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退潮现象?

回答
全球化退潮:一场复杂而多维度的演变

近几十年来,全球化曾被视为不可逆转的潮流,驱动着世界经济、文化和政治的深刻变革。然而,近年来,我们观察到一股强劲的逆流,即“全球化退潮”或“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的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显现出来。这种退潮并非一个单一事件,而是一个复杂、多维度、且仍在演变的趋势,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技术原因。

要评价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

一、 全球化退潮的表现形式:

全球化退潮并非意味着全球联系的完全中断,而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这是最显著的表现。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提高关税、设置非关税壁垒(如技术标准、补贴政策)、实施进口限制,以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例如,美国近年来对中国等国实施的贸易战,以及欧洲对某些中国科技产品实施的审查,都属于此列。
供应链的重塑与区域化: COVID19疫情暴露了过度集中和长距离的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各国开始意识到供应链的韧性至关重要,因此推动供应链的多元化、区域化甚至本地化。这可能意味着将生产迁回国内(reshoring)或近邻国家(nearshoring)。
资本流动的审慎与审查: 跨境资本流动虽然仍活跃,但许多国家对外国投资的审查力度明显加强,尤其是在涉及关键基础设施、战略性产业和国家安全领域。一些国家甚至开始限制资本外流。
人员流动的收紧: 在经历了多年的自由流动后,许多国家开始收紧边境管理,加强签证审查,并对移民政策进行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球人才的自由流动。
意识形态与文化上的分歧加剧: 尽管全球化促进了文化交流,但同时也加剧了不同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之间的摩擦。一些国家对西方价值观的“文化渗透”感到担忧,并更加强调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民族主义情绪的抬头也与此息息相关。
国际合作的挑战与碎片化: 虽然多边主义仍是重要的国际交往模式,但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挑战,一些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如气候变化、疫情应对,往往因为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分歧而步履维艰。国际机构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也受到质疑。
科技“脱钩”的趋势: 特别是在中美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出现了所谓的“科技脱钩”(tech decoupling)现象。两国各自推动技术自主和标准建立,限制技术和知识产权的跨境流动,这可能导致全球科技生态的碎片化。

二、 全球化退潮的原因分析:

导致全球化退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相互交织:

1. 经济不平等加剧与国内反弹:
“输家”的愤怒: 尽管全球化带来了整体的经济增长和效率提升,但其好处并非平均分配。在一些发达国家,制造业岗位向低成本国家转移,导致一部分工人失业或工资停滞,加剧了国内的贫富差距和地区发展不平衡。这使得一部分民众对全球化产生了不满情绪,并将其视为“被遗忘的群体”。
民粹主义的兴起: 这种不满情绪为民粹主义政客提供了土壤。他们利用民众对不平等和失业的担忧,鼓吹保护主义政策,将问题归咎于外部因素(如外国竞争者、移民),赢得了选票,并推动了国家主义和保护主义的政策议程。

2. 地缘政治竞争与国家安全考量:
大国博弈的新常态: 全球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大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成为优先考量。各国,尤其是大国,担心过度依赖他国会削弱自身的主权和安全。
关键产业的战略重要性: 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战略性产业被视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各国都希望在这些领域实现自主可控,避免被他国“卡脖子”,因此会采取措施限制他国在这些领域的投资和技术获取。
政治意识形态的差异: 不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之间在经济往来中也存在摩擦和不信任,这进一步加剧了“脱钩”的动力。

3. 对全球化负面影响的认知深化:
环境问题: 全球化带来的大规模生产和运输被认为加剧了碳排放和环境污染。一些国家开始反思其在全球经济链条中的位置,并重新审视其发展模式。
文化同质化与身份认同危机: 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方文化和消费模式的传播,引发了一些国家对本土文化被侵蚀的担忧,民族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随之兴起。
对民主制度的挑战: 有观点认为,全球化使得跨国资本和技术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对国家主权和民主决策构成了挑战。

