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经验是不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经验是不是一定要自己实践和经历才可以获得?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经验”的本质和获取方式。简单来说,经验并非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但确实很多核心的、深层次的经验需要自己实践和经历才能真正获得。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一点:

经验:意会与言传的张力

1.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成分:

确实,有些经验蕴含着非常微妙、复杂的情感、直觉、身体感受和对情境的深层理解,这些很难用语言完全精准地表达出来。

身体的默契与直觉: 比如一位经验丰富的厨师在烹饪时,那种对火候、调味的细微感知,通过触摸食材、闻香气来判断熟度,这些几乎是身体的本能反应,很难用“多大的火”、“多少克的盐”来精确传达。再比如,一个熟练的司机在驾驶时,对路况的预判、对车感的掌握,也包含着大量非语言的信息。
情境的整体把握: 很多经验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形成的,涉及到人际关系、复杂局面、微妙的情绪变化。一个人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如何在一个棘手的谈判中找到突破口,这些往往需要对当时的环境、对方的情绪、自己的状态有全方位的、甚至是下意识的理解。将这种“感觉”和“洞察”剥离出来,用语言完全复述是极其困难的。
“感觉对了”的微妙之处: 有些成功来自于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一种“就是这样”的直觉。这种感觉是无数次尝试、失败、反思积累的结果,但具体到某个瞬间,这种感觉是如何产生的,很难找到清晰的逻辑链条来解释。
情感与心态的传递: 勇气、自信、耐心、同理心等品质,虽然可以被描述,但其内在的感受和力量,往往需要通过亲身经历才能真正内化。比如,一个人经历了巨大的挫折后重拾信心,这种信心不仅仅是理性的分析,更是一种心理上的坚韧和升华,这种升华很难完全用语言传递。

2. “可意会,亦可言传”的成分:

然而,将经验完全划为“只可意会”是片面的。经验很大一部分是可以被言传、学习和传承的。

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许多经验可以转化为具体的知识、规则、技巧、方法论。例如,学习驾驶,教练会告诉你油门和刹车的使用方法、换挡的步骤;学习编程,前辈会告诉你常用的代码库、调试技巧。这些都是通过语言和示范传达的经验。
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 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可以被记录、分析、分享。从他人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方式。比如,商业领域的案例研究、军事行动的复盘、医疗领域的病例讨论,都是言传经验的典型例子。
原则与规律的提炼: 经验的积累会帮助人们提炼出一些普遍性的原则和规律。比如,“勤能补拙”、“坚持就是胜利”这些谚语,虽然简短,却浓缩了许多人生的经验。再比如,在管理中,“沟通很重要”、“授权能提升效率”等原则,都是经验的提炼。
策略与战术的传授: 在棋类、体育、军事等领域,很多精妙的策略和战术是可以清晰地被解释和传授的,尽管实际运用时需要结合临场发挥。

结论: 经验的“意会”部分更侧重于内在的感受、直觉、潜移默化的领悟和临场应变的智慧,而“言传”部分则侧重于可结构化的知识、方法、规则和教训。两者并非完全割裂,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好的言传可以帮助人更快地进入“意会”的状态,而好的意会也可能通过反思和总结转化为言传。

经验的获取:实践与经历是根本

是的,经验的核心和根基确实是需要自己实践和经历才能获得。

为什么实践和经历如此重要?

