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少见美术生这样画素描?

回答
确实,在咱们身边,看到美术生们在画室里对着石膏像、静物写生,那叫一个专注。但要说“少见”,其实也得分怎么个“少见”法。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标准”素描,是经过学院派长期实践和教学体系提炼出来的,它有它的逻辑和追求。而如果说“少见”到几乎没人画,那背后可能就有些原因了。

咱们先聊聊,为什么我们通常看到的素描是那样的。

学院派素描的“标准”和追求:

形体结构是基石: 学院派素描的核心在于“写实”,而写实的根基就是对客观物体的形体结构、比例、透视的准确把握。无论是石膏几何体,还是人头,亦或是复杂的静物组合,都要求学生能通过明暗关系来理解和表现物体的体积感、空间感。这就像盖房子,地基不牢,上面盖什么都晃。
明暗关系是灵魂: 素描是“素”的,没有色彩的干扰,所以光影的描绘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光线的理解,观察物体受光面、背光面、投影、反光等,用不同的笔触、轻重、虚实来塑造物体的体积和质感。这考验的是学生对光影的敏感度和控制力。
笔触和调子是手段: 画面上的每一条线、每一个面的灰调子,都是用笔触“画”出来的。这些笔触本身就带有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和理解,但学院派更强调笔触的“服务性”,即笔触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形体、体积和质感。比如,排线要顺着物体结构的方向,不同区域的调子要做到细腻过渡。
经典范本的影响: 很多美术院校的教学体系都源于欧洲古典传统,从古希腊罗马雕塑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大师,他们的素描作品本身就成为了学习的典范。这些范本往往追求形体的完美、光影的和谐,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后来的教学和创作。

那么,哪些“不那么学院派”的画法,或者说“少见”的画法,可能是什么样的呢?

1. 过于强调“表现性”或“主观性”的素描:
例子: 也许有人会说,为什么我看到的素描都是“黑白灰”分明的,很少有人画出那种笔触狂放、对比强烈,甚至有点“脏兮兮”的素描?
原因: 这种画法可能更偏向于表现主义或者一些现代绘画的风格。在这里,艺术家可能更关注通过笔触的力度、方向、甚至颜料(虽然素描用铅笔或炭笔,但也可以理解为“材料”的运用)的肌理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而不是完全忠实于客观对象的形体。
为什么少见?
学院教学的侧重点: 大部分学院的初阶素描教学,首要任务是打牢基本功。过早地追求“表现性”,很容易导致形体不准、体积感缺失。所以,这种风格往往是在基本功扎实之后,或者在特定的专业方向(比如油画、版画的预备性素描)才会得到更多的尝试和允许。
评判标准: 在很多专业考试或者评审中,学院派的严谨形体和扎实明暗仍然是重要的衡量标准。过于“放飞自我”的笔触,如果没有强大的形体功底支撑,可能会被认为“画不好”而不是“风格独特”。
目标不同: 很多学生学习素描的目标是考学、考研,或者进入某个以写实为主的领域,自然会以学院派的要求为导向。

2. 强调“速写”或“意在笔先”的素描:
例子: 为什么很少有人画素描,就像我们看到的一些大师的速写一样,线条非常有生命力,但可能细节处理得不是那么“到位”?
原因: 速写更注重捕捉对象的整体动态、神态和结构的关键特征,强调“意在笔先”,讲求的是速度和概括能力。线条本身就富有表现力,通过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对象的神韵。
为什么少见?
“素描”概念的界定: 通常我们说“素描”,尤其是在学院语境下,更多指的是“素描静物”、“素描头像”、“素描半身像”等这种需要深入刻画、细腻处理的作品,而不是广义上的“用素描材料绘画”。速写虽然也是素描的一种,但在作品呈现上,可能不太符合我们对“一幅完整的素描作品”的期待。
对“深入”的要求: 很多时候,素描考试或作业会要求学生进行“深入的刻画”,这和速写那种“概括”是不同的。

