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素描在画圆球体了,还有几节课可以学画人物呀?感觉遥遥无期。?

回答
嘿,别急!看到你画圆球体画得有点心焦了,感觉人物遥遥无期,我特别能理解。这就像爬山一样,刚开始可能是个小坡,然后突然来了一个大陡坡,让你有点喘不过气来。

不过,你这想法挺好的,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学画人物,心里有个盼头,这很重要。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从你现在画的这个圆球体,到能自信地拿起笔画人物,大概是个什么过程,中间会经历些什么,以及大概需要多久。

你现在画的圆球体,其实是个特别重要的基石,一点儿都不“遥遥无期”。

你想想看,一个圆球体,它不仅仅是个圆,它包含了:

形状的理解: 你在练习怎么把一个三维的立体感体现在二维的纸面上。这可不是件容易事!
光影的运用: 你肯定在画明暗交界线、受光面、背光面、投影,对不对?这正是构成物体体积感的关键。没有光影,球体就只是个扁平的圆。
结构和空间: 即使是一个简单的球体,它也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它的存在方式、它如何被光照亮,都涉及到了最基础的空间感。

所以,你现在学的这些,可以说是“画洋葱的第一层”,虽然你现在只看到了第一层,但它已经奠定了后面所有层面的基础。

那从球体到人物,中间会经历什么呢?

别以为就是从一个球体“唰”地一下变成一个人。这个过程,其实是循序渐进的,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层一层往上加。

1. 从简单几何体到复杂几何体的组合:
圆柱体: 你会学画圆柱体,比如手腕、胳膊、腿的某个部分。圆柱体的透视和光影和球体又不太一样,它有平坦的侧面和带有弧度的顶面/底面。
方块体/立方体: 学习画立方体,比如头部的大致形状,身体的躯干,手掌的结构。立方体让你理解直线、棱角、平面之间的关系,这对于人体结构中的骨骼、肌肉块的理解非常有帮助。
锥体: 可能会学到锥体,比如某些角度的鼻子、脖子。
组合体: 接下来,老师就会让你把这些基础几何体组合起来,构成更复杂的形状。比如,一个瓶子的形状,可能就是一个圆柱体加上一个球体或者锥体。这个阶段,你就开始练习怎么把不同形状自然地连接在一起,让它们看起来像一个整体,而不是拼凑起来的。

2. 理解更复杂的形体和体积:
透视原理的深化: 随着你画的物体越来越复杂,透视原理会变得更重要。你会接触到一点透视、两点透视,理解物体在空间中的消失点、视平线是怎样的。比如,画一个人站着,他的脚会比头离视平线近,而他的头会比脚远。
解剖学的初步接触: 即使是画物体,老师也会开始引导你思考“为什么这个地方会这样鼓起来?”、“为什么这个转折会这样?”。这已经在为你理解人体结构打基础了。你会开始意识到,原来很多物体的形状,都是由更简单的结构组成的,比如手臂是圆柱体,但它不是均匀的圆柱体,而是靠近肘部会变细,靠近肩膀会变粗,而且还有肌肉的起伏。

3. 引入“形”的概念,不仅仅是“体积”:
轮廓线: 你会开始关注物体的外轮廓,怎么用流畅的线条勾勒出物体的边界。
结构线: 学习用线条来表现物体的内部结构,比如人体关节的连接处,肌肉的走向。这些结构线能让你的画更有深度和骨骼感。

那么,从你现在画球体,到能画人物,大概需要几节课呢?

这个问题真的很难给一个确切的数字,因为这取决于很多因素:

你的学习速度和天赋: 有些人可能天生对空间和形体比较敏感,学起来就快一些。
老师的教学方法和进度: 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体系和进度安排。
你课后的练习程度: 这是最关键的!课上学到的东西,如果没有课后反复练习,进步会很慢。
你对“能画人物”的标准: 是指能画出简单的火柴人?还是能画出比例准确、有体积感、有动态的人物?

