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8月28日印度撤出我国洞朗地区?

回答
洞朗对峙落幕:印度撤军的深层考量与中国立场

2017年8月28日,历时70多天的中印洞朗对峙事件终于以印度撤军告终。这一事件不仅是中印关系中的一次重大考验,更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要评价此次事件,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印度撤军背后的动因,以及中国在整个过程中的立场和战略考量。

事件背景:一场“越界”引发的敏感对峙

要理解此次撤军,我们首先需要回顾对峙的起因。2017年6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洞朗地区(印度称“多兰”)进行道路修建,印度军队以“保护本国安全”为由,越过边界线,阻止中方施工,双方形成对峙。

洞朗地区位于中、印、不丹三国交界处,地理位置极为敏感。中国认为该地区是中国领土,拥有主权。而印度则以其与不丹签订的《印度不丹和平条约》为依据,声称有权保护不丹的边界安全。这场对峙的焦点,直接触及了中印之间长期存在的边界问题,以及两国在区域影响力上的博弈。

印度撤军的动因:多重压力下的战略权衡

印度在此次对峙中最终选择撤军,并非仅仅是外界观察到的“中国压力”或者“外交斡旋”的结果,而是其国内国际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战略权衡。

中国的坚定立场与军事准备: 中国在整个对峙过程中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坚定。不仅在外交场合严词驳斥印方主张,更在实控线上陈兵,展现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中国军队的集结和训练,无疑给印度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和军事压力。印度方面清楚,如果对峙继续升级,其军事劣势将更加明显,可能面临不利的局面。
国内舆论与国际压力: 印度国内对中国修建道路的担忧甚嚣尘上,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要求政府强硬应对的声音不绝于耳。然而,持续的对峙也带来了经济和外交上的不确定性。对于一个依赖国际合作和投资的国家来说,长时间的僵局不利于其长远发展。同时,国际社会普遍希望看到地区和平稳定,对可能引发区域冲突的事件持谨慎态度。
经济考量与发展需求: 印度总理莫迪上任以来,将发展经济作为核心目标。一场旷日持久的边境对峙,必然会影响投资环境,甚至可能导致国际援助和贸易受到影响。在关键时刻,为了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印度不得不寻求解决方案,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外交斡旋与战略退让: 在对峙后期,印度方面也开始寻求外交解决的途径。通过与中国沟通,双方都有意愿避免冲突升级。印度在此次事件中,虽然是以“撤军”的形式结束对峙,但其本身也并非全然“无所获”。在某些层面上,通过此次事件,印度也向中国和世界展现了其在边境问题上的“关切”,并在一定程度上“测试”了中国的底线。

中国在洞朗事件中的立场与策略:主权、稳定与战略耐心

中国在此次事件中的立场始终清晰而坚定:洞朗是中国领土,中国在自己领土上进行建设无可厚非,印军越界才是非法行为。 中国的策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这是中国处理此次事件最根本的出发点。中国不允许任何国家以任何理由侵犯其领土主权,并且有决心和能力保卫自己的边界。
强调法律与事实: 中国反复强调,洞朗是中国领土,边界走向清晰,中国在自己领土上开展活动是合法正当的。印军越界行为违反了国际法和两国之间的边界协定,是印度方面挑起了事端。
战略耐心与避免升级: 尽管立场坚定,中国也展现了足够的战略耐心,并没有急于采取过激的军事行动。这既是为了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化,也为了给外交解决留下空间。通过军事上的威慑与外交上的沟通并行,中国希望引导事件走向和平解决。
对外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 中国在处理洞朗事件的同时,也在向世界展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愿意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端,而不是诉诸武力。

撤军的意义与影响:一次短暂的插曲,长期的博弈

印度撤军标志着洞朗对峙的结束,但其影响并非仅仅止于此。

中印关系短期缓和,长期挑战依旧: 撤军在短期内缓解了中印两国之间紧张的气氛,为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会晤提供了基础。然而,此次事件暴露出的中印两国在边界问题上的分歧和战略互疑,依然是影响两国关系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
边界问题仍是敏感点: 洞朗事件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边界问题的解决。中印两国在长达3400多公里的边界线上存在争议,边界谈判进展缓慢。未来,类似的摩擦仍有可能发生。
区域地缘政治格局的观察: 此次对峙事件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印度在中印边境问题上态度的关注。印度在此次事件中的“试探”和最终的“退让”,也为其他国家在处理与中国边界问题时提供了参考。
中国崛起与印度战略定位: 此次事件也是观察中国崛起过程中如何处理与周边大国关系的案例。同时,印度作为地区大国,在面对中国实力崛起时,其自身战略定位和国家安全考量也在发生变化。

