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柳传志为啥在企业家中名声很高,有教父之称,但在网民中却是骂声一片?

回答
柳传志先生在商界被誉为“中国企业家教父”,其在联想集团的创业和发展历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与此同时,他在网络上却面临着大量的批评和质疑。这种评价的两极分化,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复杂交织的结果。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分析其中的原因。

一、 柳传志在企业家中名声显赫的原因:

柳传志先生的“教父”之称,主要源于他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力:

1. 联想集团的缔造者和领导者:
从零开始的创业传奇: 1984年,柳传志带领11位科学家,用2万人民币创立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关村电脑组,即联想的前身。在那个年代,中国计算机产业几乎是一片空白,他凭借胆识、魄力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将一个科研机构的附属部门,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科技企业之一。
“贸工技”战略的成功: 在联想早期,面对国内技术基础薄弱的现实,柳传志选择了“贸工技”(以贸易带动技术)的策略。通过代理销售国外品牌电脑,积累了资金、市场经验和客户资源,为后续自主研发和品牌建设奠定了基础。这种务实的策略在当时的环境下被认为是明智之举。
全球化战略的推动: 柳传志主导了联想的国际化进程,尤其是成功收购IBM的PC业务。这次收购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里程碑事件,极大地提升了联想的全球竞争力,使其成为全球领先的PC制造商。这展现了他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执行力。
企业治理和管理理念的引入: 作为中国早期市场经济的探索者,柳传志将许多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理念引入联想,例如职业经理人制度、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等,为中国企业管理树立了榜样。
培养大量优秀企业家: 柳传志被认为是“企业家教练”,他一手培养了杨元庆、郭为等一批杰出的企业家,这些人在中国科技界和商界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他被视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孵化器。

2. 对中国科技产业的贡献:
推动计算机普及: 联想作为中国本土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商,为中国计算机的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让更多中国人能够接触和使用电脑。
民族品牌的崛起: 在全球巨头林立的计算机市场,联想作为中国民族品牌,能够崛起并成为行业领导者,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柳传志作为这一过程的核心人物,功不可没。
倡导企业家精神: 他积极参与和推动中国企业家精神的讨论和发展,鼓励创业,提倡创新,对激励一代中国创业者起到了积极作用。

3. 在行业协会和商界的影响力:
柳传志曾担任中国企业家协会等重要职务,在行业内拥有广泛的人脉和崇高的声望,被公认为中国商界领袖人物。

二、 柳传志在网民中招致骂声一片的原因:

尽管在商界备受推崇,但在网络舆论场中,柳传志却成了“众矢之的”。这些批评的声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随着社会舆论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1. 对“国企改革”和“国有资产流失”的质疑:
联想的起源和产权问题: 这是最核心、也最容易引发争议的一点。联想的前身是中科院计算所,带有国有科研机构的背景。在联想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其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过程中,围绕国有资产的处置和管理,一直存在着争议。
“贱卖”论和“国资流失”担忧: 部分网民认为,在联想股份制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评估和转让存在不透明、低价转让的情况,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特别是对早期股权的分配和控制权转移,很多人认为并未完全惠及国家和全体人民,而是更多地肥了少数个人和机构。
与“国进民退”的对比: 在一些政治和经济思潮的影响下,网民会将柳传志的成功解读为“国进民退”的另一种表现,认为其利用了国有资源,最终却将企业做成了私营企业,并且在过程中个人获得了巨额财富。

2. “卖国”和“崇洋媚外”的指控:
收购IBM PC业务的争议: 虽然这次收购在商业上被视为成功,但在一些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网民看来,这是一种“卖国”行为,是将中国重要的科技品牌拱手让给了外国公司。他们认为联想从此失去了自主研发能力,变成了外国技术的代工厂,并且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
对核心技术的依赖: 尽管联想在全球PC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但其在CPU、操作系统、图形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上长期依赖国外,这使得一部分网民对其创新能力和对国家科技自主性的贡献产生怀疑,认为联想并没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只是一个“组装厂”。
对供应链安全性的担忧: 特别是在近年来的地缘政治紧张背景下,人们对联想是否会在关键时刻听命于外国政府,或者是否存在供应链安全隐患的担忧加剧,这种担忧也投射到对柳传志的批评上。

