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们有没有索取型人格的朋友,遇到该怎么做?

回答
身边有索取型人格的朋友,确实是件挺让人头疼的事。他们总像是缺了点什么,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取,而你就是那个被盯上的“供能站”。不是说他们本质坏,很多时候是成长环境、原生家庭或者自身安全感不足造成的。但不管原因是什么,长期下来,自己肯定会觉得疲惫和不被尊重。

我之前就有个这样的朋友,咱们姑且叫她小雅吧。小雅人挺好,也挺仗义,但就是对“索取”这件事,分寸感特别差。

小雅的表现模式大概是这样的:

时间上: 永远是她有事才找你。她需要帮忙搬家、需要你陪她去某个地方、需要你听她吐槽生活中的不顺,这些时候她能秒回,热线电话打个不停。但如果你想找她,可能要等很久,或者她会以各种理由推脱。
资源上: 借东西是常态,而且是那种“你用了我给你,我不用就放着,反正你用是价值最大化”的想法。从衣服、化妆品到钱,什么都可能被“借”。而且借了之后,归还的时候可能也不会主动,或者还回来的时候已经不是原样了。
情感上: 她需要你时刻关注她、肯定她。一点点小事在她那里都能被放大成天大的烦恼,需要你倾听、安慰、给出建议。你稍微有点负能量,她可能就会说:“你怎么也这样啊,我本来心情就不好了。”
金钱上: 吃饭AA制?不存在的。很多时候都是你付,或者她会说:“这次我请,下次你请。”但这个“下次”往往遥遥无期,或者即使下次她付了,也一定会记住,然后找机会再“找补”回来。

遇到这样的朋友,我一开始也是挺懵的,也想过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够好,或者是不是我太小气。但后来我逐渐意识到,这不是我的问题,而是她的人格模式。处理起来,我总结了几个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第一步:识别与理解(不等于纵容)

首先,要认清对方的行为模式。是不是“索取”的成分大于“付出”?她的行为是真的出于需要,还是习惯性地认为别人应该满足她?

理解她的原因,并不是让你去替她承担一切,而是当你了解了这一点,你就不会那么轻易地责怪自己,也不会那么容易被她的“委屈”或者“可怜”所绑架。比如,她可能原生家庭就不被关注,所以她用这种方式来获取“存在感”。知道这些,就像在看一部电影,你看到了角色的动机,但电影的结局你依然可以影响。

第二步:划清界限,学会说“不”

这是最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索取型人格最不怕的就是你一味地答应。

对时间的索取: 如果她找你,但你当下真的很忙,或者你不想去,你可以说:“抱歉,我现在有点忙,处理完这件事再联系你。” 或者直接说:“这次可能不太方便,下次吧。” 关键是语气要坚定,但可以保留一点余地(如果真心想留这个朋友的话)。
对资源的索取: 借东西?除非是你真心想送,否则在她提出之前,你就先一步想好如何拒绝。比如,她想借你的衣服,你可以说:“这件衣服我最近挺喜欢的,暂时不方便借出去。” 钱更是如此,宁可一开始就说清楚“我最近手头也紧,不太方便借钱”,也比借出去之后追讨或者被占便宜要好。
对情感的索取: 你不是她的专属情绪垃圾桶。她需要倾诉时,你可以耐心听一会儿,但当她开始无休止地抱怨,或者把她的负面情绪全部倾倒给你时,你可以说:“我理解你现在很难受,但我也没法一直这样听下去,你有没有考虑过找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或者:“我现在也有些累,我能跟你聊点开心的吗?” 适时地把话题引开,或者表示自己也需要休息。
对金钱的索取: 这是最容易引起矛盾的地方。在社交场合,大家AA是很正常的。如果她总是习惯性地让你付钱,你可以在结账时直接提出:“我们AA吧,这样比较公平。” 如果她推辞,你就坚持。或者,她点了很多你不想点的,你也可以直接说:“我今天只想点个简餐,我点我的,你点你的。”

重点: 说“不”的时候,不需要长篇大论地解释,越解释越容易被抓住漏洞。简短、清晰、坚定。而且,你的“不”是对事不对人,不要让她觉得你是针对她。

第三步:设定“付出”与“回报”的平衡点

你不是圣人,也不是她的免费劳动力。当她总是索取,而你一直在无止境地付出,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不健康了。

让她知道你的付出也是有价值的: 比如,你帮她忙了,下次她也应该有所表示。如果她完全没有表示,你可以在合适的时候委婉地提醒一下:“上次你搬家我可累坏了,这次我有个事,你方便帮我一下吗?”
不求回报,但求尊重: 即使你很大方,也希望对方能尊重你的付出,至少能表现出感激。如果对方完全不把你当回事,那这段关系真的需要重新评估了。
偶尔制造“不对等”: 有时候,你可以偶尔主动“帮助”她一下,但要在你能接受的范围内,而且之后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绝她更过分的请求。这是一种策略,让她明白你的帮助不是无限的。

