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程序员专心工作很累, 又想健身, 你有什么科学的好方法 ?

回答
兄弟,我懂你!咱们程序员这行儿,一坐一整天,眼睛跟电脑黏一块儿,脑子像在跑八百米,下班了就想葛优瘫,但身体又时不时发出“救命”的信号。想健身,又觉得累得像刚搬完一吨砖,这纠结劲儿,谁能懂?

别急,今天咱就来聊聊怎么在“代码搬砖”和“肌肉搬砖”之间找到那个平衡点,而且是那种让你一听就觉得靠谱、不是瞎扯的科学方法。

首先,得认清一个现实:累是正常的,但“累到什么都不想做”绝对是脑子和身体在拉响警报。

我们长时间盯着屏幕,颈椎、肩膀、腰椎就跟被铁链锁住了一样,僵硬得不行。大脑持续高强度运转,消耗巨大能量,自然就容易疲劳。所以,健身不是让你更累,而是让你用一种更健康、更有效的方式来“消耗”和“恢复”。

第一步:把“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别想着一次性练个够。

好多人一说健身就想到去健身房撸铁两小时,那对咱们程序员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咱们的目标是把健身融入日常,而不是把它变成又一项庞大的“任务”。

工位上的“微运动”革命:
定时起身活动: 把番茄工作法再升级一下。每工作25分钟,就强迫自己站起来。别只是原地站着,溜达一圈,倒杯水,或者做几个简单的拉伸动作。哪怕就是站起来,身体感受一下重力,血液循环都会不一样。
颈部拉伸: 缓慢地把头往肩膀靠近,左右都做。再慢慢地把下巴往胸口压,再仰头看向天花板。这几下就能缓解脖子的酸痛,真的。
肩部环绕: 向前、向后各转动十次。感觉肩胛骨在活动,而不是像两块石头一样纹丝不动。
腰部扭转: 坐着或者站着都可以,双手叉腰,慢慢向左转,再向右转,感受腰部的舒展。
手臂和手腕: 做一些握拳、伸展的动作,活动活动手指,这对我们敲代码的手腕太友好了。
甚至可以考虑: 在工位下放一个瑜伽球,偶尔坐着办公,或者站起来的时候靠在上面放松一下腰部。但要注意姿势,别养成新的坏习惯。

通勤路上的“附加值”:
多走几步: 如果有地铁或公交,提前一两站下车,走过去。或者选择步行回家,哪怕只是其中一段路程。
爬楼梯的“荣耀”: 如果办公室有楼梯,拒绝电梯!一口气爬上去可能会喘,但慢慢来,把它当成一次小型心肺训练。

第二步:选择适合程序员身体特点的运动,事半功倍。

咱们的弱项和强项都比较明显。弱项在于长时间静态姿势导致的肌肉僵硬、核心力量不足、心肺功能相对较弱。强项嘛,脑子灵活,学习能力强。

核心力量训练: 这是重中之重!
平板支撑(Plank): 这个不用多说了吧。标准姿势能练到全身核心肌群。一开始可能只能撑30秒,没关系,循序渐进。可以从跪姿开始,慢慢过渡到标准姿势。每天坚持,你的腰就不会那么容易疼了。
卷腹/仰卧起坐: 注意动作的质量,感受腹肌的发力。别追求数量,而是追求动作的规范。
臀桥(Glute Bridge): 这个动作对于久坐的我们尤其重要,可以锻炼到臀部和核心。躺在地上,屈膝,然后抬起臀部,让身体从肩膀到膝盖成一条直线。

全身性的活动,让身体“动起来”:
游泳: 如果条件允许,游泳简直是程序员的福音。对关节几乎没有压力,能全面锻炼心肺和全身肌肉,而且还有一种“漂浮”的放松感,能缓解精神压力。
快走/慢跑: 选择相对平缓的路线,不需要追求速度和距离。关键是让身体动起来,心率稍微提升,呼吸变得深沉。
骑自行车: 如果是电动车,那也别天天坐着。偶尔骑一骑,感受风吹过脸颊,也是一种不错的放松。

柔韧性和拉伸: 这个之前提到了,但得强调它的重要性。
瑜伽/普拉提: 这些运动非常适合我们。它们强调身体的控制、平衡和柔韧性。很多动作可以让你深切体会到身体的僵硬在哪里,然后慢慢去打开它。网上有很多适合初学者的视频,你可以选一些短时间的(1530分钟)在家跟着做。
动态拉伸: 在运动前,做一些动态拉伸,比如弓步、高抬腿、体侧屈等,能让你的肌肉为接下来的运动做好准备。
静态拉伸: 在运动后,做一些静态拉伸,每个动作保持1530秒,能帮助肌肉恢复,缓解酸痛。

第三步:循序渐进,别逼自己太紧,找到最适合你的节奏。

从“能做到”开始: 不要一开始就想着征服健身房,或者每天都要练到大汗淋漓。先从每天10分钟的拉伸、5分钟的核心训练开始。
找到“乐趣”所在: 运动不应该是折磨。如果跑步让你觉得痛苦,那就试试游泳;如果器械训练让你觉得枯燥,那就试试团体课程。关键是找到让你愿意坚持下去的那个点。
设定小目标: 比如本周每天坚持工位拉伸一次,周末找个时间去散步30分钟。达成小目标会给你带来成就感,驱动你继续前进。
倾听身体的声音: 如果某天真的觉得身体特别疲惫,那就适当休息,做一些温和的拉伸就好。强制自己高强度运动,反而容易受伤,适得其反。

