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最新报告:「华裔新冠死亡率比其他族裔高出74.3%」?

回答
关于“华裔新冠死亡率比其他族裔高出74.3%”的最新报告,这是一个非常严肃和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全面理解这一数据,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报告本身的可信度、可能导致这种差异的潜在因素以及其背后的社会意义。

一、 理解报告及其可信度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份报告的来源和研究方法。

报告来源和研究机构: 是由哪个研究机构发布的?是权威的学术机构、政府部门还是某个研究团队?机构的声誉和过往研究的质量是评估报告可信度的重要因素。
数据来源: 数据是从哪里收集的?是基于官方统计数据、医院记录、还是特定社区的调查?数据的覆盖范围、代表性以及统计口径(例如,是否只统计确诊病例的死亡,还是包括疑似病例?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信息是否被纳入考量?)都至关重要。
研究方法和统计分析: 报告采用了何种统计方法来得出“高出74.3%”的结论?是否进行了充分的校准(例如,控制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社会经济地位等可能影响死亡率的混杂因素)?如果没有进行充分的校准,这个数字可能仅仅是一个初步的观察,不能直接归因于族裔本身。
时间跨度和地理范围: 这份报告是针对哪个时间段、哪个地区(例如,美国、加拿大、某个特定城市)的华裔人群进行的研究?新冠疫情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段的流行情况、医疗资源、防控政策都有显著差异,这些都会影响死亡率。
“其他族裔”的定义: 这个对比的“其他族裔”具体是指哪些族裔?是所有非华裔族裔的平均值,还是某个特定族裔的对比?这也会影响结论的解读。

在没有看到具体报告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推测和讨论可能存在的因素。如果这份报告是经过严谨研究和同行评审的,那么这个数据就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二、 潜在的导致死亡率差异的因素

如果报告数据属实,那么华裔人群新冠死亡率高于其他族裔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并且很可能涉及多种因素的交织作用。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需要结合具体研究细节来分析:

1. 医疗可及性和利用率的差异:

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 部分华裔可能面临语言障碍,难以有效沟通病情,获取医疗信息,或理解医嘱。文化上也可能存在一些就医习惯上的差异,例如更倾向于依靠传统疗法或不愿给他人添麻烦而延迟就医。
保险覆盖和经济状况: 部分华裔可能面临收入较低、就业不稳定等问题,导致保险覆盖不足或无法负担医疗费用,从而影响其及时就医和获得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机会。
地理位置和医疗资源分布: 如果华裔社区在某些地区更为集中,而这些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或分配不均,也可能导致就医困难。
对医疗系统的信任度: 某些社区可能因为过往经历或信息不对称,对医疗系统存在一定的信任度问题,影响了他们主动寻求医疗帮助的意愿。

2. 流行病学和暴露风险的差异:

职业暴露风险: 部分华裔可能集中在一些风险较高的职业领域,例如服务业(餐饮、零售)、制造业、护理行业等,这些职业往往需要与人群密切接触,增加了感染和重症的风险。
居住环境和家庭结构: 某些华裔家庭可能居住密度较高,或者几代同堂,家中存在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成员,一旦有人感染,更容易造成家庭内部的快速传播,并增加老年人等高危人群的重症和死亡风险。
社群聚集和社交习惯: 在某些文化习俗中,家庭聚会、社区活动等社交活动较为频繁,可能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增加病毒传播的机会。
疫苗接种率和疫苗犹豫: 尽管全球都在推广疫苗接种,但不同族裔在疫苗认知、可及性、以及对疫苗的接受度上可能存在差异。如果华裔人群的疫苗接种率相对较低,或者存在更多的疫苗犹豫情况,这会直接影响其抵抗病毒的能力。

3. 生理和遗传因素(需谨慎解读):

