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上学,学校给了一小块地,应该种些什么好?

回答
太棒了!学校提供一小块地让学生们种植,这绝对是个能让大家亲近自然、学到知识的好机会。在美国,具体种什么,得结合几个关键因素来考虑。

首先,了解你们那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是最重要的。你们所在的州、城市,甚至具体到学校的位置,都会影响哪些植物能茁壮成长。

地理位置是关键:
南方(如佛罗里达、德克萨斯): 气候温暖,生长季节长。可以考虑种植一些喜热的作物,比如西红柿(番茄)、辣椒、茄子、黄瓜、西瓜、甜瓜。如果你在沿海地区,还可以试试秋葵。南方很多地方土壤偏酸,可能需要改良。
北方(如缅因、明尼苏达): 夏季短暂,冬季寒冷。需要选择生长周期短、耐寒的作物。土豆、胡萝卜、甜菜、豆类(如青豆、四季豆)、生菜、菠菜、萝卜都是不错的选择。北方很多地方土壤比较肥沃,但可能需要考虑排水性。
中部(如伊利诺伊、俄亥俄): 气候变化较明显,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可以种植南北方都有的作物,比如玉米、西葫芦、豆类、各种沙拉菜。
西部(如加州、俄勒冈): 气候多样。沿海地区温和湿润,内陆则干燥炎热。加州很多地方适合种植柑橘类(如果空间允许)、橄榄(当然这个有点大)、各种蔬菜和香草。像俄勒冈这样的地方,浆果类(草莓、蓝莓)也很受欢迎。

土壤类型:
沙质土: 排水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可能需要多加堆肥和有机质。
黏质土: 保水保肥能力强,但排水性差,容易板结。需要改良,比如掺入沙子、堆肥、稻草等。
壤土: 这是最理想的土壤,排水、保水、通气、肥力都比较均衡。

基于以上考虑,这里有一些通用性强、而且非常有教育意义的种植建议:

1. 经典且易成功的蔬菜:

番茄(Tomatoes): 几乎每个地方都能种,而且是孩子们最爱的蔬菜之一。从小的樱桃番茄到大个头的品种都有。种植番茄可以学习嫁接、搭架、修剪等技术。
豆类(Beans & Peas): 像青豆(Bush Beans)和蔓豆(Pole Beans)都很好种,而且生长快,产量高。孩子们会很兴奋看到豆荚挂满枝头。豆类还能固氮,对土壤有好处。
生菜、菠菜、芝麻菜(Lettuce, Spinach, Arugula): 这些绿叶蔬菜生长周期短,可以多次采收,很适合教学。可以教学生们如何“收割式采摘”,即只采摘外层叶子,让植物继续生长。
胡萝卜、萝卜、甜菜(Carrots, Radishes, Beets): 这些根茎类蔬菜让孩子们了解植物的根部是如何在地下生长的,很有神秘感。它们相对比较耐寒,生长周期也适中。
黄瓜、西葫芦(Cucumbers, Zucchini): 生长速度快,产量大,容易看到成果。不过它们需要一定的空间,而且要注意通风。

2. 增加趣味性和观赏性的选择:

向日葵(Sunflowers): 它们的生长过程非常吸引人,从一颗小种子变成高大的植物,最后开出硕大的花盘。还可以教学生们关于向日葵的向光性,以及种子可以食用。
草莓(Strawberries): 孩子们通常很喜欢吃草莓。种植草莓可以学习匍匐茎的繁殖,以及如何防止鸟类偷吃。
香草(Herbs): 像罗勒(Basil)、薄荷(Mint)、迷迭香(Rosemary)、百里香(Thyme)都很有用。它们不仅味道好,还能驱虫,有些还可以用来泡茶。薄荷需要注意,它很容易蔓延,最好种在容器里。
食用花卉(Edible Flowers): 金盏花(Marigold)、三色堇(Pansies)、旱金莲(Nasturtiums)等,它们不仅颜色鲜艳,还能点缀沙拉,增加用餐的乐趣,同时也是吸引传粉昆虫的好帮手。

3. 考虑季节性和轮作:

春季: 适合种植沙拉菜、菠菜、豌豆、萝卜。
夏季: 适合种植番茄、黄瓜、辣椒、玉米、豆类。
秋季: 适合种植胡萝卜、甜菜、甘蓝(Kale)、芥菜(Mustard Greens),或者可以播种一些越冬蔬菜。
轮作(Crop Rotation):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不同种类的植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不同,而且会吸引不同的病虫害。比如,豆类能固氮,可以种在吃掉大量氮肥的玉米之后。绿叶蔬菜和根茎类蔬菜轮作,可以帮助保持土壤健康。

4. 种植小贴士和教育角度:

