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2008年次贷危机时,美联储救助雷曼兄弟而没有让其破产,后面会怎么发展?

回答
2008年,雷曼兄弟的倒闭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如果当时美联储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选择了另一条道路——救助雷曼兄弟,而非任其破产,那么接下来的故事走向,必然会与我们所经历的截然不同,其影响将如同涟漪般层层扩散,重塑整个金融格局。

一、短期内的“稳定”与潜在的“隐患”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雷曼兄弟得以保留,市场在短期内会感受到一阵“稳定”的空气。雷曼兄弟的破产,最直接的后果是引发了市场对整个金融体系信任的崩塌。无数的合同、衍生品、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瞬间变得价值不明,交易对手风险急剧上升,金融机构之间互相猜忌,信贷市场瞬间冰封。

如果雷曼兄弟被救助,这种极端恐慌情绪或许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美联储的干预,无论是以直接注资、提供流动性支持,还是联合其他金融机构共同接管雷曼等形式,都会向市场传递一个强烈的信号:政府愿意承担风险,保护大型金融机构不至于“倒闭”。这将有助于稳定银行间拆借市场,避免出现全面流动性危机,也可能暂时止住股市的颓势。

然而,这种“稳定”并非没有代价,更重要的是,它可能会将一个更大的隐患埋藏在地下。

道德风险的加剧: 美联储救助雷曼,意味着向市场传递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息:即便一家机构犯下了严重的错误,导致其濒临破产,政府也会出手相救,以避免更大的系统性风险。这无疑会极大地助长“道德风险”。未来的金融机构,特别是那些“大而不倒”的巨头,可能会更加肆无忌惮地进行高风险的金融创新和投资,因为它们知道,一旦出了问题,总有政府在背后兜底。这种心态的蔓延,将为下一次危机埋下更深的伏笔。
资源分配的扭曲: 救助雷曼需要动用大量的公共资金。这些资金本可以用于其他更具生产性的领域,比如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研发,或者直接补贴受困民众。将巨额资金投入到一家经营不善、商业模式已经出现严重问题的金融机构,无疑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并可能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不利于长期经济健康发展。
“幸存者偏差”的强化: 雷曼的破产,虽然残酷,但某种程度上也清理了金融系统中的一部分不良资产和风险。它的倒下,迫使其他机构不得不正视自身的风险敞口,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果雷曼被救,那些本应受到挤压和调整的机构,可能会因为“搭便车”而继续存在,它们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只是被暂时掩盖。

二、金融机构的“生存”与“转型”

如果雷曼兄弟得以幸存,那么其他大型金融机构,如贝尔斯登(Bear Stearns)和美国国际集团(AIG)的命运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

贝尔斯登的命运: 贝尔斯登在雷曼之前不久就被摩根大通以极低的价格收购,但其背后也有美联储的流动性支持。如果雷曼得到救助,可能意味着美联储当时对大型金融机构的容忍度会更高,贝尔斯登的“被动”出售也可能变得不那么紧迫,或者交易条件会更好一些。但无论如何,贝尔斯登的经营模式问题依然存在,只是可能换了一种方式被消化。
AIG的救助: AIG的倒闭,直接威胁到全球金融市场的信用链条,因此美联储最终不得不对其进行大规模救助。如果雷曼也得到救助,那么AIG获得的救助资金和方式可能不会有本质区别,但市场对政府救助的预期会更高,甚至可能要求更优厚的条件。

关键在于,雷曼兄弟作为一家以投资银行业务为主,高度依赖杠杆和短期融资的机构,其核心业务模式在次贷危机爆发后已经受到了根本性的动摇。即使美联储对其进行救助,也需要对其商业模式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甚至可能是“重塑”。

商业模式的调整: 雷曼兄弟可能需要剥离风险过高的业务线,压缩杠杆率,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这可能意味着其将从一个全能型投资银行,转型为一个更加精简、专注于特定领域的金融服务公司。这个过程会非常痛苦,涉及裁员、资产出售,以及与监管机构的长期博弈。
与监管机构的长期博弈: 救助之后,美联储和各国监管机构必然会对其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这包括更高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更严厉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及对其高管薪酬和激励机制的约束。雷曼可能会发现自己被套上了“紧箍咒”,其经营的灵活性将大打折扣。

