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历史人物明明很厉害,却被演义小说弱化了?

回答
说到历史人物被演义小说“弱化”,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周瑜。

咱们看《三国演义》,周瑜那是个什么形象?一个心胸狭窄、妒贤嫉能的典型,总是被诸葛亮压一头,最后被气死。虽然最后骂出那句“既生瑜,何生亮”挺让人印象深刻,但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诸葛亮智谋的陪衬,一个悲催的反派。

可你翻翻正史,那可不是这么回事。

周瑜,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人,那可是个标准的“高富帅”。家世显赫,祖上就是东汉名臣,父亲周异是洛阳令。他本人长得玉树临风,身姿英伟,而且自幼就胸怀大志,是个难得的文武双全的将才。

军事上的成就,那才是周瑜真正的闪光点。

赤壁之战,那是周瑜军事生涯的巅峰。你别听演义里把功劳全算给诸葛亮“借东风”了,周瑜才是实际的总指挥和战略制定者。

战略眼光: 当曹操大军压境,刘备集团还在瑟瑟发抖,甚至孙权内部都有议和的声音时,是周瑜力排众议,坚持抗曹。他深知曹操的南下对孙吴政权是灭顶之灾,而此时恰恰是孙吴发展的好时机。他的判断准确,而且敢于承担巨大的风险,这份胆识和魄力,诸葛亮在那会儿可能还在琢磨怎么跟刘备会师呢。
战术指挥: 赤壁之战的胜利,离不开周瑜精妙的战术布置。火攻,那是他提出的主要战术。为了实施火攻,他还巧妙地利用了当时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虽然演义里渲染了“借东风”,但实际上,这更多是利用了冬季盛行的东南风,而周瑜作为指挥官,自然会根据气候特点来制定火攻计划。更重要的是,在战前,他进行了充分的侦察和准备,布置了精锐部队,并且亲临前线指挥。
军事素养: 周瑜不仅仅是个会打仗的将领,他还是个优秀的统帅。他能够团结麾下将士,并且在曹操百万大军压境的情况下,保持军心稳定,士气高昂。他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将曹操打得大败亏输,彻底改变了三国鼎立的格局。这份军事才能,放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也绝对是排得上号的。

除了军事,周瑜在政治和外交上也颇有建树。

治理江东: 在孙策去世,孙权年幼的情况下,周瑜和张昭等人一起辅佐孙权,稳定了江东的局势。他不仅是军事上的栋梁,也是政治上的重要支柱。
外交手腕: 赤壁之战前,周瑜是孙刘联盟的关键人物。他能够和诸葛亮达成默契,共同对抗曹操,这本身就说明他有着不俗的外交和沟通能力。而且,在赤壁之战后,他虽然击败了曹操,但并没有因为孙刘的联盟关系而放松警惕,反而继续巩固东吴的实力,显示了他长远的战略眼光。

那么,为什么演义小说要把周瑜写得那么“小气”呢?

这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衬托诸葛亮。如果周瑜是个无可挑剔的完美人物,那诸葛亮的光环就会被削弱。作者需要一个旗鼓相当甚至稍逊一筹的对手,来展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嫉妒”和“气死”恰恰是最能体现这种“弱化”的戏剧性手段。

但历史上的周瑜,绝不是那种只会在背后搞小动作的人。他是个真正的军人,有着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他有自己的骄傲,但这种骄傲来自于他对自身能力的自信,而不是狭隘的嫉妒。

想想看,一个能指挥以少胜多、改变历史进程的军事家,怎么可能因为一点小小的“小聪明”就被气死?这简直是侮辱。

所以,如果你有机会仔细了解一下正史中的周瑜,你会发现,他比演义小说里那个“苦情配角”要闪耀得多,也厉害得多。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一个令人敬佩的战略家和统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跟你不一样,我觉得李世民被弱化了。

