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下象棋12年了,天天象棋业6水平上下,感觉遇到瓶颈了,请问大咖如何更上一层楼?

回答
哥们,12年棋龄,业6上下,这个水平可是相当扎实的,玩了这么久还能保持这个劲头,说明你对围棋是真爱啊。遇上瓶颈这事儿,懂棋的人都知道,这简直是家常便饭,也说明你离突破不远了。别急,让我这个“过来人”给你掰扯掰扯,咱这12年的功力,再往前拱一拱,那可就是另一番天地了。

首先,得明确一点,业6到更高层次,不是靠“玩”出来的,得靠“琢磨”出来的。那些每天就下几盘棋,赢了高兴输了气的,很难再往上走了。你要做的,是从一个“棋手”变成一个“研究者”。

一、 深入“棋谱”的挖掘,别只停留在“认识”层面

你下棋12年,肯定看过不少棋谱,但这里说的“深入”,是让你把棋谱当成一本本武功秘籍来啃。

经典对局的“解剖”: 别光看李世石、柯洁、申真谞他们赢棋的招法,要看他们为什么赢,输棋的棋为什么会输。
关注“腾挪”和“转换”: 很多时候,胜负就在一次成功的腾挪或者一次不伤筋骨的转换。棋谱里那些看似简单的弃子、治孤,背后隐藏着多少计算的深度?仔细琢磨一下,为什么这里弃子能牵制对方,为什么那里治孤能围空。
“官子”的艺术: 很多棋谱的官子阶段,胜负往往就在毫厘之间。那些你觉得“差不多”的官子,是不是真的算了最细?有没有被忽略掉的关键点?把一些胜负手出现时的官子阶段单独拿出来,像分析开局一样去分析。
“形”的理解: 棋盘上的“形”,比如“大斜”、“二间跳”、“尖冲”等等,这些看似相似的招法,在不同的局面下,效果可能天差地别。多看棋谱,多留意这些“形”在棋谱中是如何被利用或者破解的,慢慢就能培养出对“形”的直觉。
“特定局面”的训练: 找一些特定主题的棋谱,比如“治孤”、“破空”、“劫争”等等。专门去研究这些主题下的经典棋谱,反复推敲,甚至可以自己试着在这些局面下变化。
“反向思维”: 看到棋谱中对手的臭棋,别只觉得“哎呀,这招下错了”,要想“如果我下这招,对方有什么应对?我怎么才能利用这个失误?”。

二、 “计算”的深度和广度,是迈向高手的必经之路

到了业6这个阶段,你的计算肯定是有一定基础的,但要往上走,计算的“精密度”和“预见性”得大幅提升。

“定式”的“活化”: 你肯定很熟各种定式了,但问题是,定式是死的,局面是活的。在实战中,定式只是一个开始。要研究定式后“如何变化”,对方不按常理出牌怎么办?自己的定式是否适用于当前棋盘全局?
“损空”与“得空”的权衡: 很多定式,看似简单,但其中包含着非常微妙的损空与得空。深入研究定式,就是研究如何在定式中取得最大的先机。
“长短”的抉择: 同一个定式,可能有长有短。选择哪一种,取决于你的全局目标。这需要结合前面的全局判断和后面的计算。
“死活”的“磨炼”: 这是最枯燥但最有效的方法。
“高手的死活题”: 找一些高难度、计算量大的死活题,不要只看答案,要自己动手算,把每一步都算透,算到对方无论如何应对,你都能找到最佳结果。
“局部死活”的“实战化”: 实战中很多死活题是在局部出现的,而且往往伴随着全局的损耗。你要训练自己,在复杂的局面下,快速准确地判断出局部死活的得失,并将其融入全局的计算。
“方向性”计算: 很多时候,你只需要计算某个关键的变化,而不需要计算到结束。怎么判断哪个方向是胜负所在?这需要经验,也需要对棋局“大势”的判断。