三、更长远的影响:金融结构的演变与监管的重塑

如果雷曼兄弟没有在2008年倒下,其对金融结构和未来监管的影响将更加深远。

“大而不倒”问题可能持续存在: 雷曼的幸存,可能会让“大而不倒”这个议题的解决进程变得缓慢。虽然这次救助可能伴随着严格的监管,但其他金融巨头看到雷曼的“生命力”后,可能更倾向于维持现有规模,而不是主动进行瘦身和风险剥离。这意味着系统性风险的“潜在”程度可能并未得到根本性缓解。
金融创新与风险的“地下化”: 如果传统金融机构在救助后受到严格监管,那么一部分金融创新活动可能会转移到监管的“灰色地带”,例如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银行)的规模可能进一步扩张,其风险也可能更加隐蔽,难以被有效监测和控制。
全球金融格局的变化: 雷曼的破产,也为一些亚洲和欧洲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抄底”的机会,它们趁机收购了雷曼的某些业务部门或资产。如果雷曼被救,这些收购机会将不复存在,全球金融机构之间的力量对比和竞争格局可能也会有所不同。
监管哲学与工具的演进: 2008年危机后,全球金融监管进入了“后巴塞尔协议”时代,引入了更多审慎性监管工具,如逆周期资本缓冲、杠杆率等。如果雷曼没有破产,美联储在推行这些新监管措施时,可能会更加谨慎,或者其关注点会发生转移。一些更具争议性的监管理念,例如“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的要求,是否会以相同的方式出现,也未可知。

总结:

总而言之,如果美联储在2008年选择救助雷曼兄弟,短期内或许能避免一些金融市场的恐慌,但从长远来看,这种选择很可能加剧道德风险,扭曲资源配置,并让“大而不倒”的问题更加难以根除。雷曼兄弟的“幸存”并非意味着其问题能够被神奇地解决,它更可能是在一个被过度干预和监管的框架下,继续以一种不确定、且可能更危险的方式存在。

历史没有如果,但对“如果”的设想,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2008年危机爆发的原因、过程及其带来的长远影响。雷曼兄弟的倒闭,虽然痛苦,但它也像一场残酷的“手术”,清理了金融系统中的一些病灶,并迫使全球监管者和金融机构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改革。如果手术被放弃,病症可能只是被掩盖,等待下一次更猛烈的爆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08年的次贷危机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甚至是战略问题。08年经济危机如果只看成是经济问题,那就太肤浅了,那是一场波云诡异的大国往事啊。08年是中美国运的交替点,是美帝国衰落的开始,也是中国走向更广阔舞台的开始。

08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是在小布什的任期内,那时的美国最大的对手可不是我们。美国正式将我们的定性从有竞争的合作伙伴转变为对手乃至战略对手,是在奥巴马任上和特朗普任上的事,参见美国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那么当时美国的主要对手是谁?或者说真正威胁到美国根本利益的是谁?

08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基本上没有人对此负责,被抓被处罚的都是虾米,都是无关紧要的炮灰,处理给美国的屁民们看的。而真正应该负责的,从法律和行政方面促成这一危机爆发的彼时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没有受到丝毫处罚(实际上还受到嘉奖了), 那些资产鉴定机构、对冲基金等大机构真正的受益人和负责人也没有一个被追责。回头看看整个事件,那么明显的击鼓传花的游戏,做为整个美元世界的掌舵人看不清?

08年的次贷危机实质上是被设计出来的!雷曼兄弟的倒闭是这个计划的一环,注定的。而这个设计极为精妙,也极为歹毒、凶狠,这是一招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只是机关算尽太聪明了。

这事得从大国博弈的往事说起:


1998-1999年,中国威胁论大行其道,西方尤其是美国已经意识到单单通过金融手段很难遏制住中国,必须要采取行动了。那时我们其实已经极为艰难了,有兴趣可以查查那时我们的银行负债情况。而恰巧那时中东出了一个猛人,一个911直接调转美国的战略方向,加之那时中国崩溃论的兴起,美国轻视了我们,直接促进了美国缓和了对我们的围堵,美国一头扎进中东的泥潭,于是我们迎来了十年的黄金发展期。

08年前后,我们的经济模式深度依赖国际贸易,外贸占经济大头,那时我们没有丝毫底气搞什么内循环,经济发展快但是脆弱啊,一旦外贸出问题我们根本就没有后手, 外贸依赖海权保护,而海权在美国手里。 那时的美国其实已经回过味来了,准备抽离中东,重返亚太,这一主张得到了整个西方的支持。只是欧美貌合神离,那时欧元正在强势崛起,欧洲支持美国重返亚太,是想祸水东引,让中美死磕,自己渔翁得利,为欧元的崛起赢来宝贵的发展时间。欧洲打得这点算盘,美国自然看得清楚,在大国博弈中,往往是上一个回合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会成为下一个回合的劲敌。美国清楚,如果08年前后直接展开中美竞争,那么等美国赢得竞争后,被击溃的中国更有可能被欧元收割,同时欧盟可能已经无法挑战了,而这是这个老霸主根本不能接受的事。现在回到前面的问题,小布什任上,美国的真正的对手是谁?其实是欧盟,准确说是欧元,次之是中国。那时欧元坚挺,持续走高,对美元形成了威胁。