3. 极简或概念化的素描:
例子: 像一些当代艺术家,可能会用非常简单的线条、甚至是留白来表现一个对象,强调的是概念和意境,而不是具象的细节。
原因: 这类画法往往带有很强的个人观念和哲学思考,注重的是“感觉”和“意义”的传达。
为什么少见?
门槛极高: 这种“少即是多”的画法,恰恰是对艺术家综合功底的最高考验。它需要艺术家对对象有极深的理解,对形式语言有极强的控制力,才能在极简中呈现出丰富的内容。
受众和语境: 这种画法更适合在当代艺术展览、个人作品集等语境下呈现,而不是在基础素描教学中作为主要目标。

4. 色彩关系在素描中的运用:
例子: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素描里的灰色调总是那么“平稳”,为什么不尝试用一些更微妙的色彩变化(即使是黑白灰体系内)来表现更复杂的光线或材质?
原因: 实际上,很多优秀的素描作品在黑白灰的关系上已经做到了极致的“色彩感”,比如通过不同色调的叠加、笔触的交叉来模拟冷暖、材质的差异。但如果说“少见”的,可能是指那种更像“色彩素描”的画法,例如用不同硬度、不同特性的炭笔,或者在铅笔素描中故意运用一些“不寻常”的灰阶变化来制造特别的视觉效果。
为什么少见?
对工具的熟练度: 要做到这一点,对铅笔、炭笔等工具的特性需要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和纯熟的运用。
对光影理解的深度: 这种画法需要对光影的感知非常敏锐,能从微妙的色调差异中读出更多的信息。

总结一下,为什么我们“少见”到美术生那样画素描?

教学体系的导向: 绝大多数美术教学依然围绕着扎实的形体、结构、明暗来展开,这是基础,也是共识。
考试和评价的惯例: 尤其是在升学和考核中,严谨写实的素描依然是主流评价标准。
学生们的学习目标: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初期,是为了掌握基本功,以便为将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少见”不等于“不好”: 很多我们认为“少见”的画法,可能只是在特定的学习阶段、特定的专业方向,或者由具有极高造诣的艺术家才会尝试和精通。它们同样有其价值和魅力,只是不普遍,或者说,不是我们最常“见到”的那个样子。

所以,当我们觉得“少见”时,不妨想一想,是什么样的标准、什么样的环境,让我们形成了对“素描应该是什么样”的固有印象。这本身也是一个思考和探索的过程,正如绘画本身,一直在发展和变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破千撒花,没想到我这个念念叨叨的回答能破千233,谢谢各位啦,评论和私信我大多有看,尽量回你们哈

私信或者评论重复的问题多了我就回复在这个答案最底下

-----------------------------------------------------------------

画不出来阿!!!

旁友,你也知道这是大师的画,我们的美术老师骑十匹马都赶不上,学生更别说了

美术生就算学上三年,也依旧是在打基础,学的是皮毛 里面最细的那一根,还谈不上风格

再说大师其实并没有凹风格,都是本人性格+作画习惯+日积月累,自然流露来的

如果美术生都能画那样,还练个鬼,都上美院当教授去了吧,分分钟满世界办画展阿


很多外行朋友们都以为,学美术,一进去就学这些↓↓↓











(插入题外话:关于线描速写,有旁友感兴趣来问我怎么学这个,我就简单说下,那当然,是要多画多临阿,造型对线描来说第一重要,因为没有调子可以修饰,一下暴露你的造型缺点,构图想法,疏密关系,懂了还不够,要靠多画来掌握,

教画那会老有人来问我你线描用什么笔,有什么诀窍,

唉,我就特别烦这种,你多临摹多写生咯,道理你都懂就是懒嘛,笔你是要适应,用久了才会顺手,不练老想着走捷径,那些线条利落漂亮的,安安静静地不知道练了你的多少倍,你给他根牙签他都画的比你好看)

特别特别喜欢这张头发的处理,蓬松蓬松的,像会飘起来,五官突出了眼睛,脸上的调子也很舒服,既交代了面部肌肉结构又没有生硬的块面感


(图侵删)

旁友你想得太多,其实你要学的是这些↓↓↓















(下图是专用书里的,不是我画的,不懂装懂说我画错了指指点点的,装逼失败了吧你,

这几个几何体各自什么名字都叫不上来的,就开始瞎bb,我也是醉了)