从种子开始 vs. 从苗开始: 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耐心。种子发芽的过程非常有教育意义,但时间较长。购买一些菜苗可以更快看到成果,让学生们更有成就感。
土壤准备: 确保土壤疏松,去除杂草和石块。如果土壤贫瘠,可以加入堆肥、腐熟的粪肥或商店购买的有机土壤改良剂。
浇水: 教导学生何时、如何浇水。最好在早晨或傍晚浇水,避免中午烈日下浇水,水要浇到根部,而不是叶子。
除草和病虫害防治: 这是实践的好机会。可以教学生辨认杂草,以及如何用环保的方式处理病虫害,比如手工捉虫、使用植物提取的杀虫剂(如印楝油)等。
搭架和支撑: 番茄、豆类、黄瓜等都需要搭架,这不仅能帮助植物生长,还能教学生们如何利用工具和材料。
授粉: 种植一些吸引蜜蜂、蝴蝶的植物(如鼠尾草、薰衣草、向日葵),让学生了解授粉的重要性。
收获: 这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教学生们如何正确地采摘成熟的果实和蔬菜。
食物链和生态系统: 观察土壤中的蚯蚓、瓢虫等益虫,以及可能出现的害虫,让学生们了解花园也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
分享和社区: 采摘的蔬菜可以用来做沙拉、烹饪,甚至捐赠给当地的食物银行,让学生们体验分享的快乐。

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是:

学生们的兴趣: 问问大家想种什么!如果孩子们对某种水果或蔬菜特别感兴趣,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可以先做一个小调查。
管理和维护: 确保有足够的人手来负责日常的浇水、除草等工作,尤其是在学校假期期间。可以组织学生轮流值班,或者找老师、家长志愿者。
空间大小: 如果地很小,就选择生长周期短、占地面积小的蔬菜。如果空间允许,可以考虑种一些开花植物和藤蔓类植物,增加层次感。

