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新浪微博号 @远离中医药 对中药的质疑和见解?

回答
如何看待@远离中医药 对中药的质疑和见解?

在网络舆论场上,“@远离中医药”这个账号的存在,无疑为中医药的讨论注入了一股相当尖锐甚至可以说是“不留情面”的风格。他们对传统中医药体系的质疑,往往直指其科学基础、疗效证据以及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合理性。要理解他们的观点,需要我们剥离掉情绪化的标签,去细致地梳理他们提出的具体质疑点,以及这些质疑背后可能站立的立场和逻辑。

首先,关于“科学性”的质疑,这是@远离中医药最核心的切入点之一。他们普遍认为,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如阴阳五行、经络学说等,与现代科学的认知存在巨大鸿沟,缺乏可重复的、可验证的实验证据支撑。

理论体系的抽象性与模糊性: 他们会强调,诸如“肾主水”、“脾主运化”等概念,在现代生理学和病理学中难以找到直接对应,也无法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去精确测量和量化。一个“脾虚”到底意味着什么,在中医那里可以有很多种解释,但在现代医学那里,可能指向更具体、更微观的病理生理改变。这种理论上的模糊性,使得中医药的诊断和治疗显得不够精确,也难以纳入现代科学研究的范畴。
药理学与毒理学研究的不足: 对于中药,他们常常会质疑其成分的复杂性,以及这些复杂成分在人体内的具体作用机制。他们会指出,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尚未被完全分离和鉴定,也缺乏大规模、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来证明其疗效和安全性。相比于现代药物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中药的“经验传承”模式在他们看来,是科学性不足的表现。他们可能会列举一些中药含有有毒物质,或长期服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例子,以此来质疑中医药的安全性。
“个体化”论述的困境: 中医药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开出药方。@远离中医药的观点则认为,这种“个体化”很多时候是对缺乏普遍性疗效的遮掩。他们会质疑,如果没有一套客观的标准来衡量“证”与“药”之间的对应关系,那么所谓的“个体化”就容易沦为主观臆断,难以实现科学的标准化和推广。

其次,关于“疗效证据”的质疑,这是对中医药实践效果的直接挑战。

临床试验证据的缺乏或薄弱: 他们会重点关注那些声称中医药有效的临床研究,并对其设计、样本量、对照组设置、结果统计等方面进行批判。他们倾向于认为,许多现有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要么缺乏严格的对照组,要么样本量过小,要么存在方法学上的缺陷,难以得出可靠的结论。他们常常会引用一些国际主流医学界对中医药研究的态度,例如将中医药研究与“伪科学”联系起来的批评。
安慰剂效应的混淆: @远离中医药会强调,许多情况下中医药的疗效,可能很大程度上是安慰剂效应在起作用。他们会认为,病人对中医的信任、医生关切的態度、以及服药过程本身产生的心理预期,都可能导致病情的改善,而这并非药物本身的有效性。他们可能会用一些现代医学研究的例子来佐证安慰剂效应的存在及其强大作用。
“历史悠久”不等于“有效且安全”: 许多支持中医药的人会以其“几千年的历史”作为其有效性的佐证。然而,@远离中医药会反驳说,历史上存在许多被证明是无效甚至有害的实践,历史长度并不能天然赋予事物科学性和合理性。他们会用“放血疗法”、“炼金术”等例子来类比,说明历史悠久并不必然意味着科学正确。

再者,关于“现代化应用”的批判,这涉及到中医药在当代社会的角色和地位。

与现代医学的融合问题: 他们可能会质疑,一些中西医结合的提法,是否真的实现了科学的融合,还是仅仅将一些中药作为现代药物的辅助,甚至是在用一些没有充分科学依据的疗法来“补充”现代医学的不足。
对医疗资源分配的影响: 在一些人看来,对中医药的大力推广和投入,可能会挤占本可以用于发展和完善循证医学的资源。他们会认为,在科研经费、医疗设备、人才培养等方面,应该优先保障那些有扎实科学证据支持的医疗体系。
文化传承与科学发展的矛盾: @远离中医药的观点往往将中医药的推广视为一种文化保护行为,但他们认为,文化传承不应该以牺牲科学性和公众健康为代价。他们会倡导,在文化自信的前提下,也应该保持审慎的态度,用科学的方法去检验和评价传统文化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