4. 技术变革的双重影响:
自动化与制造业回流的可能性: 虽然自动化技术通常被视为全球化的驱动力,但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使得一些发达国家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在本土进行制造业生产,从而降低了将生产转移到低成本国家的吸引力。
数字全球化与信息战: 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极大地促进了信息和服务的全球化,但也带来了数据安全、网络主权、信息传播的偏颇甚至“信息战”等新问题,使得各国对跨境数据流动和数字基础设施的管控加强。

5. 突发事件的催化作用:
COVID19疫情: 疫情是全球化退潮的重要催化剂。它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导致大规模的生产中断和物资短缺,极大地增强了各国对供应链安全和自主性的重视。
俄乌冲突: 俄乌冲突以及随之而来的制裁,进一步加剧了地缘政治的紧张和全球经济的分裂,促使各国更加警惕地缘政治风险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三、 对全球化退潮的评价与影响:

全球化退潮是一把双刃剑,其影响是复杂且深远的:

积极影响(或可以被视为积极的方面):

提升供应链韧性: 迫使企业和国家思考供应链的多元化和区域化,从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降低风险。
关注国内就业与产业发展: 贸易保护主义和“再工业化”政策可能在短期内为部分国家带来就业机会和产业发展,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
强化国家主权与安全: 各国在关键领域拥有更多自主权,可以更好地保障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
促进本土文化与产业的保护: 有助于保护和发展本土的文化特色和新兴产业,避免被全球巨头完全垄断。

消极影响:

经济增长放缓与效率下降: 贸易壁垒的增加、投资限制的收紧,会推高成本,降低生产效率,阻碍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通货膨胀风险: 供应链重塑和本地化生产可能导致生产成本上升,进而推高商品价格,加剧通货膨胀压力。
创新与合作受阻: 科技“脱钩”和人才流动的限制,将阻碍全球科研合作和技术创新,延缓新技术的应用和普及。
发展中国家可能受到更大冲击: 许多发展中国家依赖出口和外来投资实现经济增长,全球化退潮可能使其发展机遇减少,全球经济失衡可能加剧。
加剧国际冲突与不稳定性: 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抬头,可能加剧国家间的摩擦和对立,增加地缘政治的不稳定性。
全球性问题应对困难: 气候变化、疫情、贫困等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全球化退潮可能削弱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的有效性。
消费者选择减少与成本增加: 消费者可能面临更少的产品选择和更高的价格。

四、 未来展望与应对:

全球化退潮并非是全球化的终结,而更像是一种“全球化的重塑”或“调整期”。未来的全球化可能会呈现出以下特点:

“选择性全球化”或“去全球化与再全球化的混合”: 各国将更加谨慎地选择其参与全球化的领域和方式,强调安全、韧性和公平。
区域化和多边主义的并存: 在全球层面,多边合作仍是必要的,但区域性合作可能会更加活跃。
技术成为新的竞争焦点和合作平台: 科技的进步将继续推动全球化,但也可能成为新的分化因素。如何在竞争与合作中取得平衡至关重要。
对国内经济政策的重视: 各国将更加注重国内经济的结构性改革、提升竞争力、解决不平等问题,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对于各国而言,需要采取审慎和灵活的策略来应对这一趋势:

加强国内经济韧性: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改善营商环境,为国内企业提供支持。
谨慎推进开放: 在开放中注重风险防控,尤其是在关键领域。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尽管面临挑战,但仍需维护和改革多边主义机制,推动全球性问题的合作解决。
寻求新的合作模式: 在区域和多边层面,探索新的合作框架,以应对全球化退潮带来的挑战。
平衡国家利益与全球责任: 在追求国家利益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全球性问题的相互关联性,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总而言之,全球化退潮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全球性现象,其背后是多重因素驱动的演变。它既带来了挑战,也孕育着新的机遇。理解其根源、表现和影响,并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策略,将是各国在当前不确定世界中前行的关键。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好”或“坏”,而是要理解它所带来的变化,并努力塑造一个更加有韧性、更具包容性、也更可持续的全球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早就有人预见到了

2016 年有哪些让你深受启发的经济学论文?

