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对“爱国”和“政治运动”的理解是建立在出生在一个性命无虞、治安良好、经济腾飞、教育运作、倡导法治文明的社会,并且自然地认为上述环境都是“正常”“应然”的环境里。其实他们既不打算花时间去了解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也不打算去了解那个年代的无产阶级。
所以他们可以廉价地肆无忌惮地推崇浩劫,可以毫无心理负担地正面评价历史运动,他们可以把阶级斗争的必要性像口头禅一样挂在嘴边来嘲讽上一代人的价值观,以建立自己这一代人的世代认同以求世代话语权演替。
当然,这和对另一种声音和大量相关史料传播的限制有着巨大的关系。因为复读肤浅、廉价的阶级矛盾逻辑是被允许的,而展示现实的苦难往往是被和谐的。
但是,这种情况不可能是千秋万代的,人类历史,阶级关系是必然会变化甚至可能消失的,而人性的善、恶、人的良知和道德是永恒的。任何一段历史,最终都无法逃过未来的人以人性的善恶观和良知进行审判。
————————————
其实有些人看了些阶级斗争的理论就很激动,大喊食肉者如何残酷,阶级压迫多么没有人性,这些都是对的,我都认同。
但是我建议大家多学习,文科就学20世纪所有以消灭阶级为目的的运动的历史和结局。理科就学21世纪专业里一个叫生态学的学科。等级是很多社群动物固有的自然属性,并且世界上所有动物的种内竞争都是残酷的。
你可以要去报复特定的食肉者,可以要去推翻特定的压迫阶级,然后重新洗牌。但是唯独不要说你的目的是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关系。历史已经证明,所有消灭食肉者的人,不管自己愿不愿意,最后要么陷入和人类与社会规律对立的痛苦境地,要么也只能绕了一圈最后建立起新的捕食关系,只不过是既有阶级关系的变化或消失而已。
而作为一个普通人,你能选择的也只是尽量不作恶。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人类历史,阶级关系是必然会变化甚至可能消失的,而人性的善、恶、人的良知和道德是永恒的。
老舍,中国籍,跳湖了……
他父亲傅雷,中国籍,在xx之初,受到巨大迫害,1966年9月3日凌晨,愤而离世
他母亲朱梅馥,中国籍,亦自缢身亡。
他弟弟,中国籍,两次自杀未遂,被认定为“以自杀对抗改造”
当时他只有两个选择,做活的外国音乐家和做会死的傅家人,众所周知,死后是没法爱国的……没得选啊!
殉国并非最好的爱国方式
傅聪死了,我们深表哀悼。但是一个英国人对你说他爱中国!!!,怎么着你前女友对你说
我虽然和他结婚了但是我只是为了锻炼技术,更好的服务你???????????
再结合3,4,月份的新闻,各位狂喷海外华人的新闻,同志们啊,知乎的精分程度以及这么严重了吗,
但凡你们能拿出一半对傅聪的客观,上面那两个问题下面也不至于成为海外华人嘲讽的重灾区。
话说建国时才15岁的傅聪,20岁以公费生的身份去波兰留学,麻烦同志们大概自己估算一下那年月国家的公费生的代价是啥,我看好几个人拿着要求他提前毕业回国的文件说事儿,说破大天你是公费生啊,怎么着公费生听从安排不是应该的?????,不应该那我可要替某位博士喊一下冤了,人家没听从安排可是差点蹲了局子了……。
还有烦请各位记住一点,
60年代,从傅雷家来往信件中写明“牛油”已经是餐桌常备品了。60年代实现牛油自由,21世纪把牛油是啥吃明白的有几个啊?????
麻烦各位记清楚年初的时候总理亲口承认的现在共和国人均支配收入1000左右的还有6亿人。这个家境还要啥自行车啊!!!!!