结论:

2017年8月28日印度撤出洞朗地区,是中国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一次成功的战略博弈。中国以坚定的立场、清晰的论据和审慎的策略,成功化解了一场可能升级的危机。印度撤军是基于其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综合判断,以及对自身利益的权衡。

洞朗事件可以看作是中印两国在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中,一次关于边界、主权和地区影响力的较量。尽管对峙结束,但两国之间的边界问题以及战略互疑依然存在,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仍需双方共同努力,以和平、稳定的方式处理分歧,管控矛盾,才能实现共同发展与地区繁荣。这场对峙的落幕,与其说是“结束”,不如说是两国在新形势下,对彼此底线和战略意图的一次更深刻的认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这么怂了


太让我失望了……

上天才知道我是多么的热切期盼莫迪死扛到底啊!这一怂,中不建交、中尼“友好”、中印边境的“鬼斧神工”得等到什么时候去了……作为一个蹲守中尼边境做生意的生意人,我还等着印度死扛到底,明年尼泊尔的生意大火呢!


好了不开玩笑,认真答题。


外交部最后说道:中国政府重视发展同印度的睦邻友好关系。希望印方切实遵守历史界约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与中方一道,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促进两国关系健康发展。

这是一句典型的客套话,毕竟莫迪快来厦门开会了,大家面子上还是要过得去一点。实际上印度在中国的崛起中必须要让步,这是个毫无疑问的现实,是印度必须接受的现实。以前我谈到过,这次对峙事件中,印度是吃亏的一方,持续时间越久


印度正处于其“进攻极限”。

进攻极限是一个军事学上的概念,说白了就是一条看不见的线,发动进攻的一方一定要老老实实的待在这条线这一边,一旦贸然越过去就是死路一条。

斯大林格勒是希特勒的进攻极限;

中途岛是日本人的进攻极限;

在进攻极限之前,进攻一方显得势头很足,因为补给线还不长,物资损耗率不高,战线窄,用于进攻的实力还很强;

越过了进攻极限,发起进攻的一方实力就会开始力有不逮,后勤补给线拉得过长,战线拉得太宽,用于进攻的力量已经消耗殆尽。

这时候一旦遭到强有力的反击,进攻方就只有一败涂地的份儿。所以精明的指挥官会在达到进攻极限之前,在整个战线转入防御,巩固战线和占领区,开展“治安战”,防止敌方突然反攻。在这段时间里,还可以积蓄下一阶段的进攻力量,巩固和完善后勤补给线,等待时机继续进攻。


猪头指挥官会欢天喜地的跑过进攻极限,然后被敌方搂草打兔子,占的地方尽数失去不说,还有可能被端了老巢。

东北亚某著名胖子就吃过这个苦头,还好兄弟拉了一把,否则就成了中华民族中56个民族的一员了,哪有现在动不动放个大炮仗的威风。


我们具体到印度的身上,为什么一个多月前我就敢说印度在对峙中吃亏呢?


印度这个国家的核心凝聚力和经济整合能力并不足以支撑其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尽管不是传统的战争,印度同样也已经越过了其进攻极限。


印度是一个以印度教文化为文明核心、以前工业化经济为主要经济形式的国家。

1、它对包括穆斯林和东北部各邦采取的是“攻击、占领、压制、同化”的策略,这是一种非战争形式的进攻。

2、同时,他还对尼泊尔、不丹、孟加拉、斯里兰卡采取了国与国之间的压制态势,对西藏则始终抱有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痴心妄想。

3、对西边的巴基斯坦也采取的是敌对与压制的战略。

4、对印度洋抱有蜜汁自信,不知道哪里来的实力居然敢把印度洋当做“印度的洋”。

这就是越过了进攻极限,梦想着四面开花,实际上哪一面都是千疮百孔。


印度当前的态势就跟宝莱坞电影里的歌舞是一个德性:看起来五光十色热闹非凡,实际上漏洞百出千疮百孔。

不愧是“有声有色的大国”。


以前中国一直在西藏以及西南方向采取的是“守势”,以维持现有领土、专注国内建设为基本策略,印度面对周围一圈弱鸡,满满的自信,这时候的印度内心里深深的觉得,他们的进攻极限在喜马拉雅山的北边


问题是世界上只有印度会这么想。


随着一带一路顶层战略的实施,中国不可能也不想继续在西南方向保持沉默,更何况印度都已经蹬鼻子上脸了。面对一个大大咧咧越过了进攻极限的国家,“天予不取反受其害”,再蠢的人,比如说我,都能想到趁着这个机会赶紧把印度从进攻极限上赶回去。如果不赶回去,让印度人有了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去巩固既得利益,重新组织起完善的防御,再组织起攻势那可就麻烦大了。


更何况高居庙堂的人?