从他们的立场和论述方式来看,@远离中医药可能更倾向于一种科学实证主义的视角。他们认为,任何医疗体系和疗法,都应该接受现代科学方法的检验,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必须有充分的证据来支持。对于他们而言,“信则灵”的逻辑是不足以支撑医学发展的,而“理论自洽”也无法替代客观的实验证明。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这种声音背后可能存在的“西医中心主义”倾向。即,他们倾向于将现代西方医学作为衡量一切医疗体系的唯一标准,而对非西方医学体系可能存在天然的偏见。这种视角也可能忽略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理解方式可能存在的差异,以及不同医疗体系在解决某些问题时可能具有的独特优势。

总而言之,@远离中医药的质疑和见解,是当前网络上关于中医药讨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存在,迫使我们去更深入地思考中医药的科学基础、疗效证据和现代化发展路径。面对这些尖锐的批评,我们不应简单地回避或反驳,而是需要冷静地审视中医药体系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更严格的科学研究来回应这些质疑,最终实现中医药的科学传承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医药在现代社会找到更合理、更被科学界和公众所接受的位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来知友们还是喜欢看两个阵营拉开架势一招一式地拆解,就像 @赵嘉木的答案一样。虽然这不是我的性格,但我还是要被迫迎战,接下来,就一条一条地驳斥他的“论证”。


1、中国传统医学(我坚持使用这个词汇)就是这么一个完全没有必要的永远无法推倒的理论

——中医理论绝对可以推倒,若是使用中医理论开出来的方子毫无章法而且病人吃了药或者接受了针灸等治疗之后表现出来的结果是无法预测的,中医理论就是不实用的理论,就是应该被摒弃的理论,不过,目前为止好像还没有任何一份调查报告证明这一点,也就是说,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中医理论是荒谬的。

2、如果想证明中国传统医学有效,请回答一个元问题“如何构思一个可重复可证伪的方法,证明中国传统医学的医理是客观存在的”

——反问:如何构思一个可重复可证伪的方法,证明中国传统医学的医理不是客观存在的?

3、请不要说“中医”和“西医”,请说“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

——这个问题已经有知友反驳过了,这么表述只是为了方便,在我们说“中医”和“西医”时,请自行脑补为“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

4、中国传统医学跟所有的传统医学一样,都是伪科学

这个问题重点反驳。

请问科学发展到现在,对人体的了解到尽头了吗?对宇宙的了解到尽头了吗?

如果没有,请问伪科学的定义是什么呢?

他认为:科学要具有可证伪性和可重复性。可证伪性在第一点就已经说过了,而可重复性,也就是说需要拿出循证医学的统计证据,他一定以为我拿不出来,我一开始也不了解这一点,以为这方面中医是空白,结果CNKI搜索的结果是大片大片的论文,不禁松了一口气,随便挑几个:《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循证医学研究》、《《伤寒论》112方现代临床研究的循证医学评价》、《灸法独立干预病症谱及其高频病症的循证医学评价研究》……。(我英语不太好,只搜了中文期刊, @王至搜了很多外文的,不服的去看他。无洋难以成文,有外始信其真,中医黑的心态呀……)

所以他对中医是伪科学的证明是不科学的,而他的逻辑看似通顺,其实一开始就是错的。

中医可能不能用现阶段的现代科学完全解释,中医的经络、气等概念目前也无法用显微镜所探知,但是——1803年道尔顿才提出近代原子学说,而真正看到原子已经是电子显微镜发明之后的事情了。

请问——是不是在电子显微镜发明之前,原子就不存在?

如果现阶段的科学无法看见并证明存在的事情都是错的,那什么是科学?

如果若干年后,真的在更前沿的科技中发现了类似“精、气、神”的物质,而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发现并利用它来认识世界了,是不是很悲哀的事情?

按照知乎精神,举个例子吧:比如我这两天因为在知乎上为此事操心,导致肝气有些郁结,症状是胸部有闷闷的感觉,此时如果我去医院检查,因为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各种指标也都正常,西医就会告诉我——你没病,你的症状我们称为神经官能症(西医把所有无法解释的东西都归到神经或者起一些很奇怪的名字,比如神经性皮炎、帕金森综合症、美尼尔氏综合症、****综合征……),你回去休息几天就会好了,按照西医老师的说法,此时会给患者开一些维c之类的药物当做安慰剂,然后病人回去身体的机能发动,真的不再胸闷了,发现没有?在这个例子中,现代医学才是欺骗患者的“伪科学”。