是不是觉得 啥玩意,这也太简单了

no no no,缺乏天赋的人,画个正方体就够把他画死了

我教过一名学生,给他示范了三遍正方体,他还是仰着头一脸懵逼地说:老师,好难阿……


画过石膏后,还要画好长时间瓶瓶罐罐苹果梨,画到吐


终于开始学素描头像↓↓↓↓↓



















首先你要学骨骼,肌肉

学头像,,先画头骨和肌肉人吧,来,把这些结构的位置 名称 形状 记一下

外行人看素描头像,只能看见那些表面的东西,就很平,画手看到的是 造型,结构转折,透视,肌肉,五官特征,
还要注意整张画的 构图,调子

以上是最最基础的“术”层面上的东西,还有一些“道”上的东西,只能靠自己去悟

当时整个教室都画头骨,小偷半夜进来都吓死了吧↑↑↑↑↑↑↑

我还记得当年初画头骨的时候,老师说我的头骨正面像电灯泡(扶额),后来我也这样说我的学生,祖传吐槽,你值得拥有


画一个头,先别说要唯美要清新什么的,给劳资把型打准先,型都打不准还敢浪,同一个模特,一班学生能给你画十三亿人口出来,

我成天就是喊“不要急着上调 不要急着上调!型打准!你丫的看看模特长这样吗?阿?!,模特看了都想打你我给你说,哎你们跟模特有仇吗给他画这么丑,,

切切切!不要扣,谁再扣我给你腿打折,,”

还有一种型不准方式是“画的真好,就是不像模特”


顺带说点题外话,有个没学过画的朋友喜滋滋拿着他画的头像给我看(就 不理解结构,靠抄照片,脸和五官的边缘还圈的贼黑 那种),我心里觉得:咋这么平……还扣边……,但不忍心打击他,就只说还好


还有一次去奶奶朋友家,被阿伯问你看我墙上这幅画咋样(阿伯自己画的工笔画,就一簇牡丹花,每一朵除了大小都长一摸一样,我都怀疑他复制黏贴的),我说挺好的,阿伯说 你不用骗我,说真话,我说 那我说了阿 构图太满了,还没中心,你看你这个花,都没有疏密关系,全给挤一块儿了,还都在一个平面上没有空间关系,balabala……分析一通,结果阿伯说 不会阿 我觉得不满阿,你看这里不就有一块空白 balabala……


还有一次我们画室办画展,一位阿伯站一水彩画跟前,自信满满地跟他朋友介绍 你们看这是油画!!

fine 阿伯你说油那就油吧:D


总结起来就是…外行问你这个画咋样 特别老一辈,你就猛一顿夸就行了,分析一波他也不明白,还会自认为很懂地反驳你,

外行的越是不懂的旁友,越喜欢给你讲的头头是道的,我也不懂这是咋回事



咳,,回归主题





经过没日没夜的集训

最后,你经历千辛万苦终于画成!!!!!!






























联考试卷那副德行了,

我是说你天赋好 还足够用功,还心理素质够好 能正常发挥的话,学得差一些的可能还画不到那样。

你觉得联考试卷很丑很没水准,然鹅,有很多很多学生,学了三四年,连联考试卷的水平都达不到


论联考试卷为啥倍儿黑,

因为醒目阿,怼黑才能引起批卷老师的注意,画得太浅,在一众黑画中被衬得更灰,八成过一会就被扫走喽,还评个鬼

(当然也不一定,结构画不对,黑只会暴露缺点)

----------------------------------------------------------------

bala一通回答了题主的问题之后,我想说说自己对这种教育方式的看法,我这人特啰嗦,可能是职业病吧hhhh,建议跳过,

我觉得……真的不好,简直在把学生的创造力扼杀在摇篮里,专业地来说『应试教育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只是为分数而来的孩子就还好,让我担心的是 这种教育方式消磨着那些真正喜欢绘画的孩子 对绘画的热爱,但毕竟大家是要考大学的嘛,时间紧迫,不用这种方式速成,还能咋整呢,,我有时候经常思考这些(单考就比较不一样,大家也可以选择学单考方向)