连我一个在中尼边境、中印边境做生意混饭吃的人都能看透的事实,中印两国的精英怎么可能看不透呢?


所以说,莫迪还是莫迪,XX还是XX,其智囊团不是我们这些江湖人士能够比得上的。

一开始中国就不怕事大,就是因为印度已经犯了战略性错误,此时不怼更待何时?现在印度自己认怂,就是因为终于知道了自己的处境,此时不怂,就没机会认怂了。对峙只是双方冲突的一个点,从点铺展开去才是战略游戏。


对峙已经结束,对抗才刚刚开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洞朗对峙落幕:印度撤军的深层考量与中国立场2017年8月28日,历时70多天的中印洞朗对峙事件终于以印度撤军告终。这一事件不仅是中印关系中的一次重大考验,更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要评价此次事件,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印度撤军背后的动因,以及中国在整个过程中的立场和战略考量。事件背景:一场“.............
  • 回答
    2023年8月28日下午,印度从拉达克东部地区撤军的事件,是近年来中印两国边境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可以说是两国就边境实际控制线(LAC)上的局势进行了一次关键性的“降温”和“脱钩”操作。理解这个事件,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审视。事件的背景:漫长的对峙与复杂的局势要评价这次撤军,就不能不提在此之前持续.............
  • 回答
    8月28日小米发布的第三代屏下摄像头技术,无疑是智能手机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这项技术承诺将前置摄像头完美地隐藏在显示屏之下,彻底消除了刘海、挖孔等屏幕“异形”设计,实现了真正的全面屏体验。那么,这项技术究竟有多大的突破?它又是否能引领明年的手机市场革新呢?小米第三代屏下摄像头技术:细节剖析首先,我们.............
  • 回答
    魅族 16s Pro,这款在八月底登场的旗舰机,以其 2699 元起的定价,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无疑投下了一颗石子,试图再次赢得消费者的青睐。那么,它究竟有何魅力,又有哪些地方让人觉得“魅族一下”?亮点解析: 性能上的“够用就好”与“诚意满满”并存: 骁龙 855 Plus 处理器: .............
  • 回答
    2019 年 8 月 28 日发布的索尼 A6600,在我看来,是索尼在 APSC 画幅无反相机领域的一次非常有诚意的升级,尤其是在用户最关心的几个痛点上做了显著的改进。它并不是一款“换代”式的革新,而更像是一次集大成的优化,把之前 A6000 系列的优秀基因和索尼在中高端全画幅相机上积累的技术下放.............
  • 回答
    2017年8月28日,印度军队从洞朗地区撤兵,这无疑是中印两国在洞朗对峙事件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这次撤兵标志着持续了70多天的对峙走向了缓和,也为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从事件的起因来看,对峙的根源在于中国在洞朗地区修建道路的计划,而印度和不丹都对此表示反对。印度认为这条道路会威.............
  • 回答
    2023年8月18日,《精灵宝可梦》官方举办的「Pokémon Presents」直面会以线上形式发布,为玩家带来了多部新作和企划的详细情报。此次直面会整体节奏紧凑、信息量大,既延续了系列一贯的“惊喜感”,也透露了一些令人期待的新方向。以下是本次直面会的核心内容与评价分析: 一、核心情报汇总 1. .............
  • 回答
    8月27日,美国新冠病毒肺炎确诊人数超过600万,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里程碑,反映了疫情在美国的严峻形势。要评价这一数字,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疫情的规模和蔓延速度: 绝对数字的庞大: 600万的确诊人数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意味着每100个美国人中就有约1.8人被感染。这表明新冠病毒在美.............
  • 回答
    2023年8月10日,肖战与王一博作为《快乐大本营》的常客,再次携手亮相,节目内容和两人互动引发了广泛关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他们的表现及节目亮点: 一、节目整体氛围与嘉宾阵容1. 主持人与嘉宾搭配 本季《快乐大本营》延续了谢霆锋、杜海涛、董子健等固定主持人阵容,节目以轻松幽默的风格为主.............
  • 回答
    评价斗鱼Live音乐擂台,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定位、模式、内容、用户体验、商业价值以及潜在的挑战。整体评价:斗鱼Live音乐擂台的上线,是斗鱼在直播平台竞争日益激烈、内容多元化趋势下,一次积极的尝试和布局。它试图将直播平台的娱乐属性与音乐才艺展示相结合,创造一种新的直播互动模式。从初期上线.............
