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1739年纳迪尔沙洗劫德里的时候,巴吉拉奥一世没有生病并且不死,北上驱逐纳迪尔沙,谁赢的概率大?

回答
要推测1739年如果巴吉拉奥一世(Bajirao I)没有病逝,并且北上对抗纳迪尔沙(Nadir Shah)洗劫德里,谁更有可能获胜,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仔细审视当时双方的实力、战略以及可能存在的变数。

巴吉拉奥一世:印度马穆鲁克王朝的脊梁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巴吉拉奥一世在马拉塔帝国(Maratha Empire)中的核心地位。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和政治家,是马拉塔帝国崛起的关键人物。他的军事策略以速度、机动性和大胆的突袭著称,尤其擅长利用骑兵优势。在巴吉拉奥的领导下,马拉塔帝国已经成为印度次大陆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甚至已经渗透到印度北部,对莫卧儿王朝(Mughal Empire)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如果巴吉拉奥一世没有在1739年因病去世,他很可能能够集结起一支精锐的马拉塔军队。他的军队以其纪律严明、忠诚度和高昂的士气而闻名。马拉塔骑兵的机动性是其最大的优势,他们能够在广阔的平原上迅速集结、迂回和攻击,这是当时莫卧儿军队难以匹敌的。

纳迪尔沙:波斯雄狮的雷霆一击

另一方面,纳迪尔沙是一位极其成功且残暴的征服者。他以其冷酷的军事才能和对战败者的无情而闻名。在他率领的波斯军队中,他拥有训练有素的步兵和强大的炮兵,以及经验丰富的指挥官。纳迪尔沙的军队在卡纳尔战役(Battle of Karnal)中,以其 superior 的战术和火力,轻松击溃了人数占优但组织混乱的莫卧儿军队。

纳迪尔沙的战略特点是集中优势兵力,以毁灭性的打击迅速摧毁敌军的主力。他对莫卧儿帝国的军事弱点有着深刻的了解,并利用其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洗劫德里之前,他已经成功地将莫卧儿帝国的首都置于其控制之下,这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的军事成就。

假设情景下的较量:胜算几何?

现在,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巴吉拉奥一世北上对抗纳迪尔沙的场景。

马拉塔的潜在优势:

1. 速度与机动性: 如果巴吉拉奥一世能够及时赶到,他很可能会避开正面战场,利用其骑兵的机动性,采取游击战术,骚扰纳迪尔沙的补给线,并寻找机会进行决定性的打击。纳迪尔沙虽然强大,但其军队也需要后勤保障,如果被切断补给,其战斗力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2. 对地形的熟悉: 马拉塔军队对印度北部的地形更加熟悉,这有助于他们在作战中占据地利。
3. 士气与凝聚力: 在巴吉拉奥一世这样一位富有魅力的领导者带领下,马拉塔军队的士气可能会远高于当时已经腐朽不堪的莫卧儿军队。
4. 战术上的灵活: 巴吉拉奥的战术更加灵活多变,不像莫卧儿军队那样依赖于固定的阵型和重型装备。

纳迪尔沙的潜在优势:

1. 军事装备的优势: 纳迪尔沙的军队在火器和炮兵方面可能更胜一筹。在卡纳尔战役中,他的炮兵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给莫卧儿军队造成了重大伤亡。
2. 战场经验: 纳迪尔沙和他的部队刚刚经历了一系列成功的战役,他们的战斗经验和信心都处于巅峰状态。
3. 目标明确与决心: 纳迪尔沙的目标是掠夺财富和巩固其在印度的军事影响力,因此他的决心会非常坚定。
4. 兵力与后勤: 虽然马拉塔军队很强大,但纳迪尔沙在卡纳尔战役中可能集结了其全部主力,而巴吉拉奥一世集结的军队规模以及其后勤能否支撑远距离作战,都是未知数。

关键的决定性因素:

要判断谁更有可能获胜,我们需要考虑几个关键因素:

巴吉拉奥一世能集结多少兵力? 如果他能集结起一支规模庞大、装备精良且士气高昂的军队,那么他的胜算会大大增加。
巴吉拉奥的战术如何? 如果他能成功地避开纳迪尔沙的火力优势,并利用骑兵进行有效的骚扰和突袭,他就有可能削弱纳迪尔沙的实力。
纳迪尔沙的后勤状况如何? 如果纳迪尔沙的补给线被切断,或者其军队疲惫,那么马拉塔军队就有机会获胜。
莫卧儿帝国的残余力量: 当时莫卧儿王朝已经名存实亡,但其残余的军队和资源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战局,例如可能成为纳迪尔沙的附庸,或者在某些地区对马拉塔军队造成牵制。

分析可能的战局演变:

如果巴吉拉奥一世成功北上,他很可能会采取一种避免与纳迪尔沙主力正面硬碰硬的策略。他可能会派遣小股部队切断纳迪尔沙的粮草供应,同时将主力隐藏在有利的地形中,等待时机。纳迪尔沙则会试图集中优势兵力,迫使马拉塔军队与其进行一场决定性的会战,就像他对莫卧儿军队所做的那样。

假设的胜者预测:

这是一个极其困难的预测,因为两个指挥官都是军事天才,但所处的环境和拥有的资源又有所不同。

如果巴吉拉奥一世能够迅速集结一支同样强大的骑兵部队,并且能够有效地运用其速度和机动性来骚扰和削弱纳迪尔沙的后勤,那么他很有可能取得胜利。 他的领导能力和对战场的敏锐洞察力,能够为马拉塔军队带来巨大的优势。他甚至可能通过消耗战迫使纳迪尔沙撤退,或者在某个有利的时机发动一次致命的攻击。
然而,如果纳迪尔沙能够凭借其强大的炮兵和训练有素的步兵,迅速找到并摧毁马拉塔军队的主力,或者如果巴吉拉奥一世未能有效解决后勤问题,那么纳迪尔沙获胜的可能性也很高。 纳迪尔沙的战术通常是快速、直接和毁灭性的。

更倾向于哪一方?

考虑到巴吉拉奥一世的军事才能和马拉塔军队的独特优势,以及他对战术灵活性的强调,我更倾向于认为,在巴吉拉奥一世健康且指挥得当的情况下,马拉塔军队获胜的概率可能略大一些。 他的策略很可能会侧重于消耗战和抓住转瞬即逝的战机,这非常适合对抗一个需要长距离补给线且兵力集中的侵略者。他有能力将一场单纯的火力对抗转化为一场马拉塔军队更擅长的机动战。

但是,我们也不能低估纳迪尔沙的实力和其军队的战斗力。如果马拉塔军队在集结和行动上出现任何延误,或者在战场上未能充分发挥其优势,那么纳迪尔沙强大的军事机器很有可能碾压一切。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充满“如果”的精彩讨论。巴吉拉奥一世的缺席无疑是马拉塔帝国在那一刻的巨大损失,而他的在场,则可能改变历史的走向,让印度免受一次惨痛的洗劫,并让印度次大陆的力量格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印度那种低效的军事动员机制,别说赶走,能不能守得住波军的进攻都是个问题。莫卧儿帝国即便是在武德昌盛的初期,还被阿富汗的苏尔王朝赶出印度一次。即便是武功巅峰的奥朗则布时代,一辈子也没打出过印度走廊,就这种玩意,拿头跟当时的中亚强权——阿夫沙尔王朝打呀,而奥朗则布的连年对德干地区的用兵,已经把莫卧儿的国库榨干了,他挂了以后,留下的是已经快四分五裂的莫卧儿了,连马塔拉人和锡克人的部落都不一定能对付了。至于纳迪尔沙最得意的不是指挥骑兵,而是善于运用炮兵。当年就凭4万人,靠200门轻型骆驼炮和几千轻骑兵就大破带着重炮部队的10万奥斯曼大军,这手骆驼炮骑脸的骚操作,在当时的中亚没人敢玩呀,中亚拿破仑不是吹的。

