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雷雨》中周朴园对侍萍三十年的怀念是真情还是虚伪?为什么?

回答
在曹禺先生的经典剧作《雷雨》中,周朴园对侍萍长达三十年的“怀念”究竟是真情还是虚伪,这是一个极具争议且引人深思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周朴园的人物性格、行为动机以及他对侍萍所扮演角色的复杂情感。我认为,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既有掺杂着扭曲的真情成分,但其根基更多地建立在虚伪和自我欺骗之上,是一种被权力和欲望所裹挟的复杂情感。

以下是详细的论述:

一、 构成“怀念”的真情成分:

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在那个封建礼教森严的年代,周朴园作为一个家道中落的年轻人,能够遇到一位主动、大胆追求他的女性(侍萍)是相当不容易的。侍萍的出现,打破了他生活中的沉寂和压抑,带给他过往生命中可能不多的一段激情和温暖。在三十年漫长的岁月里,当他身居高位,却又内心空虚时,他可能确实会偶尔回想起那个曾经让他心动的女人,怀念那段没有负担的时光。
对自身年轻时激情的印记: 侍萍的出现,是对周朴园年轻时激情的证明,也是他曾经拥有过非功利性情感的象征。在与繁漪的婚姻中,他更多的是扮演一个丈夫、一个家长的角色,而与侍萍的短暂交往,可能代表了他生命中一段被压抑的、更为原始的冲动和欲望的释放。当他年老力衰,回顾一生时,这种青春的印记可能显得尤为珍贵。
对失而复得的复杂心理: 在30年后重逢侍萍,周朴园内心无疑是震动的。他可能认为这是命运的安排,是对他过去某种情感的补偿。这种“失而复得”的心理,会让他产生一种想要挽回、想要弥补的冲动,即便这种冲动本身已经掺杂了其他目的。

二、 构成“怀念”的虚伪成分及其根源:

周朴园的“怀念”之所以更多地倾向于虚伪,根源在于他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极度的自私自利以及对自身名誉和阶级的极度维护。

对侍萍的压迫和剥削的“怀念”: 周朴园口中的“怀念”,并非是对侍萍作为一个独立人格的尊重和思念,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可以任意摆布、利用的工具。他所谓的“怀念”恰恰是他对侍萍的“占有”欲的体现。他强迫侍萍回到周家做丫鬟,这与其说是“怀念”,不如说是对侍萍的变相囚禁和侮辱。他试图用这种方式来“挽回”曾经失去的“面子”和“控制权”。
对自身道德责任的回避: 周朴园是导致侍萍悲剧的始作俑者之一。他对侍萍的抛弃,对她未来生活的漠视,是导致她后来困苦的直接原因。他没有对侍萍承担任何责任,反而将自己的良心不安转化为一种“怀念”,以此来麻痹自己,洗刷掉自己道德上的污点。他用“怀念”来掩盖他曾经的抛弃和现在的剥削。
对封建家庭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周朴园深谙封建社会的游戏规则。他不可能承认自己曾经与一个地位低下的女人有过情缘,更不可能公开维护她。侍萍的出现,是对他精心构建的封建家庭和名誉的巨大威胁。他将侍萍强行留在身边,并以丫鬟的身份来处理,正是为了不让这段关系曝光,不让自己的名誉受损,不让他的家族蒙羞。他所谓的“怀念”,实质上是对他所处阶级和体面生活的极力维护。
将侍萍视为弥补自己无能的工具: 面对自己的儿子周冲和周萍之间的矛盾,以及自己对他们教育的失败,周朴园可能感到一种无力感和失落。他试图通过“赎罪”或者“补偿”的方式来弥补自己的过失,而侍萍恰好可以成为这个工具。他让侍萍来“照顾”周家,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将自己无法处理的家庭矛盾转移到侍萍身上,也为自己扮演一个“慈祥”的父亲角色提供一个借口。
对侍萍的误解和扭曲的“爱”: 也许在周朴园内心深处,他对侍萍确实存在某种情感,但这种情感是极其扭曲和自私的。他不是真正爱侍萍这个人,而是爱他曾经从侍萍那里获得的激情和满足感。他无法容忍侍萍拥有独立的意志和情感,一旦侍萍表现出反抗或独立的一面(比如她对周萍的保护),他就会立刻将其压制,打回原形。
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合理化: 面对过去种种的罪恶和错误,人类往往会产生自我保护的心理。周朴园也不例外。他可能通过不断地“怀念”侍萍,并将这种怀念浪漫化,来合理化自己过去的行为,减轻内心的负罪感。他将侍萍的苦难归咎于命运,而不是自己的责任。

