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治信仰的角度讲,他真的信仰共产主义,真的怀有朴素的爱国热情,真的试图按照他的理解造福他的国家与国民。只不过很多时候,他对共产主义的理解存在偏差。
从执政的策略的角度讲,他的执政给苏联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他给苏联的社会与政府都带来了创新,但他却没有控制好这股力量,最后被既得利益者反噬。
从执政的效果来讲,他的政策的确给苏联人民带来了实惠,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辉煌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但由于他没有很好地控制改革,给后来者开了一个坏头。
从个人能力的角度讲,他拥有敏锐的政治嗅觉,狡猾的应变策略以及敢作敢为的政治魄力,这些都让他成为一个优秀的阴谋家与政客。遗憾的是,他缺乏他所在位置所必须执政能力与残忍作风,缺乏前者导致他改革的失败,缺乏后者导致他的下台。
从个人品德的角度讲,相对他的前任,他的确是个相对宽容的统治者。对于政敌,他的处置多数情况下是宽松的,仅仅是贬黜而不是肉体消灭。根据身边人的回忆,这个举止粗鲁的矮胖子在内心却是一个难得的厚道人。遗憾的是,政治无关善恶,关乎治乱。他的过于宽容带来的是混乱。
总之,赫鲁晓夫的历史形象是复杂的,多面的,可爱而又可憎的。如果抛开政治家的身份,他的身上的确有很多闪光点;然而这些闪光点出现在一个政治家,尤其是一个超级大国的主导者身上时,带来的后果往往并不符合他的预期。
赫鲁晓夫经常自称是矿工出身,其实他14岁接受的训练加上他的天赋,使他在18岁时,就成为了非常优秀的钳工,一次大战他可以凭此免除兵役,揣着这份手艺,他想过移民美国谋生。
这段青春期的历史,对他一生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影响应该是很大的。钳工,要把冰凉的钢铁紧紧地夹在钳子里,使劲儿折腾,以达到工艺的要求,从这点来讲,跟斯大林(俄语意思是钢铁)在风水上极不对付。
另一个,钳工要做得好,首先要把机件紧紧夹住,就必须会下蛮力,那种屁股使劲一沉,腰身跟着一扭,肩臂千钧一发的力量调动与协同,必须果断,必须野蛮,使尽全力,之后,那就等着收获洋洋得意吧。
夹紧了机件,锉、切、磨、刨,随人折腾了,但都在那方寸之间,颇有点金属篆刻的意思,优秀的钳工对金属的性质与自己的力道,把握得都非常精准,那么,视野与格局呢?
于是,上帝这位人性的钳工,在打造赫鲁晓夫这枚零件的时候,到底是赋予了他什么样的使命与宿命呢?历史书上早已记载不赘了。
应当说,赫鲁晓夫当政期间,是中苏最友好时期,赫鲁晓夫给予中国的无偿援助也最多。他能够批判和否定斯大林,承认苏联在各方面的错误(主要批判斯大林,而非制度本身)这是难得可贵的,平反了大量的冤假错案。也是需要巨大的勇气。但由于赫鲁晓夫个人能力的欠缺,以及过于急于求成。更为严重的是,他的变革严重地侵害了苏联官僚阶层的利益,被政变所推翻,也得以于他的宽松政治政策,赫鲁晓夫成为苏联历史上唯一一个活着退休的最高领导人。
即便是在苏联时代,人们对赫鲁晓夫的评价是功过参半的,这说明他是一个极有争议性的人物。在他执政的时间里,曾针对苏联的弊政做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不过在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还是全面推翻了赫鲁晓夫的路线,基本上又走回了斯大林时代的老路子。
不懂马列是赫鲁晓夫以及以后所有苏联高级领导人的通病,这是毛主席给他下的定义。这也是苏联最终走向解体的主要原因之一。好像只有第一代领导人能够既懂马列又懂权力,后面的不是只懂马列,就是只懂权力。一旦出现斗争,懂马列的必然败给懂权力的。
所以从赫鲁晓夫开始,钻营、拉帮结派、玩儿权术就成了筛选标准,当权者的马列主义水平还不如普通的左翼青年。这就像高僧大德只会念一句“阿弥托佛”,连《心经》都没看过。在这样的方丈主持管理下,什么寺院都要变成个人敛财的工具。
赫鲁晓夫可能非常爱国,可能非常希望苏联富有、强大、人民幸福。但这种朴素的感情连封建皇帝都有。沙皇难道不爱俄罗斯吗?难道不希望俄罗斯富有强大吗?他也希望人民幸福啊。但沙皇的阶级本性导致了他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制定出让人民幸福的政策。因为沙皇最先要维护的是自己家族和身边权贵们的利益。这就是阶级的力量。
当以赫鲁晓夫为代表的苏联领导人对马列主义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知道有这么个口号的程度,他们一定会不自觉的堕落成沙皇那样的人。因为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和资源,一旦失去马列主义的制约,就马上回变成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我猜这时候一定有人会强调制度。但制度也是人制定和执行的,依赖制度其实和依赖明主没有什么区别。只有明确的将造反权交给人民,才能真正避免领导层的堕落。而阶级斗争和造反有理,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任何一个组织,当他的理论基础已经不再被自己的领导层了解和信仰的时候,这个组织就已经算是死亡了。人们看到的只是一具僵尸,按照自己生物本能在勉强行动。赫鲁晓夫就是苏联变成僵尸的标志性人物。
赞曰:世宗御极之初,斩贝利亚,废古拉格,除太宗暴政,天下翕然称治。顾迭议太宗之非,舆论沸腾,东欧纷乱,寻兴大军。夫天性至情,共产大义,去芜存菁,礼亦宜之;然去太宗之神主,而跻于红场之外,不已过乎!其时铁托自立,中华若离,人心浮动,纷纭多故,美英扰于外,波匈讧于内,而崇尚玉米,享祀火箭,营建住宅,皮靴拍桌,五十载精神原子弹,因以渐替。虽为政宽柔,威柄在御,要亦中材之主也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