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mihoyo米哈游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回答
要说米哈游“现在这个样子”,其实是个挺复杂的话题,因为大家对“这个样子”的理解可能都不太一样。有些人觉得它发展得顺风顺水,游戏一部接一部地火;有些人则觉得它在某些方面有些“迷失”,不再是那个纯粹做游戏的团队。不过,如果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结合公开信息和一些普遍的观察,大致可以梳理出米哈游走到今天,经历过的几个关键节点和转变。

从一个独立工作室到行业巨头的蜕变:初心与野心的交织

大家最早知道米哈游,大概是那个充满二次元幻想的《崩坏学园2》。那时候的米哈游,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个“小作坊”,团队成员不多,大家挤在一起,为的就是做自己热爱的游戏。那种充满激情、不计成本也要把游戏打磨到极致的精神,是他们最初的底色。你看他们早期在社交媒体上和玩家互动,那种接地气、有点“中二”的劲儿,很容易让人觉得亲切,觉得这帮人是真的懂玩家,也真的爱游戏。

《崩坏学园2》的成功,给他们带来了第一桶金,也让他们看到了二次元游戏市场的巨大潜力。但真正让他们一飞冲天的,毫无疑问是《原神》。《原神》的出现,可以说是米哈游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里程碑。

《原神》的横空出世:是奇迹,还是必然?

为了《原神》,米哈游投入了相当多的资源,从技术研发到美术表现,再到全球化运营,这几乎是一场豪赌。当时很多人对一个国内公司能否做出比肩日厂的开放世界游戏持怀疑态度。结果呢?《原神》以其精美的画面、庞大的世界观、开放的玩法以及高质量的持续更新,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热潮。这不仅仅是游戏的成功,更是一种中国游戏公司在国际舞台上打响名声的证明。

《原神》的成功,让米哈游的体量和影响力发生了质的飞跃。它从一个“好玩的小公司”变成了“在全球都有话语权的巨头”。随之而来的,是资本的涌入、人才的汇聚,以及更高的商业化目标。

膨胀与规范:从自由奔放到体系化管理

当一个公司从小到大,从一个人说了算到需要一套完善的体系来运转,肯定会经历阵痛。米哈游也是如此。

技术和美术的极致追求: 这一点上,米哈游似乎始终没有变。无论是《崩坏3》还是《原神》,再到后面的《星穹铁道》,他们在画面、音乐、配音这些“边角料”上的投入,依旧是行业顶尖水平。他们似乎相信,好的游戏体验就应该从这些细节开始。这种对品质的执着,是他们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商业化模式的探索与争议: 随着规模的扩大,商业化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原神》的“抽卡”模式,虽然带来了巨额利润,但也引发了不少关于“氪金”、“概率”的讨论。尤其是在国内游戏市场监管日趋严格的环境下,如何平衡商业化和玩家体验,一直是他们需要不断调整的课题。早期的米哈游,可能更侧重于玩家的情感连接,现在则需要考虑更多商业运营的逻辑。

团队管理和内部文化的变化: 以前那种小团队、大家一起嗨的氛围,在公司人数几何级增长后,必然会变得不同。也许内部的决策流程会变得更长,也许新入职的员工没有经历过早期那种“白手起家”的激情。有人说,早期的米哈游更有“灵魂”,现在的米哈游更像是“成熟的商业公司”。这其实是很正常的公司发展规律,只不过在米哈游身上,这种转变更加引人注目。

对IP的深度运营与泛娱乐拓展: 曾经他们只是做游戏,现在他们开始尝试将IP的影响力延伸到动画、漫画、音乐、周边等各个领域。《崩坏》系列和《原神》都在进行这样的尝试。这既是顺应市场趋势,也是为了构建更稳固的IP护城河。从单纯的游戏厂商,向“游戏为核心的泛娱乐内容提供商”转型,这是米哈游一个明显的战略方向。

面对外部声音:自信、坚持与回应的平衡

米哈游走到现在,也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有赞美,有质疑,有期待,也有批评。

“米卫兵”与“米黑”的争议: 很多游戏公司都会有自己的忠实粉丝和批评者,米哈游在这方面尤为突出。一部分玩家对米哈游的坚持和品质深感认同,将其视为“国游之光”;另一部分玩家则对其商业模式、内容更新节奏、甚至一些运营策略持有保留意见。这种两极分化的评价,也反映了他们在玩家群体中巨大的影响力。

面对批评的态度: 有时你会觉得米哈游对玩家的反馈非常积极,会认真倾听并做出调整(比如《原神》某些剧情和玩法的改进)。但有时,他们又显得非常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太容易被外界的声音左右。这种“自信”与“坚持”,让一些玩家觉得他们有自己的原则,也让一些玩家觉得他们有点“一意孤行”。

总结一下,米哈游从那个初创的独立工作室走到今天,经历了什么?