,Dani Rodrik在2000年就指出,尽管全球化(在当时看来)势不可挡,但内在地蕴含着危机,根源在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全球政治上层建筑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Rodrik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全球化三元悖论”,即即经济一体化(或者说全球化)、民主政治和民族国家难以同时兼得,最多保证其二

简而言之,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采取削减贸易壁垒,统一税制与监管,开放资本流动等一体化措施,这会对国家主权造成威胁;如果要在保证各国主权完整的情况下强行推进全球化,当国内部分群体利益受损时,只能牺牲这部分人的利益,而这又违背了民主原则;保证民主与主权完整必然会使全球化放缓。

Rodrik在《全球化悖论》一书中进一步阐释了这一思想:全球化的经济需要全球化的治理。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欧洲经济网络VoxEU.org就如何解决全球金融系统不稳向著名经济学家征求意见,得到的大多数回答是由某些国际性的技术官僚出面实施严格的国际法规:一个国际性的破产法庭、一个世界金融机构、一个国际化的银行法、一个全球性的最后贷款人等。克林顿时期的商务副部长杰弗里·加藤一直主张建议一个全球性的央行,经济学家莱因哈特和罗戈夫也曾提出要设立一个国际性的金融监管机构。但问题在于这些全球性监管机构和国际性质组织从那里获得授权呢?谁来监督他们呢?全球性治理的最大弱点是他没有一个清晰的问责关系。一个国家里,选举是政治权力的最终来源(注意:这在我国也适用,至少从法律上),但全球性的选举产生的问责制又不现实。

缺乏一体化治理的经济一体化必然蕴藏着危机,欧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欧盟的一体化程度很高,拥有统一的货币与货币政策,但缺乏统一的财政政策,这种跛脚的治理体制在金融危机中不堪一击。如果是中国这样统一的国家,可以通过转移支付从富裕地区调拨资源到贫困地区实现均衡发展(如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但在欧盟,危机中受影响较大的国家(希腊、西班牙等国)难以获得及时救助,而又无法将自己的货币贬值来快速提高竞争力,结果就如大家现在所看到的。

全球化的治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行不通的,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是行不通的,追求超级全球化是徒劳无功的,全球市场影响范围的大小一定要受到治理范围的限制。

user avatar

民族主义是比社会主义更可怕的私有制之敌,因为它表面上尊重私有制,实际上会剥夺私有制的灵魂——我的东西,我说了算。

当腓特烈打开爱国主义这个潘多拉盒子时,他无论如何不会想到,最终被终结的,是欧洲的权力私有制。

user avatar

其实全球化退潮早就有很多征兆了,比如Acemoglu在2010那篇《Political Limits to globalization》提到民族主义(军国主义)对全球化的威胁。如果你是国贸领域的,对下面这张截图有点印象,那么你对如今发生的中韩贸易战一定不会吃惊。因为这几年中韩军费增长都会快,这代表两国的民族主义不断抬头。同样,中日贸易战相对不严重,一个很重要的征兆,就是日本国防开始增长缓慢,有时候还缩减。

分析国际贸易退潮,仅仅用罗德里克的全球化三元悖论模型是不够的,需要讨论国家的异质性问题。因为此时还人格化国家,就没有多少意义了。简单地说,就是每个国家的国内政治是不同的,这会对全球化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天涯明月刀介绍国际贸易再分配对可贸易集团和非可贸易集团的影响,是对@冯路文章很好的补充。

国家异质性除了天涯明月刀提到的视角,还有各国生产要素流动性、各国生产要素比例以及战略贸易等视角都能很好的解释全球化退潮。要素流动性的不足会造成不同的利益集团,比如中国的汽车行业存在严重行业壁垒、地区壁垒,行业内外的要素流通都存在极大障碍,连李书福也抱怨政策对汽车行业的管制。当两国的利益集团相似,又遇到经济危机形成外生冲击时,两国就可以进行贸易战。典型就是中美汽车行业获得国家补贴,增加外资(进口)门口。中欧之间的钢铁贸易纠纷也是一样的道理。

