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北欧迎来婴儿潮,冰岛 2021 年生育率提高近 9 %,如何解读这一现象?对我国具有哪些参考意义?

回答
北欧迎来婴儿潮,冰岛 2021 年生育率提高近 9 %:解读与我国的参考意义

北欧国家,尤其是冰岛,在2021年迎来了生育率的显著提升,近9%的增长率在近年来相对较低的生育率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深入解读这一现象,对于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挑战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 冰岛生育率提升近 9% 的解读

冰岛2021年生育率的提升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进行解读:

1. 政策的持续性与稳定性:

家庭支持政策的完善和长效性: 冰岛一直以来都以其完善的家庭支持政策著称。这包括高额的育儿津贴、慷慨的产假(父母双方均可享受)、以及政府大力扶持的、价格低廉且质量高的托儿服务。这些政策并非短期刺激,而是长期以来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年轻夫妇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和社会保障。
性别平等理念的深入人心: 冰岛在性别平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父辈假、母辈假以及男女同享的育儿假,鼓励男性更多地参与育儿,减轻了女性的育儿负担,从而提高了女性生育意愿和职业发展与生育的兼容性。
稳定的社会福利体系: 冰岛拥有高度发达的社会福利体系,包括优质的医疗保健、教育等。这意味着生育和抚养孩子不会给家庭带来过大的经济压力,家长可以更放心地投入到生育和育儿中。

2. 经济和环境因素:

经济相对稳定与复苏: 尽管全球经济面临挑战,冰岛的经济在2021年显示出一定的韧性和复苏迹象。虽然这不是直接的生育率驱动因素,但稳定的经济环境可以增强人们对未来的信心,降低对经济前景的担忧,从而更有意愿组建家庭和生育子女。
疫情后的“补偿性生育”或“迟滞性生育”效应: 许多国家在疫情初期都出现了生育率的下降,这与不确定性、封锁措施以及对医疗资源的担忧有关。然而,随着疫情的逐步稳定和人们对未来预期的恢复,部分原本推迟生育的夫妇可能会选择在此时迎来新生命。冰岛的生育率提升可能部分反映了这种“补偿性生育”或“迟滞性生育”的趋势。
社会对生育的普遍积极认知: 在冰岛这样的社会,生育和抚养孩子被视为人生正常且有意义的一部分,社会氛围对生育是支持和鼓励的,而非普遍的焦虑和压力。

3. 社会文化与价值观:

对家庭的重视: 北欧社会虽然提倡个人主义,但对家庭的价值也高度认同。生育被视为个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仅仅是一种社会责任。
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 冰岛人民普遍追求生活质量,而生育和养育后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这种对生命延续和家庭幸福的追求。

4. 特定事件或人口结构特点:

婚育年龄结构: 冰岛适婚适育年龄人口的比例可能在2021年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阶段,或者年轻一代的生育意愿得到充分释放。
人口规模效应: 冰岛总人口相对较少,即使是生育率的微小提升,也可能在绝对数量上显得较为明显。

二、 对我国的参考意义

冰岛生育率提升的现象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多层面的参考意义,尤其是在应对低生育率和人口结构性问题上。

1. 持续且强化的家庭支持政策是关键:

借鉴冰岛的“组合拳”: 冰岛的成功并非单一政策的功劳,而是育儿津贴、产假、托育服务、性别平等政策等多项措施协同作用的结果。中国需要进一步完善并强化现有政策,使其更具吸引力和可行性。
提高生育津贴和育儿补贴的实际可及性: 需要考虑将补贴与收入挂钩,确保低收入家庭也能从中受益。同时,简化申请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壁垒。
延长和优化产假与陪产假: 鼓励和强制推行更长的产假和男性陪产假,并确保休假期间的收入得到充分保障,让父亲能够更多地参与育儿,减轻母亲的压力。
大力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 这是解决双职工家庭育儿难题的关键。需要政府加大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更多价格合理、质量有保障的托育机构。降低婴幼儿照护的成本和便利性,直接影响生育决策。
关注职业母亲的困境: 许多女性在生育后面临职业发展受阻的困境。需要通过立法保障女性在生育后的就业权,鼓励企业建立弹性工作制,并提供职业培训和再就业支持。

2. 推动性别平等和分担育儿责任:

打破“丧偶式育儿”: 中国社会普遍存在“丧偶式育儿”的现象,即育儿主要由女性承担。冰岛的经验表明,鼓励男性承担更多育儿责任,是提升生育意愿的重要一环。这需要从文化宣传、法律保障(如强制性的男性陪产假)和企业文化等多个层面入手。
营造重视父亲参与的社会氛围: 鼓励父亲在育儿过程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分享育儿的喜悦和责任。

