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2021年5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长5%,创2008年8月以来最高?

回答
2021年5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长5%,创下自2008年8月以来的最高纪录,这标志着美国经济在经历了疫情冲击后,通胀压力正在显著上升。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CPI同比增长5%意味着什么?

通胀的含义: CPI衡量的是一篮子代表普通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同比增长5%意味着,与2020年5月相比,2021年5月,消费者购买同样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平均需要支付多出5%的金额。这直接反映了购买力的下降。
历史对比: 将5%的同比增幅与过去几年的平均水平(通常在2%左右)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当前的通胀水平是相当显著的。2008年8月是金融危机爆发前夕,当时的通胀也曾受到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

二、 导致2021年5月美国CPI飙升的主要原因:

这一轮通胀的形成是一个复杂因素叠加的结果,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强劲的消费者需求反弹 (DemandSide Inflation):
疫情压抑需求的释放: 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和疫情限制的放松,美国消费者被压抑了近一年的消费欲望开始释放。人们渴望旅行、外出就餐、购买新衣、娱乐等。
财政刺激措施的助力: 美国政府在疫情期间出台了史无前例的财政刺激计划,包括直接向居民发放现金(如刺激支票)、扩大失业救济金、以及对企业提供援助。这些措施为家庭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进一步推高了消费需求。当需求快速增长,而供应未能同步跟上时,价格自然会上涨。

2. 供应瓶颈和中断 (SupplySide Inflation):
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暴露: 疫情导致全球生产和物流的广泛中断。许多工厂停工、港口拥堵、集装箱短缺、运输成本飙升,这些都影响了商品从生产地到消费者的流动。
原材料价格上涨: 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对原材料(如金属、木材、能源)的需求增加,但供应恢复缓慢,导致价格大幅上涨。例如,汽车制造商面临芯片短缺,导致新车供应不足,二手车价格也因此飙升。
劳动力短缺: 一些行业(如服务业、零售业)出现了劳动力短缺,企业为了吸引和留住员工,不得不提高工资。这部分成本最终会转嫁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

3. 能源价格的上涨:
原油价格回升: 在经历了2020年的低迷后,随着全球经济活动的恢复,对石油的需求显著增加,原油价格大幅回升。能源价格的上涨会传导到交通、物流、生产等多个环节,推高整体物价水平。5月份CPI数据中,能源价格是重要的贡献者之一。

4. 住房成本的上升:
低利率环境: 美联储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包括将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降低了购房贷款的成本,刺激了房地产市场的活跃。房屋销售量增加,房价上涨。
租金上涨: 随着经济活动恢复和人们对住房需求的增加,租金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住房成本是CPI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上涨对整体通胀数据有显著影响。

5. “基数效应”(Base Effect)的干扰:
价格从低点反弹: 2020年上半年,由于疫情的爆发,许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尤其是能源和旅游相关服务)出现了大幅下跌。因此,与2020年同期的低基数相比,2021年同期的价格上涨显得更为显著。尽管“基数效应”是统计上的原因,但它也反映了真实的供需失衡情况。

三、 对美国经济和政策的影响:

对消费者: 5%的通胀意味着居民的实际购买力下降,生活成本增加。对于低收入家庭和固定收入人群来说,这种影响尤为严重。
对企业: 企业面临更高的生产成本(原材料、劳动力、运输),可能导致利润压缩,或者被迫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进一步加剧通胀。
对美联储: 这是美联储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货币政策的权衡: 美联储的职责是维护物价稳定和促进充分就业。当前的通胀数据给美联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它们需要在抑制通胀和支持经济复苏之间找到平衡。
“暂时性”的辩论: 最初,许多经济学家和美联储官员认为当前的通胀是“暂时性”的,是疫情带来的短期冲击,随着供应链的恢复和需求正常化会自行消退。然而,5%的CPI数据以及持续的供应问题,使得“暂时性”的论调受到了质疑。
加息预期: 高通胀可能促使美联储提前或更快地收紧货币政策,例如缩减资产购买规模(Taper)以及最终加息。这可能会对金融市场和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对市场:
股市: 市场对通胀的担忧可能导致风险资产(如股票)的波动性增加,尤其是那些对利率敏感的科技股。
债券: 通胀上升通常会推高债券收益率,因为投资者要求更高的回报来补偿通胀侵蚀的购买力。
对拜登政府: 持续的高通胀可能会对其经济政策的支持度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在中期选举临近之际。

四、 如何理解“最高”和“5%”?

