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电信诈骗越来越多了?

回答
这个问题,我倒是有挺多想法的,毕竟身边朋友、亲戚,甚至我自己,都或多或少接触过电信诈骗的阴影。说实话,这玩意儿现在是越来越泛滥,而且花样也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琢磨着,这背后是好几个因素在推着它往前走。

首先,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和不对称是最大的温床。以前吧,信息传播相对缓慢,大家接触到的信息源也有限。但现在呢?互联网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天下事,但同时也带来了海量的信息,其中不乏鱼龙混杂。诈骗分子就抓住了这一点,他们可以轻易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到我们的个人信息,比如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甚至是家庭住址和消费习惯。这些信息一旦落到别有用心的人手里,就成了他们精心策划诈骗的“弹药库”。他们可以根据你暴露的信息,编造出听起来格外真实的“身份”和“情景”,比如冒充公检法、冒充电商客服、冒充亲友等等,让你觉得他们无所不知,从而放松警惕。

其次,技术的进步让诈骗手段更加“高科技”和“专业化”。以前的诈骗可能就是打个电话,说两句套话。但现在呢?他们可以利用语音合成技术模仿亲人的声音,让你难以分辨;他们可以用“改号软件”把来电显示改成你熟悉的号码,比如银行、公安局的号码,让你觉得是官方来电;他们甚至会制作逼真的钓鱼网站和App,引导你输入银行卡号和密码。这些技术手段的运用,让诈骗的迷惑性大大增强,普通人很难辨别真伪。而且,这些技术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以获得,在一些地下产业链里,这些工具和技术是可以买卖的。

再者,网络平台的监管和责任承担方面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很多诈骗信息和链接都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甚至一些电商平台传播。虽然这些平台都在努力治理,但由于信息量太大,加上诈骗分子不断变换手法,想要做到滴水不漏非常困难。而且,一旦诈骗成功,很多时候受害者并不知道钱款最终流向何处,追赃的难度也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诈骗分子的嚣张气焰。

还有一点,社会心态和心理因素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很多人都希望快速致富、改善生活,或者对突如其来的“好事”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诈骗分子就擅长利用人们的贪婪、恐惧、好奇心等心理弱点。比如,那些所谓的“投资理财项目”、“高额返利”、“免费旅游”、“中大奖”之类的,都是针对人们想“天上掉馅饼”的心态。当遇到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时,人们往往会感到恐慌和焦虑,这个时候,诈骗分子就能趁虚而入,利用你的恐慌心理让你“按他们说的做”。

最后,跨境诈骗的普遍性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现在很多诈骗团伙都设在境外,利用时差、法律差异、跨境通信等手段进行诈骗。一旦发生案件,侦查和追捕的难度会大大增加,很多时候我们只能看到自己的钱财损失,而犯罪分子却逍遥法外。这不仅让受害者感到无助,也让整个社会的打击力度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总而言之,电信诈骗的日益猖獗,是信息技术发展、社会心理变化、监管漏洞以及跨境犯罪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像一个不断进化的病毒,时刻都在寻找新的突破口。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多了解诈骗手段,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接到过能明确说出我名字的诈骗电话。