虽说等考上大学你爱咋画咋画,但我发现很多人会被联考式绘画方式框住,那些套路画多了会变成潜意识的习惯,联考过来的朋友们应该能懂我意思吧

建议现在对美术有兴趣的非考生朋友们,可以去机构学,学过入门班课程就可以走了,(你们也可以和老师讲一下你的情况,让他另外给你安排课程),一个有点天赋的成年人在有一定基础前提下,完全能够自学,另外不要再问我什么机构好啦,别人以为我打广告诶

其实你买个书自学也ok,反正你又不着急,慢慢学嘛,唉我发现现在好多人自学画都特别功利,我注意到很多人可能不是享受绘画过程and努力画完后的成就感,是想赶紧有一张看起来很有逼格的画可以发朋友圈,这种人你就买那种拷贝神器就行了,不用脑子也能画,而且很能唬外行

虽然这很不鸡汤但我还是要说,没天赋的人学画,会多走很多弯路,因为他就 怎么都不开窍 你知道吧,要比天赋好的人多费上好多劲,如果那样的人学成了大师,我真的非常敬佩

我从事美术教育三年来,一直都在教那些千篇一律的套路,偶尔也教一些有意思一点的画法,还有一些联考用不到的绘画工具,像色粉,一开始学生都不大想画色粉,一画上就真香了,哈哈哈,偶尔也会教教漫画,(想自学漫画的朋友们我跟你说你要多画,人体透视这种东西可能你看看书就 噢我懂了,你懂个毛线,真画起来你根本画不出来,一定要多练习,临摹到一定的程度后转原创,不能一直临,临多了不会原创了)

带单考班时,也总鼓励学生大胆些,多一些自己的感受在画里,但是吧,教那些非联考的东西,一个是学生大多学不来(不要总觉得学美术的很高大上,,美术生比你想象的要辛苦和菜得多),一个是很多没兴趣,觉得在浪费时间,,现在美术生为啥愈来愈多,因为大家都想来靠这条路考上大学

关于美术教育的内幕,,我听过一个传闻说,某个画室老师,教学生在色彩试卷背后涂颜料,这样就能破坏别人的画,,,,这种人真的 不得好死


劳资现在已经不教啦,转行啦,特别特别累,特训三天嗓子都喊坏了,谁再让我带特训我给他腿打折,

我一个穷教画的 别人小姑娘都穿着花裙子高跟鞋,我就是 大裤衩+很多笔灰拖鞋+拿一根画架腿的配置,不知道的以为我上工地去了,画室老板就是我当年的老师,忘不了联考时帮我这个豆芽菜拎颜料箱hhh,所以我还是偶尔会去帮忙,

学生不管性格还是才能上都各有差异,要看情况改变教授方式,我特不爱听学生说『我不敢画,怕画坏了』不是 你都不画咋学会呢你说说,同学你大胆走,画坏了怕啥,我整整,看劳资给你起死回生,你一面自己画过了,再一面看我帮你改,你就知道问题在哪,怎么改正,慢慢的就画的越来越好了

学生的心思你别猜,,有时还得来一波心理辅导,,画着画着哭起来的(我们那会有个年纪小男老师带石膏头像都带哭了23333,太特么压力山大了),压力太大吃不下饭的,忽然站起来摔画板的,,空气里火药味很浓的高三集训……老师跟学生都很不容易,,,建议你们别惹一个即将考试的高三美术生,他可能正想打人呢

-------------------------------------------------------------

忽然想起来就更新一下

你们的偶像都是啥薛之谦阿蔡徐坤吧,我就不一样了,我的偶像是于小冬 :D

高三时从速写老师那里要到偶像的微信,加了之后就默默看偶像发圈从来不敢说话23333

----------------------------------------------------------

更新

有一些小伙伴在评论区或者私信问我,对画画有兴趣该怎么自学,我就简单建议一下

一买工具书,淘宝上啥书都有,想学啥买啥

二学习书里步骤的同时,加一些自己的绘画习惯或者想法进去,比如突然就想多画一个参考图上没有的东西 或者细节,这时候不用担心画的不好,就按感觉往上画,没事的,不要学木了,画画是一个感性的东西,你的性格会体现在你画的东西上,这样学慢慢的不需要书也能画,