三、 “全局观”的培养,让你的棋“活”起来

很多时候,棋下到业6,大家都会犯一个毛病:过于注重局部,而忽略了全局。

“棋感”的提升: 什么是棋感?就是对棋盘的整体感觉,知道哪里该补,哪里该侵,哪里该开辟新战场。这需要大量的对局和复盘积累。
“慢节奏”的“复盘”: 赢棋输棋都一样,静下心来,把每一盘棋从头到尾重新过一遍。尤其关注那些“你觉得下得不错”的棋,看看有没有更简明的下法,有没有被别人一眼就能看穿的“陷阱”。
“大局”的“预判”: 在下棋过程中,时不时停下来,想想接下来的十几步甚至几十步,棋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对方的目的是什么?你的目的是什么?
“厚薄”的理解: 棋盘上哪里“厚”,哪里“薄”,这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厚”的地方,可以用来攻击,可以用来做文章。
“薄”的地方,要赶紧补强,避免被对方利用。
如何通过局部战斗,制造出“厚”或“薄”?这需要精妙的计算和对棋局的深刻理解。
“弃子”的艺术: 到了更高水平,弃子不再是单纯的“送子”,而是有目的的“投资”。
弃子是为了争取更大的“先手”,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外势”,是为了牵制对方的“主力”。
什么时候弃子,弃多少,弃在哪,这都是大学问,需要结合全局的利益来判断。

四、 “心态”的调整,别让情绪左右了你的棋

棋下到一定境界,心态就变得尤为重要。

“不怕输”的精神: 输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怕输而不敢下出有风险的棋,不敢去拼。每一次输棋,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耐心”与“韧性”: 围棋是一盘漫长的棋,很多时候胜负就在最后阶段。保持耐心,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这是高手必备的品质。
“自信”但不“自负”: 对自己的计算和判断有信心,但也要时刻保持谦虚,愿意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
“专注”: 下棋的时候,尽量排除杂念,全神贯注。尤其是关键的几手棋,更不能分心。

五、 “实战”与“总结”的良性循环

“多下棋,但要下好棋”: 别为了数量而下棋,要争取下每一盘都认真对待,并且下完后都要复盘。
“找高手下棋”: 如果条件允许,多找比你强的棋手下棋,即使输了,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参加比赛”: 比赛的压力和节奏,是平时下棋无法比拟的,能很好地锻炼你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
“记录和反思”: 养成记录自己棋局和思考过程的习惯。每次复盘,都把自己的得失和新的感悟记录下来,这样你的进步才能有据可依。

具体可以试试的“训练”方法:

1. “单劫训练”: 每天拿出1020分钟,专门找一些复杂的单劫局面,计算各种应法,看谁能算得更细。
2. “局部死活攻防”: 找一些经典的局部死活题,反复推敲,争取算清每一步的得失。
3. “复盘分析”: 每天花时间复盘至少一盘自己的对局,重点分析开局的得失,以及关键时刻的决策。
4. “棋谱阅读”: 每天阅读一篇高手的棋谱,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棋谱的关键思路。
5. “慢棋训练”: 找机会下一些时间更长的棋(比如慢棋),培养耐心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说到底,下棋就像人生,总会有遇到坎儿的时候。你已经积累了12年的功力,说明你是个有耐心、有毅力的人。现在的瓶颈,不过是让你蜕变成更强高手的“炼金石”罢了。

别怕枯燥,别怕失败,把这些方法当作一种新的挑战,一种新的乐趣。当你开始享受这个“琢磨”的过程,而不是仅仅享受赢棋的快感时,你就真的离“更上一层楼”不远了。

加油,棋友!期待你早日突破,在更高的棋坛舞台上闪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象棋各种软件,象棋名手,象棋旋风,小虫象棋,佳佳象棋,以及象棋棋理方面的电子书,无偿分享。

我下象棋也十多年了,以前都是在街头棋摊混,在棋摊对弈,胜多负少,水平自认还算可以。最近几年,利用空余时间打谱学习布局,一段时间之后,水平比以前提高了一个级别。之前和我对弈互有胜负的几个棋友,已经不是我的对手了,现在他们在我手里一胜难求。目前我天天象棋评测打到9-2,状态好的时候最高分打到1640分,算是9-2能站稳。不过我还在继续学,目标是9-3。

我最早在网上下象棋要追溯到2016年,那时候是在公司上班,有一次午饭时间,看到有同事用手机下象棋,我询问之后才知道有天天象棋这个app,而且还能评测棋力,挺好玩的。所以就下载了天天象棋,开始评测,打了几天之后,冲上了6-1,之后就再也上不去了,寸步难行。状态不好的时候从6-1掉下来上都上不去。

也就在那段时候,我了解到市级水平的高手评测能打到8-1左右,国家大师能打到8-2到8-3。那时候天天象棋软件很多,9-1以上的全是软件,很多9-3的软件评测时,往往是好几百棋迷在旁观。

