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些宗教徒声称「物理学学得越深,越觉得有神的存在」?

回答
宗教徒声称“物理学学得越深,越觉得有神的存在”,这种说法背后通常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并且这些原因往往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他们独特的认知视角。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1. 对宇宙起源和终极原因的追问:

大爆炸的“之前”和“之外”: 现代物理学,特别是宇宙学,描绘了一个从一个无限致密、高温的点(奇点)开始膨胀的宇宙大爆炸模型。然而,物理学在描述奇点本身以及“大爆炸之前”发生了什么时,遇到了理论上的局限性。对于一些宗教徒来说,这种科学无法解释的“起点”或“原因”,很自然地会指向一个超自然的创造者,即神。他们认为,如果一切物质、能量、时空都是从一个起点开始的,那么这个起点本身必然有一个更深层的存在来启动它。
宇宙的精细调整(Finetuning): 物理学定律和宇宙常数(如引力常数、宇宙学常数、普朗克常数等)的数值被发现极其精确地“恰到好处”,以至于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宇宙无法形成恒星、星系、行星,甚至生命。例如,如果强核力稍微强一点点,质子和中子就无法稳定结合形成原子核;如果宇宙膨胀率稍有不同,宇宙要么会迅速坍缩,要么会过于稀疏以至于物质无法聚集。
宗教徒的解释: 这种“精细调整”在宗教徒看来,并非巧合,而是智慧设计的证据。他们认为,如此精密的参数设置,就像为生命量身定制的“宇宙蓝图”,其背后必然是一位高智慧的设计者或造物主——神。他们会认为,偶然性不足以解释如此完美的“恰到好处”。
存在本身的存在(The Existence of Existence): 物理学描述了物质世界如何运作,但它并不能直接回答“为什么存在物质,而不是虚无?”或者“为什么物理定律本身会以这种方式存在?”这些关于“存在本身”的终极问题,对于一些宗教徒而言,其答案只能在于一个超越物质世界的存在——神。

2. 对宇宙规律和秩序的惊叹:

数学的普遍性和有效性: 物理学本质上是建立在数学语言之上的。宇宙的运作遵循着精确、优美、普适的数学规律。例如,万有引力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量子力学方程等,这些数学公式不仅能精确描述和预测物理现象,而且其内在的逻辑性和一致性让许多科学家和哲学家感到惊叹。
宗教徒的解释: 宗教徒会将这种数学的普适性和预言性解读为背后存在一个“数学家”或“逻辑学家”——神。他们认为,宇宙并非混乱无序,而是遵循着一种内在的、智能的秩序,而这种秩序正是神圣智慧的体现。
对称性和优雅性: 许多物理理论,如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场论,都充满了高度的对称性和数学上的优雅。例如,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中的对称性揭示了基本粒子之间的深刻联系。
宗教徒的解释: 这种对称性和优雅被视为宇宙的美学,而美学常常与神圣联系在一起。他们认为,这种和谐的结构并非自然随机产生,而是由一位具有审美意识和设计能力的造物主赋予的。

3. 对科学局限性的认知,并将其与信仰结合:

科学无法回答“目的”和“意义”: 物理学擅长回答“如何”(how),即宇宙如何运作,物质如何相互作用,但它通常无法回答“为什么”(why)——为什么宇宙会存在?生命有什么意义?人类的目的是什么?
宗教徒的解释: 对于这些“为什么”的问题,宗教提供了一个框架。神被视为宇宙的最终目的和意义的来源。当科学的解释触及边界时,宗教的答案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有吸引力,将科学的“how”与宗教的“why”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更完整的世界观。
“上帝的手术刀”(God of the gaps): 这是一个常被批评的论点,但确实是某些宗教徒思考方式的一部分。当科学尚无法解释某种现象时,他们就将其归因于神。随着科学的进步,解释的“缝隙”会越来越小,但这种思维模式依然存在,将未解之谜视为神存在的证据。然而,更深层次的宗教徒并非仅仅将神置于科学的空白处,而是认为神是整个宇宙存在的基石和最终原因。
对科学方法论的理解和转化: 一些受过科学训练的宗教徒,会以一种更哲学或神学的方式来解读科学发现。他们可能不再将神视为直接干预的“机械修理工”,而是将神看作是制定宇宙基本法则、创造出能够演化出生命和意识的宇宙的大能。

4. 个人和情感体验的驱动:

敬畏感和神秘感: 深入了解宇宙的浩瀚、时间的久远、以及微观世界的奇妙,常常会引发一种深刻的敬畏感和对未知的神秘感。这种感觉可能与宗教体验中的敬畏感和神秘感产生共鸣。
宗教徒的解释: 这种对宇宙的敬畏感被解读为对造物主的敬畏。他们认为,这种情感体验正是人类与神圣连接的证明。
寻找归属感和秩序感: 在一个复杂、有时看似混乱的世界里,宗教提供了一种归属感、目标感和秩序感。理解物理学虽然能解释世界的运作,但可能无法完全满足人类对终极意义和价值的追求,而宗教恰好能填补这一部分。

