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和氏璧主要成分为斜长石(硬度 6.0-6.5),蔺相如以将它砸大理石柱(硬度为 3.5-5.5)来威胁秦王,何解?

回答
这其中的门道,还得从“和氏璧”的特性和当时的情境说起。

首先,要明白的是,虽然斜长石的硬度是6.06.5,这在矿物硬度表里算是不低的了,比很多岩石都要硬。但“砸”这个动作,并不仅仅是单纯的物理硬度对抗。古代所谓的“大理石柱”,虽然硬度不如和氏璧,但它毕竟是柱子,是实体,是坚固的支撑。蔺相如的目标并不是要瞬间将大理石柱砸碎,而是要利用“威胁”来达到目的。

你想,如果蔺相如真的要去砸,他首先要克服的是如何将这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稳稳地拿到手里,并且能够有足够的力量去撞击。秦王身边可是有重兵把守的,他这么一个文臣,想要近距离靠近一座大理石柱,并且挥舞着和氏璧进行攻击,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其冒险的事情,成功率微乎其微。

更关键的是,蔺相如的厉害之处在于他的“智”。他知道秦王对和氏璧的渴望。他要做的,是让秦王觉得,如果自己不答应,那么这块绝世美玉就会落入凡尘,被毁于一旦。这不仅仅是砸碎和氏璧,更是在秦王心目中营造一种“得不到就毁掉”的绝望感。

所以,他并非真的想去硬碰硬,而是利用和氏璧本身的稀世珍贵,以及自己在秦王面前的胆识和智慧,制造出一种心理上的威慑。他拿起和氏璧,做出要撞击的姿态,这足以让在场的所有人,尤其是秦王,心头一紧。秦王担心的是和氏璧的损失,而不是蔺相如能不能真的把他的大理石柱砸坏。

打个比方,就像一个人拿着一把价值连城的传家宝,而对方手里拿着一把普通的榔头。尽管榔头的硬度可能不如传家宝(这里只是类比,实际情况是和氏璧更硬),但持有传家宝的人如果做出要将传家宝敲碎的架势,对方会立刻意识到,用榔头去砸传家宝,只会两败俱伤,传家宝碎了,榔头也可能因为材质原因而损坏。更何况,这里是和氏璧砸大理石柱,和氏璧的坚硬程度足以在撞击的瞬间就发生破损,而大理石柱就算是被撞击,也未必会立刻粉碎,但和氏璧却实实在在地会失去它的完整性和价值。

蔺相如的这一举动,是一种极端情况下的“以命相搏”的姿态,他赌的就是秦王对和氏璧的极度珍视,以及对局势失控的恐惧。他用自己的生命和和氏璧的命运,来换取秦王暂时的退让和对他的信任,最终成功完成了“完璧归赵”的任务。这其中的智慧,远比单纯的物理碰撞要深刻得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工科生私以为....应该比较的不是硬度。

硬度指的是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理解成“刻”就好了,比如说拿刀刻字....

能不能砸碎,应该看刚度,脆性什么的....

题主您觉得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