当然,由于各个要素比例的不同,各国比较优势存在差异,会存在国家呼吁全球化。比如德国在制造业存在比较优势,而金融行业相对较弱,以银行业为主,那么德国强势的制造业利益集团反而会鼓吹国际化。

不过当遇到经济危机的外生冲击时,常态是利益集团提高诉求,为了自身利益通过舆论影响民族主义,比如呼吁自主创新、产业安全等等。此时军费开支便是度量民族主义,进而是度量利益集团影响力一个的变量,这便是Acemogelu那篇论文的逻辑之一。你瞧瞧川普上台后军费增加那么多,美国偏向贸易保护主义很奇怪么?同样的道理,看看中国军费增长,中国限制外资奇怪么?

当分析国际贸易不再人格化国家,你明白有人从国际贸易受益,有人受害,每个国家利益集团不同,利益集团的能量也不同,此时你就很容易明白全球化为什么退潮了。

user avatar

全球200多个国家,有几个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来了?

全球化体系=全球剥削体系。


刨去发达国家,全球人均GDP不及个大列强几分之一,才5000。

世界基尼系数0.7。

最富的一批人富过N个国家GDP。

要是放在以前,巴尔扎克的小说这么写,都得扑街。



资本主义全球化好啊,资老爷和其豢养的亲戚一个国家,猪仔在别的国家,眼不见心不烦。

原来闹了经济危机,自己国拉稀住院了,现在闹了经济危机,QE,剪小弟羊毛,挑起战乱,让猪仔国吃屎。

但是指望剥削的比以前还难看,还不引起矛盾?没戏。



靠坚船利炮逼人不得不吃屎,管用吗?管用。

从大清到容克老爷,沙俄,不都爱这么玩么?改名叫liberal capitalism能改的了内核?

但是不管是人还是国家,被喂屎多了,总会烦。

总会有人想办法不吃屎。

而且就算“垃圾”国家,精英也是明白的。埃塞俄比亚那种地方的精英照样能对中国的非洲政策讲的头头是道,希腊经济专家各种演讲看得人瞠目结舌。

一边是不肯治肠炎,一边是不想吃屎,这游戏早晚得玩不下去。



中东难民逼的法国怎么难受了?

往利比亚送地狱快递的时候,想过吗?

为了整俄罗斯,整伊朗,继而整中国,把叙利亚弄进修罗道的时候,想过吗?

过一天叙利亚人的日子,爽吗?

法国菜好吃吧?这边吃法棍面包,那边把人炸的家破人亡。

奢华吗?绫罗绮缎,遍地血污。

当初吹白左,吹自由主义,融化别人民族意识,吸收人家精英,打开人家国门,让人家发展不起来,养肥了一批苏伊士水务的时候,想过吗?

靠剥削第三世界强行小确幸的时候,想过吗?

进口人家蜜糖的时候,吃的爽吗?

OK,现在进口的是愤怒了,又想关门?

极右好啊,小胡子好啊,这才是你们的本来面目,不是吗?



看中国不顺眼了?

想赶中国跑?

呵呵。

瓦森纳协定,好玩吧?工业革命百年的老底子,就是不卖给你,这叫自由贸易啊。

自由吧?把人家永远封锁进世界分工底层,各种科技玩意天价了卖,躺着对穷苦的第三世界耍小确幸。连几个代工地都养的飘眉放气了。

结果中国一边出口创汇一边进口替代,顶着反倾销爆出产能过剩,还往上搞自主研发,一个个把你们垄断产业打垮了,然后生产成本继续掉,倾销的更狠。偏偏中下层老百姓(非小资)生活质量还不停的长。

西班牙鞋业完蛋了,希腊造船业完蛋了,德国光伏完蛋了,非洲小确幸的殖民项目被打的满地找牙。

这时候知道喊中国不地道了?