而落后的、荒谬的中医,会通过把脉发现患者的脉弦、肝经循行部位有压痛等信息,将患者诊断为肝气郁结,并处以疏肝解郁的药物,结果病人第一剂大大减轻,第二剂服用后痊愈。


5、感觉上中国传统医学能治病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一:假的。这种情况一般是你的朋友跟你说,他朋友的朋友的三姑的儿子的小学同学的四姨夫的女儿吃某某偏方治好了某某疾病。但等你想找出这个朋友的朋友的三姑的儿子的小学同学的四姨夫的女儿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根本找不到这个人。 原因二:他吃的所谓“中药”中真正起作用的,是其中加进去的“西药”。现在有些打着“中药”幌子的药品,其实其中治病的成分完全是靠混入的“西药”。
原因三:能治病的中药包含已经被被现代医学所验证具有医疗效果的成分,但论证方法是通过现代医学的理论而非中国传统医学的五行学说,所以更应归入现代医学中。
原因四:病人在吃中药的时候,同时也在吃西药;被治好之后,将所有功劳归功于中药。
原因五:不吃药也能好。像感冒这种病,吃药要七天,不吃药一礼拜,病好了却以为是药的作用。
原因六:安慰剂疗法。现在医学已经证明了,只要病人相信吃的药是有疗效的,即使是喝白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甚至是治愈疾病。这就是安慰剂疗法。

世界上最可气的事情,莫过于劳动成果被不懂的人侮辱

他一口气说了 6 条,其实条条皆可证伪。

第一条,至少请举出一个具体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论证,这么严肃的事情就不要用文学手法来做论据了;

第二条,确实有部分中成药为了追求快速疗效违法加入“西药”,但是喝汤药治好病的,好像就不适用这一条了;

第三条,用现代医学的方法论证中药的治病成分,只是中药研究与时俱进的表现,用西医原理能解释其药效,并不代表用中医原理就解释不了其药效,更证明不了中医理论就治不了病

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都是在质疑用中医理论开出来的治疗方法,不能用现代医学的科研方法验证,我在 4 中说道,已经有大量的循证医学实验证实了中医的疗效确实存在。

爽!


6、中国传统医学的害处有什么

他举的关木通的例子我们完全接受,这个事件确实曾给中医抹黑。

事实上,我们的老师时常会用这个事例提醒我们,一定要把中药和中药的差别搞清楚了,千万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因为当时是药典规定使用关木通的,经过了这个事件,药典又重新修订,对于中药不良反应及其个别毒性,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如果您足够有求实精神,去查阅药典,就会发现几千味中药中具有损害性的中药所占比例实在是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共收载有毒中药73种。其中大毒中药11种,有毒中药38种,小毒中药24种;列入卫生部毒性药品管理品种,受《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约束的有毒中药共28种。

对于刻意歪曲事实,说中药二三百种都有毒性甚至说基本上所有重要都有毒性的人和组织,现在大家能够清晰的认识了吧,谢谢。

而且他对同仁堂认错态度的歪曲,就暴露他的煽动性本质了。

在龙胆泻肝丸事发之后,同仁堂发表声明说:之前药方看错了,不是“关木通”而是“木通”,多看了一个字,请大家见谅啊~我们现在已经换成木通了,大家可以放心购买了~~

作为一个标杆性国企,同仁堂怎么可能说出这种话?你敢贴原话吗?


7、中药还是有科研价值的

首先,呵呵。

麻烦您先看看中药的定义好吗?“中药(Chinese herbolog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指在中国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如果失去了中医理论的指导,中药就是不同植物的不同部位而已,而若是有了中医理论的指导,“西药”也可以当做中药,比如在应急的时候阿司匹林也会被用来发汗,也有用石膏阿司匹林汤来治疗肺结核的案例。(详见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很多人所鼓噪的“废医存药”,其实就是亡中医,亡中药。

8、民国时代的中医

这个其实我不想多说多少,他的这个例子除了告诉我们“中国人早在民国时期就已经开始做这种无意义争论”之外,毫无理性和逻辑可言

9、能不用中药还是别用中药了

各位乡亲,在没有咨询具有执业中医师和执业中药药剂师之前,真的别乱吃中成药了,中药真的不是随便吃都可以,乱吃中药真的会吃死人!!请不要再给黑中医的人创造话题了好不好?

10、为什么说中国传统医学跟巫术一样,都是耍流氓

说实话,这一段编的实在很有文采,但翻来覆去还不是想说中医无法证伪?第1条就说过了,中医作为一门医学,完全可以证伪;而且大量的中医循证医学实验表示着,中医具有确切疗效,好好发掘利用都来不及,为什么要去证伪?