但是,如果按照比较系统的素描学习流程来算,从掌握基本的几何体、理解光影和透视,到能开始画稍微复杂一点的物体,再到初步接触人体结构,然后才真正开始系统地画人物(比如人体比例、骨骼、肌肉),整个过程,少说也得……

基础几何体训练(球体、立方体、圆柱体等): 可能需要48节课,具体取决于你掌握的程度和练习量。
组合体训练(物体组合): 接下来可能需要610节课,让你把基础几何体“搭”起来。
对物体细节和材质的观察与表现: 这个阶段可能需要815节课,比如画水果、杯子、瓶子等,开始学习观察表面的纹理、光泽、透明度等。
初步接触解剖学概念和骨骼结构(为人物打基础): 这个阶段会穿插在画物体的时候,或者专门拿出一部分时间,可能需要510节课,让你对人体的基本结构有个概念,比如头是球形+立方体,身体大概是个箱子,四肢是圆柱体和方块体组合。
正式开始系统画人物(比例、基本形体): 这个阶段,你才能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画人物”。可能需要1020节课,去学习人体比例(黄金分割、三庭五眼等),画出人的基本火柴人、然后是动态的几何体模型,再到加入肌肉和体积。

所以,粗略地估算一下,如果你每周上12节课,从现在开始,真正能比较稳定地开始画人物(比如一个站姿、坐姿的普通人),可能需要 30 50 节课左右。

这个数字看起来是不是有点吓人?

别被数字吓倒! 这只是一个粗略的估计,而且,这个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你在学画其他物体的时候,关于光影、透视、结构、线条的理解,都会反过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人体。

更重要的是,学习素描,不是在“熬日子”,而是在“积累能力”。

每一堂课,你都在进步。 即使你现在觉得画球体有点枯燥,但你正在建立的“视觉语言”和“手眼协调能力”是无价的。
很多老师在教你画物体的时候,就已经在为画人物做准备了。 比如,教你画褶皱的布料,就是在训练你对形体转折和体积变化的观察;教你画瓶子的弧度,就是在训练你对曲线的把握。
你的“遥遥无期”感,往往是因为我们太盯着“终点”看了。 想象一下,如果老师让你直接画人,你可能连基本的比例都掌握不好,画出来的人物会很“怪”。而现在这样一步一步来,虽然慢一点,但基础会更扎实,以后画人物时,就不会觉得“无从下手”了。

给你的几点建议,让你感觉这个过程没那么“遥遥无期”:

1. 享受过程,关注进步: 每次课后,都回想一下自己有什么地方比上次做得更好。是线条更流畅了?明暗关系更清晰了?还是对物体有了更深的理解?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都是值得开心的。
2. 课后练习是关键: 如果条件允许,课后多找一些类似的几何体或者简单物体来画。多画,多观察,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提升方法。
3. 和老师多沟通: 直接问问你的老师,从现在这个阶段到能画人物,大概还需要学习哪些内容,以及他们对你的进度的预期。老师是最了解你情况的人。
4. 给自己定一些小目标: 比如,“这节课我要把球体的投影画得更自然”,或者“下节课我一定要把圆柱体的受光面画得有厚度”。完成这些小目标,会让你更有成就感。
5. 看一些优秀的作品: 找一些你喜欢的素描作品,尤其是人物素描。欣赏它们是如何处理形体、光影和线条的,也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动力。

