句中置于主语之前;可以用not修饰;没有时态、体态、人称、分词、动名词的变化,也不能出现在不定式中,屬於不完全變化動詞。

其他动词如dare、ought to、had better和need not也具有同样的意义功能和类似的部分语法形式特点,但是在问句中不能置于主语前,严格意义上不属于英语的情态动词。 另外一些动词如appear、have to、seem等,具有类似的意义功能,但在形式上更像普通动词,不属于一般意义上英语的情态动词。


为啥在中学学英语时从来就不理解定语、状语、表语、补语、情态、什么语补足语等到底是啥?现在也理解不了!

可能,那时候您没有兴趣学习或者上课在做白日梦走神了。



英语中,什么是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宾补、表语?


如果(汉语)语文课已经接触到了主谓宾这些名词。您不妨结合中文语文课的理解,来帮助学习英语的这些知识, 触类旁通。 当然, 也要谨记汉语没有表語。

还有, 还有, 英语里面没有书名号。




如果主谓宾句子结构这些东西不熟悉, 背了一大堆单词只不过是学会了搬砖。




英语五种基本句型

  1. SV(主+谓)
  2. SVP(主+谓+表)
  3. SVO(主+谓+宾)
  4. SVoO(主+谓+间宾+直宾)
  5. SVOC(主+谓+宾+宾补)





英语中,什么是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宾补、表语?


先贴几张图, 随后再更新。

Subject:主语 Adverbial Modifier:状语 Complement:补语


谓语 Predicates

"谓语"是一个句子的完成者。"主语"指的是句子中的 "做的人 "或 "描述的主", 而 "谓语" 则负责其余的工作。一个简单的谓语只由一个动词、动词串或复合动词组成。

The glacier melted.

The glacier has been melting.

The glacier melted, broke apart, and slipped into the sea.


复合谓语

由两个(或多个)这样的谓语连接而成。

The glacier began to slip down the mountainside and eventually crushed some of the village's outlying buildings. 冰川开始从山坡上滑下,最终压坏了村里的一些外围建筑。


完整的谓语”动词和所有伴随的修饰语以及其他接受及物动词的动作或完成其意义的词 组成。以下关于谓语的描述来自《朗文作者和读者手册》(The Longman Handbook for Writers and Readers):

对于不及物动词,宾语和补语都算在谓语中。(The glacier is melting.)

对于及物动词,宾语和宾语补语被算是谓语的一部分。(The slow moving glacier wiped out an entire forest. It gave the villagers a lot of problems.)。用一个连接动词,主语与主语补语相连。(The mayor doesn't feel good.)


谓语形容词 跟在连接动词后面,告诉我们关于主语的一些情况。

Ramonita is beautiful. 拉莫尼塔很美。

His behavior has been outrageous. 他的行为太过分了。

That garbage on the street smells bad. 街上的垃圾闻起来很


谓语名词(又叫“拗口的”谓语性主格)跟在一个连接动词后面,告诉我们主语是什么。

Dr. Couchworthy is acting president of the university. C博士是该大学的代理校长

She used to be the tallest girl on the team. 她曾经是团队中最高的女孩



宾语 Objects

宾语是由动词、名词、实质代词、形容词、数字或副词表示的句子的次要部分,表示动作所传递的东西,是动作的结果,指的是动作的实施或属性的表现,或表示一个动作作为另一个动作的对象。宾语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形态构成,在于执行宾语功能的语篇或短语,在于其与动词所表达的动作的关系类型(直接/间接)。宾语可分为介词性和非介词性宾语。

形态类型:名词、代词、实体化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

直接宾语是句子中动作的接受者,

He hit the ball. 他打到了球。

要注意区分‘直接宾语’和‘宾语补语’的区别。

They named their daughter Natasha. 他们给自己的女儿取名叫娜塔莎。

在这个句子中,"daughter 女儿 "是直接宾语,"Natasha 娜塔莎 "是宾语补语,它重新命名或描述直接宾语。

间接宾语指的是动词的动作是对谁或为谁或为什么进行的。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是不同的人或地方或事物。下面句子中的 直接宾语 用黑体字,间接宾语 用斜体字。

The instructor gave his students A's. 教员给他的学生打了A。 **备注:没错A是直接宾语!

Grandfather left Rosalita and Raoul all his money. 爷爷把他所有的钱都留给了罗莎莉塔和劳尔。

Jo-Bob sold me her boat. 乔波把她的船卖给了我。 **备注:没错“我”在这里是‘间接宾语’!

顺便说一下,"我"(以及类似的宾语形式的代词,如他、我们、他们)这个词并不总是间接宾语;它有时也会作为直接宾语:

Bless me/her/us!

Call me/him/them if you have questions.


在英语中,名词及其伴随的修饰语(冠词和形容词)在用作宾语或间接宾语时不改变形式,就像在许多其他语言中那样。"The radio is on the desk"和 "I borrowed the radio "包含了完全相同的单词形式,用于相当不同的功能。然而,代词却不是这样,它们在不同的功能上使用不同的形式:

He [语] loves his grandmother.