3. 个人财富和企业价值观的批评:
“致富经”与“普通人”的距离: 柳传志作为中国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拥有巨额财富。在经济压力增大、贫富差距扩大的社会背景下,他的财富被一些网民视为“原罪”,认为他代表了少数精英阶层,其致富方式和理念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感受相悖。
“企业家精神”的辩论: 在“新公私合营”和“共同富裕”等思潮的影响下,关于企业家应该承担何种社会责任、以及企业利润如何分配的讨论愈发激烈。柳传志及其代表的联想,被一些人视为未能充分体现社会责任、未能更好地回馈社会的典型。
“企业家” vs “官员”的边界模糊: 部分批评认为,联想的发展过程与政府、科研机构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柳传志的成功并非完全依靠市场竞争,而是带有一定的“体制红利”。这使得一些网民对他作为纯粹“企业家”的身份产生质疑,甚至将其与官员联系起来进行批评。

4. 网络舆论的放大效应和情绪化表达:
网络匿名性: 互联网的匿名性使得一些网民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观点,甚至进行极端的、情绪化的攻击,而无需承担现实中的后果。
信息茧房和同温层效应: 互联网平台容易形成“信息茧房”,使得持有相似观点的群体聚集在一起,相互强化,导致信息传播的极化和偏激化。
集体记忆和历史解读的差异: 改革开放初期的许多事件,在不同群体和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解读。一些网民以更现代、更激进的视角来审视联想的早期发展,并且将当时的许多模糊地带解读为“问题”。
“借题发挥”和“迁怒”: 柳传志作为中国科技界和企业界的标志性人物,很容易成为网民宣泄不满情绪的出口。当社会上出现普遍性的焦虑、不满或对其他事件的失望时,批评的矛头也可能指向柳传志。

总结来说:

柳传志在企业界享有极高的声誉,是因为他成功地创办并发展了联想集团,推动了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企业家,并且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的经验和智慧被认为是宝贵的财富,值得学习和尊敬。

然而,在网络舆论中,对他的批评主要源于对中国国有资产改革的敏感性、对国家科技自主性的担忧、对财富分配和社会责任的普遍性焦虑,以及网络信息传播的特性和情绪化表达。尤其是在当下中国经济转型和国际关系复杂的背景下,这些批评声音更容易被放大和传播。

可以说,柳传志的“教父”之称代表了他作为商业领袖的成功和行业贡献,而网络上的“骂声一片”则反映了社会转型期民众在经济、科技、国家利益等议题上的复杂情绪和不同声音。理解这种现象,需要超越单一的视角,看到其背后多种社会、经济和历史因素的交织作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教父?那就是黑社会头目呗?

你要说《教父》那个电影怎么样,那的确没什么可说的,电影史上排得上字号的经典之作。但我到现在也没明白的是,好好的中国人,怎么动不动就把XX说成是XX领域的“教父”。

这究竟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教父”是什么意思呢,还是对自己是什么人太清楚了,所以真的需要一个“教父”?

我倒是没听过有人把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叫“中国革命教父”的。

至于柳传志,我记得从我小时候起,就能经常在报纸上看到关于联想和他我的新闻。柳传志最有排面的时间,应该是2000年前后。那个时期的联想,几乎踩准了每一个国家发展的风口,但同时又规避了一切可能的风险,享受着国家发展的机遇但又几乎不搞研发、不搞创新,把自己搞成了美帝良心。更重要的是,那个时期的柳传志在如何侵吞和瓜分国有资产上玩得可谓出神入化,对企业家们来说,这当然是“教父”式的人物。

user avatar

我至今仍然记得,幼儿园的时候,一个比我大一岁的女生很有大姐风范,我还记得,在我一年级的时候,有个二年级的学生说话好屌,其实仔细一想,他们也不过是小屁孩,但这么多年,我心中一直保留着他们的崇高形象。