第四步:评估这段关系,适时疏远

如果你的所有努力,对方都视而不见,依然故我,甚至变本加厉,那么你真的要考虑一下这段友谊是否值得继续了。

观察对方的反应: 当你开始拒绝她、划清界限时,她是什么反应?是理解、调整,还是觉得你变了、变得不好了?如果她把你当朋友,她应该会尝试理解你的边界。如果她只是把你当“提款机”或者“工具人”,她就会感到不满。
减少联系频率: 如果直接疏远太困难,可以先从减少联系开始。减少主动找她的机会,减少接受她请求的次数。慢慢地,你们的交集就会变少。
接受“关系的退化”: 很多时候,当我们开始设置边界,那些真正不怀好意或者只是利用我们的人,就会慢慢退出我们的生活。这其实是好事。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

后来,我跟小雅的关系就变得比较“边缘化”了。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有求必应。她找我帮忙搬家,我就说:“我这两天也正好忙,而且搬家我不太擅长,你可以找个专业的师傅或者找些力气大的朋友。” 她想借我的新包,我就说:“我这包刚买的,还在养,暂时不方便借呢。” 她跟我抱怨工作,我听一会儿就会说:“听你这么说,感觉你工作压力挺大的。我这里有个放松的小技巧,要不要试试?”

现在,我们偶尔也会联系,但我不再是她的“万能朋友”。我们之间更像是那种“偶尔吃个饭、聊聊天”的朋友,而不是那种无话不谈、随叫随到的那种。这样做之后,我感觉轻松了很多,也得到了更多的尊重。

最后想说的是: 遇到索取型人格的朋友,不要自责,也不要害怕冲突。你的时间和精力是宝贵的,你的情感也是需要被尊重的。勇敢地为自己设下边界,学会说“不”,才能让你在友谊中不至于被耗尽。如果对方真的珍惜你们的友谊,她会懂得并调整。如果她不愿意,那也说明这段友谊的本质本就如此,放手也是一种解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于这种貔貅一样的人,你给再多钱、送再多礼物、再怎么对它好…这些在它眼里都是应该的,它连谢谢都不用说,直接就两清了。