三、 侍萍在周朴园“怀念”中的地位:

在周朴园的“怀念”中,侍萍已经不再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独立个体。她更像是一个被符号化的符号,是周朴园内心矛盾和欲望的投射。他怀念的不是侍萍这个人,而是:

他年轻时的自己: 侍萍是他年轻时激情的载体,怀念侍萍就是怀念他逝去的青春和冲动。
他理想中的秩序: 他希望侍萍能够按照他的意愿生活,维持他所希望的“体面”。
他逃避责任的借口: 侍萍的出现,让他有机会扮演一个施恩者,从而逃避他应负的责任。

结论:

总而言之,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并非单一的真情流露,而是一种被扭曲、被遮蔽、被利用的复杂情感。他怀念的成分非常微弱,而且这种怀念首先是以剥削和压迫侍萍为前提的。他更多的是在怀念他过去所拥有的权力感、他理想中的控制以及他不愿意面对的良心上的愧疚。

曹禺先生通过周朴园这个角色,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迫和摧残。周朴园的“怀念”是这种压迫最集中的体现之一:在一个等级森严、以权力为导向的社会里,即使是所谓的情感,也很难不被污染和扭曲。他的“怀念”,最终成为了他虚伪、自私和残忍人性的又一个注脚。他与其说是怀念侍萍,不如说是在不断地“利用”和“消费”侍萍的悲剧,来填充自己内心的空虚和掩饰自己的罪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真的,也是虚伪的。

这两者不矛盾。


1979年《人民戏剧》第三期里,曹禺先生自己说过。原话:

“他对侍萍的怀念,是真的。”


但怀念的动机呢?

周朴园是个很擅长自我说服的人。他自觉是名流贤达,认为自己的家庭也最为圆满。

侍萍其实是被他遗弃的,但他说起来是前妻,还留着当日的摆设,这样在自己心里,他就是好丈夫好父亲正人君子了,很重情重义呢。

这份虚伪,在之前他认出侍萍后,格外明显。一开始还在跟侍萍怀恋往昔。

可是一认出侍萍,立刻叶公好龙,露出真面目来:

“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


最滑稽的是,他后来还让周萍给侍萍跪下。还尊严地说:

“不要以为你跟四凤同母,觉得脸上不好看,你就忘了人伦天性。”——还好意思用人伦天性来指挥周萍。

还大义凛然地说:

“萍儿,你原谅我。我一生就做错了这一件事。我万没有想到她今天还在, 今天找到这儿。我想这只能说是天命。(向鲁妈叹口气)我老了,刚才我叫你走,我很后悔 ,我预备寄给你两万块钱。现在你既然来了,我想萍儿是个孝顺孩子,他会好好地侍奉你。 我对不起你的地方,他会补上的。”

这时候了,他还在指挥儿子,哄诱侍萍。

明明错是他一个人铸成的,还在那里说是天命,谈论人伦,自觉安排妥帖呢!

因为这样安排了,他就又是个知错能改的好父亲了。


所以咯:周朴园真诚怀恋的,是过去的、死掉的侍萍。

活侍萍来了,他的反应却是赶紧掏钱,亮支票,以便将此刻的侍萍请出现在的人生,千万不要妨碍到自己自欺欺人塑造的、完满的名流人生。

他真诚地怀念侍萍,既是为了少年回忆,也是为了真诚地自我说服,真诚地自欺欺人。怀念侍萍,只是他自欺欺人的一种手段。

他爱的从来也不是侍萍或儿子,而是多情、崇高、完美的自己。

user avatar

真情的怀念人家身子,谁说不是真情的怀念呢?

