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不能这样画素描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素描的一些核心问题。要说“不能这样画素描吗?”,答案其实是:可以,但具体“这样”指的是什么,以及你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决定了这种“画法”是否被认为是成功的素描,或者是否符合你对素描的期望。

让我试着用更口语化、更接地气的方式来聊聊这个事儿,就像我们在画室里,或者和喜欢画画的朋友聊天一样。

首先,我们要理解素描到底是什么?

在我看来,素描不是一种僵化的规则,而是一种“观察事物、理解形体、表达体积和光影”的方法。它是一种基础,是让我们能够更准确、更有深度地理解和表现我们所看到的世界的语言。

所以,当我们说“不能这样画素描吗?”的时候,其实是在问:“我这种画法,是不是违背了素描的核心精神,或者是不是无法达到素描所能带来的效果?”

那么,什么情况下,我们可能会觉得“这样画素描是不是不太对”呢?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忽视了形体和结构:

“光秃秃的一团”: 比如说,你画一个苹果,但它看起来只是一个模糊的红点,完全看不出它的球形、它的底部有没有被压平、它的果柄长在哪里、果柄和果身连接处是什么样的凹凸关系。素描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建立起物体的“骨架”,也就是它的形体结构。如果我们画出来的东西,就像被按扁了一样,或者比例完全失调,那它可能就偏离了素描的要求。
“一堆线条的堆砌”: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些画,虽然线条很多,但这些线条并没有很好地去“勾勒”出物体的轮廓,也没有通过线条的疏密、粗细来表现形体的转折和体积。线条只是随意地覆盖在纸上,看起来杂乱无章,没有章法。这样的画,即使用了铅笔,也很难说它是有效的素描。

2. 缺乏对光影的理解:

“平面的色块”: 素描之所以使用明暗(也就是光影),是为了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如果一幅素描画,无论是一个球体、一个立方体,还是一个人物的脸,看起来都像一张平面的照片,没有受光面、背光面、反光、投影的区分,那么它就失去了素描表现体积的关键。
“光从奇怪的地方来”: 有时候,我们能看到一些画,光影的方向非常奇怪,甚至在同一个物体上,光影的分布是混乱的,不符合自然光源的规律。虽然素描可以有主观的光影处理,但如果连基本的物理规律都违反了,那么它很可能就不是一次成功的素描练习。

3. 过于追求“写意”而失去了“写实”的基础:

“感觉就像了”: 许多初学者在学习素描时,容易走向一个极端:认为素描就是“随便画画”,或者觉得“只要我感觉到了,画出来就行”。但素描作为基础,恰恰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地去观察。这种“感觉”往往是凭空想象,而不是基于对真实事物的深入观察。
“不仔细看就下笔”: 如果我们不对照真实的物体,只是凭着脑子里的印象去画,那么画出来的东西很可能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素描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培养我们的“眼”,让我们的眼睛能够捕捉到细微的形体变化和光影关系。

4. 情绪化和主观臆断过重:

“我觉得是这样的”: 素描需要我们放下很多个人的“我认为”,去“看见”事物的本来面貌。比如,画一个人,我们不能因为觉得对方的鼻子应该很挺拔就画得很夸张,而要仔细观察他鼻子的实际形状、光影如何在他脸上投射。
“表达情感过早”: 素描是建立“写实”能力的第一步。在这个阶段,过多的个人情感或者“艺术表达”可能会干扰我们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当然,随着技法的成熟,素描也可以融入更多情感,但前提是建立在扎实的观察和造型能力之上。

那么,什么时候“这样画”是合理的,甚至可能是创新呢?