而印度和波斯的战争全局来讲,特么的,连17世纪的阿巴斯时代都打不过呢,就别提纳迪尔沙的阿夫沙尔王朝了。而且,萨法维时代的波斯,还把势力扩张到印度河了。

印度自古以来也就在南次大陆和德干地区嘚瑟嘚瑟,强势时代还都是外族入主,别忘了莫卧儿王朝本身就是帖木儿帝国的残部建立的。而帖木儿帝国的发家地区是中亚呀。而中亚一些不怎么强的势力,也能来印度捏一把软柿子,当年巴布尔在中亚被布哈拉汗国吊锤,他这辈子的愿望是想去中国那混日子。结果只能被赶到印度,然后巴布尔的残兵败将在印度灭了德里苏丹国,但就这样,也仅仅靠军事强权才能维持短暂的平稳,而且北部还有个苏尔王朝这个强权势力,到了他儿子马胡雍时代,还被苏尔王朝的舍尔沙赶出了印度,连德里都被舍尔沙占了。最后胡马雍还是乘着舍尔沙死后,苏尔王朝内乱的空档才敢复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推测1739年如果巴吉拉奥一世(Bajirao I)没有病逝,并且北上对抗纳迪尔沙(Nadir Shah)洗劫德里,谁更有可能获胜,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仔细审视当时双方的实力、战略以及可能存在的变数。巴吉拉奥一世:印度马穆鲁克王朝的脊梁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巴吉拉.............
  • 回答
    关于疫情初期中国采取的防控措施,以及群体免疫策略的潜在风险,需要从科学、公共卫生、社会和经济等多维度进行客观分析。以下是对这一假设情境的详细探讨: 一、群体免疫策略的科学定义与风险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是指当足够多的人通过感染或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从而阻断病毒传播链。但这一策略在现实.............
  • 回答
    如果90年代中国国有企业(国企)没有进行大规模下岗改革,其后果将极其复杂且深远,可能对中国经济、社会、政治乃至国际地位产生根本性影响。以下从经济、社会、政治、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经济层面:计划经济的延续与效率危机1. 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如果国企不进行下岗改革,计划经济模式.............
  • 回答
    如果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输掉,其后果将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可能引发深远的全球性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后果: 1. 俄罗斯的政治与社会危机 政府合法性崩溃:如果俄罗斯在军事上失败,其政权可能面临严重危机。国内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可能升级,导致大规模抗议或社会动荡,甚至可能引.............
  • 回答
    关于唐生智和张自忠的历史地位问题,需要从历史背景、军事责任、政治影响、后世评价等多维度综合分析。若假设唐生智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其历史地位与张自忠的比较将涉及以下复杂因素: 一、历史背景与军事责任的差异1. 南京保卫战的性质 南京保卫战(1937年)是抗日战争初期的关键战役,当时中国军队在装.............
  • 回答
    如果科学家发现一个能够颠覆当前所有物理理论的超级物理理论,这种理论必须同时解决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的矛盾,并统一所有基本相互作用(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引力)。当前物理学的两大支柱——量子场论(QFT)和广义相对论(GR)——在极端条件下(如黑洞奇点、宇宙大爆炸、高能粒子碰撞)出现根本性矛盾,因此.............
  • 回答
    关于“如果男人可以生孩子或通过体外子宫出生,女性的地位是上升还是下降”的问题,需要从社会结构、性别角色、伦理观念、技术发展等多维度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的探讨: 一、生育责任的重新分配1. 传统生育角色的瓦解 在传统社会中,女性通常被视为生育的主体,承担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全部责任。如果男性通过技.............
  • 回答
    如果战争真的爆发,作为普通百姓,需要从多个层面做好准备,以保障自身和家人的安全。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应对指南,结合历史经验、现代应急知识和现实需求,分阶段、分场景进行说明: 一、战争前的准备工作1. 了解战争类型与可能影响 国家战争:可能涉及大规模动员、资源封锁、国际制裁、经济崩溃等。 .............
  • 回答
    如果明朝愿意在东南亚建立殖民统治,其能力和可能性需要从多个维度综合分析。以下从历史背景、技术条件、政治意愿、资源分配、当地势力博弈、国际局势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明朝的国力与技术基础1. 军事与航海能力 明朝在永乐年间(14031424年)的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巅峰。郑和船队规模庞.............