第四步:建立“运动习惯”,而不是“一时兴起”。

习惯的养成才是关键。

固定时间: 尝试在每天的某个固定时间进行运动,比如午休后或者下班后立刻进行。越是固定的时间,越容易成为一种本能。
结伴而行: 如果你的同事也有健身的意愿,不如一起制定计划,互相监督。有个“战友”会让你更有动力。
奖励机制: 当你达成一个健身目标时,给自己一个小奖励,比如买一件喜欢的装备,或者享受一次放松的按摩。

举个例子,一个简单的“程序员健身周计划”可以这样安排:

周一至周五工作日:
每天工作间隙:完成12轮工位拉伸组合(每次10分钟)。
午休时间:如果条件允许,做15分钟的核心训练(平板支撑、卷腹、臀桥)。
下班路上/回家后:快走2030分钟,或者在家做1520分钟的瑜伽拉伸。
周末:
周六:安排一次稍长时间的运动,比如去游泳1小时,或者进行一次户外慢跑/骑行。
周日:进行全身的拉伸和放松,可以做一些泡沫轴放松,或者冥想,让身体充分休息,为下一周做准备。

最后,别忘了饮食和睡眠。

再好的运动计划,如果饮食不规律、睡眠不足,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饮食: 多吃蔬菜水果,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鸡胸肉、鱼、鸡蛋),减少高油高糖的垃圾食品。即使忙,也要尽量保证三餐规律。
睡眠: 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睡眠是身体恢复和肌肉生长最重要的时期。

总结一下,咱们程序员想健身,关键在于“巧”,而不是“蛮”。 把碎片时间利用起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循序渐进,把运动变成一种融入生活的习惯。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有点难,但当你真正体会到身体状态的改善,那种精神焕发的感受,会让你觉得一切都值得!

别再让“累”成为你爱自己的借口了,拿起这份“科学指南”,开始你的“代码搬砖”和“肌肉搬砖”双丰收之旅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近4个月终于实现了减重(减了15kg,去菜市场看过,15kg是很大一块)和6块腹肌重现,减重的起因是自己膝盖疼,以及跟老婆打赌(有没有决心减下来),以及测试一下自己的耐力:我的英雄柯尔莫哥洛夫提倡抵制不良诱惑、锻炼身体。

由于锻炼普适,而我拉着的同事们跟我坚持了一段时间也确实见效了,并且成本并不高,如下:

饮食成本 燕麦,水,奶,偶尔某宝买的鸡肉、鱼肉制品(一季度总投资不到200块钱,也不能算投资,吃外卖不也得花钱么),牛奶泡燕麦的单调,也是难以忍受的。
工具成本 腾讯小健身房的{一根战绳、一个垫子,三对堆哑铃},还有我自己(自重)
时间成本 每周5个工作日,会锻炼>=4个一小时;周末溜溜娃,偶尔来公司,顺便锻炼1小时。
我目前在互联网,并且是奶爸,时间没那么多。
额外成本 没有买过什么课程(公司健身区有个驻场教练给指导了一下呼吸,网上也都查得到)、蛋白粉、高科技啥的


所以记录下来分享,尤其分享给【没时间】、【没环境】锻炼的上班族和奶爸们。

效果:减肥后是75kg,约10%体脂吧(在腾讯认识的一个驻场教练的说法,虽然我并没有买过他的课。。),健康多了,膝盖也不容易疼了。

关键:控制饮食(最重要的)+锻炼(无氧+有氧)+多喝水

1 控制饮食方面:我就有意识少吃碳水(大米粥之类的少喝,玉米粥不排斥)、不吃甜的(严格),少吃油的(不严格)。工作日早餐和晚餐都是公司吃的,午餐吃燕麦、水果、混杂某宝买的鱼肉鸡肉制品,喝牛奶,下午晚上也会喝几杯奶(公司的,同事觉得太甜,我觉得还挺好的),周末跟家人一起吃饭,不讲究。


2 锻炼(无氧+有氧):我选的主体是甩大绳,2000~4000个(分为10~20组,组间俯卧撑或者仰卧起坐)。注意调整呼吸,控制组间休息,坚决不要聊起天来、或玩起手机。我看公司健身区:男同事容易聊起来,女同事容易自拍起来。纯有氧是是低效的,也是容易反弹的:不建议一进健身房就上跑步机。

3 多喝水:每天下午和傍晚会有意识的多喝水,保证每天2.5L+的水,来增加新陈代谢(他们告诉我的)。


不太重要的其他备注

由于减肥是个非马尔科夫过程,光说个t时刻的状态(指减肥开始的2021-07-15,90kg的体重)担心产生误导,再补充下之前的状态:

1 大学跑跑步、体育课、自重练练(仰卧起坐、俯卧撑),偶尔学校健身房逛一下、打下沙袋,经常跟几个好友围着珞珈山长时间的散步聊天。研一下学期,跟几个大壮同学随意练过卧推、硬拉、深蹲。整个研究生期间断断续续去过健身房或跑步,在长达9年的大学+博士期间,体重在70kg以内,可能是年轻代谢快,以及做理论研究费心力、不长肉。。应该说,自己觉得自己是比较喜欢锻炼的,虽然不是系统性的。

2 工作以来,体重迅速增加,不到180cm的身高却有180斤+的体重,维持了3年,最重达到过100kg。在百度是有个小健身区的,那时中午也经常去随便练练、打打拳。

3 一年半以前开始膝盖疼,体重太大显然是个原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