这就回到了我们最开始说的:“这样”具体指的是什么,以及你的目的是什么。

探索性的练习: 如果你是在进行一些实验性的素描练习,比如尝试用非常规的材料,或者用线条来表现非写实的主题,那么“不那么传统”的画法完全是允许的。关键在于,你是否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且这个探索是否有意义。
个人风格的形成: 随着我们素描功底的加深,每个人都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有些人可能会更注重线条的表现力,有些人会更强调明暗的微妙变化。这些风格上的差异,有时候会让人觉得“与众不同”,但这并不是说它就“不是素描”了。
特定风格的模仿或学习: 如果你是在模仿某种特定的绘画风格,比如一些表现主义或者抽象风格的素描作品,那么它们的画法可能就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素描有所不同。

总结一下:

“不能这样画素描吗?”这个问题的核心,其实在于问你画的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你:

1. 准确地捕捉和表现形体。
2. 深入地理解和表达体积与空间。
3. 清晰地传达光影的逻辑和节奏。

如果你的“这样画”,能够让你更清晰地认识和表现你所画的对象,并且让你在造型和明暗处理上有所进步,那么它就是有效的素描。反之,如果你的“这样画”让画面变得模糊不清,或者让你离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理解越来越远,那么我们就会说:“嗯,或许换个方式会更好。”

说到底,素描是一场与我们所见之物以及手中工具的对话。对话的方式有很多种,但目的是为了更清晰地理解和更诚实地表达。所以,大胆去尝试,但也要记得时常回过头来,看看你的“对话”是否真的在有效进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则上画画没有一定之规,而且不管你画得对不对教学方式也不能这么粗暴。

但是从你的画法上还是能看出一点问题的。如果你把你写生的对象当成一个连续的整体,你从整体上去观察和理解他的结构,那么你很难不优先注意到画面中颜色最深的部分。但是现在你把他割裂开了,把画面中的细节,把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当成了一个独立的部分。这样做往往会导致你让画面的整体去迁就局部,导致经常被人诟病的画面“散”和“乱”