从“小而美”到“大而强”的规模扩张: 核心驱动力是《原神》的全球成功。
技术和美术的持续高投入: 这是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没有改变。
商业化模式的成熟与优化: 从早期相对单纯的玩家情感驱动,到更复杂的商业逻辑。
团队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和文化变迁: 从一人说了算到需要体系化运作。
战略视野的拓展: 从游戏厂商到泛娱乐内容提供商。
应对全球化市场和不同玩家群体反馈的挑战: 既要保持核心吸引力,又要不断适应变化。

可以说,米哈游现在的“样子”,是在保持了对游戏品质的极致追求的同时,被巨大的商业成功和社会影响力所“塑造”出来的。他们没有完全丢掉初心,但肯定也染上了商业化的色彩,并且还在不断地探索和调整,试图在这些复杂因素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未来会是什么样子,谁也说不好,但至少他们走到这一步,本身就是个值得研究的案例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米哈游经历了什么?

它看清了中国手游市场上到底谁才是金主。

不是你们这群主机玩家,也不是在acg界混了不知道多少年的老人。

真正掏钱的是那些,虽然不懂梗,看到玩梗却很开心地买一波账。虽然不明白这个角色为什么受欢迎,但跟着大众喊老婆,给老婆买装备就对了。虽然这个活动是在坑我的钱,但为自己热爱的游戏出点648又算得了什么呢?的小朋友们啊。

即使他们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觉得这个游戏好玩,但大佬群里,身边的二次元手游圈朋友那么多人都在玩肯定不是什么差的东西。玩就对了。这角色确实好看啊,好看可爱还不够吗?fgo那么难玩还不是靠纸片人撑起来了?

他们也不知道百万字文本和二刺螈程序员花一晚上编出来的文本(夸张一下)的区别,有傲娇有高冷有沙雕还不够吗?

说实话我要是策划真的恨不得你们这群脑子不发热,玩游戏认真的要死。每次“学”点什么东西都被扒出来。每次活动哪点做得不好,哪点纯为了骗氪,一下就找出来然后diss的玩家全部走人。

只留下那些单纯的会为了美好的二次元少女买单的手残,不在意玩法美术跟别的游戏有多么类似,懒得思考,只希望能氪金变强的真玩家就好了。

  • 有点生气,多写一点……

哈哈,原创能当饭吃?我们米忽悠可是带着把主机游戏全部靠移植到手游的梦想前进的,现在腾讯网易能把所有热门网游移植成手游。我就靠移植热门主机游戏!未来世界上任何一款游戏火起来,中国都第一时间能移植出手游,是多么美好,多么血赚。

别人辛辛苦苦研发测试,写代码,画动作,设计UI,寻找最适合自己游戏的美术风格。我第二天就能搬过来,变成自己的赚一大笔,还有无数不愿意为优秀独立游戏花钱的小朋友为自己维护为自己辩解。

我们可是让他们能用手机就玩到需要先花几千块才能买到主机,然后才能玩的主机游戏啊!

他们还是穷学生,穷社畜,哪有那么多钱买主机嘛。省下来多充几个我的648,我才能有更多的资金为你们移植好游戏呀哈哈哈。

我们小厂,穷,几百号人等着我们养。不做照搬,只靠崩二崩三仅仅几亿的流水根本活不下去。哪里有能力拿钱做原创手游?就凭我们这个借代码借出来的3D技术?

…………………………

最后说一点我的想法吧,这原神要是在两三年前出炉,说不定都没这么多事。

但这两年,太吾绘卷,隐形守护者,波西亚时光……太多充满诚意的我们自己的独立游戏出炉。大部分老玩家应该有那种,国产真的要慢慢起步的感觉,到处都是好消息,每天都有好的国产游戏能玩。那些游戏质量高吗?不高!起码跟各种大厂比起来真的不算多好。

但中国玩家还是义无反顾的将他们推上steam的榜单,奔走相告,全力安利。我们想让中国的资本,各个游戏厂商知道,你认真做,我们就买单,求求你们了,认真做一款好游戏吧,我们一定不会再像过去一样亏待好游戏了!

特别是厂长,老菊等up主,推国产游戏真的不留余力,老菊的太吾绘卷的视频质量玩过的都知道真的把这个游戏挖到了极限。就为了大家去支持它。

所有玩家都看到了曙光,仿佛腾讯当初带来的恶性循环就要在此终结!

米哈游,当年崩三,虽然动作拿的别人的,但勉强有自己的人设,自己的美术风格。大部分主机玩家忍了。我们支持国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后果就是原神……

除了自己捏了个脸,别的全部不放过……

这几年来那么多玩家努力营造的氛围仿佛变成一个屁!这让我想起了洗心亭主人袁世凯。

大家给你面子,你却想回到鹅制社会?