于是华尔街的那帮天才们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大量的垃圾债券被卖往欧洲,同时08年的经济危机直接刺激了欧债危机的爆发,从希腊席卷向整个欧洲,自此以后欧元一蹶不振。同时严重打击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使得我国的外贸经济受到重创,事实上沿海的小企业倒了一批。

而后奥巴马接班,休养生息,美国自身的经济危机被迅速掩盖,美国很快就走出经济危机的颓势。欧巴马也正式提出重返亚太战略,对于美国而言此时已经没了欧元这个后顾之忧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逼着资本回流到美国,制造业重振,于是有了tpp。

一切看起来很完美,但美国人还是漏算了一些东西。08年的次贷危机促进了中国经济转型,中国直接搞出了个4万亿的基建,大获成功,中国在危机中的表现超出了美国的预期。另一方面,美国积重难返,经济危机激化了美国的内部矛盾,致使奥巴马政府行事处处掣肘,毫无作为,同时刺激了民粹主义的兴起,直接让特朗普这个活宝上台,建制派失去权柄。美国人高估了自己应对经济危机的能力了,他们本以为自己能够很好的走出危机。而随后川普的执政又是一场波澜壮阔且鸡飞狗跳的往事了……

美国的那些老爷们算对了欧洲这个盟友,但低估了中国,高估了自己。美国人本以为这是一个一石二鸟的计划,能一举解决掉老二和老三,为此美国人下了血本,定了大决心。自里根以来,金融自由化带来的副作用就已经愈演愈烈了,金融自由化会短时间内繁荣市场带来充裕的资金流,但利润过大的金融行业会抽离传统制造行业的资本 ,造成工业空心化。里根政府为了应对冷战,形成对苏联的金融优势,同时也为了忽悠苏联咬“休克疗法”的钩,开始放松金融监管。到了老布什时期,为了瓜分苏联的遗产,通过金融手段去抢苏联的财富,并通过抢来的财富支援伊拉克战争,继续放松金融监管,等到克林顿时期,美国的华尔街集团已经非常庞大了,但美国迎来了信息革命的红利,忽视了金融自由化的危害,同时寄希望于金融集团促进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事实上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等到小布什上台 危机已经初露端倪了,这个时候如果加强金融监管,应该是可以化解危机的,但小布什政府对危机缺乏意识,且制定了经略阿富汗的地缘战略(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华尔街的支援),依旧放任了金融自由化的发展,这里还涉及美国的两大利益集团博弈即军工共同体和华尔街资本集团,这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已经近在咫尺了,且无法阻止了。

于是美国的精英们做出了大胆的决定,他们设计了次贷危机,寄希望于通过主动引爆经济危机,打垮欧洲和中国,对于他们来说只要对手的损失比美国严重就可以确保美国维持霸权。美国的华尔街集团早早的就设计了希腊的债务陷阱,08年的经济危机直接殉爆了09年的欧债危机,成功的打击了欧元,极为成功。另一方面,08年的次贷危机打击了中国的外贸经济,一度让中国陷入困境,有资本外逃的可能,其实这也是美国希望的结果,美国计划通过军事、外交、政治等多种手段,逼迫国际资本流入美国重整美国的制造业,其中以逼迫资本流出中国为主,但中国破天荒的砸出了4万亿基建计划,反而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资本,这严重破坏了美国的计划,更要命的是这刺激了美国的内部危机,到奥巴马政府后期,美国迫不及待的推出TPP,美国摆出了玩命的态势,于是16年南海战争危机最终爆发出来。只是此时美国的国力已经不允许美国和中国硬拼了,军事上,南海危机最终以美军认怂收场。

08年的次贷危机对美国的打击 超出了美国精英们的预估 ,虽然奥巴马政府做出了一些列促进经济发展的举措,但危机造成了大量的底层和中产阶级的破产,极大冲击了美国的根基,使得美国的种族矛盾、地方矛盾(红蓝州)、左右矛盾、经济矛盾被大幅度激化,民粹兴起。占领华尔街行动的失败,更是加剧了美国人民对精英阶层广泛性的不信任,这为后来川普上台,建制派失去权柄埋下了伏笔……

川普上台的故事:

脸书将删除所有带特朗普声音的内容,为什么要这么做?会有哪些影响? - 千寻百度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4525



未完待续……有时间接着写,欢迎追更、关注、评论。


(点个赞呗,我都没动力写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