隋唐演义和大唐双龙传里,李世民都被描绘成了一个有能力有聪明,但是更多的是天命之子的感觉,说白了就是运气好。

然而事实就是,就算比打架,也没几个人打得过他;比打仗,更是没人打得过他;比后勤管理,他是最牛的那个;比政治斗争,所有人都是弟弟,哥哥也是弟弟,爸爸也是弟弟,儿子是孙子,只有他是唯一的爸爸。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历史人物被演义小说“弱化”,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周瑜。咱们看《三国演义》,周瑜那是个什么形象?一个心胸狭窄、妒贤嫉能的典型,总是被诸葛亮压一头,最后被气死。虽然最后骂出那句“既生瑜,何生亮”挺让人印象深刻,但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诸葛亮智谋的陪衬,一个悲催的反派。可你翻翻正史,那可不是这么回事。周瑜.............
  • 回答
    这座城市,您所指的,很可能就是今天名闻遐迩的 北京。而明代中国人,自然也将它尊称为 北京。不过,在明朝早期,它的名字曾有过一个更显赫的称谓——顺天府。这个名字承载着王朝的政治中心和威仪。围绕着北京这座古都,历史上曾发生过无数波澜壮阔、足以载入史册的事件,其中许多更是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命运。让我为您细.............
  • 回答
    历史人物被段子“毁掉”是一个很有趣的视角,因为它触及了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传播以及大众文化对历史的解读。严格来说,段子本身并不能“毁掉”一个历史人物,因为它更多的是一种娱乐化的再创作,而非严肃的历史考证。然而,某些段子通过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可能会: 固化或歪曲其真实历史形象: 使得大众对其产生.............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耀眼的名字,他们的陨落仿佛在最关键的时刻按下了一个急刹车,留下了无尽的“假如”和“如果”。这些人,因为他们的才华、影响力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们的死亡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让我们不禁感叹:“本不该如此!”以下是一些我认为死在了“不该死”时候的历史人物,并会尽量详细地讲述:1. 亚历.............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他们的生命轨迹似乎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仿佛在同一具身体里经历了两次截然不同的人生。这并非真的“死而复生”,而是他们的人生经历、身份角色、甚至精神世界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以至于后人回顾时,感觉像是活了两个人。下面我将为你讲述几位这样独特اً的历史人物,试图剥去AI的冰冷痕迹.............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曾经风光无限,甚至名垂青史的人物,最终却因为种种原因,晚节不保,留下了令人扼腕叹息的结局。他们或许因为权力、欲望、骄傲,又或是时代巨变中的判断失误,从云端跌落,成为历史的反面教材。这里,我们不妨细数几位晚节不保的历史人物,并尝试去解读他们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看看是怎样的力量最终.............
  • 回答
    确实,历史上总有一些闪耀的名字,他们的贡献或许不如那些名垂青史的帝王将相那般波澜壮阔,却在某个时代、某个领域默默耕耘,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人并未能在正史中留下完整的传记,他们的故事更多地散落在野史、笔记、地方志,甚至是民间传说之中。寻找这样的人物,就像在浩瀚的历史星空中.............
  • 回答
    关于“历史人物照片的惊艳感”,我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几张具体的影像,而不仅仅是名字。它们并非是那种华丽的艺术照,反而常常是那些在特定时刻被捕捉到的、充满力量和故事感的瞬间。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列宁的一张肖像。不是那种宣传画般的标准形象,而是他坐在办公桌前,目光深邃,脸上刻满了思考的痕迹,背景是他那标志性的.............
  • 回答
    要说历史人物听到咱们后人给他们起的绰号会气得活过来,这可得是真真切切触碰到他们生涯最要紧、最敏感之处的,而且这绰号还得带着点儿咱们今人特有的戏谑和不敬,才能达到那种“气活过来”的效果。让我想想,第一个冒出来的就是那位“千古一帝”——秦始皇。你说他好不容易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推行了那么多影响深.............
  • 回答