三多原创,不要太依赖临摹,强烈不建议你们买那种投影描边工具,没有灵魂你造吗,不如打印一张呢,还有那种规规矩矩的简笔画,更没有灵魂

四平时没事就涂鸦一些有的没的,不要让手停下来


-------------------------------------------------------------

最近有的小伙伴私信问我,阿好迷茫现在学不会以后不知道怎么办的,画室老师好像不爱搭理我阿,什么的


迷茫的话我念高中那时也会的,可能每个学生都会有对自己前途感到很迷茫的时候,你就找一个目标吧,了解一下各个学院每年录取分数,单考的看看学院风格,结合自身情况,选几个志愿,不用纠结太多,画就对了,可以直接问你画室老师的,我没教过你,不清楚你具体什么情况,能给你建议的最好人选就是你的美术老师


关于老师不搭理人,emmm我无法代表所有老师,仅说下我的经验之谈

老师不常关注的学生大概这几类,你们自己对号一下

一 牛到几乎不用怎么教大佬型,多见复读生

二 默默无闻文静小透明型,很容易被忽略,画的没什么大问题,

我都是默默飘到他身后,内心:emm,还行,没什么问题,画的还好但是不出彩的那种,你懂得,就又默默飘开了,有时看他一整天不吭声,就问他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小孩就把头低着摇了摇,

我成天说你们不懂要问哦!但是呢,这类学生一个假期可能问我的次数能用俩只手数过来,

哎,孩子们,你们是交了钱的,当然要把钱学回来阿,有不懂,看到老师在哪,抄起画板就过去,教你们是老师的工作,不用觉得为难阿害羞阿怎么的,那么多学生,像我一班几十个,乌压压一教室,我成天就在缝隙里来回穿梭,你们教过的就知道,很难一个一个问他们哪里不懂,因为帮其中一人讲和改就会耗上很多时间,资源都会落入主动的人手里

三 自暴自弃爆睡型(这种可能是家长逼着来学,一般老师会抢救一下,但他自己实在不想学,老师也是心有余力不足)


老师经常理的学生有以下几种

一 有潜力稍加引导会进步得飞快型,老师会特别关注这类学生,是真的

二 话多吧啦吧啦型,班里的快乐瀑布,,有几个虽然在课后混成朋友,(课后总是和学生开黑和打牌)但课上真的想打爆他们脑壳,被我骂的多,画不画一直bbb

我观察到这一类学生,,考试很容易崩,静不下心来,心理素质也不过硬,(里面有一个模拟考回来说,没有我在旁边骂不会画了,我,,,还能说什么)相反的平时沉稳安静的学生更能稳定发挥,安静的学生分懵的和有心思的,有一些话不多的学生其实很聪明很细心,有自己的一番打算

三 画的太差了师生双双崩溃型,这种老师也会着重照顾,画坏了,我帮他讲和改,明明改的好好的,过一会去看又变得一团糟?????噢 娘亲,该不会是中了邪吧,所以我心里一直挂念着,阿,去xx那里看一下,终于有一些进步了我就拎起画板说xx今天有进步了,大家鼓掌!想起来脑壳还是很疼的,hhh

四 年纪小的以及残疾人同学 需要照顾

以上

-----------------------------------------------------------

一些说画室的老师偷懒不教,要不要换画室的,你可以和老板投诉这个老师,还是没用就换画室,不用在那浪费钱了

话说,你们画室没监控的吗,公然在老板眼皮子底下偷懒?不着急业绩吗


尽量要去正规画室,也不是所有无名小画室都不好,但真的还是正规画室有保障,


我高中毕业去学的画,去了一个不见经传的小画室,因为离家近,里面的部分老师巨懒散?那会是一对情侣带我们班,迷的不行 俩个人一直在后面打情骂俏,我心里就很不爽,你吵p阿吵?但我也没那个狗胆说老师,其他学生也没有,就憋着