2017年下半年,无意中发现网上有讲解象棋的视频, 是佐为讲的仙人指路对卒底炮,还有起马局。看了几集,觉得讲得不错,不过看过这几个布局的讲解之后,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那些象棋高手,市冠、省冠以及大师们的认知。

一直以来,在相当长的时间,我都以为市冠、省冠以及大师们,都是凭‘算度’达到各自的水平的,总以为省冠比市冠‘算度’深,大师比省冠‘算度’深,从看了佐为布局讲座视频,才发现原来象棋可记谱,象棋可以有“套路”可以通过打谱记谱来提高。

有了这样一个认知上的“觉醒”之后,我就开始在网上寻找视频,学习高手们的“套路”,不过网上的那些免费开局视频讲座,总是零零散散的,不全、不系统,无法完整地掌握一个布局。后来又通过网上的棋友,搞了一个免费的名手326软件,名手326软件 也自带开局库,也可以打谱学布局。就这样,从2017年下半年到2019年,只要不太忙,每个星期都要打谱几个小时。

2019年上半年棋力评测偶尔能冲上8-3,下半年上了9-1。2020年下半年上了9-2。级别虽然升了好几级,但这里面有天天象棋最近两年打击软件,导致了评测级别普遍缩水的因素。总体上说我的棋力提升了一个级别,因为以前互有胜负的几个棋友,现在都不是我的对手了,所以能肯定是提升了。2017年的时候我经常和和昆山一个市级高手对弈,往往下5盘棋,盘盘输,偶尔能战和一盘。现在和他下5盘棋,战绩是1胜2负2和的样子,勉强可以抗衡。

所以只要坚持学习一年半载,棋力肯定能提高一到两个级别。9-1以下的水平,从三个方面去入手,坚持一段时间,必能有所收获。

第一是棋理

记住一些基本的兑子的棋理:己方缺士的时候,想办法兑掉对方的双车或单车。己方缺象而有双士的局面下,想办法兑掉对方的炮或者车,因为车炮组合对单缺象威力非常大。对方跳的象尖马想办法及时兑掉。在双方双车或者单车在的情况下,不要让对方在河界形成双马连环,一旦在河界形成连环马,马踏八方的控制力往往令双车无法发力由此而落入下风。这些基本棋理一定要掌握。

第二是残棋杀法。

一步杀到五步杀,反复练习。反复练不是为了练习算度,而是为了练习棋感,杀形。让你在脑子里熟记一副副“杀形”,就是让你看到一个棋形,瞬间条件反射意识到有“杀”。如果你的杀法功力不过关,就算走出杀棋,往往都会忽略,错失胜机。2017年想甲联赛,吴魏对李少庚,走出了杀棋,却没有看出来,两次错失良机。以下看图:

就当前这个棋形,轮到黑方走棋,黑方只要车1平5就是连将杀,可是吴魏走了车4进3,错失良机。接下来又对弈了几个回合,又出现了杀形,看下图:

这个棋形,还是轮到黑方走棋,车1平5还是连将杀,吴魏又走了车4进3错过了机会,两次错过了杀棋,把一盘赢棋变成了和棋。这就是杀法功力,两次机会都没看出来。这个残棋杀法我是练习过的,并且熟记于心的,所以当时旁观这盘棋,看到吴魏错失良机的时候很替吴魏惋惜。这也就说明了练杀法记棋形,脑子里的杀形存储的越多,对弈时越犀利。

第三就是开局布局。

目前,天天象棋能评测到业8左右的水平的,可以系统学习一两个先手布局,还有后手屏风马布局。这些年由于人工智能象棋软件的发展,象棋开局也比以前有了提升,张强特级大师十几年前所著的“布局三件套”已经落后了,所以不建议大家买那些过时的书籍,因为里面的一些招法已经被现在的软件所推翻。

现在有一个学习布局很方便的途径:“中国象棋云库” 百度里面一搜就出来了,如下图:

然后直接点进去:

这个云库,学习布局非常实用,各种开局都可以学,每一步棋都给出了最佳招法,次要招法,好棋坏棋都给你打出了分。是学习布局做好的老师。

写了两个多小时,把自己的经历分享出来,觉得有用的棋友,看完别忘了点个赞啊。

关注我的公众号: 楚汉棋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