男人如果对女人有超越容颜和身材的追忆和一以贯之的好感,必然是女人在人格品行上可圈可点,或做出了什么伟大的常人不能及的事业,这样的崇敬和怀念是真情的,也能超越时空,

而对软玉温香的所谓真情与怀念,不过是对少女身子的贪婪一如既往的体现,

侍萍三十年前能给的无非是那些,而周家的少爷想要的也就是那样,一个单纯且顺从,一个贪婪且不肯负责任,

所以过了三十年,少爷成了老爷,表达了一下自己廉价的所谓真情,立刻对眼前这个老去的女人露出獠牙。

从《雷雨》的剧中设置可见,侍萍的基因应该是很优秀的,不然俩青年男女也不会照面就对上眼了,此处可参照段正淳的那么多相好的都是美女,所以下一代也是。

但是这种优秀的背后是低位的出身和见识,面对少爷的利诱和蜜语甜言没什么好办法,也没什么筹码,最后达成一个始乱终弃的结果。

对青年人的一点启示就是,颜色再娇嫩,也有黯淡的一天,形状再饱满,也有下垂的一天,十八岁的人,睡一觉起来哪哪都是香的,四十八的人,一天两遍澡还是一股子哈喇味。

趁着好皮囊及时行乐倒是没错,只是空有皮囊之乐的男女,多年再见只会互相生厌。

人其实没那么多崇高的理想和雄心,很多人奋斗的初衷不过是为了再见前任时面子上要挂的住。

user avatar

感情是真的,虚伪也是真的。

对于曾经是少年的周朴园来说,少年时的感情是真实的。并且,这个感情由于产生在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期,对他的头脑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对于已经是中老年的周朴园来说,年老以后的虚伪也是真实的。在这个年龄段,经过数十年勾心斗角冷血无情的搏杀,他早已变成了一个无情的赚钱机器。

所以,在侍萍出现之前,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怀念着自己的青春。在侍萍出现之后,他进入到现实世界中,竖起羽毛进入到生死决战的状态。

他一方面在怀念青春美好生活的回忆时暴露除了内心的软弱与孤独,一方面又在面对冷酷无情的社会时变得高度警惕与刚愎自用。

在复杂残酷的社会斗争中,即便是这样的资本家,也身不由己,不能求得一夕安枕。

这样一个时代就应该被扫除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去,为世人所唾弃。

user avatar

当然是真情。

真相的过程是这样的:还没有世俗化、没被社会毒打过的周少爷,爱上了纯真貌美、年纪相当、说不定还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丫环侍萍,并且没名没份的生下了两个孩子。

这段关系未必一开始遭到了周家上一代激烈的反对,否则刚发现就被棒打鸳鸯了,哪里还拖得到在上上下下的眼皮底下,生了两个孩子那么长的时间线。

因为那个时代背景下,侍萍这种身份的人在这种大家族是允许存在的。比如红楼梦里的宝玉,在没真正谈婚论嫁前,家长已经给他物色好了房里人,晴雯袭人这几个一等丫鬟,就是公认的他将来的小妾。

在周朴园年轻的时代,这种大家族的家主,有一个或者几个妾,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所以他们一开始的爱情和同居生子的实质,才得以那么顺利的完成。再加上她生的又是儿子,周家家长就更没有反对的理由,甚至她可能还是有功劳的,因为周少爷将来明媒正娶的正妻,可不一定就能生出儿子来。

所以侍萍在恋情曝光的时候,没有为周家所不容,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最多也就是个妾罢了,这么大的家业,养几个妾根本算不得什么大事,反正周家将来的少主母肯定不会是她。

但侍萍自己是如何看待这事的呢?可能那个年纪的周朴园对她用情至深,承诺会取她做正式的妻子。可能当时的周朴园也的确是这么想的,那么年轻的年轻人,还没被任何东西污染过,能有什么坏心眼呢,大家都经历过把爱情看得比天大,眼里容不下除对方以外其他人的年纪,很好理解这种状态。

后来,周朴园的婚姻被正式提上日程,对象自然是门当户对的小姐。这个时候如何处置侍萍呢?也许容不下她的未必是周朴园或者周家家长,而是女方那边的要求,嫁进来的条件是她必须走人。

但这个时候的周朴园,还没有那么世俗,而且对侍萍的感情很深,自然舍不得赶她走,侍萍应该是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赶走的,并且连带着刚出生的婴儿也一起赶走了。

对这件事的处置方式,周朴园肯定抗争过,因为如果他同意赶走侍萍母子的话,这事就不必背着他做。周朴园抗争的结果可能是作出了一定的妥协:不正式取侍萍,但一定要保证侍萍在他身边做妾。

而这个结果显然不为新太太那边接受,所以周家家长只得赶走了侍萍。

所以周朴园在取了新太太过门后,也用自己的方式反抗到底,保留侍萍在世(以为她死了)时的习惯,其实无非是在向新太太抗议:我虽娶了你,但我的心属于另一个人,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她。