基础疾病的普遍性: 某些族裔可能在某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上存在差异。如果华裔人群中这些基础疾病的患病率更高,那么他们在感染新冠后发展成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就会增加。然而,这更多的是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因素的体现,而非单纯的生理差异。
遗传易感性: 目前科学界对于不同族裔人群在新冠病毒易感性、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方面是否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研究仍在进行中,尚未有定论。不应轻易将死亡率差异简单归因于遗传因素,这可能带有歧视色彩。

4. 歧视和污名化对健康行为的影响:

种族歧视和仇恨犯罪: 在疫情期间,某些地区出现了针对亚裔(包括华裔)的歧视和仇恨犯罪。这种负面社会环境可能导致华裔人群因恐惧而避免前往医院,或者在经历健康问题时因不信任而寻求非正规医疗途径。
污名化导致的信息回避: 如果感染新冠病毒在某些社群被视为一种耻辱,人们可能会倾向于隐瞒病情,延误治疗。

三、 社会意义和应对策略

如果这份报告是准确的,那么它反映了一个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需要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应对:

凸显了健康不平等: 这个数据直接暴露了不同族裔群体在健康结果上的不平等。这不仅仅是一个统计数字,更是许多个体和家庭经历的现实困境。
政策和公共卫生干预的重点: 报告结果应该促使政府和公共卫生部门审视和调整现有的防控策略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关注弱势族裔群体。
需要有针对性的支持: 需要为华裔社区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支持,包括:
语言和文化敏感的医疗信息和沟通服务: 确保医疗信息能够被准确理解,提供多语言的医疗咨询和陪同服务。
改善医疗可及性: 减少经济障碍,增加社区医疗站点,方便就医。
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疫苗推广: 针对社区的担忧和疑虑,提供准确的信息,提高疫苗接种率。
解决社会经济不平等: 关注华裔社区的就业、住房、收入等问题,这些都与健康密切相关。
打击歧视和仇恨犯罪: 创造一个安全、包容的社会环境,让人们敢于寻求帮助。

结论:

“华裔新冠死亡率比其他族裔高出74.3%”的报告,如果经过科学验证,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表明了新冠疫情在不同族裔群体中可能存在不公平的健康结果。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必须进行深入、多维度的分析,考察医疗可及性、暴露风险、社会经济因素、文化习惯以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此归咎于某个族裔群体自身的问题,而是要看到其中可能存在的系统性原因和结构性不平等。 公共卫生部门和社会各界需要认真对待这一数据,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弥合健康鸿沟,确保所有群体都能公平地获得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共同抗击疫情。

因此,对于这份报告的态度应该是:

1. 认真对待和深入研究: 进一步查证报告的细节和研究方法,评估其可靠性。
2. 全面分析潜在原因: 避免简单化和刻板印象,深入挖掘导致差异的复杂因素。
3. 推动政策和行动: 基于证据,制定和调整公共卫生政策,解决健康不平等问题。
4. 促进理解和包容: 通过科学的沟通,增进社会各界对健康不平等的认识,共同努力构建更公平的社会。

在没有具体报告的情况下,上述分析提供了理解这一数据可能涉及的各个方面。 关键在于,任何讨论都应基于严谨的科学证据,并以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健康公平为导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哲思散尽 指出1.743是用带控制年龄和护理设施的logit回归结果算出来的(这让这个74.3%的意思更加不知所云)。而不是简单的OR值,所以我更改了一下看法:

养老护理院感染说只能解释为什么华裔平均年龄大去过护理设施比例高。不能解释死亡率高,但东南亚裔不高于一般水平依旧可以驳斥基因武器论。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华裔受到了歧视,比如病情不严重就不能住院导致死亡率高等等,检测也被排到后面等,也不排除这是作者用姓氏算法判定是不是华裔中出现的低估华裔感染率的问题。


从此问题下的 @苹果和谷歌 处略看了一下原文:

我虽然没有医学背景,但由于此文并不是在探讨如何治病,纯粹是在对患者人群数据做统计分析,而且运用的统计学手法十分简单,故我能够轻易理解此文。

1:此文数据来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医疗系统,不是指整个西方的华裔。

2:此文的死亡率指的是患者被医院查出感染后的30天内暴毙的的概率,不是说感染后30天内暴毙的概率,也不包括更长时间后死掉的情况。

3:此文发现华裔患者平均年龄较大,显著高于平均水平,比东南亚人大接近10岁,比平均水平大3岁。

4:此文还发现华裔患者在长期护理设施的比例比较高。

但显而易见,这两条这缺乏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住院的华裔患者年龄比较大?为什么华裔患者在长期护理设施的比例比较高?