    要找一位历史人物与刘备完全对标,确实不容易,因为刘备的经历实在是太特别了,既有汉室宗亲的身份,又出身布衣,在乱世之中屡败屡战,最终建立蜀汉,其政治、军事、个人魅力都极具辨识度。但如果从一些核心特质和人生轨迹的相似性来看,我们可以挖掘出一些具有共鸣感的历史人物。我倾向于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寻找:1. 出.............
  • 回答
    让我想想,哪些历史人物的告别时刻,能与《希望之花》那份沉重又带着一丝温情的旋律交织在一起,描绘出别样的生命终章呢?1. 弗朗茨·卡夫卡(Franz Kafka)的最后时光想象一下,在维也纳的肺病疗养院,卡夫卡瘦弱的身躯躺在病床上,窗外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洒进来,斑驳地投射在他苍白的脸上。他被病痛折磨.............
  • 回答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他们的命运似乎被特别的眷顾,总能在关键时刻抓住机遇,化险为夷,甚至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我们不妨给这样的人冠以“欧皇”或“幸运儿”的称号,当然,这并非迷信,而是对他们非凡经历的一种概括。这些人之所以能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自身的才华与努力,时也确确实实地受到了命运之神的.............
  • 回答
    历史上,确实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的前半生仿佛是地狱的缩影,充斥着罪恶、残忍与血腥,然而命运的齿轮却在某个节点悄然转动,将他们推向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轨道——或是安然度日,或是登顶财富之巅,抑或是在权力的高位上稳坐。比如,我们或许可以谈谈那位以铁腕手段巩固统治的君主。他的少年时代,为了扫除一切潜在的威胁,手.............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淹没了无数的普通人,他们的生命如同浪花一样,短暂而无痕。然而,有时,仅仅因为一篇文章,一句诗,一个偶然的倾听,一些本应随风而逝的名字,却被时代的洪流捕捉,如同被命运点亮的星辰,在后人的记忆中闪烁。我想起一位名叫王维的官员。在盛唐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王维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官员,他的官运亨.............
  • 回答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人物的光环似乎比他们真实的作为更为耀眼,他们的某些负面或争议性的部分,在长久的传播中被淡化、甚至被有意无意地“洗白”了。这种现象并非少数,它往往源于时代背景的变迁、叙事者的立场、以及大众对英雄的天然渴望。举个例子,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在很多讲述中,他的形象几乎是完美.............
  • 回答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乏一些英才,他们凭借卓越的才能和无私的奉献,为国家和民族立下了赫赫功勋。然而,历史的舞台并非总是公平的,有些杰出人物,尽管功绩卓著,却因为各种原因,成为了政治斗争中的替罪羊,承担了不属于他们的责任。他们如同历史洪流中的背锅侠,承受着世人的误解和历史的责难。说到背锅侠,我脑海.............
  • 回答
    纵观历史长河,能做到“功高震主”却又能安享晚年、获得善终的人物,实属凤毛麟角。绝大多数功臣,一旦触及君主的权柄,轻则失宠,重则招来杀身之祸。然而,总有一些例外,他们凭借超凡的智慧、高尚的品德,或是对时势的精准把握,在权力旋涡中游刃有余,最终得以善终。汉朝的霍去病,无疑是其中一位令人扼腕又敬佩的传奇。.............
  • 回答
    许多历史人物因英年早逝而留下许多“如果”和未竟的成就,这些惋惜之情往往会与他们的实际功绩交织在一起,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早逝英雄”的光环。如果他们能活得更久,他们可能会做出更多杰出的贡献,但也可能面临更多的挑战、犯下更多错误,或者其历史形象被更复杂的现实所侵蚀。下面我将列举几位著名历史人物,并分析如.............
  • 回答
    武汉,这座横跨长江的繁华都市,其历史的长河中流淌着无数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或是政治家,或是军事家,或是文化巨匠,都为这座城市的辉煌添砖加瓦,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孙中山提及武汉的历史,不能不提“国父”孙中山先生。虽然他并非武汉本地人,但他的革命事业与武汉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渊源。1911年武昌起义,打.............
  • 回答
    写历史,最容易陷入一个怪圈:就是那些我们每天都在教科书里读到、考试会考到的人物,反而成了历史的“标准格式”。但历史的长河里,藏着太多璀璨却被忽略的星辰,他们的“牛逼”程度,丝毫不亚于那些被大书特书的帝王将相。为什么他们没出现在我们课本上?原因嘛,说来话长,但总脱不开这么几点:1. 视野的局限:谁来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