中国有句老话,师夷长技以制夷。

呸。

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跪下当狗。



如何评价全球化退潮?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为富不仁,得恶报难善终。

user avatar

泻药。我们且就拿全球化退潮当作一个事实来分析。

早就有人指出,现在最坚定的自由贸易支持者,全球化坚定的维护者早就特么不是美国了,美国只是帽子给人扣的大,现在是中国。


全球化的情况下,工业门类越齐全的国家越是受益者,全球化提出的时候,正是这些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工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然而现在他们去工业化了。。。工业资本家早就是坟冢枯骨,一堆金融资本家在搂钱。



对于这种情况来说,维持全球化很不利,因为你无论怎么搂钱,都要花大价钱去购买各种国外工业产品,而且目前世界上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是中国,五大流氓之一,金融资本家在没有工业托拉斯支持的情况下,很容易被这种大流氓制裁或者贸易战干垮。


所以无论是重新工业化还是不重新工业化,锁国都是好选择。


大清亡了106年,没想到列强也特么要往大清的路上走啊

user avatar

@bluememphis 主要提的是全球化对一些弱势群体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成本由低收入阶层承担,而利益很大程度是由各国优势产业的从业者获得的(还不是所有中产阶级都获得利益了),这导致了严重的不平等问题。

Branko Milanovic写过一本《全球不平等:全球化时代的一种新方法》(Global Inequality: A New Approach for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信息量非常大,很大程度涉及了这个主题。他提出了以下几个著名的论点:全球1%的收入大大提升了;底层收入提升有限;除了中国人外的高收入国家的中产阶级收入停滞不前。

作者本身很有预见性的感知到了发达国家内部的抗拒力量——他认识到了资本流动、人员流动远远超过上世纪中叶,这使得当时风靡发达国家(如美国)并取得了巨大成功的再分配策略很难起作用,他甚至怀疑资本主义的持续性,推荐对他的著作进行了解。

其实全球化不仅仅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很大程度也是发达国家互相之间的,发达国家自身占了世界2/3左右的经济产出,实际上是全球化的主力,像中国、印度、巴西的力量和发达国家比还差了很多。从典型的发达国家之间的组成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欧洲单一市场来看,全球化实际上自身有很大的弊端,最大的弊端是商品一体化程度远远高于服务一体化程度。

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英国,英国自身经济非常的强劲,经济增长堪比德国,不存在所谓的欧猪、懒人、福利等等问题,这种国家经济竞争力应该是非常强,至少在欧盟中肯定是首屈一指。而我们可以看到英国自身的出口组成主要是Products exported by the United Kingdom (2014)


英国最大的几个贸易部门是汽车(470亿美元)、黄金(370亿美元)、石油(230亿美元)、精炼石油(220亿美元)和药品(200亿美元)。总体来看英国出口的主要是能源、机械制品、化工制品和药品,主要是属于第二产业而非是英国强势的第三产业。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而在一月英国贸易部门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服务贸易的顺差(service balances)往往不足以覆盖商品贸易的逆差(good balances),这意味着英国服务出口方面的优势根本不足以弥补商品出口方面的劣势。

要知道英国的服务业比例大概是78.4%,第二产业比例大概是21.2%,如果不计算建筑部门,大概只有14.6%,英国的服务业规模要比第二产业大四五倍,而服务贸易规模却比商品贸易规模少的多。单单是英国的金融业部门就可以解释超过12%的GDP组成,也就是超过整个制造业的增加值,服务出口的规模却少之又少。

