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斑狼疮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应当如何治疗?

回答
红斑狼疮,一个听起来有些沉重的名字,但它远比名字听起来更复杂、更难以捉摸。这是一种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身体内部的免疫系统,本该是保卫我们健康的“士兵”,却像“叛徒”一样,错误地将我们自身的正常组织和器官当作了敌人来攻击。这种攻击是广泛的,可以波及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从皮肤、关节到更重要的器官,如肾脏、心脏、肺部、大脑等等。

它没有固定的表现形式,每个人可能都会有不同的症状组合和严重程度,这让它成为了一个“模仿大师”。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狡猾的敌人,它可能今天让你皮肤出现红疹,明天又让你关节疼痛,后天可能又悄悄影响到你的肾脏功能。这种不可预测性,也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红斑狼疮,尤其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它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紫外线照射、感染、某些药物)以及激素水平都有一定的关系。女性,尤其是在育龄期女性,发病率要远高于男性。

红斑狼疮究竟会带来哪些“麻烦”?

就像我前面说的,它攻击全身,所以症状五花八门,让人防不胜防。

皮肤表现: 这是很多人最早注意到的信号。最经典的莫过于“蝶形红斑”,就像一只蝴蝶,在鼻梁和脸颊两侧出现对称性的红斑和脱屑,通常在日晒后加重。此外,还有口腔溃疡(不痛或微痛)、光过敏(晒太阳后出现皮疹)、脱发(可以是非瘢痕性脱发)、指甲周围发红、脱皮,甚至雷诺现象(手指遇冷变白、变紫,再变红)。
关节和肌肉: 关节疼痛和僵硬是另一个非常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在早晨。通常影响手、腕、膝等部位,但关节通常不会发生破坏性的改变,不像类风湿关节炎那样容易导致关节畸形。肌肉疼痛也很常见。
肾脏: 肾脏受累,也就是狼疮性肾炎,是红斑狼疮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它可能导致蛋白尿、血尿,严重时会影响肾功能,甚至发展为尿毒症。
血液系统: 贫血(疲劳、苍白)、白细胞减少(易感染)、血小板减少(易出血)都很常见。
神经系统: 脑部受累可能引起头痛、癫痫、精神错乱、思维障碍、记忆力减退、甚至中风。
心脏和肺部: 可能引起心包炎(心包积液导致心悸、胸痛)、心肌炎、肺部炎症(胸膜炎、肺炎、肺出血)等。
消化系统: 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腹痛,甚至肠系膜血管炎导致腹部剧痛。
其他: 还有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发热等全身症状。

治疗:一场与“叛徒”的持久战

红斑狼疮目前还不能完全根治,但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显著改善,甚至可以达到长期缓解。治疗的核心在于“控制免疫系统的过度活跃”,抑制自身免疫的攻击。

治疗方案是高度个体化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病情严重程度、受累器官等因素来制定。医生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官,根据战场的具体情况,调配不同的“武器”。

主要的治疗“武器”包括:

1. 非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这是基石):
避免日晒: 紫外线是狼疮的“催化剂”。患者需要做好防晒,包括使用高倍防晒霜、穿长袖衣裤、戴帽子和墨镜。
规律作息,避免劳累: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有助于稳定病情。
均衡饮食: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营养均衡,但没有绝对禁忌的食物。
戒烟戒酒: 吸烟和饮酒都会加重病情。
心理调适: 疾病的慢性性质和不确定性会对心理造成很大影响。积极的心态、家人和社会的支持至关重要。必要时可以寻求心理咨询。
定期复查: 这是监测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和及时调整方案的关键。

2. 药物治疗(核心手段):

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这是几乎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都会使用的基础药物,无论病情轻重。它不仅能减轻皮肤和关节症状,还能预防病情加重,减少器官受累的发生率,并且对肾脏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长期服用需要定期检查眼睛。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俗称“激素”: 激素是“强力镇压者”,能够快速有效地抑制免疫炎症反应,迅速控制病情,尤其是在急性活动期或重要器官受累时。但激素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向心性肥胖、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感染风险增加、情绪波动等。医生会尽量在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并停药,或者用其他药物来替代激素的作用。