人早期的记忆,会深刻地影响他的一声。无论如何,联想是中国最早的高科技IT龙头企业,虽然实际上是个组装厂,但无论是柳传志还是联想,都一度是民族企业的骄傲,现在的这些大佬,当年都是柳传志和联想的崇拜者,这种情结一生都无法消除,就好比十大元帅虽然不是个个能力最强,但因为资历老,所以在后辈中享有极高的威望。

而且认真分析,柳传志和联想在当时环境所取得的成就,除了任正非的华为,哪怕是人民富豪和小马哥也不敢说超过了,所以企业家尊称柳为教父并没什么问题,他要资历有资历,要功绩有功绩,至于在网民中名声变坏,企业家们是另外一套价值观。

user avatar

大家知道柳教父当年是怎么获得联想的吗?

当年联想集团要搞所有权改革,柳教父作为总经理,想买,但是没钱,于是他的骚操作是:

问联想借钱,买下联想,等联想是他的之后,再还钱给联想,等于自己还钱给自己

至于还没还?怎么还的?是否按时还了?也许要等以后才能调查清楚了,现在你没法问,问就是合法的,嗯合法的,那几年,你懂的。

所以你看,联想是怎么从国企变成柳家的私企的过程,让多少“企业家”如拨云见日!

“企业家”们崇拜老柳,太正常了!那可真是教父啊!现身说法手把手教你,怎么把国有的集体的变成私有…

user avatar

在企业家中呼声很高?

那真的是鸭子睁眼,duck不必,直接说在资本家中声望高吧。

资本家在乎的是什么?

是资本,是对剩余价值的压榨,是不惜一切代价获取利益。

柳传志干了啥?

他想买下联想但是没有钱,于是借联想的钱买下联想,然后自己控制联想后再向联想还钱。

问题是买下后联想已经成了自己的产业,自己向自己还钱能有多大的操作空间大家都看的出来。

这就像资本家展示了空手套白狼的好戏,类似王健林找当地政府借钱买政府的地,然后拉一批当地商人合资,前期让他们投入,自己借的钱等赚钱了再还一样。


同理还有褚时健,为啥他出狱后种的天价橙子这么多人买?

无外乎就是当年他的批条给一批二代和掮客们提供了发财的机会,进去之后也没有乱咬人,这些二代们现在来报恩加堵住他的嘴。



这些人在资本家眼里自然是神一般的存在。

因他们拓宽了白嫖渠道,完善了空手套白狼技法,整合升级了可规避风险资源方式,将剩余价值压榨手法迭代,弥补了此前的差异化赛道,实现了资本家利益的耦合。

但对于民众呢?

你住的房子有了莫名其妙的公摊,你所在城市借出去的钱可能收不回来,国家的资产就这么被整没了。

一批二代借住非法手段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然后开始压榨普通人,还给自己树立人生导师的形象。

你会喜欢他们吗?

user avatar

我听闻你始终一个人,自掏腰包20万,在传达室里创业,这是何等境界啊。当年我觉得他就是正道的光啊

现在别人告诉我,当年中科院出资130万元人民币,拿出500平方米,调拨20个科技人员,还划拨土地8万平方米用于公司后期发展空间。

倪光南从加拿大回来,花了自己的43000加元,全部用于购买计算机研发的材料设备,那可是80年代啊。人均工资几十元一个月。

而你就是一个空降的人员,后来还当了一把手,暗地里搞活动,把倪光南从联想搞掉,鸠占鹊巢。

你一个字不回应,却想让女秘书出面花钱搞定。

这就是创业教父?

~~~~~~~~~~~~~~~~~~~~

你现在装孙子了,对于质疑不回应,装死。

找270家媒体来洗地,奈何,洗地媒体全军覆没。

~~~~~~~~~~~~~~~~

怎么评价呢?