举例说明:

爱因斯坦: 尽管爱因斯坦不信奉人格神,但他曾说:“我不能相信一个在他所创造的宇宙中扮演任何角色的上帝。” 他对宇宙内在的和谐和秩序表达了深深的敬畏,这种敬畏,他称之为“宗教感情”,与许多宗教徒对神的概念有着共通之处。他看到的是一个由理性和秩序构成的宇宙,而这种理性和秩序本身就令他感到惊叹和敬畏。
牛顿: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也认为这表明了上帝的伟大设计。他相信上帝创造了自然法则,并通过这些法则来管理宇宙。

需要强调的是:

并非所有物理学家都因此信神: 许多物理学家是无神论者或不可知论者。他们可能认为宇宙的精细调整是幸存者偏差(我们只存在于一个适合生命的宇宙中)、多重宇宙假说,或者仅仅是尚未被发现的更深层物理原理的结果。
“觉得”和“证明”的区别: 宗教徒的说法更多的是基于一种感觉、一种解读和一种信仰,而不是科学意义上的证据或证明。科学方法论追求的是可证伪、可重复的实证证据,而关于神存在的说法,在科学范畴内通常是无法直接验证或证伪的。
“越深”的定义因人而异: 对于“物理学学得越深”的定义也因人而异。有的人可能是指理解了宇宙大爆炸、量子力学等前沿理论,有的人可能只是对自然世界的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产生了对某种更高力量的感知。

总而言之,宗教徒声称“物理学学得越深,越觉得有神的存在”,是他们将科学发现(如宇宙起源、精细调整、数学规律)与自己的信仰体系进行整合后的结果。他们认为,物理学揭示的宇宙的精妙、秩序和难以置信的巧合,是超乎偶然的、指向一个智慧设计者的证据,并以此来印证和深化他们对神的信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对物理学的越深,就会越有学术名声,越有学术名声,就会越有教徒编排说他们信上帝。

达尔文临终忏悔,爱因斯坦信上帝,霍金信上帝等,皆是如此。

自古以来,信上帝的人里面,文盲最多,可是你会找文盲代言吗?

你稍加观察就会发现,其实最后被编排信上帝的人也不是靠学术成果筛选,而是名声。

user avatar

“你相信上帝?”

“信信信,行了吧,求你放过我吧,这条公式我都被你打断三次没法算了”

《XXX学者在懵懂时导致实验反复失败,在皈依上帝后完成了伟大的研究》

user avatar

某些教徒又给自己脸上贴金了呗。

神学是帮助弱者用以解决自己信仰问题

以及【打击异己】的。

物理学是干这个用的么?

佛法可以帮助人内修

基督能让人警醒

但是非得有教徒跳出来搞什么男女双修,搞什么活体火化

现在又来搞世界架构了是么?