免疫抑制剂(Immunosuppressants): 当激素效果不佳或需要减停激素时,免疫抑制剂就派上用场了。它们可以从更深层次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活跃,种类很多,比如:
硫唑嘌呤(Azathioprine):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之一。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尤其对关节症状有效,也可以减少激素用量。
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 在治疗狼疮性肾炎等方面效果显著,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药物。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是一种强效的免疫抑制剂,常用于治疗严重的狼疮性肾炎或中枢神经系统狼疮,但副作用也相对较大,可能影响生育,需要谨慎使用。
他克莫司(Tacrolimus)、环孢素(Cyclosporine): 也可能在特定情况下使用。
来氟米特(Leflunomide): 对关节和皮肤症状有帮助。

生物制剂(Biologics): 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精准打击武器”,它们通过特异性地靶向免疫系统中的特定细胞或分子来发挥作用,效果更精准,副作用可能比传统免疫抑制剂更少。
贝利尤单抗(Belimumab): 这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生物制剂,靶向B细胞活化因子(BAFF),能够减少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数量和活性。
其他正在研究和使用的生物制剂: 包括靶向IL6、IL17、CD20(如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尽管在SLE中的效果不如在某些淋巴瘤中那么稳定,但仍在探索应用)等的药物。

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 如果患者出现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容易发生血栓,这时就需要使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等药物来预防血栓。

其他对症治疗: 根据具体症状,可能还需要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关节疼痛,使用护肝、保护肾脏的药物,或者根据感染情况使用抗生素等。

治疗的整体思路:

1. 诱导缓解: 在病情活动期,使用激素或强效免疫抑制剂,迅速控制炎症,使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如红细胞沉降率、补体、抗DNA抗体等)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2. 维持缓解: 在病情稳定后,逐渐减停强力药物,使用羟氯喹和一些维持剂量的免疫抑制剂,以保持病情稳定,防止复发。
3. 个体化治疗: 医生会根据每个患者的反应和耐受情况,不断调整治疗方案。

一些重要的话:

诊断是关键: 红斑狼疮的诊断需要医生结合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以及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免疫学检查如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补体C3、C4等)和影像学检查来综合判断。
不要自行用药或停药: 任何药物的使用和调整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与医生建立良好的沟通: 将您的疑虑、不适和对治疗的看法及时与医生沟通,共同面对疾病。
积极面对,而非绝望: 尽管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病,但科学的治疗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能让您拥有一个相对正常的生活。很多人在治疗后可以结婚生子,继续工作和学习。

总之,红斑狼疮是一种复杂而多变的疾病,但它并非不可战胜。了解它,积极配合治疗,并照顾好自己的生活,才能更好地与它“和平共处”,甚至“战胜”它。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怀疑患有红斑狼疮,请务必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病的原型疾病,以产生针对细胞核成分的自身抗体以及多系统、多器官受累出现多种临床表现为特征。SLE 临床表现多样,病程迁延反复,预后差异较大。由于本病极高的异质性,一些研究者认为SLE 代表了一类综合征而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

以上是风湿病学的权威教程《凯利风湿病学》给出的SLE定义。简要的来说,SLE的特点是有三个:1.自身免疫介导;2.多系统(器官)受累;3.体内存在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抗核抗体)。

什么是自身免疫介导?

人体的免疫力本应当承担免疫防御、免疫监视的功能:对外来入侵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自身突变产生的肿瘤细胞等异常组织进行攻击,达到维持人体稳态、平衡的目的。但在SLE等自身免疫病中,“免疫力”失去了自我识别的功能,将自身的组织、器官当做是异常的“非我”并进行攻击,导致它们受到了损害,最终器官功能不全,造成人体失衡病产生各种问题。

至于为什么人体会产生这种“自身免疫”行为:这其实是医学科学家们毕生探索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如果笼统的来说,就是“环境因素”作用于“易感个体”,既某些对SLE易感的人群(基因因素),在某些环境因素(如紫外线、雌激素、某些感染等)刺激下,导致了发病。