1961年傅雷平反后家中就有了两位佣人;烦请在座的各位家里请的起保姆的说一下费用呗。
“弹钢琴的手一旦拿锄头种地,就会大大影响他的琴艺”你们前脚说要结合那个时代来看。
好啊,这是凡尔赛的妈妈给凡尔赛开门凡尔赛到家了呢,这和大名鼎鼎的不食肉糜不是一个段位的玩意嘛。
麻烦你们闹明白一点,没有那个大时代弄死那些贵族,今儿你们上哪儿跟人家竞争啊,说破大天了在做的各位都是那个你们无比唾弃的那个时代的受益者,大时代之前的贵族们不死你们上哪儿去跟人家的娃竞争去。大名鼎鼎的中信银行当年究竟姓什么。要不要去查查啊、怎么来的别以为不知道,你们警惕不想让自己成为新的死者这个我理解,但是也请麻烦别双标……、
我看到有人提起了卞仲耘事件,怎么着你怕成为卞仲耘第二啊,哟嚯你怕是忘了当年打死卞仲耘的,现在还真是美国国籍呢……。这位就是传说中老贵族死一半没死成的代表,不知道今儿有谁能够跟她竞争一下。别说做题家了……
有人说1979年起傅聪经常应邀回国,参加表演代表。那个啥,1979年以来听得起钢琴的都哪些人……。要不然自报一下,让我被吃瓜群众见识一下,下面有个倒霉孩子说
这边简单说一下。顺便。傅聪能够出走是拿了教育部给的经费,他爹亲自给周恩来担保让他成了公费生,[微笑]
考虑我给国家交了税,还真是因为像我这样的人比较多按时交了税他才能公费留学。[微笑],说破大天傅聪也是个公费生谢谢、
这里补充一段回答表明我对傅聪这事儿的态度吧!
大佬说的太好了我一个字没删,一个字没改。
专业相关,傅聪是一个很棒的钢琴家……
但从造诣上说,还远远达不到“在一个时代内代表某一个钢琴曲作曲家作品”的程度。而这在古典音乐圈,就是二流钢琴家的意思,对标现在国内钢琴家,就是张昊辰/孔祥东/孙颖迪的位置(可能还说高了)。因为钢琴只是音乐中已经很式微的古典音乐中的一个分支,如果不能成为基辛/郎朗/鲁宾斯坦/霍洛维茨这样的一流或者王羽佳/殷承宗/李云迪这样的准一流,出现在各种发烧级的古典唱片或者最好的协奏曲合作中,其实只能在圈子里high一下。而且如果一个钢琴家不会作曲,我认为实际价值(为社会创造财富)是比较低的。
傅雷以翻译见长,傅聪出名更多是因为经典的《傅雷家书》,否则在那个年代,无论从实际功力还是奖项,傅聪都要排在顾圣婴,殷承宗之后。
傅聪当年的举动,我来简单梳理一下:
54年,家底殷实有女佣的他公派去社会主义阵营的波兰学习钢琴,后夺得肖赛第三名的佳绩(人生最高光时刻)
57年回国去北京,觉得忙没有见父亲……直接回到波兰。
58年公派期满,没有获取签证的情况下潜入英国,拒绝回国,举国哗然!因为此前傅聪一直被正面报道,这件事情动静很大,有如十年后的马思聪(几乎害死了一家人)。
之后,傅雷坚持给傅聪写信,并得到傅聪不加入英国国籍的保证。
63年,傅聪入籍英国,举国再次哗然。他还娶了著名指挥家梅纽因的女儿,靠岳父提携开始巡演。父母饱受痛苦(然而还是有女佣的)。
66年,在女佣先自杀后,傅雷夫妇自杀。因为傅聪的叛逃,国内最有名的女钢琴家顾圣婴(和他好友)也被牵连,最后自缢。
之后傅聪因为婚内出轨离婚,做不了乘龙快婿的他又先后结了两次婚……
我始终认为,无论是搞艺术还是搞生产还是学习,都是为了人民为了祖国放在第一位的。傅聪的格局,还是低了。而他父亲本来,并不至于被迫害到多惨的程度,却因为儿子的叛逃,最终落得一个悲哀的下场。
然而,傅聪八十年代后期的言谈来看,并未愧疚,而是庆幸,不得不说有点讽刺。
最后贴一下和傅聪同时期的,我的钢琴老师葛蔚英的事迹:葛老师在六十年代后期下乡改造,两年后回到上音附中/大学任教,十多年前退休。她除了下乡劳动创造了价值,还为新中国培养了无数的音乐人才。
傅聪,无非作为一个西方反华的口实,给一些公子哥作附庸风雅的消遣罢了。