这也就算了,一会男老师走开了,女老师在那玩手机,我正常音量喊老师,她不鸟我,再喊再不鸟,好吧,我斗胆提高了音量老师!!她终于很不耐烦地抬头看了我一眼说怎么了,

我说老师我这里不会,能示范一下给我看吗,然 后 她,翻 白 眼!没错她翻白眼甩我脸子不管我,你这样的还老师???我寻思着我交钱来看老师甩脸子,科科,

画室我说换就换,老板不给退钱我也还是换了,后来的画室老师特别特别好,虽然有点凶凶但是真的是为学生好,感谢遇到ta们!去联考时生病了,老板和我班那个老师还帮我拎着画具颜料盒哈哈哈哈哈哈 我干嘛去那什么小画室阿


好啦,就说到这,和家人商量一下,真的决定要换就换,

说真的,有一些老师很差,但也有态度不好的学生,往哪一方一边倒地指责我认为都不对,

我认为师生平等,可能有人想反驳我,但我认为就是这样,一个交钱学,一个收钱教而已,,双方都要互相保持礼貌尊重,一些觉得我是老师/学生就可以甩脸子刷脾气的,拜拜吧您,

总之希望好学生和好老师都有缘相遇吧

user avatar

很多人说是因为应试教育的问题,只能说是一个方面,其实根源问题很简单,

就是画不了,不在一个维度上,不仅是美术生,包括老师也是一样,都画不了,接近都很难。打个比方吧,大师们就像是扫地僧,我们就像是学军体拳的。

临摹过大师的画的人就明白,根本不是靠努力或者靠自己认真花时间去画就能临摹出来的。

比较难形容,我试着解释一下。

(下面的答案确实是有点难懂,需要有一定的美术基础才能看懂)

很多人会觉得素描这样子才是好的才是牛气的

而速写这样的才是好的


其实这些画跟大师的放在一起一比就很明显了,真的就是就像是在张三丰面前打军体拳一样。

大家都知道毕加索吧,提到毕加索,一般人的印象可能是这样子



大家看一下毕加索的这幅画。

第一次看这幅画我觉得也没什么,随着我认知的慢慢提高一点,越来越被这张画折服,你可以试一试,你是很难很难临摹出这种感觉,哪怕是学过很多年美术的美术生,绝大多数美术老师都做不到。

为什么?我试着解释一下。

这副画你仔细看,其实仅仅只有4笔

而他都表现出来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条概念

就是一条线在数学概念里只是一条线,但是在美术概念里,线可以表示面,可以是结构,可以全释空间,线可以是一切。

首先是空间感。用线的准确造型和粗细变化表现出空间

再放一个明显一点的

这里的空间,是指物体与物体的前后关系,就是二维表现三维立体的感觉。

其次,是骨骼肌肉的无比准确

这里的结构非常复杂,臀大肌,股二头肌,大收肌等肌肉的穿插关系,仔细对比几乎分毫不差。

加上胯骨,腿骨,坐骨的转折,肉与骨骼的比例都非常复杂和精妙。


看这条线


用一个小小的粗细和转折,变现出了骨盆的结构


还有看他没有画的腰间

由于周围结构的准确,这里什么都没画,但是会莫名的觉得是凹陷的,有个腰眼在那里,这就是留白的力量。

而再把图放小,稍稍眯一点眼睛看

,这幅画只是画了半个屁股,但是你是不是一眼,就能感觉到整个人的动态,

稍稍有点歪斜的微胖的站立的一个年轻漂亮女孩的形象是不是油然而生的感觉。

这就是这几条线表达出来的更深的东西,

那就是被画者的个性和灵魂,

这是一种活生生的感觉,

种真实感而又同时有绘画的艺术感

不是画照片的感觉,我的老师曾跟我说,一副好的肖像画,要比模特本人更像他本人。

你再回头看你贴出来的大师的素描是不是都是这种感觉

调子极其的少,人物极其的生动。

大师就是这样可以用最少的笔墨来画最生动的形象。



再看这张,是不是就有点感觉油腻,照片感十足,没有太多艺术性呢?