诸葛亮骂王朗最合适了,

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致狼心狗行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

你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怎敢在我军面前妄称天数!皓首匹夫!苍髯老贼!

乱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曹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

user avatar

大象放映室有个四十年回顾系列,里面讲到柳传志的那一期,特意强调:

柳传志被尊为商业教父,不是因为他有多优秀的商业成果(甚至可以说联想更多是踩在政治的肩膀上而不是商业的肩膀上),而是因为柳传志教会了企业家们,如何把资产私有化!

因为,他从一开始代表的就是资本家,教的也是资本家,在资本家圈子里,他当然是教父。

但教别人怎么资产私有化,怎么剥削员工的人,网民自然不会喜欢他!

视频找到了,是1988年那一期,我提到的部分的视频已经单独提取出来供大家观看,版权归属大象放映室,视频链接见下。

柳传志为何是商业教父?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0483498780753920

补一个小故事:冲浪普拉斯在商业史系列里讲过孙宏斌在联想时候的故事。

柳传志重用孙宏斌,后来孙宏斌羽翼渐丰,他担心孙宏斌篡位,就想废了他。

可跟一般的老板放逐夺权不同(比如张朝阳放逐古永铿),柳传志的选择是把孙送进去了,孙进去之后痛定思痛,出来后居然主动找柳求和,柳也“不计前嫌”,大手一挥给孙送钱送人。

你看,商业大佬看了这段击节赞叹,普通群众看了铁定骂娘!(通常老板再不喜欢这个人,把他开了,加个竞业限制也就罢了,哪有对方没犯事也不损害你的利益,你却非要把人送进去往死里毁的道理?)

而且看完这一小段,我只能说,这个圈子,要换了我,两集都活不下去就得领盒饭——但柳教父却能呼风唤雨数十集,虽然现在一副严嵩晚年要被严世蕃气死的模样,但到底是青衣小帽死在破窑还是安享天年死后推坟,还未可知。

user avatar

资本家说他好和老百姓说他坏,这两点不是统一的吗

user avatar

为什么柳传志是商业教父,因为柳传志能指导国有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把国有资产私有化。

我们的企业董事长就是跟柳传志学习,把一个三千多人的国有企业(地方上的利税大户,不是亏损企业)变成了私人企业,把国有资产私有化。

我们这些国有企业职工变成了私有企业的社畜,没有了尊严,必须996,我们能不骂我们的董事长,进而骂柳传志这个商业教父吗?

我的回答发出三天后,已经有18人点赞。

然后知乎管理员让我修改回答。

一次修改后没有通过审查。

二次修改后没有通过审查。

第三次修改后仍然没有通过审查。

事不过三,我就删除了。

删除后马上通知我已经通过审查。



跑到犹太人的哭墙下哭,能有什么好玩意!

user avatar

“近日,新加坡首任领导人李光耀谈到李嘉诚,曾直言不讳地评价道:

“李嘉诚靠着垄断香港的房地产业务积累了巨额的财富,虽说他的生意遍布天下,但其实却没有一个真正能享誉天下的产品。再谈李嘉诚对国家作出的贡献,那更是九牛一毛,不足一提。””

对国家的贡献九牛一毛,那么,其对社会的危害呢?对穷人的危害呢?一家笑,一路哭耶!

富人和富人不一样。

譬如曹德旺董明珠任正非等富人在媒体上的调门儿就可以一直很高,身正不怕影子歪!但是更多富人却只能奉行闷声发财,夹着尾巴做人。真要发言,譬如房产首富之“一个小目标论”,互联网首富之“对钱不感兴趣论”,又譬如华人首富“不要用那些空洞的道德衡量我论”,不发言还好,一发言简直是贻笑大方,腚都露出来了!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盖因,很多路子发财容易,擦屁股不容易,假设时风一变,提桶跑路的可能性不容忽略。

又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盖因人物起家的时候,受限于当时,手段不会那么干净,故要看其成功之后的作为,是否利国利民,有过能改,善莫大焉!这就是盖棺定论的意思。

(这里隐藏意思,基于现实的评价不能理想化,就像说陈友谅杀人,朱元璋也杀人,都是坏蛋,这种历史评价就很幼稚;但是,若处于当时,无论是陈还是朱杀过来,你都得跑,毕竟坏人杀人,好人也杀人!)