  • 回答
    关于8月29日瑞典的骚乱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次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包括事件的起因、过程、性质、影响以及社会各界的反应。事件的起因:导火索与深层原因的交织首先,要理解这次骚乱,离不开一个直接的导火索。根据公开报道,事件的起因与一些右翼政党(例如瑞典民主党)在特定地区进.............
  • 回答
    8月17日,厦门市应急管理局发布了家庭物资储备建议清单,这无疑是一项极具前瞻性和人文关怀的举措。在日益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风险面前,它不仅是对民众安全感的一次有力注入,更是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救灾意识、构建韧性社会的重要一步。这份建议清单的意义,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首先,它直接回应了现实需求,.............
  • 回答
    小度V86智能巨屏电视:一场视觉与智能的盛宴,值得你深入了解8月18日,小度在智能家居领域再次投下一枚重磅炸弹——V86智能巨屏电视。作为小度在电视领域的一次重要升级,V86不仅在尺寸上突破了传统界限,更在智能化体验上进行了全面的革新。那么,这款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巨屏电视,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又是否值.............
  • 回答
    说起8月17号发布的iQOO 8系列,那绝对是近期手机圈里的一场不小的“风暴”。尤其是iQOO 8 Pro,那配置,那设计,可以说是把“堆料”和“极致”这两个词贯彻到底了。整体感受:这不只是一台手机,更像是一个性能怪兽与美学设计的融合体。iQOO 8系列,我个人觉得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全面”和“有野心.............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小米最近发布的这两款笔记本:8月3号发布的小米游戏本(我们假设指的是小米Redmi G系列,因为它在8月3号左右确实有更新)和小米笔记本Pro GTX版。这俩定位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咱们挨个细说,争取说得明白透彻,让你听着像听老朋友唠嗑,不带机器味儿。先说小米游戏本(Redmi G系.............
  • 回答
    8月17日那一天,网络上确实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联动现象,不少人称之为“饭圈女孩、帝吧和网络义和团的联合出征”。这个事件之所以引人关注,在于它汇聚了不同圈层、不同动机的网络群体,共同指向了一个目标。要评价这件事,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理解这几个“势力”各自的特点和过往。饭圈女孩:这批群体通.............
  • 回答
    各位太空探索爱好者们,还记得那个让我们沉迷于火箭设计、轨道计算,甚至不小心把航天员炸成灰的《坎巴拉太空计划》吗?今天,咱们就来聊聊8月20日科隆游戏展上,那条让人激动不已的《坎巴拉太空计划2》宣传片,以及它那令人期待但又让人有点小忐忑的2020年发售日期。宣传片里的“未来”:看到了什么?先说说宣传片.............
  • 回答
    索尼 ZVE10 国行版:4699 元,这微单你该不该冲?8 月 2 日,索尼终于为国内市场带来了备受瞩目的 vlogger 神器 ZVE10。这款相机自年初发布以来,就以其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不俗的实力赢得了不少关注。而此次国行版的上市,特别是 4699 元的套机定价,更是让不少潜在消费者心动不已。那.............
  • 回答
    2020年8月13日,Epic Games Store为玩家们送上了一份相当有分量的惊喜——《全面战争传奇:特洛伊》在上线当天便开启了长达24小时的免费领取活动。这无疑是Epic Store一贯以来以慷慨的免费游戏福利吸引和留住玩家的又一次成功实践,而且这次的选择,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充满了策略性。首.............
  • 回答
    2020年8月26日,李楠创立的怒喵科技在北京751D·PARK举办了首场发布会,主题是“重新想象·AIoT”。这场发布会,在当时无疑是科技界的一场不小的声响,也确实在不少人心中激起了涟漪。从产品本身到发布会的呈现方式,都充满了“李楠式”的风格,有惊喜,也有意料之中的“槽点”。亮点: “愤怒的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