另外,对于这一句:“如果一个理论用添加无数假设的方式解释一个原本已经有清晰答案的问题,那么这种解释也不是理论。”符合逻辑吗?您知道勾股定理有多少种解法吗?中西医理论和治疗方案互有长短,可以互补,有时用中医治疗简单、方便、经济;有时用西医治疗直观、快速(比如切肿瘤),非要争个你死我活的人,你问问患者同不同意先。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对于 @赵嘉木大概就到这里此答案,不再更新。若是赵嘉木又改成了中医黑2.0版,请大家点此看原文1.0版中医黑 赵嘉木 的原文


其实,我们这的中医学生和西医学生关系都特别好,相互尊敬,我们的老师也相互介绍病人,比如在微博上骂 远离中医药 的杨桢老师,西医方面经常会把一些癌症病人介绍到他那治疗;他也会很公允的给病人提建议,有必要做手术的就去做手术。可以说我们都能互相认识到对方的优点,并且以解除病人病痛为第一要务。

我补充两点反驳的话:

第一点,有人说中药有各种毒性,是片面的这是片面的。比如人参,它含有皂苷A、皂苷B可以使红细胞破裂造成溶血;但在有溶血成分的同时,又有另一种皂苷C可以稳定红细胞膜,两种成分达成了微妙的平衡。你们若只抓住它的溶血成分,误导不明细节的知友,不太合理吧。

还有传说中的附子,因为其含有乌头碱而闻名,但是当它和干姜、甘草一起煎(四逆汤),并保证时间足够,乌头碱的含量就会降到阈值以下——也就是说配伍得当的话,部分中药毒性是不表达的。

而且1956年中医药院校成立以来,中医界对各种中药的现代医学上毒性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就拿我们用的教材来说,《中药不良反应与警戒概论》,若是看了,想必会更加客观地看待中药。


第二点,很多人能举出病人吃中药吃出毛病的事,但是请注意,大部分时候都是在没有医师指导的情况下服用而出现问题的。大部分中成药都是非处方药,这不合理,中药的药性千差万别,必须要在医师、药师的指导下服用。很多老百姓认为中药吃不出问题,就想当然的吃药,吃出问题了能怪中医理论吗?别拿中药不当药啊。当然,这里也有国家监管不力的问题,这个问题会慢慢改进的。



另,您们所说的肝心脾肺肾,其实是liver、cor、spleen 、lung 、kidney ,肝心脾肺肾是中医的概念,是西学东渐的时候匆忙拼凑的,是西医借用了我们的名词,两种体系,对两者内涵的界定本来就不同,有本事你们不借用我们的名词,像造化学元素一样自己生造出一些名词。

还有说中医的解剖稀里糊涂的人请自重,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灵枢·肠胃》细致得描述了消化道的解剖,还有其他考证,请各位中医黑不要想当然好吗?


我已厌倦了和专业的中医黑争论,两种医学没有高低之分,最后必然合流。

这次就写到这里吧,据说中西医之争、钓鱼岛之争是搞垮社区的两大利器,谢谢各位支持中医的回答,谢谢各位的赞

其实,中医是不需要支持的吧,如果它足够成熟。

我们确实任重道远:内部理论的统一、中药质量的监管、中医队伍的净化、中医公会的建成、中医师的合法保护、中医疗效的循证医学证据……

无论是学识还是资历,我都没有资格站出来为中医药代言,而受到逻辑水平与科研能力的限制,我并不能挥洒自如,所以——

中医黑们,10年之后,等我们学成下山,再战。


感谢

@老瞎眼

大哥的帮助,感谢知乎上各位大神的鼓励与祝福,谢谢。

公开向

@程毅南

先生道歉。

程先生,我已经收到了您的留言,对不起,是我意气用事了。

中医需要循证医学的证据来立足世界,您也在把我往这个方向引导,可是我当时没有听出来,而且我的干货不够,最后其实是不知道怎么回答您的问题而逃走了。

我只是一味的用中医的理论来论证中医是科学的,而这没用。

谢谢您的一番指导。

您给我提了三个问题:

什么是现代科学素养、科学如何证明因果关系、中医研究的进展和思路

因为我肚子里没干货,所以前两个问题没回答像样,而这两个问题又是十分重要的。

恳请您能再一次点拨一二,推荐一些书,不求速成,但求不糊涂、不犯低级错误。

据某位大神推荐,“知乎上, @王至曾经写过很好的介绍中医思想的答案”,确实如此,在这个问题下他的回答也很有价值,如果知友们真心想了解中医思想,不妨看一些。

我的不要远离中医药只是大概介绍了一下中医药的源流和思路,甚至在论证上有很大的问题,请大家看一下其他不同角度的答案,如 @犀利橙@严开伟@泥盆 等。

—————————————————————封条————————————————————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