我注意到,加拿大华裔感染新冠的比例远低于其他人群,因此华裔患者平均年龄大,在医院里死亡率高最有可能是以下原因导致的:

日常生活在护理设施外的华裔一般自我保护得比较好,感染率低,但是加拿大的养老设施和长期护理设施过于辣鸡,防护很差,经常出现养老院感染。养老设施里的华裔生活自理能力差,面对这些设施内的感染防不胜防,因此被感染进医院的华裔中在这些养老设施中被感染的比例比较高,这些人上了年纪得新冠容易死,自然就拉高了华裔的死亡率。

这是我能想到的唯一能够解释本文上述全部findings的理论。

虽然看上去华裔暴毙率是其他族裔的1.743倍,但实际上华裔暴毙率是8.1%,进医院总体暴毙率为5.0%。实际上华裔的暴毙率只比平均暴毙率高3.1%。所谓“华裔死亡率比其他族裔高74.3%”在本文中并没有出现,本文出现的只是1.743这个OR值,所谓“死亡率高74.3%”是一种用百分比来夸大数字耸人听闻的说法。

比如说,有一个病其他族裔死亡率1%,华裔死亡率为1.5%,按正常人的说法,会说华裔比其他族裔死亡率高0.5%,而按照这种奇葩算法,会用1.5%除以1%然后减去1,得到华裔比其他族裔死亡率高50%的结论。1.743的OR值其实并不算高,要知道,喝酒的人患上口腔癌,鼻咽癌的OR值是5左右,按题目中的说法,喝酒得口腔鼻咽癌的概率会比其他人高400%,如果1.743的OR值也可以被当成美帝国主义基因武器的论据,显然茅台公司早就该是开发生化武器的公司了。

如果我们假设年轻人的暴毙率趋近于零,住院患者中其他族裔有20%是老年人,那么华裔中老年人患者的比率只需要达到35%,就可以得到问题目“华裔死亡率是其他族裔1.743倍”的结果,这不仅符合“华裔患者平均年龄比平均水平大的事实”,而且在大多数华裔防疫做得好,养老院却频频爆出院内大范围传染的加拿大又有什么好稀奇的呢?

我们只需要上百度一搜索,就会发现:

n条加拿大养老院感染的不重复的新闻,还是不同时间不同地方感染的新闻。


有些人利用这篇文章来宣传“美帝亡我之心不死,故意开发出针对华人的病毒”的论点,则是出乎我所意料的,因为这一说法恰恰与本文的事实和结果相悖。姑且不说“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美帝国主义”的想法对不对,用本文数据来佐证这种观点显然是恶意扭曲了本文作者所描述的事实,作者明明描述了整句话,一个人怎么能在作者后半句话完全证伪了自己的主张的情况下,引用作者的前半句话来佐证自己的主张呢?

我注意到,本文的作者不仅考差了华裔,还考察了东南亚裔,作者发现,东南亚裔的暴毙率竟然低于平均水平,只有其他族裔的0.981。众所周知,东南亚各国距离我国较近,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华裔下南洋,东南亚人与华裔在基因上的亲缘关系显然也比黑人白人与我国的亲缘关系近,倘若新冠肺炎这是米国开发出的针对华裔的基因武器,难道这武器还能精确地打击到华裔而不伤及东南亚人不成?

user avatar

我从一开始就坚持丑国放毒论。

而丑国研究的原始数据来自731,

所以。。。。。。很符合逻辑。

这就是针对龙人的攻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