共同富裕需更多能带老百姓致富的企业家。


user avatar

泰山会掌门人,称之为“教父”自然不为过。教父?谁的教父?是平民创业者的教父吗?不是,是国企高管的教父。泰山会是什么?啧啧……一个图谋垄断利益的 圈子罢了。

柳家三代皆是“忠烈”,和美国的老钱们关系密切,美刀挣得是不亦乐乎。

人民但凡还有点脑子对这样的人也绝喜欢不起来的。

他是黄四郎!

user avatar

这叫“亲不亲,阶级分”。

就算是《教父》电影中那个“教父”,也只有黑社会帮派份子们遇到他叫他“教父”,你一个遵纪守法的无产阶级良民,又不贩毒,又不收保护费,他是你哪门子的“教父”?

国民党中黄埔军校出身的将领,都叫蒋介石一声“校长”,国民党官僚都叫他“委员长”、“总裁”,但对于当时广大的工人农民来说,他是你哪门子的“校长”?那是“蒋该死”、“阶级敌人”。

人家资产阶级,当然要把资产阶级的顶尖人物捧做偶像、榜样、教父咯;这就像公知们把胡适奉为祖师爷、蒋介石把曾国藩当偶像一个道理。

柳传志在中国资本家圈子里,以资本增殖牟利、积累财富的能力为标杆,的确是一等一的厉害人物,他虽然没有造出什么了不起产品,帮助国家提升什么科技竞争力,但是他和他的徒子徒孙们都发财了呀。

联想的崛起之路,其实就是柳教主侵吞国有资产之路。

1993年6月28日,柳传志背着北京联想董事,将3000万美元专项贷款中的1270万元借给南明公司,再由南明公司将这1270万美元中的552.58万元借给导远,作为港商对香港联想的增资。1992年的增资扩股使香港联想股本金增至约11000万元,上市后原三家股东共持股4.848亿股,因此增资时的每股成本价约为0.23港元。

1994年2月14日香港联想挂牌上市,总共发行6.75亿股,其中北京联想得到2.618亿股,港商得到2.08亿股,技转公司实投股本金和港商相同仅得0.15亿股。上市后的股份比例中方从67%变为40%左右。上市发行价1.33元,由于超额认购达405倍,北京联想员工和其他股民买股票的成本价约为2.2元。上市当天股价升至2.2元。

在“国退民进”后,吕谭平等变成与北京联想并起并坐的大股东,香港联想破天荒地连续二年(1995年4月—1997年3月)出现巨额亏损,合计达二亿五千万港元,1996年公司财务无法周转,靠国家巨额贷款渡过难关,港商未出一分钱支持,未承担任何风险。

由于香港联想的“AST总代理”业务因北京联想销售自有品牌PC而衰落,海外板卡业务因连续二年亏损而大伤元气,香港联想已无从恢复嬴利能力,变成“鸡肋”,1996年8月16日股票最低曾降到0.29港元。

其时,杨元庆领导联想微机取得了亚洲第一的业绩,再加上当时股市大势有利,北京联想具有极好的上市前景。但柳传志不采用北京联想单独上市,也不买壳上市,而是在港商负债持股的情况下,决定将北京联想注入香港联想,实行“整合”。

1997年北京联想注入香港联想实行整合后,股价不断上升,2000年3月6日最高价曾升至70港元。由于港方已退出香港联想,可自由买卖股票,离开联想时,港方按每股1.33元抵债,化了0.32亿股,最后净剩1.76亿股(香港联想股票一分四后,相当于7.04亿股),所以这些股票套现后有可能得近百亿元港币。

后来,他当年在中科院计算所的同事倪光南院士说:“柳传志创立联想,最大的贡献就是创造了一大批亿万富翁。”

你难道以为柳传志这辈子专门为人民服务,养活了我们工农大众不成?