“最高”: 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纪录,表明当前通胀的严重程度是过去十多年未见的,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5%”: 这个数字本身就具有警示意义。它远远超过了美联储2%的目标,意味着实际购买力的明显下降。

五、 总结与展望:

2021年5月美国CPI同比增长5%是一个复杂现象的反映,是疫情后需求强劲反弹与供应能力滞后以及其他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不仅影响着普通民众的生活,也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走向、金融市场以及整体经济前景带来了不确定性。

未来,通胀是否会持续高企,或者仅仅是疫情带来的“一次性”冲击,将取决于多种因素的演变,包括全球供应链的恢复速度、能源价格的走势、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力度。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将密切关注这些动态,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昨天晚上,美国公布了5月份的CPI数据和通胀情况。

5月份美国CPI物价指数同比上涨5%,创下2008年8月以来的最大涨幅。

同时剔除了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通胀率同比上涨3.8%,这是1992年以来的最大涨幅,也就是29年来的最大涨幅。


这一系列数据,都表明一个结果,那就是美国的通胀正在失控。

并且,这也戳破了两个谎言:

1、美联储关于通胀是暂时的谎言,在连续两个月通胀率持续上升,并且创下十几年来的最大涨幅情况下,通胀是暂时的说法,显得有些刺耳。

也难怪昨天我们会有人开始对美联储关于通胀是暂时的说法,进行讽刺。

2、MMT货币理论关于“只要控制劳动力价格,无限印钞来进行财政赤字货币化,不会导致严重通货膨胀”的谎言。

巧合的是,美国5月份CPI数据一公布,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看到一条新闻出来。今天美国国务卿就马上又找我们通话,而且通稿里显示,我们都是“应约”,意味着这都是美国自己主动找上门来。

这说明什么?

说明美国确实着急了,而且是非常急的那种。

5月12日,美国公布了4月份CPI数据后,当天美国贸易代表和财长耶伦,都不约而同的表态会近期找我们对话。

5月27日,我们是刚跟美国贸易代表戴琦通电话;

6月2日,美国财长耶伦也跑来跟我们视频通话;

6月10日,双方商务部长再次通话;

6月10日晚上,美国公布了5月份CPI数据,再次失控。

6月11日,美国国务卿就又跑来跟我们通话。

结合拜登之前对溯源调查给出90天的最后通牒期限。

再到布林肯前几天,故作姿态的说,华尔街日报引用的病毒溯源报告并不靠谱,这份溯源报告是特朗普去年栽赃污蔑我们炮制出来的报告。

布林肯意思就是,特朗普栽赃不行,他和拜登栽赃才可以。

同时这个姿态也是做给我们看的,也是对我们的一种威胁暗示。

美国为何这么密集的找我们通话?

从5月27日开始,这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美国贸易代表、财政部长、商务部长、国务卿都先后跟我们通话。

基本涵盖了美国外交和经济领域的一把手。

结合每次美国跑来跟我们通话的时机,都恰好在美国通胀数据公布,或者我们对美国做出一些反向输入性通胀的举措之后。

这都应证了我过去一个月来跟大家分析过很多次的观点:

1、美国打电话过来,就是找我们要钱的,要我们多购买美国国债。

2、美国确实很着急,急到面子都不顾了,也懒得故作姿态了。昨天商务部长刚打完电话,今天CPI数据一公布,国务卿马上后脚就打电话。

如果说,美国5月27日第一次打电话,我说美国急了,很多人还不信。

但现在,明眼人都已经发现美国确实急了。

而美国连面子都不要了,这么急着跑来跟我们求援或者施压、胁迫,想尽一切办法想让我们给美国接盘,这只能说明,美国现在的情况很不妙。

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现在对我们的胁迫是全方位的。

军事领域,对我们挥舞大棒。



经济领域则让贸易代表、财长、商务部长、国务卿,都先后密集的主动找我们对话,有可能在这些对话在要求我们给美国买国债的同时,还会抛出一些胡萝卜。我随便想想也知道,美国可能抛出的胡萝卜,可能就包括取消特朗普之前给我们加上去的不合理高额关税。