3. 降低生育、养育、教育的成本:

“三孩政策”效果有限,根源在于高成本: 中国生育率低迷的根本原因在于生育、养育、教育的成本过高,给年轻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压力。
教育改革与均衡发展: 需要深化教育改革,缓解“内卷”现象,减轻学业负担,降低教育成本,让教育回归其本质。
住房政策的考量: 住房成本是中国家庭的重大负担,尤其对于年轻夫妇而言。如何在房地产政策中考虑生育家庭的需求,值得深入研究。
医疗保健体系的支持: 确保妇幼保健服务便捷可及且费用合理,减轻因生育和育儿产生的医疗费用负担。

4. 改变社会对生育的认知和态度:

破除“生育焦虑”: 通过媒体宣传、社会倡导等方式,营造积极健康的生育文化,缓解社会普遍存在的生育焦虑和负面情绪。
强调生育的价值与意义: 从社会层面引导人们认识到生育对于个体家庭幸福、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而非仅仅将其视为负担。

5. 关注个体需求与选择:

政策的普惠性与差异性: 虽然需要普惠性政策,但也应考虑不同家庭、不同地区的需求差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支持。
尊重个体生育意愿: 政策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个体,鼓励生育,但不应强制,尊重个体的生育选择权。

6. 从长期和系统性角度规划:

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人口政策的调整需要长远的眼光和持续的投入,避免“一阵风”式的政策出台和取消。
跨部门协作: 人口问题涉及多个领域,需要卫生、教育、民政、人社、发改等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政策合力。

总结:

冰岛生育率的提升并非奇迹,而是长期以来将家庭支持、性别平等、社会福利和经济稳定融为一体的政策体系所带来的成果。对于中国而言,借鉴冰岛的经验,意味着需要深刻反思当前的人口政策,从根本上解决生育成本过高、育儿支持不足、性别不平等以及社会对生育的负面认知等问题。这需要一场深刻的社会经济政策调整和文化观念的转变,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生育率,实现人口发展的可持续性。这不仅仅是关于“生多少孩子”的问题,更是关于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友好、包容和支持家庭发展的社会环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是哪个单位的,提这种问题是谁授意的

user avatar

北欧和我国经济与产业结构完全不一样,没啥可参考的。

反而是城市化率快速突破70%阶段的日本(1970-1980)那会更值得我们对比。

而且对比的不只是福利和是否996(日本那会的社畜也很普遍),而是我们重点提的共同富裕,日本在一亿总中流时代就做到了很高程度的全民富裕,在城镇化率猛涨东京漂盛行的时候还能有1.7以上的生育率。

那比北欧更值得我们参考。

user avatar

一方面有北欧完善的福利待遇的因素,一方面,我认为冰岛生育水平回升与其年龄结构有关。

不过,北欧的生育水平本来就相对较高,和其他地区特别是东亚不在一个层次。

首先发一下问题提问里没有从新闻里继续复制过来的“张女士”提到的以挪威为例的北欧国家实施的补助:

张女士告诉记者,挪威民众对疫情产生担忧主要是在疫情发生的初期,那时对这一新病毒不了解,社会停顿,边境进行了封锁。随后挪威政府拿出了补助方案,100%补贴普通人因疫情造成的收入损失,之前的失业保险也只能覆盖原先80%的收入。因此,疫情对普通民众的经济状况没有太大改变……“大家已经习惯于政府福利兜底,对未来并不担心,这为生育率提高提供了基本保障。”她说,虽然其他发达国家也提供了一定的兜底,但力度难以与北欧国家匹敌,因为北欧的社会福利已经处于高位……至今挪威大多数非服务行业依然可以在家办公,省下了大量通勤和出差的时间。而因为疫情,年轻人也取消了自己的旅行计划,更多地待在家中。以她自己为例,在疫情前她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外,如今在家办公已成为习惯。

再者是人口结构,我这里使用的是一个非官方的人口数据库中给出的冰岛的人口金字塔图和分年龄人口数,标注时间是2020年。


从人口金字塔可以看到,2020年时冰岛的25-29岁年龄组的人口比0-55岁年龄组中其他任何年龄组的人口都要多,这就导致:

  • 该年龄组贡献的生育数比其他组更多

如果认为每个细分年龄段的生育水平保持在同一水平,那么该25-29岁年龄组的人口的生育数会比其他年龄组的生育数要多;