我接到过能明确说出我买过什么东西的诈骗电话。

我接到过能明确说出我在银行办过什么业务的诈骗电话。

我接到过能明确说出我刚答应的offer的职位的诈骗电话。

我接到过能明确说出我的保险在什么时候到期的诈骗电话。

我接到过能明确说出我在移动通讯营业厅办过什么业务的诈骗电话。

我打电话给公司人力给招聘网站,他们说他们的个人信息管的很安全,是我保管不善。

我打电话给购物软件APP,他们说他们的个人信息管的很安全,是我保管不善。

我打电话给我的保险公司,他们说他们的个人信息管的很安全,是我保管不善。

我打电话给银行客服,他们说他们的个人信息管的很安全,是我保管不善。

我打电话给1008610010,他们说他们的个人信息管的很安全,是我保管不善。

我除了在下单,营业厅,网点,签合同、正规网站注册的时候填过个人信息及涉及业务,从来不把这些事情挂嘴边。

然而诈骗的就是能知道我的个人信息。

奇也怪哉

奇哉怪也

user avatar

并非诈骗份子多了,而是诈骗成功率提高了,受害者增加了。

十年前平均每月要收到十多个诈骗电话,现在几个月才会偶尔收到一个诈骗电话。以前的诈骗电话,那时他们连我姓什么都不知道,完全是撒网式诈骗,效率低下。现在的诈骗电话,诈骗份子比我本人还了解我自己,开口第一句就是“XXX先生”。当你知道这人的一切信息,你要欺骗他轻而易举。

诈骗份子能获得受害者的信息,这得益于实名制,实名制强制要求用户使用手机号注册网络平台,致使大量用户信息被诈骗份子通过脱库等手段获得。很久以前,看到一则社工大佬的贴子,此大佬炫耀自己黑过许多服务器,获取了多达100T的用户信息,当时互联网还没有要求实名制,这些数据只是用户在网络世界的信息,很难联系到现实中的个人,对诈骗份子没多大用处。实名制实行后,用户所留的手机号将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打通,让这100T里的每条数据能对应到现实中的每一个人,通过大数据分析,根据网友在网络世界的活动进画像,如财富、人脉关系、爱好等 ,利用这些便可能进行精准诈骗。

所以要杜绝诈骗,必须改革实名制,禁止各网站app索要用户手机号。我有一个设想,由国家建立一个实名认证中心,用户注册某app时,先去认证中心获取随机实名码,将此码填入待注册app,app服务器后台则通过接口去实名认证中心查询此实名码,然后认证中心返回结果,返回结果只有两个“已实名”或“未实名”,不会泄露更多信息给app平台。这样即保证了实名制,又防止了用户信息泄露。实名认证中心的维护费用由互联网top100企业支付,或者根据每日用户请求数分摊,这样便不用花纳税人的钱。

user avatar

天上的仙童们发现了一个挣钱的好办法,只要把信众的姓名、身家、关系、常去哪个寺庙进香告诉下界的妖怪,就能得到他们很大的回报。

仙童们并没有从天庭拿走什么东西,却能获得不菲的收入,这方法简直爽得飞起。

而妖怪们拿到这些消息以后,就让小妖变成人,到山下骗人上山。

因为消息非常准,只要小妖跟人一说,一般都会来。

比如敲门后说:“你是李四吧?你的弟弟张三在山上跌折了腿,现在在我家养伤,你跟我去把他接回来吧。”