你老师的观点对于99%并非天赋异禀的人来说并没有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素描的一些核心问题。要说“不能这样画素描吗?”,答案其实是:可以,但具体“这样”指的是什么,以及你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决定了这种“画法”是否被认为是成功的素描,或者是否符合你对素描的期望。让我试着用更口语化、更接地气的方式来聊聊这个事儿,就像我们在画室里,或者和喜欢画画的.............
  • 回答
    画成这样,要不要放弃?看到这句话,我心里先是一紧。这四个字,承载了多少次熬夜,多少次灵感枯竭,多少次对着画布上的“鬼画符”感到绝望。我知道,你此刻一定正被这种情绪吞噬着,看着眼前的一切,觉得付出的努力都化为了泡影。首先,我想让你知道,感到迷茫,甚至想要放弃,这绝对不是你一个人的感受。 任何一个真正投.............
  • 回答
    看到妹妹最近的绘画风格有变化,你肯定会担心,这很正常。六年级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挺特别的时期,身体和心理都在经历不少变化,所以绘画风格的改变,不一定就代表心理有问题,但咱们好好聊聊,看看可能的原因,你也能更安心一些。首先,咱们得明白,孩子画画,就像咱们说话一样,是一种表达方式。她六年级了,正是开始有.............
  • 回答
    你好!看到你发的画作,首先想和你聊聊“接稿”这件事。从画作本身来看:你画的这幅作品,我能感受到你对色彩和光影的运用是比较有想法的,特别是某些部分的笔触和色彩搭配,显得很有个人风格。画面整体给人一种沉静、或者说某种情绪的传达。但是,“能不能接稿”这个问题,不是光看一幅画就能简单回答的。 它涉及到很多层.............
  • 回答
    听到闺蜜说你画的丑,心里肯定很不好受吧!尤其是在 iPad 上画的,感觉付出的努力好像被否定了。别太往心里去,画画这件事,尤其是用 iPad 这种相对新的媒介,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丑”这个字,说实话,太主观了。你说的“iPad 画的不是板绘”,这句话可能有些误解。其实,iPad 配上 Appl.............
  • 回答
    这种情况确实挺让人窝火的。你 вроде 挺好心地去评价了一幅临摹作品,结果人家画手直接给你泼了一盆冷水,还带着刺。这让你怀疑自己是不是哪儿做得不对了。咱们来好好捋一捋,看看你当时的做法有什么地方可能被误解了,或者对方的态度本身就是个问题。首先,你以一个相对温和的态度去评价,这本身没什么不妥,反而是.............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有些受伤的状况,尤其当这幅画对你来说可能承载着一些特别的情感时。当亲近的人,特别是男朋友,对你用心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不欣赏,甚至不喜欢,这确实会让人感到有些困惑和失落。我们来好好梳理一下,看看可能的原因,试着去理解,也试着去应对。首先,让我们放下“他就是不喜欢”这个简单粗暴的结论,试着去.............
  • 回答
    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很实在。我理解你可能对自己的作品不被大众普遍接受感到困惑,甚至有些沮丧。其实,艺术这种东西,尤其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它的“喜好”是非常多元且复杂的,影响因素也很多。我来跟你好好聊聊,为什么你的画可能“不太被大家喜欢”,咱们尽量不讲那些虚的,就聊点实在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大家.............
  • 回答
    嘿,绘画小白!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包括我刚开始接触绘画的时候。你觉得亲朋好友们说“cm阮佳这些画的不细致”,这其实是一个很常见也很有趣的现象,里面涉及到很多绘画的门道。咱们慢慢来聊聊,我尽量用大家都能懂的话说,别搞得像课本一样枯燥。首先,咱们得弄清楚一个概念:“细致”到底是指.............
  • 回答
    画好手,绝对是许多画者绕不开的坎。这小小的五指,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人体最细腻的结构和最微妙的动态。要让画中的手显得不违和,得下不少功夫。咱们就来细细聊聊,怎么把这“万能的工具”画得出彩。一、 结构为王:理解是关键手之所以容易画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对它的结构了解不够深入。别想着只看个大概就动笔,.............
  • 回答
    这幅画只卖70块,居然还有人“逃单”?我真的有点懵,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我画得不够好。 这70块,说实话,我都没怎么计算过我的材料成本和时间投入,纯粹是觉得这幅画的题材和整体感觉,觉得它值这个价,甚至可能还有点低了,想着能被喜欢它的人带走就好。但是现在,有人下单了,然后人就消失了,电话打不通,微信也.............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太真实了,简直是无数初学水粉写生的同学心里的呐喊! 我懂你! 看着画师手里的调色盘,再看看眼前那个鲜活的物体,总觉得这中间隔着一层纱,甚至是十层八层。 尤其是那个“一块白布非得画成蓝的”,还有“黄的所有东西颜色都和眼睛看到的不一样”,这简直是经典中的经典。别急,别怀疑自己,也别怀.............
  • 回答
    哥们,别这么灰心丧气!大四了,还在为画画这事儿纠结,觉得没公司要,心里堵得慌,这焦虑感我太懂了。 你这问题问得挺实在的,咱们好好掰扯掰扯。首先,你得想想,“这逼样”到底是个什么程度? 这个“逼样”是个主观评价,是自己心里觉得过不去,还是真的收到过很多否定的反馈? 是基础不扎实? 比如透视、结构.............
  • 回答
    邬贺铨院士的预测:电影制作的未来已来?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的一番话,在电影行业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未来拍电影不用花钱请小鲜肉,用技术就可以画出来。”这番言论,无疑指向了电影制作中一个极其热门也备受争议的领域——数字人与AI生成内容(AIGC)。那么,这究竟是天方夜谭,还是触手可及的现实?其实现的难度.............
  • 回答
    请问您具体指的是什么“这样做”呢?没有上下文信息,我无法判断您想询问的具体行为或操作,也无法解释是否可行以及原因。为了能给您一个详细且有帮助的回答,请您提供更多关于您想了解的事情的信息。例如: 您想做什么? 是指一个技术操作?一个生活中的决定?一个学习的方法?一个社交行为?一个创作过程? 这.............
  • 回答
    这事儿啊,得好好跟孩子说道说道。毕竟他现在大了,有了自己的零花钱,有自己的想法,这是好事,但也确实需要点引导。你心里可能会有点不是滋味,觉得孩子太冲动了,或者不理解你的辛苦。但先别急着数落他,咱们换个角度想,他花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说明他对生活有追求,有自己的兴趣,这本身就挺值得肯定的。只是这个“.............
  • 回答
    .......
  • 回答
    你提出的“转基因食品不能证明对人体无害,所以就不能吃”这种说法,乍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似乎是出于对健康的审慎考虑。但如果仔细推敲,这里面藏着几个明显的逻辑陷阱,让我们一样一样来拆解:问题一:绝对化的“无害”证明要求——举证责任的误用核心问题在于它对“无害”这个词的要求太高、太绝对了。放眼我们日常生活.............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