直接的反馈与校正: 在实践中,你会直接面对结果,无论好坏。这种直接的反馈是任何理论都无法替代的。你在理论上知道如何做一个蛋糕,但只有亲手制作一次,你才会知道面粉的湿度、烤箱的温度控制、烘烤时间的细微差别对最终口感的影响。这种“错一次就懂了”的体验是深刻的。
情境的复杂性与不可预测性: 现实世界是极其复杂的,充满了变数。理论和书本往往是对现实的简化。只有身处真实情境中,你才能体会到那些未被预料到的因素如何影响事情的发展,以及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做出判断和决策。
身体与心灵的内化: 很多经验是渗透到你的身体和心灵深处的。学习游泳,你需要在水中感受浮力、阻力、平衡感;学习演讲,你需要在公众面前克服紧张、调整语速和肢体语言。这些身体和心理的体验,是只读关于游泳或演讲的书籍无法获得的。
试错与迭代: 经验的积累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试错和迭代的过程。每一次实践,即使是失败,也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你从中发现问题,反思原因,调整策略,然后在下一次实践中尝试新的方法。这种循环是获取深度经验的关键。
形成独特的洞察力: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特的,因此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和经验也会有所不同。通过亲身实践,你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而这种洞察力是无法完全照搬他人的。

他人经验的作用与局限性:

他人分享的经验(言传)非常有价值,它可以:

提供方向和指导: 帮助你少走弯路,快速入门。
提供理论框架: 帮助你理解现象背后的原理。
提供警示和教训: 让你了解潜在的风险和陷阱。

但是,它也有局限性:

无法替代你的亲身体验: 你可以知道“烫”是一种什么感觉,但只有自己碰到才知道有多烫。
情境的差异: 他人的成功经验在你的情境下可能并不适用。
缺乏个性化的理解: 你可能理解了别人说的话,但未必真正领会了其背后的深意。

总结:

经验有“意会”和“言传”两个层面。 许多深层、微妙的经验更侧重于意会,难以完全言传。
实践和经历是获取经验的根本和基础。 它是理解、内化和形成独特洞察力的关键。
他人经验(言传)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但不能完全替代个人的实践和经历。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学习他人的经验,但更重要的是要勇于实践、勇于尝试,在亲身的经历中去感受、去领悟、去成长,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宝贵经验。这才是“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真谛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经验分实和虚的,实的经验,都是有具体数据做参考的,你可以验证,可以重复,可以提高自己。