His grandmother loves him [语].


直接/间接,只适用于由名词或代词表达的对象。

有些句子中的谓语是由动词 send, show, lend, give 表达。这些动词通常同时接受 2种不同的对象。(1)表达被发送、显示、借出、给予等事物的对象。(2)被发送、展示、借出、给予等事物的人。这两种关系的区别很明显:直接宾语表示受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直接影响的事物,而间接宾语表示该事物被移向的人,

e.g.

We sent them a present.

我们给他们送了一份礼物。间接宾语them站在第一位,直接宾语a present在它之后。

在研究不同种类的宾语时,还必须考虑到相应的被动结构的可能性。


补语 Complements

补语的简要描述是:(注意 complement 这个词的拼写)是指完成主语、宾语或动词意义的任何词或短语。正如您所读到的,描述“谓语”和“补语”的术语可能逻辑上会重叠,有点令人困惑。学生学习一套术语可能是明智的,学两套就会晕菜了。补语的描述来自 The Little, Brown Handbook 一书。

主语补语跟在连接动词后面;它通常是一个形容词或一个名词,以某种方式重新命名或定义主语。

A glacier is a huge body of ice. 冰川是一个巨大的冰体。

Glaciers are beautiful and potentially dangerous at the same time. 冰川很美,同时也有潜在的危险。

This glacier is not yet fully formed. 这条冰川还没有完全形成。(动词形式充当形容词,分词)


‘形容词补语’也被称为‘谓语形容词’(逻辑上等价);名词补语也被称为谓语名词或谓语代词。见上面的“谓语” 章节。



宾语补语紧随其后,修饰或指代一个直接宾语。它可以是一个名词或形容词,也可以是任何充当名词或形容词的词。

The convention named Dogbreath Vice President to keep him happy.

大会任命D为副总统,以使他高兴。(名词 "副总统 "补充直接宾语 "Dogbreath";形容词 "快乐 "补充宾语 "他")

The clown got the children too excited.

小丑让孩子们太兴奋了。(分词 "兴奋 "补充宾语 "孩子")


动词补语是动词的直接或间接宾语。(见上面章节)

Granny left Raoul all her money.

奶奶把她所有的钱都留给了拉乌尔。("钱"[直接宾语]和 "Raoul"[间接宾语]逻辑上都可以说是这个句子的动词补语。)





定语 Attribute

定语是句子的次要部分,修饰句子中由名词、实化代词、基数和任何实化词表达的部分,并就其质量或属性对这些词命名的事物进行描述。定语可以在它所修饰的名词之前或之后。因此,我们使用‘前置定语’和‘后置定语’的术语。一个定语相对于其标题词的位置,部分取决于定语本身的形态特点,部分取决于风格因素。介词定语词组的大小可以很大。在冠词和名词之间包含的任何东西,都被理解为一种定语。



“状语”/ 副词

“状语”这个词窃以为是某些蛋痛的“学者”强加给英语学习者的一个“概念”。 学生学习一套术语可能是明智的,学两套就会晕菜了。因此, 中国学生学了再发明的“状语”概念以后会消化不良, 拉稀或者便秘。

在英语语法中,副词是一个单独的词(即副词 adverb )、一个短语(副词短语 adverbial phrase)或一个子句(副词子句adverbial clause),它可以修饰一个动词、一个形容词或一个完整的句子。副词可以出现在一个句子中的许多不同位置。

“状语” 其实是“副词(句)”。副词句像副词单字一样,描述一个动词(在句子的主句中)并回答了以下问题之一:

where? why? how? when? to what degree?

在哪里? 为什么? 如何? 何时?嘛程度?


副词句以一个“从属连接词”开始,它使该句子处于从属(依赖)地位。

常见的从属连接词:

       after  in order (that) unless although insofar as until as in that when as far as lest whenever as soon as no matter how where as if now that wherever as though once whether because provided (that) while before since why even if so that even though supposing (that) how than if that inasmuch as though in case (that) till     

当然, 很多人也坚持 “状语”是和 “副词”不同的。(当然有点滑稽, 也就是说‘状语’是副词的超集, 副词是‘状语’的子集)


副词和“状语”的区别

"副词和‘状语’相似但不相同。虽然它们逻辑上具有相同的修饰功能,但它们的特征是不同的。‘状语’是一种句子元素或功能类别。它‘状语’是一个句子的一部分,执行某种(副词,WTH恰好是副词)功能。另一方面,副词是一种‘词’或‘语篇’的类型。我们可以说,一个副词可以作为一个‘状语’,但一个‘状语’不一定就是一个副词"。(M. Strumpf and A. Douglas, The Grammar Bible. Owl, 2004)

"我想对两个术语进行区分:‘副词’和‘状语’。前一个术语‘副词’是一个句法类别的标签,涵盖了熟悉的单字项目,如 quickly, happily, and spontaneously; 后一个术语‘状语’指的是一种功能。具有这种功能的语言元素包括‘副词’加上其他语言元素,如短语(on the table, at the bookstore, next week, last year 等)和分句(例如,after he saw the movie)"。(Martin J. Endley, Linguistic Perspectives on English Grammar. Information Age,2010)