因为美国现在通胀如此失控,已经没能力维持这样不合理的高额关税,即使我们什么都不做,美国最终也只能被迫取消这个不合理高额关税。

因为当前美国需要想尽一切办法,来避免通胀失控。

这同时也应证我一直以来的一个观点,那就是当前美国致命的死穴,就是失控的通胀和高额的债务。

美国想要控制通胀的唯一根本办法,就是加息,而且是大幅度加息,必须加息到起码5%以上的水平,如果美联储只是加息个0.25%,根本控制不住通胀。

但问题在于,跟上世纪80年代不同,当时美国债务水平很低,非常低,所以美联储哪怕一口气加息到20%,对美国政府的债务压力也没有太大影响。

但是,当前美国的债务总额高达28.3万亿美元了,一旦加息,就会严重影响美国后续借新还旧的成本。



并且当前美国股市泡沫化如此严重,一旦加息将同时戳破美国股市和债市的泡沫,必然导致美国金融市场全面崩盘,这是美国同样无法承受的灾难性结果。

所以现在对美国来说,是一个死局。

不加息,美国通胀就会失控,现在5%的通胀率还只是刚开始,美联储继续印钞,我们今年就有可能看到美国出现两位数的通胀率。

加息,会戳破美国资产价格泡沫,引发美国金融市场崩盘。

所以不管加不加息,美国横竖最后肯定都是要出大问题的。

这就是美国为什么会这么着急的原因。

因为美国现在已经无法依靠自身来解决即将可能爆发的危机。

所以美国只能把目光投向外部,寄希望于有人来给美国接盘,来挽救美国危机爆发的局面。

这就是美国如此密集找我们通话的原因。

但问题,不管是我们,还是世界其他国家,都不傻。

美国现在的问题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世界各国央行也都能看出来,谁要傻乎乎的这时候跑去大量购买美债,给美国接盘,那就等于是给美国白送钱的。

不过,对世界各国央行来说,也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现在全世界金融体系、贸易体系,是高度绑定在美元战车上面。

一旦美国金融市场崩溃,世界其他国家没有谁能够幸免,全都得崩。

这可能也是俄罗斯最近几年,一直在未雨绸缪,不断加速推进去美元化的缘故。

这一点,俄罗斯从2014年被欧美制裁,也算是因祸得福,不但拿到了宝贵的领土,同时还坚定了俄罗斯去美元化的决心。

但其他国家可就不行,这是美国可能最终祭出的终极无赖大招,就是耍赖。

在1971年,美元悍然跟黄金脱钩,让美元一夜之间骤然崩溃,一下子失去世界货币地位。

面对这种情况,当时美国财政部长,轻飘飘的说了一句有名的话“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却是你们的难题。”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很有名的问题,那就是美国维护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地位,是需要耗费大量成本的,这个成本就包括美国高昂的军费开支,因为美元信用的基石也来自于美国军事霸权。

但美国有一个很流氓的思维,他认为,一个稳定的美元世界货币,帮助了世界各国贸易、金融交易,并且美元也成为很多国家货币发行的锚定物。

这使得,美国认为,世界各国理应要为维护美元作为世界货币,自己出力、出钱,要心甘情愿地去给美国缴纳“铸币税”。

并且,一旦美元出现问题,世界各国为了避免被美国拖下水,也不得不给美国接盘。

就是这样一种完全不负责任的流氓心态,却恰恰掌握着美元霸权,让世界各国对美国是敢怒而不敢言。

不过,我认为,现在美国的问题,已经不是世界各国去给美国接盘就能救得了的。

因为当前包括欧洲、日本,甚至我们,都是有很严重的债务问题,说白了,世界经济经过这数十年的繁荣发展,特别是2008年之后欧美等发达国家都在持续的量化宽松,并且去年更是无底线的疯狂印钞,这导致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这种情况下,包括我们,谁都没有能力去给美国接盘。

2008年~2010年,我们是购买了5000多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我们当前持有的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有一半就是那3年买的。

问题是,即使说,假如我们现在又跑去给美国买了5000多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对美国当前高达28万亿美元的国债规模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又有什么用呢?