所以我们得出结论英国的绝大多数服务业根本没有参与到国家贸易之中,也就是说全球化是更加倾向于商品贸易的而非是服务贸易的。在欧洲单一市场中虽然四大原则中强调了服务和商品的自由流动,但是实际上仅仅实现了后者而非是前者,服务业出口的客观限制导致了欧洲的出口导向型国家占尽了便宜,例如北欧的瑞典、芬兰,中欧的荷比卢德奥都靠输出商品占了巨大的贸易便宜。在欧盟和加拿大最新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CETA中也有这种趋势,欧盟和加拿大除了大部分服务业和把部分敏感商品外都实现了自由贸易,金融服务和电子贸易方面是极少数参与贸易的服务领域,但是规模也可以预期非常有限。

服务业没有参与到国际贸易中有种种的原因,大多数服务业都是本地化的,无法转移,限制了贸易,此外还有语言等等的问题都限制了扩张。除了极少数例外像互联网行业的软件、印度的呼叫中心和外包中心,大多数情况下服务业都是无法参与贸易的。

像英国虽然有巨大的比较优势,但是其优势产业根本没有参与到国家贸易(例如金融业、咨询业、计算机服务),反而是没有比较优势的部门参与到了国际贸易之中。如果欧洲的服务是自由流动的,难么德国低效的金融体系毫无疑问会受到英国的巨大挑战,完全足以弥补英国所受的贸易损失,甚至于英国会依靠大规模贸易盈余作为手段,像德国一样摄取欧盟内部巨大的政治话语权。所以我很早以前就认为英国退欧不会导致经济衰退,因为英国经济的强势部门一体化程度很低,例如金融业里面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部分是所谓的passporting的部分,英国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在欧洲单一市场中的银行业进行竞争,而passporting推测也只能影响7-12%的金融业的增加值,即使失去了通行证,英国也仅仅会损失1%的GDP,这和占GDP比例高达21%的贸易规模完全是天壤之别。

这种现象不仅在发达国家之间中存在,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也是如此,服务业贸易是很大程度上有限的。除了美国在这一领域有巨大的突破外,其他发达国家几乎没有取得服务贸易方面的成功,这也导致了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受到利益损害,所以全球化从形式上来说是不完备的,需要进一步完善。

即使是美国是已经是全球化中受益最多的国家之一,美国的服务业已经是服务流动全球化的最大收益者了,无论是欧洲、日本、中国、印度都深受美国互联网行业的“殖民困扰”,也有了巨大的反全球化力量。这不仅意味着全球化贸易需要更加倾斜于服务流动,还需要解决再分配的问题——如何使得获利部门的利益能更多转移到受损部门。在资本流动如此容易的今天这是非常困难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硅谷和华尔街的大规模避税问题,美国政府曾经试图用一次性减税的形式吸引海外避税资金回流,但最终效果非常差,绝大多数资金都被以分红形式流入高管手中,而非联邦政府所希望出现的用于投资。

另一方面,全球化退潮这个事情还是很难说的,虽然川普崛起、英国退欧。但是欧盟和加拿大的综合贸易协定依旧签订了;英国也要表示坚持全球化,“不与欧洲有政治联系,但是不代表没有经济联系”(英国构想的欧盟是一个经济联盟而非是政治联盟),并将印度作为自由贸易的突破口;欧洲也在积极谋求和印度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尤其是在英国之前完成)。这说明还是狠多人坚持认为自由贸易还是有利于经济增长,会对更多国民带来利益。

user avatar

看怎么去理解全球化了,某种程度上来说,全球化并未衰退,我没见哪个国家在缩减高新科技移民或是国际资本投资。但是传统工业和普通的商品贸易在衰退。这种衰退最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全球性的经济衰退,这个受08年经济危机影响最大;另一个是需求趋向饱和,暂时没有什么大的新的需求了,很多工厂要倒闭了。

