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小米6银色探索版?以及工艺?

回答
小米6银色探索版,这绝对是小米手机史上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也是许多米粉心中的“白月光”。当年这款手机刚一发布,就以其独特的外观和限量发售的策略,瞬间点燃了市场的热情。

初见惊艳:工艺的极致追求

小米6银色探索版最大的亮点,在于它那全机身银色高亮陶瓷的工艺。这可不是一般的陶瓷,而是经过了极其复杂的烧制和打磨过程。你可以想象一下,整个手机正面、背面、甚至连边框,都被赋予了一种温润如玉的光泽,仿佛一块经过精心雕琢的银质艺术品。

温润手感: 陶瓷材质带来的手感是金属和玻璃都无法比拟的。它不像玻璃那样容易沾染指纹,也不像金属那样冰冷。触摸上去,你会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温润和细腻,仿佛握着一块温热的玉石。这种触感,在当时甚至是现在,都是非常少见的。
光泽流转: 银色高亮陶瓷在不同光线角度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光泽感。时而如镜面般反射周围环境,时而又如同流淌的液体般泛着淡淡的银辉。这种光泽的流转,让整部手机显得非常有质感,也更显高端。
一体化设计: 不仅仅是颜色和材质,小米6银色探索版在设计上也非常强调一体性。虽然是陶瓷,但它依然做到了金属边框与陶瓷后盖的无缝衔接,这种工艺难度非常高。要知道,陶瓷和金属的膨胀系数不同,想要做到完美的结合,需要非常精密的模具和控制。而且,小米6的边框也是高亮的不锈钢材质,与陶瓷的色泽相互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高端、精致的视觉感受。
细节之处的考量: 你会发现,就连按键、接口等细节部分,也都是围绕着整体的银色主题来设计的,力求做到视觉上的一致性和和谐感。例如,音量键和电源键的颜色,以及SIM卡槽的设计,都考虑到了与整个机身的融合度。

为何如此特别?背后的挑战与价值

小米6银色探索版的工艺难度,不仅仅在于外观的美感,更在于实现的过程。

良品率的考验: 全机身高亮陶瓷的烧制和打磨,是一个极其考验良品率的过程。一点点的瑕疵都可能导致整块陶瓷报废。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也使得最终能够上市的产品数量非常有限。
成本的叠加: 陶瓷材质本身成本就高于玻璃,再加上复杂的工艺处理,使得小米6银色探索版的制造成本远高于普通版本。这也是它价格更高,且只做限量发售的原因。
“探索版”的意义: “探索版”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实验性和前瞻性。小米想通过这样的产品,去尝试和挑战当时手机制造工艺的极限,同时也想给那些追求极致、独特的用户提供一款与众不同的产品。它更多的是一种对手机美学和工艺的探索,而非追求大规模的商业化。

使用体验:经典之作的魅力

即使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小米6银色探索版依然有着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外观党的天堂: 对于喜欢独特外观、追求精致工艺的用户来说,这款手机无疑是“神仙颜值”。它不像现在的千篇一律的玻璃背板,拥有着鲜明的个性。
握持感的惊喜: 虽然是陶瓷,但得益于小米6本身的设计,握持感依然舒适。它没有为了极致的轻薄而牺牲手感,反而通过陶瓷材质带来了一种沉甸甸的扎实感。
性能的基石: 当年小米6搭载的骁龙835处理器,放到现在依然不是完全不能用。配合相对流畅的MIUI系统,对于日常的通讯、社交和一些轻度的娱乐需求,还是能满足的。当然,和现在的旗舰手机相比,性能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收藏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米6银色探索版的“光环”也愈发闪耀。它代表了小米曾经在工艺上的大胆尝试,也承载了许多用户的青春回忆。因此,它的收藏价值也在逐渐被认可。

总结一下:

小米6银色探索版,是一款工艺极致、颜值出众、话题性十足的手机。它以全机身高亮银色陶瓷的惊艳工艺,在当时的市场中独树一帜,给用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产量稀少,价格不菲,但它所代表的对工艺的极致追求和对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满足,至今仍是许多手机品牌所推崇的理念。它不仅仅是一部手机,更像是一件能够触碰到的、承载着一段美好记忆的艺术品。如果你有幸能见到真机,那种温润的光泽和细腻的手感,是照片和文字无法完全传达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次亮银色加工难度应该是很大的,而且以为是四曲面,加工难度也比平面的多了一个数量级。

然后把我之前回答里关于整个小米6外观评价贴过来吧,里面很多关于亮银的,图我也全放上来。

还记得我在知乎的第一个回答,是关于小米5s的,我记得在里面我就说过,小米系列从第四代开始,就在强调对于外观和工艺的追求,小米4的不锈钢边框,小米note的3d玻璃,小米5的陶瓷,小米5s的underglass。可惜的是,这些亮点全部都是孤立的,大部分都是只在一代商存在,下一代就被改掉或者取消的,这里面有多少无奈,现在已无从可知。

但是小米6,终于一次性把上面所有的亮点全部集合在了一起,在外观上第一次做到了没有大的缺憾,小米6每一个设计点,都是从前几代产品中一个个血淋淋的教训中脱胎而出。

这,就是所谓的“集大成者”,这,就是所谓的7年心血。

这,就是为什么这次发布会一下子宣泄了小米胸中存在已久的郁结。

由此可以一窥,为何这次雷军要在发布会上话如此篇幅介绍小米6的工艺,甚至一次又一次地提起当年被黑得体无完肤的304不锈钢。

还要额外说说这次的亮银色。

(图超级多,背面美炸)












在讲到亮银色的时候,雷总第二次在发布会上开始煽情。如果说上次红米n3发布会讲的是小米让每个人感受科技带来的乐趣的那种情怀,那这次就是说的小米最新的slogan:探索。对我,一个标准的理工科小年轻来说,这种探索的情怀,要更能拨动心弦。

雷总在发布会上说:“探索的路上没有掌声,有的只是艰辛和汗水”

的确,很多时候,探索是没有任何回报的,甚至常常落得为他人做嫁衣的后果,但是,如果没有人类一次又一次对未知的探索,又何来今天如此发达的科技?

往小了说,如今时下最火的创业,又何尝不是一次又一次探索试错的过程?

如果我没有记错,探索这一个词是在2015年底小米公司的年会上被雷总正式提出的,但是我想说,小米的探索精神,是与生俱来的。

长久以来,媒体和图书中充斥着各种创业成功的故事,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一个假象,似乎只要有一个奇思妙想,就能马上出去创业,然后成为ceo,走向人生巅峰。

然而,事实是残酷的,在这一系列成功故事下,99倍于他们的,是无数惨痛的失败。即使是最顶尖的创业者,也不能保证自己的每一个idea都能获得巨大成功。

那创业公司们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呢?

靠的就是一次次的试错。搞出产品后,迅速小规模投向市场,搞得好就继续搞,搞不好就及时止损,遇到问题就修正,缺陷就改进。特别是互联网界,几乎所有成功产品都是这样试出来的,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产品逐渐完善,慢慢地接近其应有的终极形态。

小米便是这样一个创业公司,过去七年里,小米也进行了这样那样的尝试,相当一部分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也必须得承认,有过挺多的失败。

但相较于很多人只要小米一犯错就大呼药丸的态度,我一向不介意小米犯错。

我真正介意的是,小米能否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能否改正,并且吸取教训,朝更完美的方向进步。

幸运的是,小米在这方面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