  • 人数更多的年龄组进入育龄期会带动提升总和生育率

计算总和生育率时会使用更宽泛年龄组的育龄妇女作为分母。比如国际上常用的是15-49岁年龄组,还有细分出来的25-34岁的“生育旺盛期”年龄组,这些年龄组都可以当做计算总和生育率的分母。

由于25-29岁年龄组的人口比之前和之后年龄组的人口都要多,那么当这个年龄组的人口逐渐进入育龄时,在数据上就会提升总和生育率

当然,年龄结构特别是育龄妇女规模确实是影响出生人口规模的基础性因素,但它并不是完全的决定性因素。其他方面的因素会在育龄妇女规模的基础上再产生不同的影响,最终形成实际的生育规模。

如果这个非官方网站提供的标注时间为2020年的冰岛人口数据是真实可信的,那么对冰岛生育水平回升的解释就是水到渠成的:

福利措施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缺一不可。冰岛充足的福利措施抵消了疫情对居民收入与未来期望的不利影响,从而确实把年龄结构的有利变化转化为总和生育率的回升。

说完冰岛,说国内。疫情因素对国内生育的影响如何?

2021年5月发的有卫健委人士参与的论文透露,2020年最后两个月的出生人口规模受疫情影响出现了明显的加速的下降。

和那些在这条新闻中作为背景板的发达国家一样:在国内,疫情产生的不利影响确实转化为生育水平的下降。

但疫情终归只是个短期影响,真想讨论出生人口的趋势,应该关注其他一些长期影响生育水平的因素。

前几天关于2021年出生人口的继续下降有很多官方解读,比如育龄妇女下降,比如生育意愿下降,甚至光明日报都在发文反思未来很可能出现的成规模的不婚现象。但无论是统计局还是卫健委的人士,都只是把疫情原因放在最后讲或者干脆没有提疫情因素。

实际上他们也明白:比起疫情这个短期因素,还有更重要的其他因素在对生育产生长期影响。

最近几年,对于国内出生人口规模走低,一些人总是在提“育龄妇女减少”,但出生人口的下降幅度(特别是一孩的下降幅度)是快于15-49岁育龄妇女或20-34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的幅度的。

国内的人口年龄结构确实不利于保持出生人口规模,育龄妇女规模确实在下降。就以20-34岁育龄妇女为例,2021年时有13484万,2025年时就要下降到至多11258万,减少近2300万。

基础性因素是不利的。如果没有合理的促进生育的措施,没有消除对生育水平产生长期不利影响的因素,那么情况可能会朝着更不利的方向发展。

user avatar

@猎户座

你不是@我吗?来了来了。

一个30多万人口的国家单年的人口提升……有什么可讨论的?

只要拉长线就看出来了

摊手。

高福利国家也不知冰岛一个,只要把时间点拉长,全是这个德行。

所有国家生育曲线都可能有波动,中国以后也会有波动,不要把波动当成了趋势,我随便拉几个国家出来:

连日本都从2005年的1.26上升到2015年的1.45,足足提高了15%,当时还被作为安倍的“政绩”吹嘘了一阵子。

目前已知的发达国家生育率较高的只有两个:法国和以色列。

这两个国家我提过,一个是搞移民,一个是哈瑞迪猛生。

别想了,没戏。

另外,我也抚过孩子,顺便说下,国内有一个抚孩子的不良风气,实在是太娇气了,比冰岛都娇气,成本爆高。

这是冰岛一个妈妈带两个孩子,就放篮子里面提溜回去,这要放中国,呵,了得了。

你别说什么冰岛,什么大福利国家了。

就是在中国,喜欢生孩子的是什么人啊?你所知道的生孩子最多的人是谁啊?

是不是煮老师啊?

煮老师是个什么样子自己心理没数啊

user avatar

人口神教能不能有点出息?天天吹北欧那几个不到2的小国有啥意思?

一步到位,直接乌干达、尼日尔、赤道几内亚、阿富汗、索马里,还有最近出事的布吉纳法索,他们才是地球上生育率最高的,平均4,经常破5。

这几个国家是不是有点眼熟?