保守主义的应对方法根本是缘木求鱼,因为在本质上是在进一步缩减需求,弱化社会分工。当然,我其实也不认为几个主要国家会真的这么做,这估计也就是响应响应民意罢了。

抵制别人来自己这就能变好?拿地域来做例子吧,如果上海人成功把非上海人全部搞离开了上海,增加别的地区和上海间产生的贸易成本,上海的什么都要自产自销,你觉得上海可能更上一层楼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全球化退潮:一场复杂而多维度的演变近几十年来,全球化曾被视为不可逆转的潮流,驱动着世界经济、文化和政治的深刻变革。然而,近年来,我们观察到一股强劲的逆流,即“全球化退潮”或“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的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显现出来。这种退潮并非一个单一事件,而是一个复杂、多维度、且仍.............
  • 回答
    论及米哈伊尔·季莫菲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我们探讨的不仅是一位武器设计师,更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一段复杂的人类历史的具象化。将他简单地称为“世界枪王”,固然点出了他最广为人知的成就,但这种概括却远远不足以触及他人生、设计理念以及其作品背后更深层的涵义。卡拉什尼科夫的一生,浓缩了20世纪那些波澜壮阔的变.............
  • 回答
    这则消息让人颇感意外,尤其是“世界最大的一幅美国国旗”和“雷雨中裂成两半、几乎被撕碎”这两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确实挺引人关注的。不过,在我看来,这件事与其说是一场惊天动地的“美国国旗被毁事件”,不如说更像是自然力量与人为努力之间一次略显戏剧性的碰撞。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世界最大”的这个概念。通常这种.............
  • 回答
    提起腓特烈二世,历史的长河中总会浮现出一位非同寻常的君主。他被冠以“世界奇迹”(Stupor Mundi)之名,这个称号本身就道出了他身上那股与众不同的、足以颠覆时代的劲头。要评价他,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封建君主的模板,他的故事要比“贤君”或“暴君”这样的标签来得更加斑斓复杂。首先,我们得承认,腓特烈.............
  • 回答
    这句话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误导性,或者说,它把一些不相关的事实并列起来,试图得出一个看似有力的结论,但实际上忽视了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咱们不妨就这几个点,一层层地掰开了聊聊。首先,“世界前六条长河里有两条在中国”。这话说得没错。尼罗河、亚马逊河、长江、密西西比河、叶尼塞河、黄河,这通常是被列为世界最长的几.............
  • 回答
    罗伯托·卡洛斯,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风驰电掣的冲击力。说到“世界第一左后卫”,很多球迷脑海里最先浮现的,往往是他那记石破天惊的任意球,或是他如闪电般在边路带球推进的身影。没错,卡洛斯在进攻端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他的远射、他的助攻、他的体能,都足以让他名垂青史。但要评价他的防守能力,这可就有点意思了.............
  • 回答
    这件事,说起来还真不是一件小事,甚至可以说是人类生殖科技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当一个孩子出生,并且明确知道他的基因来源是三位父母时,这背后涉及的科学、伦理、社会以及情感层面的考量,都极其复杂和深远。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详细地聊聊这个事情。首先,从科学角度看,这绝对是技术上的巨大突破。我们都知道,传统的生.............
  • 回答
    “世界首例舞蹈症猪”在中国诞生,这事儿可不是小事,背后牵扯的技术、伦理和社会意义都挺值得说道说道。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这“舞蹈症猪”是怎么来的。顾名思义,它是因为基因被“动了手脚”,导致了类似舞蹈症的症状。科学界通常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来实现这一点的。比如,CRISPR/Cas9(常.............
  • 回答
    .......
  • 回答
    《魔兽世界》最新剧情中艾露恩默许希尔瓦娜斯烧毁泰达希尔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讨论。作为一款以深度叙事和角色塑造著称的MMORPG,暴雪通过这一情节展现了其一贯擅长的“道德困境”与“权力博弈”的主题。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详细分析: 1. 背景设定:月神艾露恩与夜精灵的信仰体系 艾露恩的身份:作为月亮女神的化.............