而新太太也许正是在这种抗拒中抑郁而终,似乎也没留下孩子。周冲是繁漪生的。

繁漪应该是身份家世都是位置比较低的人家,不然的话,年轻美貌,大可不必委屈下嫁给一个老头,给他做续弦。

周朴园在新太太在的时候,都敢公然的怀念侍萍,在地位跟他完全不对等的繁漪面前,就更不用说了。

其实周朴园还是个蛮有个性的人,他这种做派,如其说,一半是基于对侍萍的爱,一半也是为他自己的尊严,这种做派不仅是出于对新太太的抗拒,也是对周家长辈的一种示威,因为他曾经因为年轻也好,为了家族的利益考虑也好,被迫做了违心的事,失去了所爱。

如果说他真的极度虚伪,他不必在新太太入门后,拿出那种处处怀念侍萍的做派。这对他有什么好处呢?他真的看中对方的身份地位,想结这门亲事的话,侍萍这个麻烦,家里已经替他解决掉了,正好中他的下怀。他真虚伪的话,难道不是该顺势表现出和门当户对的太太情投意合,伉俪情深,去获取更多的来自岳家的资源,给自己的家业事业更大的助力吗?

而且,当时,他根本就不知道侍萍还活着,这样演戏给谁看呢?立一个对第一任情深的人设,无论从感情还是从物质上,都不见得能给他带来什么好处,甚至只有坏处,这明显会惹怒岳家的势力,给自己找麻烦,也让自己的父母在亲家面前难以交待。他非但不虚伪,反而是任性得过份呐。

他不巴结拉拢门当户对的太太,竟然干出这样的事来,这对新取的太太和她有头有脸的娘家是何等的侮辱!

剧中没有提到那个门当户对的太太的去向,但这个人肯定不是繁漪,繁漪当时只有30多岁,而赶走侍萍取新太太已是30年前的事了。而且繁漪和周萍是有私情的,30年前侍萍的小儿子刚出生,大儿子周萍可能是两三岁,那繁漪和周萍实际上年龄相差不大,繁漪应该只比周萍大两三岁而已。这样的年龄差,继母和继子才有私情的可能。

第二任太太的下落,有可能是受不了周朴园的冷落抑郁而终,更大的可能是受不了这种侮辱,没过多久就离婚了,毕竟是有头有脸的人家,不可能受得了这种气。

而当周家长辈去世和新太太离开后,怀念侍萍所做出来的那些行径,对周朴园来说,早已经成了一种惯性,一种象征,如其说是在怀念侍萍,不如说他怀念年轻时的自己。

周朴园一直带着对侍萍的怀念和愧疚活着,所以对侍萍所生的周萍,也特别的娇纵,因为这是他最爱的女人所生的孩子啊。就像唐太宗,在长孙皇后故去后,一直把她生的李治和最小的女儿带在身边亲自教养,娇宠至极。

虽然他一直怀念侍萍,但不知不觉中,人是会变的,周朴园在自己成为大家长,独当一面之后,生活的经历必然早让他知道了权势,地位,金钱等等的好处。他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变了。他怀念侍萍,是因为侍萍本人,和侍萍在一起的时间,可能是他人生唯一拥有过的净土:唯一一次不带算计的、倾心去爱的经历。

但他现在,的确已经不是那个可以和下层人倾心相爱的纯净少年了,这种事情的发生,是需要合理的时间作为土壤的。

他和现在的侍萍,不但有分别三十年的、时间上造成的割裂,还有两人身处两个对立阶级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带来的割裂。

其实阶级上的对立一直都存在,只是少不更事时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填平了这一点,用今天的话来说,这两个人本来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所以周朴园见到已经成为鲁妈的侍萍,才会那么吃惊和抗拒,隔了几十年的人事沧桑,他本能的反应,不是在用当年周家少爷的身份看见年轻的侍萍,而是用现在的资本家的身份,和下层社会苦主之间的短兵相接,在这种意义上,其实他们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敌人。因为他做资本家,已经很多年了,这副算计、警惕、狡诈的面目,才是他最常使用的、现下的真面具。

我认为这个情节非常精彩,非常合情合理,如果他在认出侍萍的第一秒,是跑上去狠狠拥抱她,大声高呼感谢天感谢地,我终于找到你了。这大概是琼瑶剧。

久别重逢、抱头痛哭,那真的只是人们一厢情愿的想象中的剧情而已。有多少人年轻时暗恋过,等到再次见面,还不用30年,以为会是激动得难以自抑、潸然泪下,其实见到对方当下的样子,不过是即刻幻灭、一声叹息而已,心里也许正在感叹的,是:相见不如怀念。