美国现在的正在酝酿的庞大危机,不是美国自己可以救,也不是世界其他国家可以救,只有爆发一场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把一切推到重来,美国才有可能走出这样的困境。

问题在于,美国现在没这个魄力,那么对美国来说能做的就是“拖字诀”,想拖出变数。

这也是为什么,美联储明知道通胀不是暂时的,也非要把头埋进沙子里当鸵鸟,来掩耳盗铃的说通胀是暂时的。

但现在,美国逆回购市场已经持续屡创新高,6月9日晚上,美联储逆回购规模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规模。

这都说明,美国当前流动性已经彻底泛滥,资金严重堵塞。

以至于,昨天美国5月份CPI公布,明明通胀率如此严重,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却反而出现大跌的缘故。

最近一周,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6%一口气跌到现在1.452%



这是很反常的走势。

我们都知道,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其中一个很重要影响因素,就是美国的通胀预期。

理论上美国当前通胀如此严重,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应该走高。

但却持续走低。

这背后原因,就是跟美国当前逆回购市场屡创新高有关。

美联储逆回购跟我们央行是相反的,美联储逆回购是收回流动性。

当前美国逆回购规模超过5000亿美元,这意味着有5000亿美元的天量资金,堆积在美国货币市场上无处可去,最终只能被美联储被动回收。



但这只是被美联储被动回收的资金,在此之外,有更多的资金,因为无处可去,最终只能去购买最具有避险效应的美国国债。

也就是说,因为当前美国出现流动性泛滥,天量资金无处可去,一部分被美联储通过逆回购回收之外,另外一部分就是跑去购买美债避险。

这其实也不算是避险,而是完全不知道买啥的情况下,只能购买美国国债。

会这样做的,一般都是长线大资金,也就是说,哪怕后面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重新开始暴涨,也就是美国国债价格开始暴跌,但只要不短线买卖,哪怕美国国债价格跌再多,大资金只要能把美国国债持有到期,仍然还是可以从美国政府手里拿回本金和利息。

这是美国国债的最基本信用,如果美国政府连这点都做不到,就意味着美国出现债务违约,这种可能性出现的概率极低。

所以,这就是最近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面对通胀失控,却反向走低的缘故,这是十分异常的走势。

结合当前美国天量逆回购规模,这都说明一个结果。

那就是美元流动性已经泛滥,美元的稀缺性被严重降低。

这其实也是美国践行MMT货币理论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在过去十年,有一个国家率先践行MMT货币理论,这个国家就是日本。

所谓安倍经济学,其实就是践行MMT货币理论,也就是无限印钞,央行对政府发行的债券无脑买单,这是实质的债务货币化,也就是通过印钞来解决其债务问题。

而过去这些年,日本通货膨胀率很低,甚至还是通缩的,并且日元汇率也很稳定。

这似乎都在向世界证明,MMT货币理论是成功并且可以实现的。

然而,我在去年就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世界经济很难日本化》来反驳欧美等国效仿日本践行MMT的做法,当时我说过,欧美等国这样做,必然会出现很严重的问题。

现在的情况,实际上是已经应证了我这个观点。

日本之所以践行MMT货币理论,却没有出现严重后果,这是因为日本并不是世界经济的核心,也不是世界金融核心。

在日本践行MMT货币理论后,外资大不了就是不进入日本,去跟日本央行做对手盘,让日本自己跟自己玩个够,这种情况下,日本其实玩的只是财富游戏。

但是,假如很多国家都开始效仿日本,甚至美国这个世界金融和经济的核心国家都开始践行MMT货币理论,那就是要出大问题了!