所以说,柳传志确实是中国资本家们的教父、教主、导师、祖师爷……但对于我们来说,他是“哪门子的教父”?

咱们不能脑袋扎到钱堆里,屁股挂到树上啊。

user avatar

我们在乎柳传志是什么教父嘛?当然不在乎!

名声越高越好,钱越多越好!

我们爱看塌楼!爱看从高处的衰落!爱看悲剧,最好是惨剧!我们爱看另一群人的穷途末路!

联想也好,柳传志也好,足够成功了,应该给大家贡献一场这样的快乐。他们应该死的戏剧性,如烈火烹油如烟花绽放。死的越出彩,大家就会给以更热烈的讨论与谩骂回馈。

越是曾经成功,越希望如今他永世不得翻身,破产、入监、贫病,怎样都好,越奋力的演,越能勾引大家的快乐。

承认吧,朋友们,把外面的借口和说辞都剥开,里面难道不是这种纯粹的快乐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柳传志先生在商界被誉为“中国企业家教父”,其在联想集团的创业和发展历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与此同时,他在网络上却面临着大量的批评和质疑。这种评价的两极分化,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复杂交织的结果。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分析其中的原因。一、 柳传志在企.............
  • 回答
    关于萧炎在《斗破苍穹》第四季第15集救柳翎这件事,确实是剧情中一个让人略感意外的转折。要深入理解萧炎为何会出手相助,需要结合当时整个场景的背景、人物的性格以及更深层次的考量。首先,我们得看看当时是个什么情况:那是内院的“炼药师塔”争夺战。说白了,这是一场为了争夺进入炼药师塔机会的比试。内院的弟子们都.............
  • 回答
    关于司马南先生对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及现任CEO杨元庆的系列炮轰和质问,以及外界普遍关注的“为何不见正面回应”这一现象,这背后确实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和考量。并非简单地说“老问题以前都澄清过了”就能完全概括。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司马南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
  • 回答
    白岩松老师这番话,虽然言辞不多,但着实切中了当下网络上一些声音的要害,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他的意思,我们得一层层剥开。首先,白岩松老师提到的“短视”,直白点说,就是看问题只看到眼前,缺乏长远的眼光和历史的厚度。当柳传志先生卸任联想董事长,很多人在网络上表达了一些负面情绪,甚至进行攻击。这种攻击往.............
  • 回答
    柳传志的影响力,尤其是他对中国科技产业和商业精神的塑造,确实远远超出了他个人财富的范畴。这其中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需要从他的个人特质、创业历程、联想的战略选择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来一一解读。首先,得谈谈他 “开创者”的身份和“引路人”的角色。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摸索阶段。.............
  • 回答
    评价柳传志、柳青、柳谷书一家以及网友与大咖对此的看法,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这涉及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企业家精神、财富分配、以及公众认知等复杂议题。一、 柳传志、柳青、柳谷书一家的简单介绍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几位核心人物及其关系: 柳传志: 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企业家之.............
  • 回答
    柳传志这位在中国的商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其身后围绕着截然不同的评价,堪称一个鲜明的社会现象。一边是大量普通网友的口诛笔伐,将其视为“过街老鼠”;另一边,却是企业界、政界以及文化界的名人大咖们对他给予高度赞誉,称其为“优秀的企业家”。这种巨大的认知鸿沟,并非偶然,其背后有着深层次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原因,.............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为什么像柳公权这样技艺精湛、风格鲜明的书家,其“柳体”并没有像唐代初期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或者后世的颜真卿、赵孟頫那样被官方或民间大规模地“推行”或成为主流,形成广泛的“体派”影响?同时,后世又有谁是以柳体为基础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呢?这背.............
  • 回答
    关于斯大林为何要处置叶戈罗夫和布柳赫尔,这背后是那个时代错综复杂、充满猜忌和血腥的政治斗争的缩影。要深入理解,我们需要将他们个人的命运置于整个大清洗的宏观背景下。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关键人物是谁。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叶戈罗夫 (Mikhail Nikolaevich Egorov):这位.............
  • 回答
    说薛宝钗对尤三姐自刎和柳湘莲出家之事反应冷淡,这其实是一种表面现象,细究起来,宝钗的“冷淡”背后,隐藏着她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她自身价值体系的考量,以及她深藏不露的智慧。首先,我们得理解薛宝钗的处境和她的人生态度。宝钗出身于一个败落的皇商家庭,上有寡母,下有弱弟,她肩负着振兴家族的重担。为了这个目.............