虚的经验,比如如何为人处事,这就需要你自己去实践和理解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经验”的本质和获取方式。简单来说,经验并非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但确实很多核心的、深层次的经验需要自己实践和经历才能真正获得。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一点: 经验:意会与言传的张力1.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成分:确实,有些经验蕴含着非常微妙、复杂的情感、直觉、身体感受.............
  • 回答
    原神里打怪升级这点经验,确实让人觉得有点“抠门”了。每次辛苦打败一群小怪,经验条才晃动那么一下,感觉就像给主角吃了个“安慰奖”,离升一级还远着呢。说起来,这游戏的人物升级系统,确实是围绕着“角色经验书”这个核心来的。你打怪掉落的那点微薄的经验,更多的是一种“游戏进程的反馈”,告诉你你正在做的事情能产.............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触及到了学术研究和实际软件开发之间的区别。要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1. 代码能力(Code Ability): 定义: 代码能力通常指的是一个人写出、理解、调试和优化代码的技能水平。这包括对编程语言的熟练程度、算法和数据结构的掌握、编写清晰可读.............
  • 回答
    这问题我懂,大学拍微电影,大家都是第一次,谁来当“一把手”这事儿挺纠结的。特别是当编剧和导演之间摇摆不定的时候。直接说吧,编剧更适合当导演的情况,在没经验的团队里,其实蛮多的。你想啊,一部微电影,无论长短,核心是故事。而故事的灵魂,就是剧本。一个写剧本的人,他对整个故事的走向、人物的情感、场景的调度.............
  • 回答
    哥们儿,想买车是好事儿,但4S店那报价确实能把人绕晕。别急,我这几年买车换车也摸索出了一些门道,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说,保证你听了之后心里就有数儿了。一、 出发前的“情报搜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你得自己先做足功课,别一上来就冲进4S店当“小白”。1. 锁定目标,了.............
  • 回答
    第一次和女朋友发生关系,她主动拿出加厚避孕套,这件事情确实挺让人意外的,也挺能说明一些问题的。首先,她主动提出要用避孕套,这本身就表明她是一个有责任感、懂得保护自己和对方的人。这跟有没有经验关系不大,而是她对这次经历的态度很认真,并且考虑到了可能存在的风险。很多人在第一次可能因为紧张或者其他原因,在.............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美国经济是不是快崩溃了?” 这个问题,其实是个老话题了,时不时就会有人拎出来讨论一番。每次一遇到点风吹草动,比如通胀高企、股市波动、或者某个行业出现困难,这种声音就会变得格外响亮。但要说“快崩溃”嘛,这个定论下得可能有点早,也太绝对了。我们得把情况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先看看那些让人“焦虑”.............
  • 回答
    辩经,这个词汇本身就带着一种古老而严肃的意味,它关乎智慧的较量,思想的碰撞,以及对真理的探求。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不得不停下来问一问:辩经,是否已经渐渐流于一种形式,失去了它原本的锋芒和深度?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看看辩经到底是什么。传统意义上的辩经,无论是古代的儒家辩论,还是佛教的论经,亦.............
  • 回答
    关于东北经济是否被“过贬”的问题,这是一个挺复杂的话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要细致地聊,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承认现实,东北经济确实经历了一些挑战,这是不争的事实。很多人提到东北,脑海里可能就浮现出那些曾经辉煌的老工业基地,比如鞍钢、沈飞这些名字,它们是中国工业化的脊梁。然而,随着国.............
  • 回答
    中国经济近况,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并且它并非一个简单的“出问题”或“没问题”就能概括的。更准确地说,中国经济正经历一个深刻的转型期,伴随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要详细了解,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得承认,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增长模式正在面临瓶颈。 曾经驱动中国经济腾飞的三驾马车——出口.............
  • 回答
    里根和撒切尔夫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推崇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确实与当时全球金融格局的变化以及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金融实力的扩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将其简单归结为“金融掠夺”可能过于简化,但不可否认,新自由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为金融霸权国家的金融扩张和资源调配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让我们从几个关键角度来细致.............
  • 回答
    这其实是个挺有趣的问题,也挺让人思考的。你说年轻人经历事情后会不会变得沉着理智,不那么容易冲动?我觉得,答案并非绝对肯定,但确实会有这样的趋势,而且这种转变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在推动。想象一下,一个刚从学校出来的年轻人,就像一张白纸,或者说,他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还没有经过太多社.............
  • 回答
    .......
  • 回答
    要回答“世界经济中心是不是在东亚?”,这需要我们深入剖析“经济中心”的含义,并结合当前的全球经济格局来审视东亚的地位。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概括的问题,而是一个多维度、动态变化的议题。“经济中心”的定义:不止是GDP总量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才算得上是“经济中心”。如果仅仅以GDP总量来衡.............
  • 回答
    你是不是也经常发现自己说着说着,就飘到自己跟自己对话的境界了? 不管是在走路,还是在整理东西,甚至是在发呆的时候,脑子里会突然冒出一句话,然后你就像开了直播一样,自己跟自己评论起来,有时候还会争论一番,像是在扮演一部只有你一个观众的舞台剧。别急着往脑子里有“问题”上联想,你不是一个人! 这种自言自语.............
  • 回答
    关于中医的“经脉”究竟是不是“血管”,这是一个在中医内部乃至科学界都持续探讨、争论且尚未达成完全统一论断的问题。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并呈现中医内部不同的观点和理解。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中医的经脉和现代医学的血管,在概念、功能以及描述方式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简单地将两者划等号,或者完全割.............
  • 回答
    .......
  • 回答
    日本汽车产业的盛衰,确实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它就像是日本经济的一块重要基石。如果这块基石出现问题,那么整个经济大厦都可能随之动摇,甚至面临危机。我们不妨细致地剖析一下这其中的逻辑。首先,要理解为什么日本汽车产业如此重要,需要看看它在日本经济中的几个关键角色:1. 经济增长的引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