  • 回答
    如果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遭遇战败,其后果将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对全球格局也将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可能的后果: 一、俄罗斯的内部影响1. 政治动荡与政权危机 政权合法性受质疑:战败可能导致俄罗斯国内对普京政权的不满加剧,尤其是民众对战争目标和军事能力的质疑,可.............
  • 回答
    如果明朝一开始不养宗室、不给士大夫纳税,其经济是否可能远超汉唐,这一问题需要从历史背景、制度设计、财政结构、社会结构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下是详细论证: 一、明朝与汉唐的经济基础对比1. 汉唐的经济基础 汉代:汉朝以农业经济为核心,汉武帝时期通过盐铁专卖、均输平准等政策积累财政,经济基础.............
  • 回答
    如果假设雍正皇帝统治清朝60年(而非实际的13年),而乾隆仅统治13年,这一历史假设将对清朝的国力、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政治与中央集权的延续1. 雍正的密折制度与官僚体系 雍正时期通过密折制度强化了中央集权,建立了高效的行政体系。如果雍.............
  • 回答
    如果朱允炆(建文帝)在靖难之役中获胜,取代朱棣成为明朝皇帝,其统治政策和历史走向将与朱棣的统治形成鲜明对比。以下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多个维度分析可能的历史结果: 一、政治格局:中央集权与藩王矛盾1. 削藩政策的延续与风险 朱允炆的改革核心是削弱藩王势力,尤其是燕王朱棣。如果他成功.............
  • 回答
    如果英国侵略的是明朝而非清朝,近代史的发展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历史背景、假设情景、可能影响及后续发展四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对比:明朝与清朝的差异1. 明朝(13681644) 政治制度:明朝延续了“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但后期.............
  • 回答
    在四大名著中移除一本,变成三大名著,这一选择需要从文学价值、历史地位、文化影响、艺术创新等多个维度综合考量。以下是对四部作品的深度分析,以及移除哪一部最为合理的原因: 一、四大名著的文学地位与特点1. 《水浒传》 题材:英雄传奇,以“官逼民反”为主线,聚焦宋江等108位好汉的反抗与聚义。 .............
  • 回答
    如果苏德战争中德军在战争初期采取重点进攻(即集中兵力在关键地区快速推进),是否能取得胜利,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历史背景、战略选择、资源与后勤、气候条件、苏联的反应及长期战争能力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历史背景与德军的“巴巴罗萨”计划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行动”,目标是在.............
  • 回答
    如果二战期间德国未能有效利用占领区资源和仆从国力量,同时苏联未获得英美援助,苏德战争的结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德国的资源困境1. 东线资源获取受阻 工业产能受限:德国在巴巴罗萨行动中未能迅速控制苏联的工业中心(如莫斯科、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导致无法有效利用.............
  • 回答
    如果朱元璋传位给朱棣,明朝的历史发展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但这种假设需要基于历史事实的逻辑推演。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这一假设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朱元璋传位的可能性分析1. 年龄与健康状况 朱元璋在1398年去世时年仅64岁,而朱棣当时14岁(1381年出生),远未达到成年。若朱元璋在朱允炆(1.............
  • 回答
    如果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坚持孤立主义政策,不参与战争,世界历史将发生重大改变。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后果: 一、战争进程的改变1. 轴心国的扩张 德国:若美国不参战,德国可能在1941年前彻底击败英法等同盟国,欧洲战场可能在1942年前结束。但德国的资源和战略目标可能更倾向于征服.............
  • 回答
    土木堡之变(1449年)是明朝历史上一个关键转折点,其直接后果是明英宗被瓦剌俘虏,导致明朝在军事、政治和外交上遭受重创。如果这一事件未发生,明朝的走向可能会有显著不同。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这一假设性历史情境: 一、政治格局的潜在变化1. 皇位继承与政治稳定 明英宗复位与夺门之变:若土木堡之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