傅聪于1954年公派波兰留学,第二年获得肖邦钢琴赛大奖。1958年因傅雷被划为右派,傅聪怕回国后会受牵连,故没有按计划返回中国,转赴英国寻求庇护,并于1965年改英国国籍,理由是中国国籍演出不方便。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傅聪去国不归,情有可原。但是说他爱国未免有些牵强。傅聪就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移民英国确实延续了他的艺术生涯,如果当年傅聪不去英国,我不能他是否会成为世界知名的钢琴家,也不敢肯定他能否活到86岁。但是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如果那个时代每个知识分子都像他一样,一走了之,我敢肯定今天绝大多数中国人活不到70岁。做一个精致利己主义者无可厚非,但在道德上不应该得到尊重,更没有必要为他的行为辩护。
很多人提到是那个疯狂的年代导致傅聪叛逃英国,也是傅雷夫妇悲剧的原因。很多艺术类知识分子在那个年代遭受了不公正待遇。但是,那个年代是否像傅聪叛逃英国一样情有可原呢?
自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百年屈辱,一代代中国人都在为实现民族独立而苦苦求索强国之路,事实证明只有工业化才能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过,问题在于五十年代后期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投入的资本要素陡然归零,中国也在突然之间落入发展陷阱。面对这种国内资本不足,同时又有外部封锁的情况。中国只能依靠在战争年代培养出来的群众动员能力通过以大规模劳动力要素代替资本的方式才能保证工业化建设不会中断。要想动员广大劳动者广泛参与工业化建设,就要提高劳动者的地位。同时,也必须要求知识分子参加体力劳动(傅聪就是因为害怕参加体力劳动而不敢回国)。这是因为在经济基础不牢固的情况下根本没有多余的财富来供养这些不从事生产的知识分子。
60年代,从傅雷家来往信件中写明“牛油”已经是餐桌常备品了。1961年傅雷平反后家中就有了两位佣人;1966年傅家夫妇二人上吊自杀为怕佣人听到,在凳子下铺了厚厚的地毯。
我想在那个时期如果让这些不从事生产的知识分子继续拥有如此高的生活水平,恐怕不能动员劳动人民投入工业建设吧!那个年代确实很疯狂,但没有那种疯狂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新中国早期工业化绝不是什么极左错误,也不是不尊重知识,而是在内部资本不足和面临外部封锁的情况下,采取内部公平的分配机制,走上一条贫穷却相对公平的发展道路。只有这种方法才能最大限度的动员广大劳动者参与工业建设,才能在保证国家主权不受外资挟制的情况下完成工业化。苏联撤资以后,中国的工业化建设陷入困境,要想走出困境唯一的方法就是动员群众参与工业建设,用劳动来代替资本。为此,中国从农村征调了9000万青壮年劳动力。想要动员群众参与总要有个公平的分配方式吧!当时,干部 知识分子的收入远高于工人和农民。如果提高工人农民的工资,钱从哪来?唯一的办法就是降低干部和知识分子的待遇。如果他们不愿意呢?那就只有进行思想改造。我只是陈述客观过程。没有任何价值判断。我没有否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要考虑当时的实际情况。中国当时科技实力非常薄弱,短期之内无法提升。苏联撤资以后更是雪上加霜。当时,唯一可以利用的就是人力,只有广泛地动员人力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注意是一定程度上,正式因为科技实力薄弱才不能完全保证)工业化进程不会中断。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天,艺术教育已经不在是少数人才能获得的奢侈品。这就是中国工业化的成果。如果傅雷一家是爱国的,他们应该能够理解那个时代。
主要是现在不搞运动了,所以无法验证人们是否能够比他忠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