因为,美元不再稀缺,甚至泛滥的时候,通胀必然出现,这会导致人们对实物、物资、原料更加簇拥,反过来会进一步助长大宗商品价格暴涨。

所以,我可以明确跟大家说,如果美联储不马上及时行动,比如马上缩表加息,而且是大幅度加息,那么美国的通胀速度绝不是只有5%这么简单。

要是美联储继续自欺欺人,慢腾腾的要先讨论缩减QE,再慢慢缩减QE,然后慢慢去加息,美国通货膨胀在今年内就有可能涨到一个惊人的程度。

到时候美联储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才会承认MMT货币理论的失败,并被迫开始大幅度加息。

现在还只是一个开始。

美国最终必然要还债的,要为过去70年霸凌世界还债、要为持续不断收割世界其他国家还债、要为过去这么多年发动这么多战争还债。

历史对美国的大清算,还只是刚拉开帷幕而已。

美国的强大,是深深印刻在我们上一代人,还有全世界很多人的潜意识里。

所以很多人都不相信美国会崩溃,这也成了美元信用的基础之一。

但这种美国强大的思维钢印,终将会被打破。

我坚信历史对美国的大清算,终会到来。

本文来源“大白话时事”,作者:星话大白。

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欢迎关注!

user avatar

同比5%其实不是很可怕,主要还是看势头。

上个月比上上个月涨了0.8%,这个月比上个月又涨了0.8%,这个势头才是真正可怕的,如果一直持续下去,那可是10%啊…… 如果这涨价还不是匀速的而是加速呢?

现在的美国CPI,类似美国去年新冠刚刚确诊10万成为世界第一的时候,是接下来高歌猛进到3500万,还是悄然消失,谁也不知道。

user avatar

又是一大堆自媒体在自嗨,美国通胀了,美国完蛋了。

北京人社局的数据,今年5月北京市的社会平均工资是8847元;安居客的数据,
4月北京市的平均租金为5863元(按平均一房计算),同比上涨21.24%,环比上涨4%。

在北京生活,平均房租占到平均工资收入的66%,但是,北京5月份的CPI是1.2%。北京近千万租房者的生活感觉是不是与CPI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原因很简单,即便是中国城镇化率已经70%,很多城市里住房月租金已经涨到人均月工资的50%以上,但是房租只占中国CPI权重的13%;对比美国,房租占CPI权重的43%。

实际上,北京这个租金对比房价,是根本不贵的(北京租售比大概为1:800,需要800个月(67年)之久才能收回购房成本),比买房划算多了。

中国CPI权重最大的食品饮料占38%(食品34%、烟酒4%,猪肉又占食品近70%),今年是猪周期的低点,所以中国的CPI基本上就在低位,低通胀中速发展的最佳时光。

美国食品饮料占CPI的权重只有15%,5月份美国食品价格环比涨了0.4%,对美国PCE几乎没有影响。

你们觉得那个合理?如果中国按美国CPI构成计算中国CPI,北京和中国很多地方有可能早就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相反,如果美国按照中国的CPI构成计算CPI,通胀大概率应当在2%,因为美国5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2%。

美国商务部于当地时间周五公布,5月核心PCE同比涨3.4%,符合预期,环比涨幅为0.5%;5月PCE同比上涨3.9%,环比上涨0.4%。数据被认为反映了美国经济重启后,需求加速回暖、供应有所滞后,导致价格走高,大部分价格上涨来自能源,能源价格涨27.4%。
美国5月CPI的细分项显示,涨幅最大的二手车和卡车指数5月同比增长7.3%,相关增长占所有项目增长的三分之一;家居用品相关指数上升1.3%,为1976年1月以来最大单月升幅。以上两项都属于短期消费行为,不会在未来长期推高美国通胀水平。由此,市场也就不再像之前那样担忧美联储会意外宣布缩减购债规模。