  • 回答
    “让世界哭泣的叙利亚男童”通常指的是奥姆兰·达克尼什(Omran Daqneesh),一位2016年被从叙利亚阿勒颇一座被炸毁的建筑中救出的五岁男孩。他的照片和视频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和同情,成为了叙利亚战争残酷性的一个鲜明象征。事件背景:2016年8月17日,叙利亚阿勒颇市遭遇空袭,造成多.............
  • 回答
    《战争使者:吉安娜》是《魔兽世界》“争霸艾泽拉斯”版本前推出的一部动画短篇,它为吉安娜·普罗德摩尔这位深受玩家喜爱的角色注入了深刻的背景故事和复杂的情感层次。这部短篇的评价普遍非常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 深沉的悲痛与内疚: 短篇最核心的驱动力是吉安娜内心无法愈合的.............
  • 回答
    2019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orld New Energy Vehicle Congress, WNEVC 2019)在中国海南海口成功举办,无疑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为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了重要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对其进行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总体评价:成.............
  • 回答
    要评价《魔兽世界:暗影国度》(9.0),得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毕竟这是一个有争议但也有亮点的版本。我尽量把我的感受和观察到的情况掰开了揉碎了说,希望能还原出一个比较真实的9.0。故事背景:初入暗影界的新鲜感与后期的疲惫首先,这个资料片最吸引人的地方,无疑是它全新的世界观——暗影国度。我们终于可以深入.............
  • 回答
    《坦克世界》和《原神》的联动,这俩画风、玩法、受众完全不搭界的“风马牛不相及”的组合,放出来的时候真是让不少人眼镜碎了一地。作为一名从《坦克世界》早期就开始接触的老玩家,以及也在《原神》里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的人,我能从不同维度来聊聊这件事,尽量讲得细致点,也希望能摆脱那些“AI味儿”,让大家感觉是个.............
  • 回答
    《战争使者:艾萨拉》:一场精心雕琢的权力挽歌《战争使者:艾萨拉》这部魔兽世界新动画短片,与其说是一次简单的角色介绍,不如说是一首为昔日女王所谱写的权力挽歌。它以一种近乎诗意的方式,将我们拉回了那个艾萨拉女王尚是凡人,却已然展露出令人惊叹的魅力与野心的时代。观罢全片,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那份被权力腐.............
  • 回答
    十五载光阴,艾泽拉斯的回响:《魔兽世界》十五周年庆视频与怀旧服开服预告片深度解析对于无数玩家来说,《魔兽世界》不仅仅是一款游戏,更是一段青春,一段记忆,一段与无数战友并肩作战的峥嵘岁月。当官方发布了《魔兽世界》十五周年庆视频和怀旧服开服的预告片时,一股穿越时空的怀旧浪潮瞬间席卷了整个艾泽拉斯。这两份.............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侏罗纪世界2》。我得说,这是一部挺有意思的电影,但说它完美嘛,那肯定不是。看完之后,心里是五味杂陈的,有惊喜,也有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遗憾。先说好的地方吧。导演J.A.巴亚ona这次确实给影片注入了不少他个人的风格。比起第一部那种纯粹的冒险动作片,《侏罗纪世界2》明显在“惊悚”和“悬疑.............
  • 回答
    好的,让我来聊聊《魔兽世界:争霸艾泽拉斯》(Battle for Azeroth,简称BfA)。作为一名经历了无数次版本更新的魔兽老兵,谈论BfA,感受确实挺复杂的,就像面对一位熟悉的老朋友,他有好有坏,让你爱恨交织。总的来说,《争霸艾泽拉斯》是一个充满争议但又极具野心的资料片。 它试图回归系列早期.............
  • 回答
    讲到《魔兽世界》8.1版本“复仇之潮”,德里克·普罗德摩尔的回归绝对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这事儿啊,说起来可有点复杂,有人觉得是神来之笔,有人却觉得是狗尾续貂,甚至有人觉得是“还债”。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聊聊,尽量讲得详细点,也别弄得跟个机器报告似的。首先得明白,德里克是谁。他是吉安娜·普罗德摩尔的弟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