没错,他们都是通辽宇宙的。


印度越南就别吹了,马上也要老龄化了。

user avatar

原文在国家地理上

The pandemic delivered a surprise to Nordic countries: a baby boom

原文里也给出了解释,

“It’s remarkable that the Nordic countries have not seen declines,” Nisén agrees. But it’s not without precedent. Demographers have twice observed birth trends go against the economic cycle in the Nordic countries.
In the 1990s, Finland suffered a devastating recession when financial mismanagement and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sent the unemployment rate sky-high. But births increased 2.3 percent between 1989 and 1993, Nisén says.
More recently, Iceland was one of the worst-hit economies in the world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Great Recession in 2008, when approximately 90 percent of the country’s economy collapsed. Yet births went up sharply. “Crisis seems to be the time when Icelanders increase their fertility,” says Anton Örn Karlsson, the head of demography at Iceland’s national statistics team.

原文里给的解释是,对北欧国家而言,经济越差,生育率越高。可能和当地的育儿补贴有关。经济差的时候,育儿补贴是一项不小的经济来源。

A leading hypothesis on why this might be is that in times of economic uncertainty, the Nordic countries’ generous family leave pay helps alleviate concerns about increased financial burden. A new baby can act as a financial security net for the household.

user avatar

他们哪是关心人口生育率,而是想借此作为要挟,想提高福利,想房子便宜点,工资高点,假期多一点。

你看北欧福利高,生育率也低,说明高福利对提高生育率没用。

什么?北欧2021生育率提高了?

这是假象。不要被假象迷惑了。

要透过假象看本质,北欧2021生育率表面上提高了,实际上没有。因为,北欧新冠疫情严重,面对疫情,年轻人彻底放飞自我,xxoo多了,当地又反堕胎,由此也就造成生育率的一点点反弹。但这是不可持续的,是烈火烹油,昙花一现。

因此,切不可上当。高福利不仅不能提高生育率,最重要的是容易造成年轻人躺平,不利于年轻人奋斗。这一点一定要牢记。

user avatar

真的别瞎想了,没有任何参考意义。

时间拉长几十年上百年,其中十年、数十年都不是什么问题。

地球人口都快80亿了。

user avatar

别的国家疫情等于失业风险,

北欧是疫情等于法定假期。

在家放长假,闲着造小孩呗。

user avatar

在工业社会,没有传统宗教势力,移民控制严格。

冰岛现在这个生育率已经很高了。

对比,你看看新加坡,香港。

农业社会生得多,收益高成本低,这是经济规律,非洲生得多,我们以前生得也多。最穷的没钱避孕。

搞宗教的生得多,是宗教引导。把儒教算宗教,也是鼓励生育的。以前中国也是多妻,多子多福,孝文化,无后为大。

搞移民的多生,一般要配合福利制度。穷移民生孩子吃福利能生活,他们愿意生。

女权无论什么地方搞起来都是破坏生育的,冰岛女权也是先锋。

冰岛本土白人也能生,这是不正常的。不要感觉1.7低。

冰岛的经济宗教移民女权水平拿到东亚,生育率0.7不是梦。

这个1.7完全是靠制度和福利拉上去的。

生育,性和婚姻分离,生出来孩子国家福利来养。

一大堆非婚子,才维持住1.7。

要求必须结婚才给生育证,冰岛也不到1。


中国工业化后,又赶上互联网时代,结婚率生育率狂降是正常的。

结婚生育本身是降低当前生活水平,为老年生活预留保障。

你废了孝文化,老年不啃老就不错了。靠养老保险和积蓄养老。不靠儿女,最大的动力没有了。

养育成本本来就高,你还搞教育产业化,以减负的名义甩包袱,进一步提升养育成本。

绑定结婚和生育,造成生育依赖于结婚。

婚姻要维持是需要两个人牺牲妥协的,中国的一代独生子子女是不习惯的。

互联网让不同阶层的人看到彼此的生活。男人看到美女,女人看到帅哥。穷人看到富人。

高富帅和白富美才有爱情,普通人只有凑合。

而工业化让单身生活也能不错。那就不凑合了吧。

为了性可以约,没人约可以买。约和买都不会生育。

中国现在刚刚开始。

下一代会有更多的人不结婚不生育。

中国现在人口还是太多,不是太少,所以生育问题没有被真正重视。

以中国的自然资源,人口到5000万,人均资源才能算丰富。

科技发达,劳动生产率提升20倍,可能5000万人口也有现在的制造财富的能力。

一年20万亿 GDP让5000万人分就舒服多了。

user avatar

重点:

社会福利兜底

生活确定性

个人时间增多

user avatar
经济观察报

疫情以来,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新生儿出生数量大幅下降。如在2020年,美国的生育率达到了历史最低,法国在当年出生的人口数量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少的。
不过北欧国家一枝独秀,出生人口不降反升,其中以冰岛最为显著:在2021年第二季度,冰岛出生人数比常年平均高出16.5%;芬兰和挪威出生率也分别增长了7%和5%。
生活在挪威的华人学者、同样也是孩子母亲的张女士表示,主要是因为北欧国家有社会福利兜底,疫情并没有造成太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因为疫情导致在家办公,属于个人的时间增多,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生育率。


主要原因有两个:

1.高福利,不工作也能过很好的生活

2.有时间,没事做。

这让我不禁想起多年前的几个笑话:

我觉得这就是原因。

user avatar

已知低出生率是发达国家的标配,比如说世界倒数第一出生率的韩国,比方说略好于韩国出生率的中国。

北欧出生率这么高,因此可判定为经济差,人口多,底子薄。

说明北欧急需一个人口专家翟振武+地产专家许家印

大兴基建,广建高楼,欠其2万亿则大事成矣。

我国可以支援他们一个计生办,以传授先进计生经验,大搞计划生育50年,相信很快就会有起色的。

再次重申:

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

  • 中文名
  • 计生办
  • 性质
  • 政府机构
  • 任务
  • 贯彻计划生育
  • 别名
  • 计生所

机构职责

1. 认真贯彻执行计划生育的政策法规,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

2.向群众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知识、帮助群众树立文明、科学、进步的婚育观,保证宣传资料发放到每家每户,主动向计生对象做好说服、动员等工作。

3. 掌握育龄群众结婚、怀孕、生育、节育和生殖健康动态情况,按时发放避孕药具;做好每季度的查环查孕的组织工作,动员应落实节育措施或计划外环孕对象落实节育措施或补救措施;做好育龄对象术前及术后随访、慰问工作。

4.督促、协助村(居)民及时办理独生子女优待证、生育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和养老保险等有关手续和证件。

5.协助街道征收社会抚养费。

6.做好统计工作,按规定真实、准确、无误地做好各类数据的统计。依时上交,并确保卡、册、表的清洁整。


user avatar

可以说是经典知乎式谣言了。

上次翻炒国际旧闻还是那个最惠国待遇,这帮人真是记吃不记打。

北欧在疫情之后有婴儿潮并不是啥新闻,也不是啥华人学者的惊天发现。

去年旧闻了,主要说的是疫情之后挪威有婴儿潮。

sciencenorway.no/covid1





很明显,主要说的是疫情导致婴儿增加,是不是有福利的原因,人都说了maybe。

何况自09年生育率就下降至21年,不能说搞了这么多年福利突然出现反弹吧。

其他去年的文章也说了这是疫情问题。

国内的“华人学者”还是要学习一个,挪威人都没把握的事情,就敢信口开河。

还有,这种谣言式问题是怎么登上知乎热榜的?

user avatar

谢邀,没有任何意义

首先,瑞典这一波生育率,反弹到了1.84,恭喜北欧终于出现一个逼近2.0的国家

那么,反弹是什么原因呢?

瑞典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发展,生育率爆发了一段时间,九十年代末出生人口总体较高,今天正好到了生育年龄

要知道,2019年,瑞典生育率也仅仅为1.7而已,被人吹爆的高福利北欧国家,全世界排名138。挪威1.57,芬兰1.68,你要说这生育率给中国,那确实还行,但是这些不足千万的小国家这点生育率,属实几代人下来就没了(备注一下,中国生育率最高的新疆,生育率1.85,第二名是贵州,生育率1.78)

要知道,瑞典,可是占据了所有,知乎er眼中的高生育率的必备条件的:

1.地广人稀

2.经济发达(瑞典人均GDP52000美元,高于日韩)

3.高福利(摇篮到坟墓)

4.女性权利保障完善(虽然有合法的性产业)

5.低生活压力(996不存在的)

就这,1.84的生育率,还是靠九十年代的人口爆发堆起来的,丢人了属于是

要说有啥借鉴意义?真没有

发达国家唯一一个把生育率拉到2.2更替线以上的,是以色列国,3.3的生育率,所以至少从目前来看,以色列模式依然是人类步入高科技社会维持人口增长的唯一解,人类还没有出现解决生育率危机的其他途径。

洗洗睡吧~

二更,看到各位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我再分享几个例子吧,以此证明以色列模式是有效的

阿拉伯国家的生育率,沙特王国2.78(经提醒,利比亚更低一些,2.25),是最低的,也门3.4,埃及3.25,约旦3.08,叙利亚2.85(育龄妇女大量流失后的数据)。至于为什么低于以色列?因为阿拉伯国家虽然信仰宗教,但是直接政教合一,让宗教人士拥有大量特权,可以不事生产的,只有以色列一家