因为美国5月份的通胀数据符合联储“通胀是暂时”的解释,上周,美国三大股指继续历史新高。

新冠疫情,联储大放水以来,美股总市值快要翻倍了。但是,对比A股,美股相对还是便宜(茅台50倍市盈率对比苹果30倍市盈率),更不用提全球最大泡沫的中国楼市。所以,说美国通胀失控是愚蠢的想法,从房地产和股票这两大泡沫资产看,对比一下中国(租售比全球最高的房地产和估值不低的A股),美国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因此,我认可美联储通胀是暂时的观点,也不应该夸大美国通胀。即便联储继续放水,只要美股继续新高、美房继续上涨,就没有理由看多通胀。同样,如果中国房价继续新高,我也会一直看多看好低通胀中速增长的中国经济。

现在都没有看到中国资产泡沫破灭的任何迹象,更不要说比中国资产泡沫小的美国了。

当然,资产泡沫扩大最重要的后果就是社会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可能影响社会稳定。但是,这比因为停止放水——大规模失业造成的社会不稳定,还是可以接受的,时间能够延缓一切。

所以,不仅仅是联储,深圳二手房均价9万元这一重要指标说明了——中国早就选择了货币放水和资产泡沫化与美国同样的经济增长方式。

继续看多中房美股,在这个大放水的时代,是不二之选。(这里说的是中短期,长期看,还是凯恩斯那句话)