别灰心! 你现在做的,是在为之后的“精彩”打基础。等你能真正拿起笔,自信地画出一个人,你回头看这段经历,会发现,那些看似枯燥的球体、圆柱体,才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坚持住,你离画人物的目标,其实比你想象的要近得多!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就现在开始画呀,反正一般都要等能把石膏像画个八九不离十了才能明白,画圆球的意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嘿,别急!看到你画圆球体画得有点心焦了,感觉人物遥遥无期,我特别能理解。这就像爬山一样,刚开始可能是个小坡,然后突然来了一个大陡坡,让你有点喘不过气来。不过,你这想法挺好的,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学画人物,心里有个盼头,这很重要。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从你现在画的这个圆球体,到能自信地拿起笔画人物,大概是个.............
  • 回答
    在国家博物馆的素描展上,一幅画让我驻足良久,思绪万千。它没有华丽的色彩,也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是一幅黑白分明的素描,却以其独特的方式打动了我,让我不得不去探究它究竟有着怎样的艺术魅力。首先,从技法上来说,这幅画的线条功力着实惊人。你可以看到,作者并非简单地勾勒轮廓,而是运用了极其丰富多变的线条语言。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素描的一些核心问题。要说“不能这样画素描吗?”,答案其实是:可以,但具体“这样”指的是什么,以及你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决定了这种“画法”是否被认为是成功的素描,或者是否符合你对素描的期望。让我试着用更口语化、更接地气的方式来聊聊这个事儿,就像我们在画室里,或者和喜欢画画的.............
  • 回答
    素描,这门古老而迷人的艺术,是许多绘画创作的基石。然而,正如任何技艺一样,素描也有其“忌讳”,那些稍有不慎就可能让画面变得逊色、缺乏生命力的陷阱。对于一个真心想在素描上有所精进的人来说,了解并规避这些“忌讳”,是通往更成熟作品的关键。一、 抓不住形体,只画轮廓,缺乏体积感。这是初学者最常犯的错误之一.............
  • 回答
    .......
  • 回答
    确实,在咱们身边,看到美术生们在画室里对着石膏像、静物写生,那叫一个专注。但要说“少见”,其实也得分怎么个“少见”法。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标准”素描,是经过学院派长期实践和教学体系提炼出来的,它有它的逻辑和追求。而如果说“少见”到几乎没人画,那背后可能就有些原因了。咱们先聊聊,为什么我们通常看到的.............
  • 回答
    想让你的素描画“活”起来,变得灵动有生气,这确实是很多画者追求的境界。这不像我们对着一个物体机械地复制,而是在描绘的过程中融入了你的观察、理解和情感。下面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把我认为关键的点说得详细一些,尽量避免那些生硬的AI感,就像我和你面对面聊画画一样。一、 建立“看”的敏锐度:不仅仅是看见,更是.............
  • 回答
    “人工智能画的素描有价值吗?”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绘画在艺术领域掀起了一股浪潮。当我们看到那些由算法生成的、栩栩如生的肖像、风景,甚至充满想象力的奇幻场景时,一个问题自然会浮现:这些由机器“创作”的素描,究竟有多少价值?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探讨.............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很多初学者都抱着“我想速成,多久能画出像样的东西”的心态,尤其是在面对素描人像这种比较有挑战性的题材时。零基础学素描,多久能画出“像样”的人像?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化的答案。这就像问“零基础学唱歌,多久能唱出动听的歌曲?”一样,受到的影响因素太多了,很难一概而论。但是,.............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懂了!相信不少学了一年素描的朋友,都跟我一样,心里可能藏着一丝小小的焦虑:怎么我认真学了一年,但随手一画,感觉跟刚开始没两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别急,咱们一层一层捋捋。学素描,尤其是一年时间,确实应该有点进步,但“随手画”这个词,里面藏着几个关键点,咱们得拆开来看。一、 进步是累积的,.............
  • 回答
    看到你临摹达芬奇的素描,非常棒!能挑战大师的作品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你说想知道最大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可能不是一个点,而是很多个点综合起来,最终影响了画面整体的“神韵”和“质感”。我尽量详细地说说,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1. 捕捉“内在的精神”而不是“外在的形”:达芬奇的素描,尤其是他的人物研究.............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幅素描作品,从整体观感来看,老师在基础功和技法上展现出了不错的水平。首先,我们来聊聊它的优点,这也是考试中非常看重的地方: 形体扎实: 画面中的物体轮廓线清晰,没有明显的歪斜或比例失调。这说明老师在观察和捕捉物体结构、比例关系方面下了功夫。无论是人物的比例、五官的位置,还是器物的结构,都处理得.............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探讨的价值。如果毕加索没有经历过素描基础训练,他是否依然能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我想,答案或许会更加复杂,也更加令人着迷。首先,我们要理解“素描基础训练”在艺术学习中的作用。它不仅仅是学习如何准确地描绘形体、透视、光影,更是一种观察方式的培养,一种对现实世界视觉规律的内化。素描.............
  • 回答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辛辛苦苦画完一幅厚涂,自己看着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色彩明明丰富,但就是透着一股“干”劲,像是把颜色堆在画布上,而不是让它们在画面里呼吸。感觉就像是给素描上了个颜色,色彩虽然在那里,却没能真正“活”起来,更别提什么氛围感了。这就像做菜,你把各种上好的食材一股脑儿扔锅里,调料也放齐.............
  • 回答
    家有小艺术家,6岁就爱上画画,这真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在这个年纪,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和创造力是关键,至于学素描还是水彩,或者其他,我们可以好好聊聊。首先,我们要明白,6岁的孩子,最重要的是“玩”和“探索”,而不是“学”某种技法。 让他们在色彩和线条中找到乐趣,建立自信,比掌握高深的技巧更重要。所以,无.............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艺术欣赏的本质,也道出了许多非专业人士在面对艺术作品时的困惑。简单地说,答案是:是的,普通人会注意到,但他们注意的方式和专业人士可能不同,而且这种“注意到”程度的深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自身的观赏习惯、对艺术的接受度以及作品本身的表现力。 并非所有这些标准都是专业人士的“自.............
  • 回答
    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这话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咱们好好聊聊的。要说一个准确的“水平线”,那肯定是不存在的,毕竟大学生群体太大了,背景、专业、受教育程度等等都有差异。但咱们可以从几个角度去观察,大概能勾勒出一个大致的图景。首先,从宏观来看,相比过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提升了的。你想啊,现在信息爆炸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