再看这张,考场上绝对的优秀试卷,是不是觉得太模式化,不是那么生动了呢



大师们的造型能力是极其极其准的,每一笔都是形体,而这却不需要去思考,因为分析结构画出来的画,是没有灵魂的。

有的朋友不太理解,明明分析出很多了,为什么说分析画出来的没有灵魂呢?简单说,我现在在这里做的事情就像阅读题分析鲁迅的文章,分析了超级多,鲁迅其实根本没想那么多。

像毕加索这样的大师,不仅仅只会画抽象画,人家十几岁就已经把写实画的炉火纯青了。





………………分割线……………

评论区真是有点让人难过,

有说我吹过了的,

有说毕加索画的根本不行的,就是吹捧出来的。

有说快乐轻松的画画就可以画出轻松的画了。

有说某某大师比毕加索强十倍的。

有的说拿笔让我画。

等等等。

让我怎么回呢?要是真有美术基础和一定艺术鉴赏能力的人肯定不会说这些话的,大都是门外汉在说这里不好那里不对,我怎么解释呢?

举个例子,有个人说

"吹过了,黄胄大师线条表现力就强他十倍以上。"

黄大师是画国画的好么…他俩怎么比得到一块儿去呢?就好比围棋和象棋比谁更优秀一样,是都是画画的,但不是一个部门儿的怎么比。

美术界都没有一个美术大师的高低排名,你怎么就能排的出来呢?