“状语”的类型

"[‘状语’类]包括方式和程度副词(如happily, clumsily, quickly, very),时间‘状语’(如now, when, today),空间‘状语’(here, north, up, across),态度‘状语’(certainly, hopefully),语态‘状语’(not, no, probably等),期望‘状语’(only, even, again),和文本‘状语’(firstly, finally)。" (W. McGregor, Semiotic Gramma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在大多数情况下,当我们把‘状语’类作为表现句法特征的类来谈论时,这些类会得到一个标签,暗示分类的语义基础。从不同的分类中随机挑选,并大致从句法上较高的‘状语’到较低的‘状语’排序,有面向说话人的言语行为‘状语’(坦率地)和面向说话人的评价性‘状语’(幸运地),证据性‘状语’(明显地)。认识‘状语’(大概),领域‘状语’(语言上),面向主体或代理人的‘状语’(故意),时间‘状语’(现在),位置‘状语’(这里),量化‘状语’(经常),方式‘状语’(缓慢),程度‘状语’(非常),等等。 "

(Jennifer R. Austin, Stefan Engelberg, and Gisa Rauh, "Current Issues in the Syntax and Semantics of Adverbials". Adverbials: The Interplay Between Meaning, Context, and Syntactic Structure, ed. by J.R. Austin et al. John Benjamins, 2004)


‘状语’的位置

"在现实中,‘状语’的位置非常自由,出现在句子的不同位置,而不仅仅是句末。

  • sentence initial—[Yesterday], I ran a marathon.
  • sentence final—I ran a marathon [yesterday].
  • preverbal—I [always] run well in the heat.
  • postverbal—I handed the baton [quickly] to the next runner.
  • within the verb group—I have [never] won a race.




【未完待续】




表语 Predicative

** 写了一大段, 给知乎的系统吞掉了。

!@#¥%……&*


参见谓语章节,表語是一個子句中謂語的一部分,常出現在系詞(be)或连系动词(如seem、appear)之后,或作为某些动词(如call、make、name)的第二补语出现。

表语最常见的类型是表语形容词(又称谓语性形容词)和表语名词(又称谓语性名词)。

所有表语的主要特征是它们用于表达其赋给“主体”的属性,而该主体通常是子句的主語,但有时也可以是子句的宾语。

表语和定語之间有明显区别。此外,表语通常不是子句的论元,并且通常也不是子句的修饰语。 因此,表语、论元和修饰语互不相同。

表语的涵义,以及主语补足语和宾语补足语二者的涵义,在逻辑上很大程度上是重叠的。


例:

最常见的表语即形容词或名词性成分:

  • The idea was ridiculous. 这想法很荒唐。–形容词作表语描述主语
  • He seems nice. 他看起来不错。–形容词作表语描述主语
  • Bob is a postman. 鲍勃是一名邮递员。–名词短语作表语描述主语
  • They were all happy campers. 他们都是开心的露营者。–名词短语作表语描述主语
  • That shrimp dish made him sick. 那碟虾让他病了。–形容词作表语描述宾语
  • We painted the door white. 我们把门刷成了白色。–形容词作表语描述宾语
  • They elected him president. 他们将他选举为主席。–名词作表语描述宾语
  • They called Jill a thief. 他们称吉尔是一个小偷。–名词短语作表语描述宾语

“描述主语”、“描述宾语”是指表语表达某种赋予主语或宾语的属性。

最后一句中的“a thief(一个小偷)”是赋予“Jill(吉尔)”“一名小偷”的属性。


尽管表语最常由形容词或名词性成分充当,

但大多数词类都可作表语:


  1. The snake is in the bag. 蛇在袋子里。–介词短语作表语
  2. That is when it happens. 那就是它发生的时候–表语从句
  3. It is soon. 它很快。–副词作表语


不过,一些词类是不能作表语的。

例如,以 -ly结尾的副词不能作表语(引起歧义):

  • The event was splendid-ly. –错错错错错,以-ly结尾的副词不能作表语
  • Our ideas are insightful-ly. –错错错错错,以-ly结尾的副词不能作表语



表语 对比 定语形容词attributive adjectives

表语不是修饰性成分。

对照表语和定语形容词可明显发现其区别:


  1. The man is friendly. 这位男人很友善。–表语形容词
  2. the friendly man 友善的男人–定语形容词
  3. One snake was large. 有一条蛇很大。–表语形容词
  4. one large snake 一条大蛇–定语形容词
  5. His bag is damp. 他的包是湿的。–表语形容词
  6. his damp bag 他的湿了的包–定语形容词






~~~~~~~~~~~~~~~~~~~~~~~~~~~~~~~~~~~~~~~~





题外话: 别再用书名号《》把英文文献著作、电影歌名给括起来好吗? 求您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