当你年少时,曾经有个很爱的、刻骨铭心的人,一直念念不忘的人,却突然以一种面目全非的方式相见,你是会很震撼,还是在一秒钟之内拥抱对方、失而复得、喜极而泣?只怕所有的执念,都在亲眼看到物是人非的那一刻灰飞烟灭,太正常了!多少因为各种原因分手并且再没见过面的初恋情人,因为毕业多年后的一场同学会,就放下了全部的心结:对方早已不是记忆中的那个人了。

但即使这样,也不能因此就去否定,在分开的那段时间,所有刻苦铭心的怀念都是假的,都是虚伪的。只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再回首时已无路可走,这是任何人都预料不到的结局,你以为人生停留在某一刻,实际上它一刻不停的往前流去,遇到了不同的风景,被环境塑造了不同的自己。后面的你,只是拥有着当初的躯壳和名字,实质上,早就已经不是当初的你了。对方也是。就像张爱玲的《半生缘》里,过了18年后,世钧和曼桢再次相遇,曼桢说的那句话:回不去了。

周朴园对侍萍,始终都是爱的,只是年轻时爱得纯粹,后来的爱,加进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现实。所以他很快就平复了心情,要周萍认下生母,并给她养老,所以后来才会照顾侍萍终老。

他并不介意让别人知道这个穷苦的疯女人就是他的第一个太太。

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什么人能够左右他的前途和决定,他当初都不怕,这时为什么要怕别人知道他曾经和一个侍女相爱并生下了孩子呢。

按照侍萍的生活习性的摆设,在周家几十年来,一直都是这样,想必这么怪异的事,早就传得街知巷闻。所以其实他并没有害怕让别人知道他爱上了下等人,并且和对方同居生子这种事,否则不会这么大张旗鼓,做足形式,只在心里默默怀念就好了。

当年新太太娘家和他门当户对,上面还有家长压着,他都能这么个做派,后来的他,就更不用怕什么了。

他对侍萍唯一的遗憾,是当时不能作自己的主,没有保住她们母子平安留在自己的身边吧!

人是很复杂的,有很多个面,不能凭他当时瞬间的反应,就觉得他不爱侍萍。

疯了的繁漪,名义上仍然是他的妻子,他有照顾她的责任。

但是疯了的侍萍,与他何干?她已经是别人的老婆,又老并可能又丑,又疯又穷,此时对他没有任何现实的价值,并且因为她的再次出现,他的两个儿子都死了,家破人亡,他大可以恨她,而不是照顾她。这不是爱是什么呢?

不管是门当户对的第二个女人,还是更年轻貌美的繁漪,始终都没有取代侍萍在他心里的位置,没有让他终止对侍萍的怀念,这不是爱是什么呢。

要知道,像他这么有钱有势,并且可能还很有学识,长得还不错的男人来说,三十年的时间跨度,除了后来的两个太太,他会认识多少年轻、好看的女人?有钱男人能拥有的资源,自古都一样,他想要多少女人不能有?如此怀念侍萍,不是爱是什么?

不能因为他是个心狠手辣唯利是图的资本家,就否定他对侍萍的爱,这是两码事,人是很复杂的,并非非黑即白,只有两个面。

年轻时,他爱侍萍,但没有爱到为她放弃家产,与他私奔,这更像现实,更符合人性,而不是小说。

看看知乎上,有多少年轻人,因为两个人的家境不一样,而被迫或自动分手。

如果真的曾经有周朴园这样的男人存在过,怀念了对方30年,这真的算长情了。

不要说30年,3年就足够改变很多事。


中老年人的爱,充满算计,很赞成评论区这条:


其它高赞回答:

user avatar

是真的。只不过,对周朴园来说,周家的继承权,【比】侍萍【重要】。对的,就只能二选一。不要说正妻了,纳成妾,“庶出长子”,周家都很为难。一般做法(香港有些活化石),相当于把侍萍及其儿子养作外室,不进家门。

周家留下周萍作为长子,【以周朴园的思想体系】,觉得自己已经很够意思了:我为了让你侍萍的儿子周萍,继承我周家的家业,只能给他假造一个富贵出身。结果娶头一个正妻的时候,人家当我娶填房。家庭背景好点的,都不肯把女儿嫁给我。没感情我能做这么大牺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