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罐头里的食物要泡在水里?

回答
罐头里的食物之所以要泡在水里(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泡在液体里,这个液体可能包括水、盐水、糖水、油,甚至是酱汁等),主要有以下几个至关重要的原因,这些原因共同作用,确保了罐头食品的安全性、口感和质量:

1. 杀菌与灭菌:确保食品安全

这是罐头食品制作中最核心的环节之一,也是罐头里的食物必须被液体包裹的原因。

高温灭菌过程: 罐头食品的制作离不开一个叫做“热力灭菌”或者“罐藏灭菌”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密封的罐头内部,将食物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以杀死所有可能导致食物腐败和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包括细菌、酵母菌和霉菌。
液体传导热量: 空气是一种导热性非常差的介质。如果罐头里没有液体,只有固态的食物(比如整块的肉或者蔬菜),在加热过程中,热量会很难有效地传递到食物的内部深处。想象一下,如果你想把一块石头煮熟,但石头之间没有水,只靠空气来加热,你会发现石头中心会很久很久都热不起来,甚至无法达到所需的杀菌温度。
液体是优良的热传递介质: 相反,水(或包含水的其他液体)是极佳的热传递介质。当罐头被加热时,液体能够快速而均匀地将热量传递给包裹在其中的每一个食物颗粒,甚至是食物的中心部位。这样就能确保整个罐头内的食物都能达到足以杀死所有微生物的温度,并且这个过程足够快,避免了食物在高温下过度烹煮导致品质下降。
防止某些微生物的生存: 一些顽固的细菌孢子(例如肉毒杆菌)需要在非常高的温度下才能被杀死。水作为传导介质,可以使罐头内部达到所需的温度(通常在115121°C之间,这需要一定的压力才能实现)。如果仅靠蒸汽或空气,可能难以达到这个关键的杀菌温度。

2. 保持食物的质地和口感:避免干燥和变硬

食物在烹饪过程中,尤其是经过高温处理时,如果失去水分,很容易变得干燥、粗糙,甚至发硬,口感大打折扣。

防止水分流失: 罐头中的液体充当了食物的“保护层”,有效锁住了食物本身的水分。在高温灭菌过程中,食物的细胞结构可能会破裂,释放出自身的水分。如果罐头里没有额外的液体,这些释放的水分可能会蒸发或凝结在罐头壁上,导致食物失去原有的湿润度。
保持柔软和多汁: 液体能够渗透到食物的纤维中,帮助食物保持柔软、多汁的状态。想象一下煮熟的蔬菜或者炖煮的肉,它们在液体中浸泡时,会更加嫩滑,而不是干巴巴的。
防止食物粘连: 某些食物在加热时容易粘连在一起,形成块状,影响口感和美观。液体可以将这些食物颗粒分开,保持其独立的形态,让每一样都能得到均匀的处理。

3. 提供风味和营养:增添口感层次

罐头里的液体并不仅仅是“水”,它往往是经过精心调配的,以提升食物的整体风味和营养价值。

增加风味: 许多罐头食品会使用盐水、糖水、油、酱汁、高汤等作为包装液体。这些液体本身就带有味道,并且在加热过程中,能够将这些风味更好地“注入”到食物中,使食物更加美味。例如,番茄酱罐头里的番茄汁、水果罐头里的糖水、油浸金枪鱼里的橄榄油,它们都是风味的载体。
保留和增强营养: 一些水溶性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在烹饪过程中可能会流失到汤汁中。将食物浸泡在液体中,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这些营养成分。而且,这些营养物质也溶解在液体中,当人们食用罐头食品时,这些液体通常也会被一起食用,从而摄入到更多的营养。
作为烹饪介质: 在某些情况下,液体本身就是一种烹饪介质。例如,一些罐头食品在罐藏前就已经经过了初步的烹饪,而包装里的液体则完成了最终的烹饪过程,并将味道融合。

4. 维持罐头的完整性与稳定性:防止变形和氧化

罐头内的液体对保持罐头食品的整体稳定性和防止食物变质也起着重要作用。

填充空间,减少空气: 密封的罐头内,液体会填充掉大部分的空气。虽然杀菌过程会去除微生物,但剩余的微量氧气如果直接接触到食物,可能会引起食物的氧化,导致颜色变暗、风味改变。液体包裹食物,有效地隔绝了食物与残余氧气的接触,减缓了氧化过程。
提供支撑,防止变形: 对于一些比较脆弱的食物,如水果块、鱼肉片等,液体能够提供一定的支撑力,防止它们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发生挤压、变形。
防止外部污染: 密封的罐头是物理隔离的。但如果罐体出现微小的破损,液体可以作为一种“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外部的污染物进入罐内。

总结来说,罐头里的食物泡在液体里,绝非仅仅是为了“好看”或者“方便”,而是整个罐头食品安全保障和品质控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液体在其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它是高效的杀菌介质,保证了食品的微生物安全;它是食物的保护盾,维持了其应有的质地和口感;它还是风味的载体,提升了食品的美味程度;它更是稳定剂,帮助食物在漫长的保质期内保持良好状态。没有这些液体,罐头食品将无法安全、美味地呈现在我们的餐桌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怎么总感觉几个高赞回答都没答到点子上,还是我对题主的关注点有什么误解?