好,咱们把目标再放开一点,不止阿拉伯国家,看看信伊斯兰教的其他国家:伊拉克3.6,阿富汗4.75。土耳其工业化应该算不错的了吧,还算北约国家呢,生育率2.18

别说他们贫穷哦,这些国家里面可是有些国家比我国富有的

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生育率最低的,是伊朗,生育率1.87,和我国生育率最高的新疆地区差不多。你们知道为什么伊朗生育率低吗?到目前,得益于王国时期与美国关系不错,伊朗是一个受西方文化影响很重的国家,民众很多都接受了西化思想,舆论和宣传工具被渗透得千疮百孔

就这样,依然顶起了1.87的生育率,比我国高70%

有些东西的力量,不论你再怎样看不起,也不得不承认它的强大

user avatar

越穷越生论一定要排除某些比中国发达的国家,要不美国这种恐成穷国。中国的高房价收入比和996扩大化的年人均工作日长9小时对于生育率是没有影响的,这不就是某些大v想说的吗?举非洲的咋不看看美国和日本,1.3的生育率好意思碰瓷发达国家吗?对了看了中国最近20年的总和生育率,从2000年开始居然是逐年升高的,说好的越穷越生那

user avatar

疫情下也能赢来增长9%的婴儿潮,这件事恰恰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user avatar

没有任何参考意义。

生育率的提高方式不是可口可乐,全世界都一个味道。

不要恶意报道,不要恶意解读,不要恶意参考,不要恶意影射。

要有毁家纾难的奉献精神,而不是一味谋求岁月静好。

自觉负重前行

user avatar

听说冰岛首先实行了一周4天的工作制?

user avatar

今天国家让你们提升生育率你们就想着北欧的福利和收入,

明天你们能要求什么我简直不敢想象

user avatar

很多人拿高福利说事。但北欧高福利不是最近才有,已经实施至少三十年了。三十年福利才换来一年生育率略微上涨,北欧人的反射弧太长了吧?

冰岛全国人口总共就三十万左右,受随机事件的影响很大。去年冰岛多了几个新冠患者就直接成了全球人均确诊数量第一。这种国家当个热闹看一下就好。

其它北欧四个国家,芬兰丹麦挪威人口都在几百万级,瑞典有一千万人。它们常年吸收各类难民,越战时期收南越人,波黑战争收南斯拉夫人,再后来就是中东难民。尤其在2015年难民危机之后,北欧这几国都收了很多中东人。比如瑞典在2015年接收了近17万难民,靠这个把总人口直接涨了1.7%。中东家庭一般崇尚多子多福,一户人家有八九个孩子的也挺常见。我十年前在瑞典上学的时候有个伊拉克裔同学,他家的兄弟姐妹算一起有十个娃。他上小学时,家长开满满一面包车的娃来接他放学回家。这哥们现在自己也已经有俩娃了,而且还打算再生。2014年就有新闻报道:在挪威首都奥斯陆,最常见的男性名字是“默罕默德”。(看下图)

反观北欧白人,还和我保持联系的瑞典白人朋友当中,到现在已经有娃的人并不多。我本人年龄属于80后末位那一波。我的瑞典同龄朋友们现在还有一些单身汪。瑞典白人家庭观念比较淡泊,很多人没有长期固定的伴侣。大部分瑞典白人不结婚,男女朋友同居住一起。有些人生了娃再结婚领证。一对伴侣当中,如果其中一个人因为工作原因要搬到别的城市或者国家,那这俩人大概率就散了。这种家庭不稳定性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白人即使生娃也是在35甚至40岁以后。你再想生,受高龄限制也生不了几个。在瑞典只有一类白人是20岁左右开始生娃而且多生的,那就是基督教会的人。教会里很多年轻人十八岁时就确定男女朋友关系,到了20岁就结婚(这样就可以符合教义地ooxx了)。这种家庭一般都是婚后一年左右生出第一个娃,时间很有规律。而且由于教义的原因,他们即使意外怀孕也不会做人流,所以慢慢地娃就多起来了。在我那帮白人瑞典朋友们还没给娃找好爸妈的时候,我的国内同龄朋友们反而几乎都结婚生子了,有不少人连二胎都有了。