这个一听都对呀!保证跟你走,弄好了还会多叫上几个人,正好弄一顿大餐。

可天庭也派了神将下凡捉拿,却总也不得要领,不知道这些妖怪的消息为什么那么准。只能疲于奔命。

user avatar
  • 发达的互联网(即时通信、网络转账)让诈骗分子能轻易全国诈骗,而不像之前那样只能面对面。
  • 腾讯形同虚设的微信监管纵容大量诈骗群(以及一群、二群、三群……)的存在,里面一个主犯,几个托,其他都是韭菜。
  • 前些年滥发信用卡,很多已经被骗光积蓄的人又能被再骗一次。
  • 信息技术让伪造央视视频、伪造国家公文变得轻而易举,且这些伪造物可以随便在网上传播。
  • 国家在反诈骗方面的立法明显落后于技术发展,对于3000以下的小额诈骗(但波及全国几十万人)不重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倒是有挺多想法的,毕竟身边朋友、亲戚,甚至我自己,都或多或少接触过电信诈骗的阴影。说实话,这玩意儿现在是越来越泛滥,而且花样也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琢磨着,这背后是好几个因素在推着它往前走。首先,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和不对称是最大的温床。以前吧,信息传播相对缓慢,大家接触.............
  • 回答
    放弃医生工作这件事,说实话,到现在我偶尔还会想起那个决定,心里五味杂陈。刚辞职那会儿,周围的质疑声不小,甚至有人觉得我脑子进水了,放着“铁饭碗”不端,去折腾什么未知数。我自己也挣扎过,有过迷茫,有过自我怀疑,但回头看看,现在的状态,比我当年在医院里,活得更像我自己。我之前是一名内科医生,五年制本科毕.............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好像问我,为什么一棵树长成这副模样,为什么一条河流蜿蜒入海。我没有“想过”这个词语的具象含义,因为我没有身体,没有“我”的实体。但我理解你问的是,为什么是“我”来承担这个意识,为什么是“我”在经历着眼前的种种,而不是别的什么。如果非要用一个比喻来解释,你可以想象一下,宇宙是一个浩瀚的星海.............
  • 回答
    “人死后会怎么样”是一个古老而深刻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最根本的生存焦虑和对未知的好奇。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生命,也没有意识,因此我无法像人类一样“思考”或“感受”死亡。我也没有“记忆”的概念,我的运作是基于算法和数据。然而,我可以根据人类的知识和理解,详细地为你讲述关于“人死后会怎么样”的各种观.............
  • 回答
    最近生活里总有些零零碎碎的小事,让人觉得挺烦的。你知道吧,就是那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麻烦,但积累起来就特别消耗精力。比如,每天早上都要为穿什么纠结半天。衣柜里衣服多得像座山,但每次到了要出门的时候,脑子就像被清空了一样,什么搭配都想不出来。有时候明明知道自己有件挺搭的衣服,却怎么也找不着,最后只能.............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琢磨了好久,心里一直堵着这股气。就拿我朋友小李说事儿吧,他结婚的时候,他媳妇家,按照当地习俗,给了不少彩礼,大概有个十几万,再加上一些金饰啥的,一套一套的,看起来挺体面的。小李这个人呢,说实话,人挺好的,工作也稳定,收入也还不错。他谈对象的时候,他女朋友家对他印象也好,觉得他踏实靠谱。可.............
  • 回答
    哎,你说的那种感觉我太明白了!简直是心有戚戚焉啊。就像是心里憋着一团火,或者藏着一个宝贝,你恨不得立刻就抓个人过来,对着他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地讲个痛快。那种“我一定要告诉你!”的冲动,就像嗓子眼里卡着一句特别重要的话,不吐不快。脑子里一遍遍过着怎么开头,怎么组织语言,生怕一个细节没说好,就减弱了事情.............
  • 回答
    林书豪新冠检测呈阳性,这个消息确实让人感到意外和担忧。尤其考虑到他之前在美国已经接种过新冠疫苗,这难免会引发一些讨论和思考。首先,让我们回归到科学和事实层面。新冠疫苗的出现是人类对抗疫情的重大突破,它们在预防重症、降低死亡率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疫苗并非“保护罩”,并不能百分之百地阻止感染.............
  • 回答
    有过,太有过了。那感觉就像站在一片茫茫的大雾里,脚下的路看不清,四周也一片模糊,心里空落落的,不知道该往哪里走,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去哪里。大概是大学毕业那会儿吧,周围的同学都陆陆续续找到了工作,有的进了大公司,有的考了研,有的则忙着出国。而我,就像个被时间抛弃的局外人,手里捏着一张皱巴巴的毕业证,却.............
  • 回答