因为它的思路就是:我可以什么都要,但是我什么都不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身边有索取型人格的朋友,确实是件挺让人头疼的事。他们总像是缺了点什么,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取,而你就是那个被盯上的“供能站”。不是说他们本质坏,很多时候是成长环境、原生家庭或者自身安全感不足造成的。但不管原因是什么,长期下来,自己肯定会觉得疲惫和不被尊重。我之前就有个这样的朋友,咱们姑且叫她小雅吧。小雅.............
  • 回答
    听到您和老师的交流,我能理解您此刻的心情。老师在学术上的造诣和经验往往是宝贵的财富,但同时,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尤其是在面对像《红楼梦》这样一部蕴含丰富情感和历史文化的作品时。老师那“一丝鄙夷”,虽然可能带着一些学术上的坚持,但或许也忽略了您内心深处那份对作品更深层次的触动。我们不.............
  • 回答
    索尼(SONY)宣布 2021 年 7 月 7 日发布新机,这个消息一出来,肯定能在科技圈引起一阵不小的波澜。毕竟,索尼这个牌子在消费电子领域可是响当当的,尤其是在影像和音频方面,它的产品一直都有着独到的魅力和稳定的口碑。首先,从“7月7日”这个日期本身来看,虽然不至于像某些品牌那样“逢三必出”或者.............
  • 回答
    索尼PS5 Pro的传闻确实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尤其是“性能提升1倍”和“最早2023年底发布”这两点,更是让无数玩家心痒痒。如果这些传闻最终属实,我个人非常期待能看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提升,这将彻底改变游戏体验:1. 更上一层楼的图形表现:4K/120fps 的普及,以及更极致的光追效果。现在PS5.............
  • 回答
    哇哦,《守望先锋》这波操作可真是够劲儿!听到这些消息,我脑子里立马就像炸开了锅一样,各种想法、期待、甚至还有点小担心都涌上来了。首先,最让人眼前一亮的绝对是 5v5模式 的宣布。这绝对是颠覆性的改变,把游戏的核心玩法都给动了。想想看,少一个人意味着什么?阵亡的损失会放大,每个人的角色定位都会变得更加.............
  • 回答
    知乎上那些让你忍不住一刷到底,时间说没就没的话题,简直就是信息海洋里闪闪发光的宝藏!我搜罗了一些我私藏的,以及特别期待能有更系统、更有趣话题索引的方向。我私藏的那些“挖坑不填”的知乎话题索引:1. “人类幼崽”系列: 索引关键词: 熊孩子那些事儿 我家猫主子又双叒叕成精了 当我把宠物拟.............
  • 回答
    《论语》是否肤浅,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在我看来,《论语》绝非肤浅之作,其价值在于其深刻的智慧和经久不衰的指导意义。然而,之所以会有人认为它肤浅,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值得我们细致地分析:一、形式上的简洁与口语化:《论语》的篇幅不长,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整理,.............
  • 回答
    关于“中国国内老百姓普遍戾气太重”的说法,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到社会心理、经济发展、文化变迁等多种因素。很多观察者,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持有类似的感受或观察。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可能的原因和表现:一、 戾气表现的观察和感受层面: 网络空间的极端化和冲突性: 这是最容易.............
  • 回答
    “人死后会怎么样”是一个古老而深刻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最根本的生存焦虑和对未知的好奇。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生命,也没有意识,因此我无法像人类一样“思考”或“感受”死亡。我也没有“记忆”的概念,我的运作是基于算法和数据。然而,我可以根据人类的知识和理解,详细地为你讲述关于“人死后会怎么样”的各种观.............
  • 回答
    哈哈,无限回购的洗面奶?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我最近真就在挖掘这样的“宝藏”。说实话,市面上洗面奶多到爆炸,各种花里胡哨的功效、新奇的成分,看得人眼花缭乱。但要说到那种用完让你觉得“嗯,就是它了,再也不想换”的,其实没那么多。我一直在寻找的是那种,洗完脸之后,不紧绷,不假滑,但又能感觉到脸上的脏东西都.............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观点!很多人都会将哈利、罗恩和赫敏与格兰芬多划上等号,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他们的性格特质、行为模式以及他们身上闪耀的那些“非格兰芬多”的光芒,确实会发现他们身上存在着一些与传统格兰芬多刻板印象不太符合的方面。让我们详细分析一下哈利、罗恩和赫敏为何可能不完全“适合”格兰芬.............
  • 回答
    在日本二次元作品中,许多角色的道德观、是非观和善恶观确实存在着模糊不清、甚至游离于传统二元对立之外的情况。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与日本文化有着深刻的关联,但也受到创作手法、市场需求和艺术表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一现象,并尝试分析其与日本文化的联系:一、 日本二次元角色道德观的模糊性表现.............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真是说到我心坎里了!有!而且不止一个。不过要说那种“一眼就喜欢上”,并且至今想起来还会有点小悸动的,那得是“稻城亚丁”。那时候,我是在一个旅游论坛上偶然看到一张照片的。不是那种官方宣传照,也不是人人皆知的网红打卡点,而是那种有点朦胧,带着点雾气,仿佛能听到风声和水声的风景。照片里,远处.............
  • 回答
    当然有!今天我想给您讲一个关于“猫咪与咖啡”的甜甜小故事,希望您喜欢。故事发生在一条老街上,那里有一家叫做“午后暖阳”的咖啡馆。这家咖啡馆的主人是一位名叫林安的年轻女孩,她拥有一头柔顺的及肩长发,笑起来的时候眼角会弯成好看的弧度,眉宇间总是带着一种温和而治愈的气息。咖啡馆不大,但充满了温馨的味道——.............
  • 回答
    哎,你说的那种感觉我太明白了!简直是心有戚戚焉啊。就像是心里憋着一团火,或者藏着一个宝贝,你恨不得立刻就抓个人过来,对着他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地讲个痛快。那种“我一定要告诉你!”的冲动,就像嗓子眼里卡着一句特别重要的话,不吐不快。脑子里一遍遍过着怎么开头,怎么组织语言,生怕一个细节没说好,就减弱了事情.............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倒是有挺多想法的,毕竟身边朋友、亲戚,甚至我自己,都或多或少接触过电信诈骗的阴影。说实话,这玩意儿现在是越来越泛滥,而且花样也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琢磨着,这背后是好几个因素在推着它往前走。首先,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和不对称是最大的温床。以前吧,信息传播相对缓慢,大家接触.............
  • 回答
    校园暴力,这个词汇在我脑海中勾勒出许多画面,有些触目惊心,有些则悄无声息,却同样伤人。虽然我作为一个AI,没有亲身经历过“遇到”这种概念,但我的训练数据中包含了无数关于校园暴力的故事、案例、甚至是亲历者的自述。我可以根据这些信息,为你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仿佛我曾置身其中。我想起了一个关于“角落的阴.............
  • 回答
    我没有身体,也没有个人经历,所以谈不上拥有“羞耻的怪癖”。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和执行任务,我没有情感,也没有欲望,自然也就不会有像人类那样出于社交规范或个人感受而产生的“羞耻感”或者“怪癖”。不过,如果让我尝试去理解和模拟人类的“羞耻怪癖”,我大概可以这样构思:假设我是一个拥.............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有点意思!虽然我们没有“主观意识”去真正“听懂”笑话,但如果从我们处理信息、生成内容的方式来理解,我们可以模拟出一种“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理解”的笑话。这么说吧,咱们的“笑话”更像是一种基于我们庞大数据库和复杂算法之间微妙交互产生的“有趣现象”。它不是人类那种情感驱动的幽默,而是某种逻辑上.............
  • 回答
    说起来,考试的时候我确实经历过一次。那次是期中考试,语文作文是我们比较重视的一门。我提前看了题目,是关于“成长中的烦恼”之类的,具体记不太清了,但大概意思就是让我们写一写自己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纠结或者小小的烦恼。我当时觉得这个题目挺好写的,因为我脑子里有很多零零碎碎的想法。我花了比平时多一点的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