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题目为“现在历史对他的评价”,那么就意味着问题有两个前提:
一是时间范围,是现代;
二是评价主体,是群仲。
那么答案是肯定的,英宗风评会大幅上升。
同时, @回答问题 的回答就可以作废了,因为他回答的大多是明代人物(全是官僚或出身官僚世家)对英宗的评价,而且刻意以偏概全,扭曲评价帝王的标准。
回到问题。假设英宗自尽没有引发蝴蝶效应,明帝系表是英宗(正统)——景帝(景泰八年去世)——宪宗(成化提前继位),那么对英宗的评价肯定是会大幅上升的。
先确定一个问题:应该如何评价帝王呢?
显而易见,应该依据帝王的功过。
评价帝王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帝王按能力可以分为明君、庸君、昏君;按品行可以分为仁君、暴君;按功绩可以分为功在当代、功垂千秋、罪在当代、罪在千秋。
评价帝王时,会以政绩为主要评判标准,综合考虑以上三个维度,并以帝王个人的私生活(包括不限于感情、才华)做参考项,酌情加减分数。
也就是说,现代人对英宗的评价是基于英宗本身的政绩做加减法。而英宗呢,在他继位但未亲政的阶段,有孝诚张皇后(仁宗之妻,宣宗之母,英宗祖母,宣宗留下遗诏,“大事白太后”)与三杨等人在,政z上仍延续着仁宣时期的清明。但张太后去世后,英宗就开始逐渐跑偏,先是闹出邓茂七叛乱,后又是土木堡。接下来的骚操作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也就是说,英宗自己主导的大多数操作都是很大的减分项。而很多时候呢,不做就不会错。英宗做的越多,后人越能发现他又蠢又坏、对郭嘉的破坏性越大,他的评价也自然越来越低。
倘若英宗死在土木堡,英宗的画像是什么?
雄心勃勃的帝王御驾亲征,不幸惨败,以身殉国,一死以向祖宗社稷赔罪。
朱祁镇平生最大的两条黑点——叫门、杀于谦不复存在,明粉喊“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时也不用头疼对方提朱祁镇了。
这时候的朱祁镇破坏力要小于徽钦,远非现实世界里靖康三杰绑一块才能勉强望其项背的叫门天子。
既然被拉黑了,我就在此回答为什么 @回答问题 在此题目下的回答应该作废:
首先驳斥他拿文景替英宗洗白的举动:
历朝历代夸汉文帝汉景帝是因为文景之治,是因为汉朝强盛至极,而非文景二帝杀功臣、养男宠。
文帝腹黑到继承大统后王后和几个儿子都暴毙,还把铸币权给了邓通;景帝早年就杀了吴王世子,一堆孩子堪称英雄父亲。这些都是人尽皆知的事,但这不是文景之治的内容。
文景之治的内容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人们在看待文景二帝杀功臣一事时,并非拍手叫好,而是看在文景政绩出色的前提下,硬着头皮忍了他们杀功臣的事,认为功过相抵下,他们的功仍远大于过。倘若他们没有杀功臣,风评只会更好。
如果文景二帝也把国家糟蹋得风雨飘摇——不必假设,只看把唐代推向鼎盛又推向飘摇的李三郎唐玄宗,唐粉哪个不是咬牙切齿地恨不得李三郎早死二十年?
亲手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都被骂老不死、被无数唐粉诅咒少活二十年,那么花了二十年把一个强盛的国家搞得风雨飘摇的朱祁镇,有什么理由不被骂?
说完英宗不配与文景相提并论再提 @回答问题 所列的评论。
@史盲才吹朱见深 已经指出,人民网不存在该条评论
大多数评论都是明人所写——
说上司儿子平庸、骂老板祖宗混蛋,这不是情商问题,是智商问题(笑)。与其从明代官僚的评价里找英宗的负面评论, @回答问题 仁兄何不去火车里找没买到火车票的乘客呢?
而在云雀(公子)的努力下,大家也在湖南人民的科普下知道湖南话里“仁”与“英”极为相似:
索性我也引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吧: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二十四史毕竟是帝王将相的家史,皇帝的评价基本上差不了;而两千年封建社会也只有王夫之、唐甄等寥寥几人能说出君主为天下害、帝王皆贼的话,那么为三纲五常所害的古人们认为帝王无错也不难理解了。
那么,古人的评价,适用于帝王吗?
现在的评价就应该盲目为帝王讳吗?
倘若我是封建社会下目不识丁、愚昧迟钝的草民,我自然会信罪在万方、唯帝英睿的鬼话;
可我偏偏读书识字。若我一心为帝王隐晦、或是全无臧否人物的权利,可对得起读过的书?
二十一世纪已经进入第三个时代了,多少人还生活在灭亡几百年的明朝?
君主无错论,当休矣!
不好说啊,得看后人的政治需要。
也许把他树为皇帝中的标杆,宁死不降的硬汉子;比如南明的遗老遗少就把崇祯视为这样皇帝,甚至满清开国多少年了,不少反清人士还以崇祯为号召来反清复明。
也许把他说成是误国误军的昏君,一连串不可原谅的失误把自己都葬送了;远的不说,建文帝按照正史的记载也是自尽了,你看历史对他的评价好么?
也许无视他、忽视他,不承认他的帝号和帝位,全当没有这么个皇帝、没有这么个人。金国第四位皇帝完颜亮,南征南宋失败被部下弑杀,金国后来的皇帝就不承认他的帝位,虽然他在位11年,但是正史中称呼他为海陵王;还有完颜永济,干了5年皇帝,后来也不被承认,只称呼他为“卫王”。明朝从永乐之后也不承认建文帝的帝位,永乐皇帝连建文年号都废除了,一直到了万历年间才重新承认了建文年号,给建文帝上庙号,那要等到南明时期了。还有明英宗复位时,也不承认景泰皇帝的帝位,给他了一个“郕戾王”的侮辱性的王号,到了成化年间才承认了明景帝的帝位,到了南明时期才给了庙号。——所以假如明英宗真的死了,说不定后面的皇帝会以他为耻辱,干脆不承认他的帝位就是了。
所以,人死如灯灭,能获得什么评价,就看后人政治需要是什么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