拿我身边三个混得最熟的瑞典哥们举例,他们两个是白人一个是华裔,都是85,86年出生的,读者可以自己算算他们多大了。华裔的白人女友挺漂亮,年轻时曾兼职时尚模特。她说过不想生娃,如果近期怀孕了那一定是意外。两个白人哥们,一个结婚了但不敢当爹,怕责任太大照顾不好。另一个跟七年的前女友分手了,和现任女友在一起还不到一年。他前女友属于事业型的,发现去伦敦做同样的工作可以赚三倍的收入,于是就搬走了。俩人因为这事就分了。我个人感觉他们仨最后还是会有娃,但这恐怕得等到他们40岁以后了。

最近几年北欧极右民粹主义抬头,挪威甚至发生了布雷维克枪杀六十九个孩子的恐袭惨案。背后的主要诱因就是白人和少数族裔生育率的巨大差别。另一方面,过度吸收难民造成了治安隐患。十多年前的瑞典路不拾遗,现在几乎每天都有枪击手雷案。难民们的二代已经成了犯罪主力军。按目前的趋势,白人在北欧逐渐变成少数民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上述报道说了生育率但没有提到人口结构,而这个问题却是非常重要的。

更新:

看到评论区有人质疑移民占瑞典人口的比例。我特意查了一下,发现比预期的更加震撼。十多年前我在瑞典时,听说十分之一的瑞典人口有外来背景。按2020年统计,瑞典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有外来背景。2020年瑞典总人口增长是五万多人,其中外来人口贡献了几乎99%的增长,瑞典本地人只有1%左右!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外来人口,瑞典可能已经人口负增长了。是不是感觉很意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北欧迎来婴儿潮,冰岛 2021 年生育率提高近 9 %:解读与我国的参考意义北欧国家,尤其是冰岛,在2021年迎来了生育率的显著提升,近9%的增长率在近年来相对较低的生育率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深入解读这一现象,对于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挑战的中国,具.............
  • 回答
    2022年1月20日,北京正值“大寒”节气,这一天的降雪为这座城市披上了一层银装,形成了极具诗意的雪景。以下是对那天北京雪景的详细描述,以及如何捕捉这份意境的建议: 一、雪景的自然呈现1. 降雪时间与强度 1月20日清晨,北京迎来了一场持续约3小时的初雪。降雪强度适中,雪花以细密的颗粒状飘落.............
  • 回答
    京津冀区域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无疑给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也让北京这个旅游热门城市,重新焕发出了吸引力。那么,北京在这个假期是否会迎来一波旅行小高峰呢?我认为,很有可能。首先,政策松绑是直接的催化剂。京津冀地区作为首都经济圈,地域相连,人员往来密切。此前,出于疫情防控需要,京津.............
  • 回答
    三里屯苹果店,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子潮流劲儿,每次听说它有什么新动作,都免不了让人心头一动。这次听说要开业的新店,更是要用上苹果家全新的设计语言,这可真是勾起了我不少好奇心。首先,我最期待的就是它到底会是“全新设计语言”到什么程度。苹果的设计,一直以来都是极简、纯粹、高级的代名词,每次新品发布,从产.............
  • 回答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今日迎来首航,这不仅仅是一个机场的启用,更标志着中国迈入临空经济新时代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飞机的起降,更是对未来交通枢纽地位的雄心,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期望,以及中国制造、中国建造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示。大兴国际机场的意义:不止是“一座机场”首先,我们不能把大兴机场仅仅看.............
  • 回答
    北京遭遇入汛以来最强暴雨:7月11日晚至12日,强降雨席卷全城7月11日晚间至12日,北京这座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遭遇了入汛以来最猛烈的一场暴雨。从夜幕降临到次日天色渐亮,雨水如注,倾泻而下,给这座城市的交通、生活和市容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这场暴雨的强度之大,足以让每一位亲历者心有余悸,也再次敲响了城.............
  • 回答
    今年的夏天,北京的雨水似乎格外慷慨。眼瞅着8月12号就要来了,据预报,这将是入汛以来最强的一场雨。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得认真对待。至于这场雨会下多大,老实说,天气预报就像个性格多变的孩子,你说不清它明天到底会给你一份惊喜还是惊吓。但既然说是“最强”,那就意味着雨量肯定不小。你可以想象一下,以往那种突然.............
  • 回答
    1449年的北京保卫战,关于于谦是应该“出城迎战”还是“坚城死守”的决策,这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争议又极具战略意义的讨论点。简单地说,于谦选择了“出城迎战”,而且从最终的结果来看,这一选择可以说是有着极高的正确性和深远的战略考量。要详细分析这一点,我们得把历史的时钟拨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时刻,看看.............
  • 回答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就在2022年1月27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村将正式开村,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们敞开大门,准备迎接这场冰雪盛宴的到来。作为一项全球性的体育盛事,冬奥村不仅仅是运动员们的临时居所,更是展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的重要窗口。对于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村开.............