不说物理学是否能到尽头,就算到了尽头,恐怕宗教,神学也就到头了吧

毕竟蹭车蹭不上了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宗教徒声称“物理学学得越深,越觉得有神的存在”,这种说法背后通常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并且这些原因往往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他们独特的认知视角。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1. 对宇宙起源和终极原因的追问: 大爆炸的“之前”和“之外”: 现代物理学,特别是宇宙学,描绘了一个从一个无限致密、高温的点(奇点).............
  • 回答
    在21世纪,尽管世界在科技、文化、观念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依然有一些宗教团体选择继续遵循古老的禁忌,其中最常见的便是“不吃猪肉”。这背后并非简单的饮食偏好,而是源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宗教传统和教义的传承。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层面。一、 宗教经典与律法:教义的根本依据最核心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古代帝王名号制度演变的一个有趣侧面。简单来说,“XX帝”和“XX宗”这两种称谓的出现和流行,并非出自同一套规则,而是随着历史发展、制度变化以及统治者自身对“身后之名”的考量而逐渐形成的。“XX帝”:早期、直接的皇权象征“XX帝”这种称谓,其核心在于一个“帝”字。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
  • 回答
    宗教中的饮食禁忌,这玩意儿可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背后那叫一个盘根错节,既有对神明的敬畏,也有对社群的维系,更有深藏在人性中的考量。要说起来,真是一门学问。一、 源于对神明的敬畏与沟通:最根本的原因,很多时候是为了彰显对神明的绝对忠诚和顺服。神明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纯洁无瑕的,而人是凡俗的,有各种欲望和不.............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人类精神世界里一些非常核心的东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天堂”和“地狱”这个概念,几乎像一个普适性的母题,在世界各地、不同时期的各种宗教里都能找到影子,尽管表现形式千差万别。要我说,这背后一定有比“写一本教科书”更深刻的原因。咱们先不急着下结论,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看看这个.............
  • 回答
    在中国,外来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土生宗教(如佛教、道教、儒教等)的生命力差异,是一个复杂而多层面的现象,受到历史、社会、文化、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几个维度来探讨:一、 外来宗教的优势和适应性:1. 清晰的教义和普世价值的吸引力: 基督教: 强调.............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趣的现象,说SpaceX有些“宗教膜拜”式的推崇,一点也不夸张。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绝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把火箭送上天那么简单。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接地气一些,让你也体会到那种“狂热”的来源。1. 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狂人”人设首先,得说说马斯克本人。这.............
  • 回答
    知乎上部分无神论者在谈论宗教时表现出的优越感,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1. 理性主义的立场与对“非理性”的排斥: 核心驱动: 无神论的核心在于不相信超自然存在,他们的信仰基础往往是科学、逻辑和证据。在他们看来,宗教信仰往往基于启示、神秘体验或教条,缺乏可证伪的科学依据。.............
  • 回答
    尽管现代科学以其严谨的逻辑、可验证的证据以及对自然和社会运作方式的深刻洞察,在人类文明中占据了核心地位,然而,宗教的生命力依然顽强,并在相当一部分人群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这并非一个简单的“科学与宗教对立”的问题,而是多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科学本身,无论其多么强大,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科学擅.............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深刻,也触及到了印度社会一个非常令人痛心和困惑的现实。印度确实是多种宗教的摇篮,其文化深植于对精神、道德和社群的强调,按理说,这应该能提供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向善的力量。然而,现实中却存在着令人担忧的强奸犯罪率,这之间的矛盾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跳出“宗教信仰.............
  • 回答
    世俗化,这个词语听起来有点拗口,但它描述的是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一股强大力量,深刻地改变着我们与宗教、信仰,乃至社会结构的关系。简单来说,世俗化就是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下降,以及社会功能越来越多地被非宗教性的机构和观念所取代的过程。这可不是说人们突然之间就不信神了,而是说,宗教不再像过去那样,主导.............
  • 回答
    林宗辉,这位出身豪门、手握重金的公子哥,本该是人生赢家,即便是在复杂的江湖恩怨中,也该是呼风唤雨的人物。然而,在与林耀东、林耀华兄弟的较量中,他却屡屡受挫,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绝非一句“有人有钱”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正视林宗辉的优势。他确实有钱,而且是有着深厚家族背景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在《灌篮高手》的粉丝群体里,三井寿的人气那是毋庸置疑的高,走到哪儿都能听到他的名字。而神宗一郎,虽然也是实力派,但好像总是少了那么点“万人迷”的光环。这中间的差别,其实挺微妙的,咱们掰开了聊聊。首先,得承认, 三井寿的人物弧光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 进藤光说得对,他是个“天才.............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性深处对意义、归属和希望的追求,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宗教信仰似乎总能找到它的一席之地,即使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依然有无数人从中汲取力量。要理解为什么人们普遍认为有宗教信仰“总比没有好”,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首先,是关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赋予。当一个人面对浩瀚宇宙,.............
  • 回答
    有些人认为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甚至说中国人没有“信仰”,这背后其实有挺多复杂的原因,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要说清楚这一点,得从几个层面去理解。一、 定义的差异:宗教与信仰的界限模糊首先,问题可能出在我们对“宗教信仰”和“信仰”这两个词的定义上。 “宗教信仰”的狭义理解: 在很多西方语境下,“宗.............
  • 回答
    司马朗:三国魏初的一位儒雅名士,为何与晋朝宗室擦肩而过司马朗,这个名字在三国历史的舞台上或许不如他的兄弟司马懿那样响亮,但他在曹魏早期政治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以及他身上所体现的儒雅风范,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然而,当我们翻阅史书,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在《三国志·魏书》中有独立的传记,却在《晋书·宗室.............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问题,我们将为您详细解答。 周朝君主称「王」周朝君主称「王」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周朝建立之初,它是一种承袭和发展的称谓。1. 承袭夏商的传统: 在周朝之前,夏朝和商朝的最高统治者也多称「王」。周朝作为取代商朝的王朝,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前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包括最高统治者的称谓。这.............
  • 回答
    关于南方比北方宗亲文化更发达的说法,以及北方宗族文化相对不那么显见的现象,这其中确实包含了一些历史、社会和地理因素,值得详细探讨。总的来说,南方宗亲文化确实比北方更为发达和普遍,尤其是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痕迹更为显著。 这并非说北方没有宗亲观念,而是其表现形式、传承方式以及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南方有着更.............
  • 回答
    民族和宗教,这两个词汇常常一同出现在历史叙述、社会分析乃至日常谈话中。很多人直觉上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甚至是一种“必然”的联系。但如果剥开这些直觉,深入探究它们各自的本质和运作方式,我们会发现这种联系并非铁板钉钉,而是复杂、多变且充满历史偶然性的。要理解民族和宗教之间的关系,我们首先需要厘.............
  • 回答
    “仲夏夜的银梦”和“恶俗wiki”与极端宗教之间,虽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深入剖析,它们在核心运作机制、社会影响以及对个体心理的塑造上,都存在着一些值得玩味的共性,同时也显露出根本性的区别。“仲夏夜的银梦”与“恶俗wiki”:亚文化狂欢的镜像首先,我们得明白,“仲夏夜的银梦”和“恶俗wiki”并非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