▼SLE发病示意图(图片来源:凯利风湿病学)

什么是多系统(器官)受累

多系统受累,是SLE另一项重要特征。既全身多个系统被SLE攻击,产生损伤。这些系统几乎囊括全身任何一个部位的任何一个组织,但发生概率不一而足:有些常见、有些罕见。最常见的受累系统包括:皮肤、关节、血液、肾脏、神经等等。

“系统”的感念概念是指具有独立功能的某些器官或器官的组合,如:血液系统,呼吸系统,肾脏,皮肤,关节,神经,浆膜等,在SLE都被看做是一个“系统”。

从SLE多种类型的诊断(分类)标准总,我们就可以看出其多系统受累的属性。

▼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SLE分类标准

▼2018年SLICCA SLE分类标准

以下图片均摘选自《凯利风湿病》学,以给读者“多系统受累”提供直观印象

▼皮肤受累——盘状红斑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MRI图片)

▼肾脏受累(病理图片)

什么是自身抗体?

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是人体“免疫力”的一种。下图是免疫球蛋白(IgG)的模式图,正常状况下,它会用它上面两个臂吸住病原体,达到“抵抗外来入侵者”的目的。

而自身抗体,则是这些抗体是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的,他们不能“抵抗外来入侵者”,而是会造成自身的器官损害。SLE患者体内存在大量的自身抗体——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这是一组对细胞核内的DNA、RNA、蛋白或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产生的自身抗体。进而造成了系统损害。

▼免疫荧光下的抗核抗体

SLE怎么治疗?

理解了上述SLE特点,也就不难理解SLE的治疗方思路,既:清除体内自身抗体,同时减少自身抗体生成,从而降低器官/系统损害,达到维持患者长期生存及生存质量的目的。幸运的是,随着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及生物制剂的广泛应用,及临床经验的提高,SLE患者的预后也越来越好,控制稳定的SLE患者可以长期生存,正常工作,很多患者也可以正常生育,组建美满的家庭。不仅如此,近年随着治疗理念和技术的提高,许多SLE患者也可以逐步停用激素,达到SLE无激素的治疗,给患者的心理、生理及预后带来进一步提高。

目前SLE的治疗主要包括三类药物:

1,糖皮质激素:最传统经典的药物,也是大部分SLE患者必不可少的经典诱导缓解药物。可以迅速缓解病情,控制疾病活动度。但是他的不良反应(副作用)也是所有药物中最大的(也和剂量相关)。通过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的使用,可以协助糖皮质激素的撤减,帮助SLE稳定的更好。

2,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环孢素、他克莫司等,免疫调节剂包括羟氯喹,以及后面可能上市的青蒿素等,目前是SLE治疗的“主力药物”,长期使用无水钠储溜、糖脂代谢异常等不良反应,不会出现满月脸/水牛背等现象,也不会导致骨质疏松,大多数不会引起高血压、糖尿病。但是,他仍然升高感染风险。

3,生物制剂:也就是靶向治疗。目前主要针对的是SLE致病的相关B细胞进行“定点清除”,可以更加准确的实现“清除体内自身抗体,同时减少自身抗体生成”的目的。因此,不仅可以帮助SLE稳定,协助激素撤减,同时感染风险较激素、免疫抑制剂低很多。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这不仅是SLE最新的治疗药物,也可能是今后药物研究、治疗的方向。不过,就目前来说,这类药物还不能够完全替代激素、免疫抑制剂在SLE中的治疗地位。

目前具有SLE适应症的生物制剂包括:贝利尤单抗、泰它西普两种。两者作用靶点有些类似,但泰它西普可以看做是贝利尤单抗的升级强化版本,有效率更高,也更方便(静脉VS皮下注射)。

两者的详细对比,可以参看我下面的文章:

很显然,随着人们对SLE认识的提高,随着药物应用的不断增多,SLE虽然没有被“攻克”,但我们完全可以与狼共舞,获得满意的预后。

如果你恰巧也是SLE患者,千万不要灰心丧气,与医生一起,认真治疗,未来更美好!


更多风湿病知识,欢迎关注我的专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