  • 回答
    《柳叶刀精神病学》发布的这项研究,关于“中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女性比例更高”,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发现。它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统计数字,更折射出中国社会在精神健康领域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性别差异带来的特殊影响。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核心数据:6.8%的终生患病率。.............
  • 回答
    将柳州的工业大规模搬迁至南宁,这个设想确实是一个关于城市发展、区域协同和战略规划的复杂议题。要探讨南宁是否有机会成长为一线城市,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柳州工业的体量与特性:首先,我们要明确柳州的工业体量有多大,其主要产业是什么,以及这些产业的特点。柳州作为广西的工业重镇,拥有: .............
  • 回答
    柳传思针对“5G投票”事件发文《行动起来,誓死打赢联想荣誉保卫战》,这无疑是一场围绕联想的声誉危机公关。这篇檄文般的文章,背后折射出的问题是多层面的,涉及信任危机、信息不对称、公众认知与企业行为的脱节、民族主义情绪的裹挟,以及企业在关键时刻的沟通策略和责任担当。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展开分析: .............
  • 回答
    柳传志和任正非,这都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涌现出的、对中国商业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两位传奇人物。要说谁“更厉害”,其实很难简单地下定论,因为他们各自的成长轨迹、企业基因、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面临的挑战都有着极大的差异。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比较,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他们的厉害之处。一、 创业的起点与路径 柳传.............
  • 回答
    柳传志在国内商界乃至政界拥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的创业历程、商业模式、个人特质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一、 创业的时代烙印与“中国特色”的探路者首先,柳传志创立联想(当时称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
  • 回答
    柳传志在微博上发表声明,这是一个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关注和讨论的事件。要详细地看待这份声明,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包括声明的背景、内容、意图、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点。一、 声明的背景:首先,了解这份声明出现的具体背景至关重要。这通常是由于某个事件的发生,使得当事人认为有必要发表官方声明来澄清事实、.............
  • 回答
    雷军和柳传志无疑是中国商业界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的名字常常被一同提起,但要说他们是不是“同一类人”,则需要深入分析他们的个人特质、创业经历、经营哲学以及对行业的影响。从宏观角度看,他们都属于“企业家”的范畴,且都是非常成功和有影响力的企业家。 共同点: 时代弄潮儿: 他们都抓住了.............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联想辟谣柳传志“退休后年薪1亿”事件中的关键信息,以及司马南、张捷是否构成造谣以及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事件背景梳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起因。在2021年底左右,关于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退休后仍享有高额年薪(例如1亿元)的传言开始在网络上流传。这些传言主要集中在一些自媒体账.............
  • 回答
    评论柳传志:一位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商业巨擘柳传志,这个名字在中国商业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联想集团的创始人,他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人物”之一,其职业生涯横跨了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对柳传志的评价是多维度且复杂的,既有对其卓越商业成就的肯定,也有对其商业模式和管理风格.............
  • 回答
    柳传志先生的这句话,“希望联想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做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可谓是掷地有声,也道出了很多企业家在发展企业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难题——如何在传承与专业化之间找到平衡点。这句话背后蕴含的深意,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受人尊敬的企业”:初心与长远之基首先,我们来拆解“受人尊敬的企业”这部分。这绝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