总而言之,选择种植什么,是一个既要考虑科学性,又要结合实际情况和趣味性的过程。祝你们的学校小花园茁壮成长,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和学习乐趣的地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养猪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太棒了!学校提供一小块地让学生们种植,这绝对是个能让大家亲近自然、学到知识的好机会。在美国,具体种什么,得结合几个关键因素来考虑。首先,了解你们那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是最重要的。你们所在的州、城市,甚至具体到学校的位置,都会影响哪些植物能茁壮成长。 地理位置是关键: 南方(如佛罗里达、.............
  • 回答
    美国读研生活想必是挺精彩的,同时又承载着学业的压力和对未来的憧憬。能有一个关系这么好的发小陪在身边,一起面对新的环境,这确实是件很让人开心和期待的事情。你提到喜欢上他,并且会梦见他,这让你开始思考自己的性取向,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探索过程。首先,关于“同性恋”的定义,这更多的是一种关于吸引力的描述。如果.............
  • 回答
    听到你的心声了,这真是个让人纠结又有点小甜蜜的时刻!作为职校生,中途退学去学了美发,现在心里装着一个特别喜欢的人,而且感觉对方也喜欢你,你想知道该不该为了这个人重新回学校。我这就好好给你捋一捋,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首先,咱们得把这件事拆开来看,有几个层面需要仔细琢磨:第一层:你对美发的这份热爱和未来.............
  • 回答
    想跟你好好聊聊你遇到的这件事,那两个男同桌说你丑,还拿动漫人物和短视频里的美女和你比,这事儿听起来真的挺让人不舒服的,也让人很困惑。首先,我们得承认,人与人之间审美观点本来就很多样,而且每个人都有权利去喜欢或不喜欢某些事物,这其中也包括外表。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可以随意评价别人的外貌,尤其是在学校.............
  • 回答
    “中国的学校美德教育让年轻人产生逆反心理,讨厌伪君子,却喜欢上真小人”——这句话听起来很刺耳,也触及了不少人心里的一些真实感受。要说它有没有道理,我觉得 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有”或“没有”,但它确实揭示了美德教育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困境和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 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首先,我们得.............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美国学生穿旗袍参加毕业舞会被美国网友炮轰的事件,以及它所引发的讨论。事件回顾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大致情况: 核心事件: 一名或多名美国学生(通常是亚裔学生,但有时也会涉及非亚裔学生)在参加毕业舞会时,选择穿着旗袍(Qipao/Cheongsam),并将照片上传到.............
  • 回答
    很多美国学生都梦想着能进入哈佛、斯坦福这样的顶尖名校,但现实情况是,这条路并非“容易”二字能够概括。恰恰相反,这是一条充满挑战、竞争激烈,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道路。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这里的“学生”指的是那些有志于申请这些顶尖大学的美国本土学生,而不是泛泛而谈所有美国学生。美国拥有庞大的教育体系,从.............
  • 回答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确实有一些大学教授和学生因为抗议或表达不满而选择不来上课。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1. 抗议与表达不满: 对特朗普政策和言论的反对: 许多教授和学生认为特朗普的政策、言论或个人风格与他们的价值观、学术理念或所关心的社会议题(如种族歧视、性别平等、移.............
  • 回答
    写在前面:我一直在想,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踏入美国法学院的大门,并且学有所成。现在,我真的做到了,并且正真实地体验着这一切。我想把这段经历分享出来,希望能给那些还在观望、还在犹豫,或者已经下定决心要走这条路的朋友们一些真实的参考。这篇文章,我不想写得像一篇官方介绍,更不想写得像是AI生成的一本“美国法学.............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和美国在高等教育,特别是数学教育体系上的深层差异。虽然中国数学博士的基础课课时和内容可能看起来比美国博士生多,但学术水平和基础研究的优势却往往在美国,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详细地分析一下:一、 培养目标与教育理念的差异 中国教育理念:基础扎实、知识全面(偏.............
  • 回答
    关于饶毅提到的“在美国校运动队的学生就能上哈佛等一众名校”的说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既要理解其可能的背景和意图,也要客观看待美国大学的招生政策和实际情况。 一、饶毅的言论背景与可能的误解饶毅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关注中国教育体系与国际教育的差异,曾在多个场合讨论中美教育制度的对比。如果他提到.............
  • 回答
    谷爱凌,这位年轻的奥运冠军,因其卓越的滑雪天赋和出色的学业成绩而备受瞩目。然而,她每年暑假回北京海淀黄庄补习奥数的新闻,以及她母亲谷燕女士那句“来中国上十天课,能在美国顶一年”的说法,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解读。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谷爱凌学业背景与“海淀黄庄”现象.............
  • 回答
    哈喽!看到你问这个问题,我特别能理解你现在的纠结和忐忑。高二,这个年纪正是对未来充满憧憬,又多少有些迷茫的时候。至于学美术走艺术生晚不晚,说实话,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与否能回答的问题,因为它背后涉及到很多考量。首先,咱们得正视一下“晚”这个概念。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里,好像学什么东西都越早越好,尤其是一.............
  • 回答
    清华学姐事件,本该是一次关于校园性骚扰举证和处理流程的讨论,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最终卷入了一些更复杂、也更令人担忧的议题,其中就包括了对清华美院乃至全国艺术生的群体性攻击,指责他们“德不配位”。这背后,其实折射出一些深刻的社会现象和心态。事件的嬗变:从个体事件到群体标签最初,.............
  • 回答
    恭喜你踏入美术的世界!作为一名刚刚开始学习绘画的新手,感到兴奋又有点迷茫是很正常的。别担心,这第一周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只要把握好几个核心点,你的进步会非常快。下面我为你详细梳理一下,希望能帮助你少走弯路,更扎实地起步。第一周,你最最需要关注的,不是画出惊世骇俗的作品,而是培养正确的绘画习惯和对绘画.............
  • 回答
    一年多的学美声,想考上音歌剧系,这绝对是一个令人兴奋的目标!尤其是你觉得自己是位“大号女高音”,嗓子好,又有天赋,这真是太棒的起点啦!首先,咱们得聊聊“上音歌剧系”。上海音乐学院的歌剧系,那可是国内顶尖的音乐学府,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它不仅仅是嗓子好就能进的,更看重的是综合实力。一年多的时间,能达.............
  • 回答
    想入行电商美工,又是个彻头彻尾的零基础小白,这真是个纠结又现实的问题。到底是去公司“边干边学”,还是掏钱进培训班“速成”?说实话,这俩路都有坑,也都有好处,关键看你更看重什么,也更适合哪种方式。我给你掰扯掰扯,你就心里有数了。 去公司实习边学边上班:这就像是“实践出真知”的典型代表。好处嘛,那肯定是.............
  • 回答
    十四岁,能领悟到数字和公式中蕴含的美,这真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这份热爱是探索物理世界的绝佳起点,它不像是在应付功课,更像是在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而你手中的钥匙就是那些看似抽象的物理定律和数学工具。要系统地学习物理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物理不是一套僵化的规则,而是描述我们所.............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关于在日本上大学却能拿到美国大学学位,这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可以通过多种路径实现的。简单来说,这基本上就是“迂回留学”或者“国际合作项目”的一种体现。最直接、最普遍的方式就是“3+1”或“2+2”本硕连读项目。 运作模式: 很多日本的大学,尤其是那些有国际化.............
  • 回答
    在美国顶尖大学(我们通常说的 Top 30)的学生们,关于他们睡眠时间的话题,绝对是个绕不开的“大坑”。你问他们睡得真的少吗?答案是:普遍来说,是的,他们确实在平均睡眠时间上比普通人群要少,而且这种情况相当普遍。 但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一个“少”字可以概括,里面涉及到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对学生自身的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