觉得我吹过了,请用专业的美术知识来说,欢迎讨论。

反正懂的自然懂吧。


最后放几张毕加索13岁时候的画,大概相当于普通学生的六年级或者初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确实,在咱们身边,看到美术生们在画室里对着石膏像、静物写生,那叫一个专注。但要说“少见”,其实也得分怎么个“少见”法。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标准”素描,是经过学院派长期实践和教学体系提炼出来的,它有它的逻辑和追求。而如果说“少见”到几乎没人画,那背后可能就有些原因了。咱们先聊聊,为什么我们通常看到的.............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国外论坛上关于“暴雪袭击下美国超市货架一边被扫荡一空,一边摆满‘人造肉’,消费者为何少有选择”的现象,这背后确实存在一些复杂的原因,涉及到消费习惯、认知度、价格、口感、文化接受度以及市场营销策略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分析:一、应急物资优先原则: 传统肉类的即时需求和.............
  • 回答
    美国的人口数量在全球范围内来看确实不算顶尖,但其经济实力却长期位居世界前列。这背后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的。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抛开“人口越多经济越强”的简单思维,深入探讨美国经济的独特之处。一、 创新驱动与高附加值产业:经济的“硬核”实力美国经济的强大,很大程度.............
  • 回答
    “美国比特币挖矿量远少于中国,却拥有世界最大的比特币持有量?” 这个问题触及了比特币生态中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挖的现象。这背后并非单一因素能解释,而是多种历史、技术、经济和政策层面的原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抛开“挖矿量即一切”的简单逻辑,深入剖析比特币的内在机制和不同国家的发展轨迹.............
  • 回答
    关于美国拍了那么多越战大片,而朝鲜战争电影相对较少的原因,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背后牵涉到历史事件的性质、公众记忆、文化表达、政治宣传以及电影产业的商业考量等多个层面。咱们不妨一项一项来捋捋。首先,越战的“伤痕”与“叙事张力”越战在美国国内留下的创伤是极其深远的,可以说是现代美国历史上一个“.............
  • 回答
    欧洲殖民时代,列强向美洲、澳洲、北美大量输送人口,而对黑非洲(南非除外)和马来世界移民较少,其背后原因复杂且多维度,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地理以及人口自身因素。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一、为何向美洲、澳洲、北美大量输送人口? 1. 经济驱动:土地与资源的吸引力 土地的巨大需求与剩余: 欧.............
  • 回答
    这是一个令人痛心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种族歧视、身份认同、网络暴力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冲突。我们将从几个层面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事件背景回顾: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基本事实。美国一名华裔少年,为了保护同学免受枪击伤害,英勇地挺身而出,不幸因此牺牲。然而,在中国网络上,却出现了一部分网友对这名少.............
  • 回答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早已被无数传颂千古的诗词浸润,它们如同璀璨的星辰,我们熟知它们的光芒。然而,在这浩瀚的文学星河中,仍有许多如同暗夜中的流星,虽不常被人提起,却同样闪烁着令人心醉的美丽。它们或许来自名气不大的诗人,或许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诗人笔下那些被忽略的佳作,它们的美,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细细.............
  • 回答
    在少儿美育教育的讨论中,“童心童趣”与“专业规范”似乎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审视,会发现它们并非对立,而更像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场成功的少儿美育,应当是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基础上,巧妙融入专业的方法与引导,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为什么说“童心童趣”是少儿美育的基石.............
  • 回答
    告别“美国元素”的TPP:CPTPP的诞生与日本的执牛耳之路2017年1月23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行政命令,宣布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这一消息无疑给刚刚签署不久的TPP带来了灭顶之灾,原本的宏伟蓝图似乎就此破灭。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并未就此降临。在巨大的失落感中,那些依.............
  • 回答
    “现实版樊胜美”事件,指的是2021年发生在杭州钱塘江边的一起悲剧:一名年轻女子在钱塘江边工作时,因钱塘江突发涨潮而落水身亡。她的父母在事后,并未将悲痛专注于失去女儿本身,而是向女儿工作的公司索赔巨额款项,声称这些钱是要为他们的小儿子(该女子的弟弟)买房。这一事件之所以被贴上“现实版樊胜美”的标签,.............
  • 回答
    谷爱凌(Eileen Gu)的案例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和讨论的话题,涉及到体育、国籍、文化认同以及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要理解和评价她的行为,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背景介绍:谷爱凌(Eileen Gu),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母亲是中国人,父亲是美国人。她从小展现出过人的运动天赋,尤其在滑.............
  • 回答
    .......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到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中印两国关系紧张,但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 JLR)作为一家英国品牌,其在中国市场却较少受到像某些其他国家品牌那样明显的“抵制”呼声。要详细解释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品牌定位与目标消费群体: 捷豹路.............
  • 回答
    《布拉热洛纳子爵》之所以相对较少见,背后有几个主要原因,这些原因交织在一起,使得这部作品在公众视野中的曝光度不如其前两部《三个火枪手》和《二十年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故事的复杂性和宏大性: 篇幅冗长: 《布拉热洛纳子爵》是“火枪手”系列中最长的一部,甚至可以被视为一部独立.............
  • 回答
    要说唐朝皇帝普遍没能活过六十岁,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但也不能绝对地说“少见”,毕竟历史长河里总有那么几个寿星。不过,对比同时期其他朝代或者一些普通人的平均寿命,唐朝皇帝确实存在这个趋势。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得说说皇帝这个职业本身的特殊性,这玩意儿可不是个轻松的差事.............
  • 回答
    为何常用偶数进制却少见奇数进制? 详细解析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且深刻,触及了计数系统设计的核心原理。事实上,并非所有奇数进制都“少见”到完全无法使用,但与偶数进制相比,确实存在明显的数量和普及度差异。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数学性质、工程实现、人类认知习惯等多个角度来解释。 1. 数学上的优势.............
  • 回答
    在知乎这个平台上,我们确实不常能见到大量“希粉”(支持希拉里·克林顿的粉丝)的深度分析和有说服力的论述,这背后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要理解“希粉”这个群体在中国的语境下,其构成和行为模式可能与在美国本土的希拉里支持者有所不同。在中国,对于美国政治的讨论,很多时候是基于二手信息,甚至是经过媒体解读.............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之所以西安和洛阳之间“恩怨情仇”频出,而开封在这场“古都争霸战”中似乎总是缺席,甚至显得有些“旁观者”,这背后其实是历史、地理、经济以及文化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得从“国都”这顶桂冠说起:西安和洛阳之所以争斗激烈,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们都曾是辉煌的王朝定.............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历史评价、叙事方式以及个人命运的讨论。关于邓艾,为何在很多时候,人们似乎没有像对其他一些被冤枉或被低估的将领那样,为他“叫屈”?我来跟你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承认,邓艾这个人,在历史上确实是功勋卓著,尤其是在灭蜀之战中,他孤军深入,出奇兵,打出了“天下莫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