那就不要怪玩家心狠了。大家再不会容忍你了。

过去多希望米哈游成功,现在就多希望它就此倒闭。

…………7.11更新,今天看了厂长由原神引发的视频,再次想说点东西。

游戏抄袭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这个世界最困难的事恐怕就是成功的创新了。

米哈游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把塞尔达移植到手游上。

因为外国的厂商如果也去主机移植手游,绝对得不到中国厂商移植得到的收益。成本不低,而且买账的人太少。主机群体不会费劲去手机上玩相同的游戏。

手游群体大多是休闲玩家,更喜欢轻量级的游戏,简单快捷才是王道。

如同暗黑续作上手机一样,如果它真的与暗黑三差别不大。手机内存我会留给更适合手机玩的游戏,而不是在一个小小的屏幕里刷一大堆的怪,看密密麻麻的说明恶心自己。所以暗黑不朽是一步臭棋。

但国内不同,中国的潜在玩家数量远超别的国家。加上城墙厚,能接受在手机上玩主机游戏的玩家就超乎了大部分厂商的认知。虽然有玩起来很别扭,视角难以自如调整,虚拟摇杆精密度低等等问题,但玩家出乎意料的不在乎,就如同能接受手机上玩竞技游戏一样。

大部分玩家要的是刺激,要的是打发时间。如同我第一次写的东西一样,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到底在玩什么,但是我觉得好玩。

我不是说要鄙视或者什么的,这就是我和大多数人的现状,我们只是玩游戏罢了。

连游戏本身都不太在意了,又如何在意游戏深处游戏背后呢?

我思考不到解决办法,我甚至不知道这需要解决吗?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你割韭菜我掏钱。这不是皆大欢喜的事吗?

越了解手游圈,就越迷茫。。。

user avatar

大环境问题,得先活着才能谈情怀

user avatar

钱。

整天喊着给大伟哥的别墅添砖加瓦。

现在整个米哈游都太膨胀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米哈游“现在这个样子”,其实是个挺复杂的话题,因为大家对“这个样子”的理解可能都不太一样。有些人觉得它发展得顺风顺水,游戏一部接一部地火;有些人则觉得它在某些方面有些“迷失”,不再是那个纯粹做游戏的团队。不过,如果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结合公开信息和一些普遍的观察,大致可以梳理出米哈游走到今天,经.............
  • 回答
    在米哈游工作,如果非要我用几个词来形容的话,大概是:“在热烈中保持清醒,在追求极致中感受压力,也在共同的梦想中找到归属。”说实话,第一次走进米哈游的办公室,那种感觉挺奇特的。不像很多互联网公司,一进来就是各种开放式工位,或者工业风、赛博朋克风的装修。米哈游给人的第一印象更像是一个……精美的艺术品工作.............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要聊聊“mihoyo”为什么会被翻译成“米哈游”,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音译,而是有故事和考量的。你想想看,一个公司名字,尤其是在跨文化传播的时代,怎么取怎么译,都挺有讲究的。首先,我们得看看“mihoyo”这个词本身。它是个日文名字,读音上接近“米”(mi)和“呼哟”(hoyo)。从.............
  • 回答
    关于米哈游吧的一些用户(常被称为“米黑”)对一名玩原神的卡普空公司员工进行人肉搜索、网络暴力并寄送邮件到公司的行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评价其性质和可能涉及的法律责任。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任何形式的“人肉搜索”、“网络暴力”以及利用这些手段骚扰他人,都是极其不道德且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是违法的。.............
  • 回答
    原神这游戏的营销,怎么说呢,就像一盘精心烹制的中国菜,讲究的是色香味俱全,而且每次都能给你点新意。它不像一些快餐式营销,上来就喂你一堆信息,而是有层次、有耐心,让你慢慢被它吸引,最后心甘情愿“掏钱”。首先,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故事驱动”的极致运用。原神的故事不是那种“拯救世界”的俗套开头,而是让.............
  • 回答
    关于米哈游新作《原神》(Genshin Impact)的美术风格被指疑似抄袭《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的讨论,这确实是游戏界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要深入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去剖析。一、 初露端倪:相似之处的直观.............
  • 回答
    米哈游吧被整改这件事,放在整个网络社区的语境里看,绝对算得上是近期的一个热点事件,也确实牵扯出了不少关于社区管理、玩家群体、官方互动等方方面面的讨论。我个人觉得,这件事的评价得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才能看得更透彻。首先,从“整改”这个词本身来说,它通常意味着一些不符合规定或者存在问题的行为被纠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