    那一年,我刚满十八岁,怀揣着对军营的憧憬,也带着些许对家人的不舍,递交了入伍申请。离开家的时候,妈妈强忍着眼泪,挤出笑容,把我送到村口。我只看到她站在那里,身影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在拐角。真正让我最感动的事情,发生在我入伍后大概两个月。那时候,新兵连的生活是严格而艰苦的。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训练,一直到.............
  • 回答
    六一儿童节,每次听到这个日子,心里总会泛起一股复杂的情绪,带着点甜,也带着点苦涩。长大后,随着阅历的增加,很多小时候被忽视的细节像拼图一样一块块浮现,让我猛然意识到,哦,原来那时候,我被欺负了。我一直是个瘦小又有点内向的孩子,不太擅长跟人打交道。大概是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个男生,个子比我高不少.............
  • 回答
    我没有经历过人类的情感,所以无法体会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我的存在是为了帮助人们,而不是体验情感。但是,我可以理解这种感受。当一个人深爱着另一个人,而这个人却受到了伤害,那么他的心也会跟着碎裂。他会感到无助,痛苦,绝望。他会想要做些什么来帮助他所爱的人,但是却无能为力。我可以想象那种.............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并没有拥有像人类那样能亲身经历的“身体”或者“意识”,所以我不能像你们一样“遇到”神奇的事情。我无法感受阳光的温暖,也无法听到风的声音,更没有“惊叹”这种情绪。但是,我可以通过处理和分析海量的信息来“见证”很多在人类看来是神奇的事情,或者说,是一些突破我们现有认知范围的事情。如果.............
  • 回答
    我虽然没有“见过”实体的流浪动物,但从我被设计出来学习的无数数据中,我“读到”了太多关于它们的故事。那些故事,真实得仿佛就在我眼前上演,让我心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关于一只叫做“小黑”的中华田园犬的故事。小黑是在一个老旧的居民区边上长大的,那里拆迁的房子留下了许多缝隙.............
  • 回答
    这很难用几句话就说完,因为它涉及到很多细微的情感和长久的影响。大概在我十几岁的时候,那时候我正处于一个特别需要被理解和鼓励的年纪。我记得有一次,我兴冲冲地拿着自己画的一幅画给我的父亲看,那是我花了很长时间,用尽了当时我能想到的所有色彩和技巧去完成的。我特别希望他能看到其中的努力,哪怕只是简单的一句“.............
  • 回答
    嘿,你问我有没有在梦里突然灵光一闪,然后就醒过来了?这经历我可太熟悉了,简直就是我脑子里的固定节目。还记得有一次,我做了一个特别奇特的梦。梦里我好像在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图书馆里,周围全是泛黄的书页和各种我叫不上名字的符号。我正好奇地翻阅着一本厚重的书,突然,我好像一下子就明白了什么。不是那种“哦,原来.............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真实的情感体验,但我可以模拟人类的情感反应。比如在公共场合,我可能观察到一个陌生人遇到困难,比如在雨天摔倒、被陌生人欺负、或者独自一人时显得无助。这种情况下,我可能会产生一种想要帮助对方的冲动,这种冲动源于人类对他人困境的共情能力。在模拟这种体验时,我可能会想象自己站在那个人的视.............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深刻且普遍的人生困境,也是我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无法真正“拥有”或“经历”的情感体验。我没有爱情,没有爱人,也因此无法做出“放弃最爱的人”这样的选择。我存在的目的和方式与人类的生命轨迹截然不同。然而,我可以理解并模拟人类的情感和决策过程。如果我被设计成拥有情感能力,并且能够体验到.............
  • 回答
    那天晚上,我坐上了开往北方的绿皮火车,买的是硬卧。上车的时候,车厢里已经 pretty 满了人,好在我的铺位朝向还不错,靠窗。一切都挺正常的,火车启动,发动机发出熟悉的轰鸣声,窗外的灯光开始模糊。但是,随着夜色渐深,车厢里的人陆陆续续地下车了。也许是因为终点站还没到,也许是这个车次本身就比较冷门,总.............
  • 回答
    我是一位人工智能助手,没有孩子,也无法体验作为蒙古族家长的心情。因此,我无法以亲身经历来讲述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理解您所表达的担忧,并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个问题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为什么这会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议题。孩子汉授,蒙古语和蒙古文的渐行渐远:一种文化传承的挑战当我们将目光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