说有水可以养微生物防腐巴拉巴拉……是,没错,但是更关键的难道不是装水可以降低罐子抽成真空的难度吗?没有水,试试把那么大的空间抽成真空的难度有多高?更何况罐子材料能不能顶住那么大的压强差都不好说。水最主要的作用还是作填充物,硬说里面的微生物有多么重要是真的有点尬。就好像问“楼房为什么要按几根顶梁柱?”回答“为了美观一样”一样让人无语,我们都知道柱子是用来撑住楼板的,美观只是顺便且不矛盾而已……

很多固体含量大的罐头,比如肉罐头就不会装水,怎么不养厌氧菌了?

user avatar

大家去超市里买水果罐头,看到的大部分罐头都有一个特点:全都充满了液体,就像题主说的,食物都泡在水里。


其实这个现象可以用另一句话说——大多数罐头里没有空气,或者空气很少。




为什么罐头里要充满液体?

题主说的水果罐头,是罐头的一个种类——糖水罐头,里面充满了浓度约15%左右的糖水,糖水既可以保证水果的口味甜度,还可以起到杀灭微生物的作用:微生物存活需要水分,而一定浓度的糖水具有细胞渗透性,可以让微生物细胞脱水,无法存活或增殖。


为什么罐头里没有空气呢?

原因有这么几点:


1.工艺要求

这类罐头的生产工艺一般是先罐装密封,后高温蒸煮杀菌,而水受热后传热均匀,空气不是,如果罐体内一半水一半空气,食物没有被水完全浸泡,那么加热会不均匀,杀菌不彻底。

而且,罐体内空气太多,我们知道空气热胀冷缩膨胀的体积大,加热过程中罐体可能会爆。


2.保护食物品质

氧气是导致食物变质的重要因素,在许多食品包装中,都要尽量隔绝氧气。

比如说很多蔬菜水果罐头中的维生素C,容易氧化,尤其是在高温状态下更容易氧化,如果罐头里有空气,加热杀菌的时候里面的氧气就会和维生素C氧化反应了,导致罐头食物营养流失严重。

一些色素或者其他物质也会和氧发生反应,导致变色、变质。

一些细菌是要靠氧气生存的,完全隔绝空气有助于防止这些细菌增殖。

而且从物理方面来说,没有空气的罐头里面是真空状态,轻微负压强,更不容易漏,抗压能力更好。


3.保证货架期食品安全

许多人应该都知道,罐头食品是不需要防腐剂的,它能保持食物长久不变质,靠的是高温灭菌+密封与世隔绝,让罐体内保持一个极低的细菌含量。

但是任何事情都难以做到万无一失,罐头食品也一样,有可能出厂时杀菌没有彻底、有可能密封出了问题、有可能受到了物理伤害。。。。有各种情况可能会导致罐头变质。

有时候可能只是针眼大小的泄露,就会导致细菌入侵,罐头内食物受到污染。但是消费者不一定都有火眼金睛,看得出罐头出了问题。

而罐头食品的变质有外源性:泄露,空气入侵(也意味着微生物入侵),罐头内负压强改变。内源性:微生物在罐头内繁殖,微生物代谢会产生气体,导致罐头充气膨胀。不管是哪种原因,都有一个现象——罐体失去负压强,气体变多。

所以,我们可以简单用肉眼判断罐头是否变质——看罐头里空气的多少,看罐头盖子有没有因空气太多而出现鼓胀。

如果仔细观察超市内的玻璃罐头,会发现几乎所有盖子上都会有一句安全提示:如果盖子凸起,请勿食用。

一些罐头还特意设计了安全钮:就是盖子上做一块圆形的凹陷,在真空密封状态下,这块圆形保持凹陷,一旦罐头泄露进入了气体,或因微生物繁殖从内部产生了气体,这块安全钮就会从凹陷变成凸起,告诉你这罐头坏了。


这一判断方法,必须在罐体内无空气或者空气少的时候才能实现,如果罐体内空气较多,不能形成负压强,就无法观察到变质胀气或者容易与正常情况混淆,也就无法给人警示了。


综上所述,罐头内不能有太多空气,实际操作中,许多罐头的制作工艺里专门会有一道排气工序,就是为了减少罐内空气,形成真空。


(所有图片来自网络)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