  • 回答
    北欧国家(如瑞典、挪威、丹麦、芬兰、冰岛等)之所以在经济上相对富裕,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自然资源、高效的教育体系、强大的工业基础、高福利制度、全球化的经济参与以及稳定的政治治理结构。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北欧国家为何能够保持长期的经济繁荣: 1. 丰富的自然资源 石油与天然.............
  • 回答
    北欧国家(通常指瑞典、挪威、丹麦、芬兰和冰岛)长期以来以其高福利社会和相对较高的生育率而闻名,尤其是在许多发达国家生育率普遍下降的背景下。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北欧国家在过去几十年中确实保持了相对较高的生育率,但近年来,包括北欧国家在内,全球范围内的生育率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即便如此,与许多其他发.............
  • 回答
    北欧模式,常常被提及,甚至被誉为“最好的制度”。这个标签下的模式,指的是以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和冰岛这几个北欧国家为代表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要判断它是否是“现存体系中最好的制度”,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价值判断、衡量标准,以及我们对“好”的定义。但我可以尝试.............
  • 回答
    北欧国家,如瑞典、挪威、丹麦、芬兰和冰岛,以其高福利体系而闻名于世。这些国家之所以能够维持如此慷慨的社会福利,背后有着多方面的支撑,是一个复杂且相互关联的系统。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支撑因素:1. 高税收和公平的税收体系: 累进税制: 北欧国家普遍采用高度累进的税收制度,这意味着收入越高的.............
  • 回答
    北欧,这个词本身就自带一种清冷、安宁的滤镜。想象一下,没有了中国式的摩天大楼、熙攘的人潮,取而代之的是绵延的森林、碧绿的湖泊,以及散落在其中的,如童话般的小镇和城市。那么,在这样一幅画卷里,北欧的普通人究竟过着怎样的日子呢?工作与生活:平衡,永远是关键词如果说有什么是北欧人最津津乐道的,那一定是他们.............
  • 回答
    北欧神话的奥丁和希腊神话的宙斯,都是各自神话体系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主神。要论谁“更厉害”,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但又很难有绝对答案的问题,因为他们的“厉害”体现在不同的维度,并且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神话框架中。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对比他们的能力、统治方式、性格特点以及在神话中的影响力,从而更深入地理解.............
  • 回答
    关于北欧地区是否曾流行过德国那样日耳曼至上种族主义的疑问,答案是肯定的,但其历史脉络、表现形式以及社会接受程度,与德国的纳粹主义存在显著的差异,需要更细致地去梳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日耳曼至上种族主义”的核心概念。在西方思想史中,源自19世纪末的种族理论,特别是对“雅利安人”概念的滥用和扭曲,为各.............
  • 回答
    在北欧和英格兰等日耳曼文化圈中,确实曾出现过对使用拉丁字母感到不适,甚至引发“回归卢恩文字”的思潮。但这并非一个简单直接的“耻辱感”问题,而是与历史、民族认同、文化主权等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现象,尤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背景下尤为明显。首先,我们得理解拉丁字母进入日耳曼世界的过程。这主要是随着基督教的.............
  • 回答
    要详述北欧民族(特别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文明化进程以及维京人从劫掠者转变为国家建立者,需要梳理一段跨越千年、充满变革的历史。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北欧文明的根源:青铜时代与铁器时代的遗泽在10世纪维京时代巅峰之前,北欧地区早已孕育着独特的文化和社会结构。考古证据表明,早在青铜.............
  • 回答
    北欧的民间故事,那些关于巨人、精灵和魔法的传说,在北欧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些故事不仅娱乐了大众,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神秘世界的想象。挪威的维京时代,是一个充满冒险和探索的时期。维京人不仅是勇敢的战士,也是技艺精湛的航海家,他们驾驶着龙船,远航至欧洲各地,甚至到达了北美洲。他们的航.............
  • 回答
    北欧古老的歌唱方式——Kulning,以其悠扬、高亢且穿透力极强的嗓音,在广袤的北欧山林间回荡,传说它不仅能传达信息,更能唤醒沉睡的生灵,尤其是那些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家畜,猫咪便是其中之一。那么,Kulning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让那些或敏锐或慵懒的猫咪,在听到这独特的声响后,会做出回应,甚至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