新冠疫情主要是供给端的问题,疫情后需求应该是下降的(疫情管控最好的中国下降明显),从实体经济看,疫情结束,供给恢复,通胀就不会持续太久。

最后,长期看,只要是泡沫,如果你没有输出泡沫或者让老百姓承担泡沫的能力,总有破灭的那一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年5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长5%,创下自2008年8月以来的最高纪录,这标志着美国经济在经历了疫情冲击后,通胀压力正在显著上升。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CPI同比增长5%意味着什么? 通胀的含义: CPI衡量的是一篮子代表普通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 回答
    截至2021年5月24日,美国新增新冠病例数骤降至去年6月以来的最低点,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疫苗是否已经终结了美国的疫情?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不能简单地画上句号。表面上的“胜利”与背后原因的分析:首先,不可否认的是,病例数的急剧下降是疫苗接种大规.............
  • 回答
    美国 2021 年 8 月 CPI 同比 5.3%:一场数字背后的经济脉搏2021 年 8 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 5.3%,这个数字一出,立刻在全球经济舞台上投下了一颗不小的石子。它不仅仅是一个冷冰冰的百分比,更像是一个放大镜,让我们得以窥见当时美国经济的真实脉搏——那是一种复杂.............
  • 回答
    2021年5月26日,成都市统计局发布数据,全市常住人口已突破2000万大关。这一消息,对于成都乃至全国的城市发展研究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又引人深思的里程碑。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增长,它背后承载着成都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强大的吸引力,以及随之而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城市魅力的磁场效应:为何是成都.............
  • 回答
    2021年5月14日,广州市开展的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联合整治行动,无疑是当时房地产市场监管领域的一个重要事件,对广州房地产市场产生了不少影响。从当时的市场环境和政府的政策目标来看,这次整治行动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评价。首先,这次整治行动的背景是当时房地产市场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整治行动之.............
  • 回答
    2021年5月,中国公布的CPI和PPI数据呈现出一种相当有趣的对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3%,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更是高达9%。这组数据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经济动能和潜在的市场信号。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CPI和PPI各自代表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传导的关.............
  • 回答
    2021年5月27日,A股市场出现了一场令人瞩目的普涨行情,当天沪指、深成指、创业板指均录得可观的涨幅,市场情绪明显回暖。要理解这场大涨的成因以及对后续行情的判断,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2021年5月27日A股大涨的驱动因素那天市场的普涨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利好因素共振的结果。我们可以.............
  • 回答
    2021年5月14日,A股市场的确经历了一次令人瞩目的强势反弹,当天沪指一举突破了3000点,上证指数涨幅超过2%,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更是表现抢眼,普遍上涨超过3%。这场被市场解读为“逼空反弹”的行情,伴随着北向资金的大举涌入,100亿的净流入额更是成为了当日市场的焦点。要理解这场反弹背后释放的信号.............
  • 回答
    2021年5月1日,浙江义乌通报新增1例无症状感染者,这在当时引发了广泛关注。尽管仅仅是一例,但其出现仍然牵动着公众和防疫部门的神经,尤其是在“五一”小长假期间,人员流动性大大增加,这例病例的出现无疑为本就紧张的防疫形势增添了一层不确定性。对义乌这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关注点: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无症状感染.............
  • 回答
    关于2021年5月24日Cell杂志在线发表的、关于新冠病毒感染可能产生增强病毒感染能力的抗体的研究,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也引发了许多讨论。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个研究及其影响。研究的核心内容与发现这项研究的核心发现是,在感染新冠病毒(SARSCoV2)后,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一些抗体.............
  • 回答
    2021年8月5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通知》,也就是俗称的“楼市限购新政”。这次新政的出台,可以说是对当时杭州楼市过热现象的一次有力回应,也折射出政府在稳定房地产市场、保障民生方面的决心。政策核心内容梳理:这次新政最核心、最引人注目的几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 回答
    2021年3月5号A股市场的表现,用“低开高走”来形容真是再贴切不过了。那天开盘的时候,市场弥漫着一股谨慎甚至有些悲观的情绪,指数直接就往下跳了。但你瞧,这只是短暂的序幕,随着交易的深入,一股强大的买盘力量开始涌现,市场情绪迅速回暖,最终以收盘价显著高于开盘价的姿态画上了句号。这番景象,自然会引发投.............
  • 回答
    2021年8月中国公布的PPI和CPI数据呈现出显著的分化,PPI同比涨幅远超市场预期,达到9.5%,而CPI同比涨幅则低于预期,仅为0.8%。这种“剪刀差”现象背后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关键特征和潜在挑战。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详细解读这一现象:一、 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超.............
  • 回答
    2021年7月5日,A股市场经历了一轮令人瞩目的震荡。这并非单一事件造成的,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复杂结果。要理解当天的行情,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迷雾,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并为后续的操作提供一些审慎的参考。当天震荡不止的背后原因剖析:首先,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微妙变化是驱动市场情绪波动的重要变.............
  • 回答
    央行降准 0.5 个百分点:对国内经济的深远影响分析2021年7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RRR)0.5个百分点。此举一出,便在国内经济领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降准作为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其影响是多方面的,既能为经济注入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也可能带来一些潜在的.............
  • 回答
    2021年,咱们国家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次迎来了调整,普调幅度是4.5%。这事儿,说起来挺实在的,对咱老年朋友们的生活,那绝对是件大事儿。为啥要调?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保障咱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退休金这玩意儿,不能光靠以前定的那一套,得跟着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走。你想啊,现在啥东西不涨价?食品、医药、交.............
  • 回答
    2021年第一季度,平板电脑市场确实呈现出一番热闹景象。苹果的iPad在全球市场份额一举攀升至37%,而华为则从去年的11%下滑至5%。这个数据背后,是市场需求的变动、产品策略的调整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苹果iPad:巩固霸主地位,拥抱新常态iPad份额的增长,绝非偶然。首先,疫.............
  • 回答
    小米2021年双11的表现,说实话,挺让人刮目相看的。尤其是在那个节点上,你看到它“猛发力”,并且在短短五天内支付金额就突破了百亿,这绝对不是偶然,而是背后一系列策略和市场反应的综合体现。首先,得从小米的整体策略说起。 2021年对于小米来说,是充满挑战和转型的一年。上半年经历了一些供应链的压力,市.............
  • 回答
    中兴通讯 5nm 芯片传闻:是雄心勃勃的计划,还是另有隐情?2021年初,中兴通讯放出消息,表示将在年内推出自家研发的5nm工艺芯片。这个消息一出,无疑是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要知道,5nm工艺是当时最先进的芯片制造技术之一,仅有台积电、三星等少数几家巨头能够驾驭。而中国大陆的企业,.............
  • 回答
    2021年中国造船业接单量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一,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涉及技术、经济、国际竞争等多方面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及未来趋势: 一、事件背景与数据1. 接单量数据 根据国际船舶供应协会(IHS Markit)等机构的统计,2021年中国造船企业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